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入员工猝死风波的科大讯飞,一季度亏了3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雷达财经鸿途出品 文|莫恩盟 编|深海

一则员工猝死的消息,将知名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企业科大讯飞推到了舆论的聚光灯下。

6月18日,“网传科大讯飞有员工因加班猝死”的话题引发热议。有知情人士向南方都市报透露,该员工并非在科大讯飞公司内加班猝死,而是前一晚于家中过世。

另据九派新闻从知情人士处获取的公司内部通报显示,该员工去世的第二天(6月18日)上午,家属在悲痛中来到园区表达情绪,虽然公司尽力进行安抚,但仍未能有效稳定家属情绪,影响了园区的正常运营,科大讯飞对此深表歉意。

风波之外,科大讯飞去年全年及今年第一季度交出了两份盈利表现平平的财务答卷。2023年,科大讯飞录得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18 亿元,同比减少71.74%;今年第一季度,科大讯飞亏损3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规模有所扩大。

对于公司盈利指标的表现,科大讯飞将原因总结为,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产业链可控的国产化替代方面坚定投入,同时积极抢抓通用人工智能的历史新机遇,在自主可控平台上加大认知大模型研发投入,进而影响到了公司的短期经营业绩。

持续加码对人工智能投入力度的同时,科大讯飞所处的大模型赛道价格战也愈演愈烈。在多家厂商相继甩出降价举措之后,科大讯飞也宣布旗下讯飞星火Lite API将永久免费开放,而讯飞星火Pro/Max API将低至0.21元/万tokens。

科大讯飞一名员工猝死

讯飞618大促业绩出炉,硬件销售额同比增长60%,多款AI产品蝉联品类冠军!”刚刚在618大促中取得亮眼销售战绩的科大讯飞,却卷入了另外一起风波。

6月18日,网传科大讯飞有员工去世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据网传图片显示,当天,一名女子平躺在科大讯飞合肥总部一楼大厅的玻璃门前,导致众多员工聚集在门外,无法进入公司。

据网传群聊消息显示,猝死的员工是一名“高级测试(工程师)、38岁”,“老母亲在四楼哭,妻子在一楼哭。”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该员工并非在科大讯飞公司内加班猝死,而是前一晚于家中过世,家属前往公司希望认定为工伤,目前公司已报警,交由警方处理。

另据九派新闻报道,其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科大讯飞发布内部通报,确认了近期有一名员工因病去世的消息。据知情人士提供的内部通报内容显示,6月17日早晨7点,科大讯飞智慧城市BG的一名员工在家突发不适,家属拨打120送医后,经抢救无效去世。

公司从家属处获知这一消息后,BG领导第一时间前往员工家中慰问。同时,公司成立工作小组,申请工会帮扶金、联络处理商业保险等,协助员工家属处理相关后续事宜。

不过,通报中还提到,6月18日上午,家属在悲痛中来到园区表达情绪,虽然公司尽力进行安抚,但仍未能有效稳定家属情绪,影响了园区的正常运营,科大讯飞对此深表歉意。

雷达财经从科大讯飞发布的财报了解到,截至去年年末,科大讯飞共有14356名员工,当期领取薪酬员工的总人数达16734人。其中,母公司在职员工的数量为4845人,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的数量为9511人。

按职能划分,科大讯飞去年14356人的员工中,技术人员的数量最多,达到8908人;其次是销售人员,达到3133人。此外,科大讯飞还有243名财务人员、236名行政人员、232名管理人员以及1604名其它人员。

若按学历来看,科大讯飞的员工中本科学历的人才比例最高,数量达到9713人。其次,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才有3910人,博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才有105人,专科及以下的员工数量为628人。

值得一提的是,据BOSS直聘上的招聘信息显示,科大讯飞在多个招聘的职位详情中提到了希望应聘者抗压能力强、能够适应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之类的要求。

科大讯飞发布的财报显示,公司利润对职工薪酬总额变化敏感。2023年科大讯飞计入营业总成本的职工薪酬总额为42.78亿元,占到营业总成本的21.56%。其中,核心技术人员薪酬占薪酬总额的比重为18.48%,相比2022年16.75%的占比增加1.73个百分点。

就在此次员工去世消息传出的几天前(6月15日),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还曾在接受专访时对人们未来的工作状态做出展望,“如果将来因为人工智能的普及,使得我们从5天工作制变成3天,8小时工作制变成4小时工作制,有更多的人去学习、去健身、去娱乐、去畅想未来,人类可能真的在地球之外探索更浩渺的太空。”

巧合的是,就在科大讯飞传出员工去世消息的同期,还有一家公司也传出了员工猝死的消息。据九派新闻6月18日报道,一名Shopee深圳研发部员工向其表示,6月17日22时,这名员工在公司内部办公软件Seatalk收到一份人事部的重要通知。

通知中提到,“今天(6月17日)下午,一位Shopee研发中心同事突发身体不适,团队同事和公司于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将该同事送医,但非常悲痛的是,该同事经抢救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

相关截图还显示,公司在通知中表示,“我们对此表示沉痛哀悼,目前,公司已成立专项小组,配合家属全力以赴做好相关善后工作。同事们如果需要任何帮助,请与你的HRBP联系。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也在此提醒大家请尊重同事隐私,不要在任何渠道传播任何未经证实的消息和个人照片。”

据这名员工透露,今年Shopee开始变得卷了,平日上班一般会加班到晚上的9点到10点,且加班没有加班费,晚上加班也没有调休,除非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才可以在第二天休息半天。但这名员工也表示,总体还是比其他互联网企业好一些。

