热衷买矿的紫金矿业,又大幅融资补血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雷达财经鸿途出品 文|李亦辉 编|深海

有着“矿茅”之称的紫金矿业,正在大举融资。

6月18日早间,紫金矿业发布公告,面向海外投资者完成港股市场再融资25亿美元,其中可转债20亿美元,配售5亿美元。按当日汇率计算,此笔融资金额高达181.4亿元人民币。根据Wind统计,这将是紫金矿业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融资。

今年以来,受益于金铜价格的上涨,紫金矿业A、H股价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A股市值目前已突破4500亿元。就在股价处于历史高位之际,紫金矿业本次启动的可转债和配售均实现了数倍的超额认购,认购资金多为全球知名的长线基金、对冲基金。

但正如紫金矿业官方发文所言,“矿业天生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矿茅”在市值与业绩新高之际,也因为过去数年间的收购和运营境外资产过程中,积累了巨额债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负债合计2075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为241.6亿元,而公司账上货币资金仅211.5亿元,不足以覆盖短期借款。

据披露,紫金矿业此次债券发行的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偿还其境外债务;而配售的募集资金,计划用于海外市场的业务营运及发展,包括并购、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言下之意是,除了偿还境外债务,公司或将继续在海外买矿。然而,近期加拿大矿企Solaris Resources表示,公司已经放弃向紫金矿业出售少数股权的计划,这让紫金矿业的海外扩张遭遇波折。

拟融资超180亿元

有色、黄金牛市到来,紫金矿业大象起舞,公司股价一路上行。行情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该公司A股累计涨幅约41%,在最高点时总市值一度突破5000亿元,目前回落至4560亿元。

伴随着股价走牛,公司开启了大手笔的融资。根据公告,6月17日,公司根据一般性授权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以及配售新H股。

其中,在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方面,紫金矿业与全资子公司金极资本在当日盘后与承销商签署认购协议。

根据该协议的条款及条件,承销商分别而非连带地同意认购和支付,或促使认购人认购和支付金极资本发行的本金总金额为20亿美元的债券。上述债券可在认购协议约定的条款及条件下转换为公司H股普通股股票。

配售新H股方面,紫金矿业与配售代理签署配售协议。根据该协议,配售代理有条件同意促使不少于六名承配人购买股份,否则由配售代理自行购买总计2.52亿股配售股份,配售价格为每股配售股份 15.5港元(较6月17日收盘价折让5.02%),配售的募集资金净额(扣除配售佣金和其他相关费用后)预计约为38.71亿港元。

上述眼花缭乱的再融资“组合拳”,被紫金矿业官微文章描述为:公司于6月17日当天收盘后“闪电”般启动发行,可转债和配售均实现了数倍的超额认购,认购资金多为全球知名的长线基金、对冲基金。

据其介绍,最终公司面向海外投资者完成港股市场再融资25亿美元,其中可转债20亿美元,配售5亿美元。本次股本发行最终定价在5%的折扣,可转债的票息1%、转股溢价为28%(相比于配售股价)。

合计25亿美元的融资,按照当前汇率,约合人民币181.4亿元。对于资金的用途,根据公告,此次债券发行的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偿还其境外债务;配售的募集资金用于海外市场的业务营运及发展,包括并购、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紫金矿业发文进一步透露,公司通过25亿美金置换高利率美元债务,将对降低财务费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形成实质性利好。据初步测算,仅置换高利率的美元负债,每年可节约财务费用超过10亿元人民币。

雷达财经注意到,近年来紫金矿业融资动作频频。Wind数据显示,在2023年全年,该公司更是完成了6笔直接融资,其中包括发行公司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合计融资金额达到72.5亿元。

今年5月,紫金矿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公开发行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第一期),融资规模为20亿元。

与此同时,紫金矿业也通过抵押资产获取资金。2023年年报显示,紫金矿业2020年收购西藏巨龙铜业50.10%权益。2021 年巨龙铜业以驱龙铜多金属矿采矿权、知不拉铜多金属矿采矿权、荣木错拉探矿权及一批机械设备等动产为抵押物,向多家金融机构进行银团抵押贷款用于置换并购前的 2017年银团抵押贷款,期限 12 年。截至期末,上述抵押借款余额为103亿元。

此外,紫金矿业还在推进发行不超过100亿元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事项。4月17日,公司在互动平台上回复投资者称,可转债再融资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有关事项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上市后一直“买买买”

大举融资的背后,紫金矿业曾在全球多地买矿而引发广泛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紫金矿业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上杭县矿产公司,到1992年公司总资产300多万元,负债超90%,员工仅76人;1993年,因启动紫金山金矿开发,公司更名为“上杭县紫金矿业总公司”,由此开启了“紫金矿业”元年。

2000年,紫金矿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三年后在香港上市成功。 筹得巨款的紫金矿业开始急速扩张,至2007年时,紫金矿业的营业收入已从四年前的10.5亿元增加到148.71亿元,由此成为国内主流的矿产企业。

2008年4月,紫金矿业回归A股,在资本助力下开启新一轮扩张。当时金融危机过后,紫金矿业将投资重点放在了海外市场。

Choice数据显示,2009年至2021年期间,紫金矿业几乎每年进行数起并购交易。其中,2015年和2020年是收购高峰,交易金额分别约49亿元、121亿元。

2022年,是紫金矿业的又一个并购大年。比如,公司以48.35亿元成对加拿大新锂公司100%股权并购的交割;以77亿元拿下盾安集团旗下四项资产包,包括西藏拉果错盐湖锂矿70%权益等;出资17.99亿元收购厚道矿业合计71.13%的股权;以59.1亿元获得安徽金沙钼业有限公司84%股权等等。

雷达财经曾统计,2022年紫金矿业仅买矿就耗资314.37亿元。如果算上以17.34亿元拿下龙净环保控股权,以及16.14亿元受让江南化工11.99%的股权,年内“买买买”模式下合计支出金额高达347.85亿元。

截至目前,紫金矿业的海外资产占比已不低。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的境外资产为1443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42%,旗下资产包括左岸金矿、博尔铜矿等并购资产。

不过,公司海外并购也有“失手”的时候。据媒体报道,近期,加拿大矿企Solaris Resources表示,公司已经放弃向紫金矿业出售少数股权的计划,因为公司担心该交易不太可能及时满足加拿大的外国投资标准。

此前今年1月,Solaris 宣布计划以1.3亿加元(约合9500 万美元)向紫金矿业出售15%的股份,以帮助开发厄瓜多尔的 Warintza 铜矿项目。但这笔交易需要根据《加拿大投资法》获得批准。

作为公司的董事长,现年67岁的陈景河,在紫金矿业全球扩张期间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其在发表2023年新年致辞时明确提出,未来三年公司将寻找恰当市场机会,并购全球大型矿业公司,显著增加公司资源储量和产能。

不难发现,紫金矿业仍在追求更多更好的矿产资源。数据显示,公司2023年的资本开支创下历史最高,达304亿元(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不过在今年初,陈景河将“奋发有为、改革创新、高度适配、控制风险”确立为公司总体原则,明确提出“公司在新的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基本要求”。紫金矿业称,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征程中,公司将更加重视内生增长、体系适配、风险控制等问题。

一季度货币资金难以覆盖短债

伴随着资本开支创下历史新高,紫金矿业去年的净利也首次突破200亿元。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紫金矿业在2023年的营收为2934.03亿元,和上年同期相比增加8.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1.19亿元,同比增加5.38%。

年报显示,公司主要生产黄金、铜、铅锌及其他金属的矿产品或冶炼产品,并将其出售以获得收入。其中,铜、金为公司主力矿种。

2023年,黄金价格持续偏强再创历史新高;铜价因新能源需求持续强劲,表现相对坚挺。今年一季度以来,铜、金“身价”持续上涨。

受此影响,一季度紫金矿业实现营业收入约747.8亿元,同比下降0.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6亿元,同比增长约15.05%。

业绩之外,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多年并购之后,紫金矿业资产与资金状况如何呢?

根据公司2024年一季报,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计3559.07亿元,负债合计2074.76亿元,折算资产负债率为58.3%。

虽然负债率不算太高,但公司仍面临着短期偿债压力。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紫金矿业超四成的负债是流动负债,其中短期借款为241.6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93.4亿元,而公司账上货币资金仅211.5亿元,不足以覆盖短期借款。

在此背景下,不光是陈景河将“控制风险”确立为公司总体原则之一,投资人也对公司投资并购、融贸建设等方面工作提出了建议,特别提到面对当前复杂的宏观政治环境,公司要高度关注各类风险。

“逆周期投资并购,顺周期积累现金”,部分投资人明确提到希望公司善用周期思维和资本工具寻求长期稳健发展,紫金矿业称。

不过,正是由于矿业是一门周期性极强的生意,在疯狂“囤矿”之后,紫金矿业后续能否顺利兑现业绩,仍值得进一步关注。 @今日话题 @徒步三万里 $紫金矿业(SH601899)$

全部讨论

06-20 09:40

这对紫金其实是实质的利好,前天不知道为什么被很多人看成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