据Shopee官网信息,Shopee是东南亚领航的电商平台。目前,该电商平台覆盖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巴西等十余个市场,同时在中国深圳、上海和香港设立跨境业务办公室。

加码人工智能投入,盈利能力短期承压

员工去世消息之外,科大讯飞最新交出的财务答卷算不上十分亮眼。财报显示,2023年,科大讯飞全年共录得196.5亿元的营收,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41%。而将时间线进一步拉长来看,2022年、2023年,科大讯飞两年时间内营收增长的速度相较此前明显有所放缓。

据东方财富数据显示,自2006年起,科大讯飞的营收增速便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其中,2019年至2021年,科大讯飞的营收同比分别实现27.3%、29.23%、40.61%的增长。

但到了2022年,科大讯飞的营收增速便降至2.77%。尽管去年科大讯飞的营收增速有所回升,但4.41%的营收增速仍维持在个位数的水准。

利润方面,科大讯飞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7亿元,相较上年同期的5.61亿元增长17.12%。

然而,科大讯飞去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18 亿元,相比上年同期下降了七成以上。对此,科大讯飞给出的理由是公司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产业链可控的国产化替代方面坚定投入,同时积极抢抓通用人工智能的历史新机遇,在自主可控平台上加大认知大模型研发投入。

雷达财经注意到,科大讯飞去年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确定的标准享有、对公司损益产生持续影响的政府补助除外)高达4.04亿元;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损益为2.3亿元。

今年第一季度,科大讯飞录得36.46亿元的营收,同比实现26.27%的增长。不过,营收同比实现增长的同时,公司的盈利指标再次亮起了红灯。第一季度,科大讯飞录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亿元,相比上年同期5790万元的亏损规模有所扩大。

对于今年第一季度增收不增利的情况,科大讯飞给出的原因与对2023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减少的原因基本一致,“主要原因系公司积极抢抓通用人工智能的历史新机遇,在通用人工智能认知大模型等方面坚定投入”。

一方面,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在大模型研发以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产业链可控,以及大模型产业落地拓展等方面,新增投入约3亿元。其中,研发费用8.42亿元,相对于去年同期增加1.26亿元。

另一方面,主要影响因素还包括公司持股的三人行、寒武纪等金融资产在2023年第一季度取得投资收益1.34亿元,2024年一季度相对于去年同期投资收益减少1.23亿元。

科大讯飞看来,尽管公司在通用人工智能认知大模型等方面的投入影响到了公司的短期经营业绩,但对持续巩固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国家队产业地位进一步奠定扎实基础。

大模型竞争加剧,价格战愈演愈烈

早在千禧年即将到来之际,科大讯飞便已问世。彼时,一群心怀远大抱负和强烈民族责任感的大学生们,一起创立了科大讯飞。伴随着这支创业团队的正式组建,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之路正式起步。据此计算,自1999年成立以来,科大讯飞已经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

在企业发展的二十多年间,科大讯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里程碑。作为国内最大的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科大讯飞在智能语音技术领域有着长期的技术积累。

2008年,科大讯飞的语音合成首次超过普通人说话的水平。2012年,科大讯飞的语音评测又首度超过人类专家水平。三年之后,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又达成了首次超过人类速记员的成就。

2018年,科大讯飞的机器翻译中英语音翻译首次达到CATTI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二级合格标准。紧接着2019年,在国际权威机器阅读理解评测SQuAD 2.0中,科大讯飞再次登上榜单第一,这也是参赛团队首次在全部两项指标上都超过了人类平均水平。

随着ChatGPT掀起新一轮的人工智能浪潮,科大讯飞也在大模型领域强势出击。去年5月6日,科大讯飞正式对外发布讯飞星火大模型。

今年1月,科大讯飞打造的首个基于全国产化算力平台训练的讯飞星火V3.5正式升级发布。据科大讯飞介绍,前者的语言理解、数学能力、语音交互能力超过GPT-4 Turbo,代码达到GPT-4 Turbo 96%,多模态理解达到GPT-4V 91%。

4月,科大讯飞又发布了首个长文本、长图文、长语音大模型。据悉,科大讯飞此次发布的大模型,不仅可以把各种信息来源的海量文本、图文资料、会议录音等进行快速学习,还能够在各种行业场景给出专业、准确回答。

科大讯飞用于对标GPT-4 Turbo能力的讯飞星火V4.0也在加紧训练之中,预计将在6月27日发布。据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透露,讯飞星火V4.0发布时将展示最新的端到端智能语音落地成果,同时公司的端到端的语音技术建模方案也排在计划中,预计三季度推向市场。

除此之外,科大讯飞还将提供GPT-4o没有的一句话复刻、高噪音场景语音识别、多方言多语种免切换功能。刘庆峰还表示,下一步,科大讯飞将发力远场高噪音多人说话场景、高表现力个性化场景、云边端一体化、软硬件一体化,从技术优势、市场先机、落地成效构建全方位持续领先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C端消费者领域,科大讯飞拥有AI学习机、智能办公本、智能录音笔、翻译机、智能助听器等产品,但科大讯飞的学习机也曾有过“翻车”的时刻。去年10月,有家长宣称在自家孩子的科大讯飞学习机中发现了一些诋毁伟人、扭曲历史等违背主流价值观的内容。

对此,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回应称,已在发现后第一时间下架内容,并对负责保障内容安全的合作伙伴作出处罚处理,同时内部已经将用于大模型上的内容审核机制放在了学习机上,力求使学习机的内容审核更加严格。

与此同时,科大讯飞所瞄准的大模型市场,目前的竞争也有愈演愈烈之势。各家厂商在卷技术的同时,也在疯狂卷价格。5月11日,智谱AI便宣布将个人版GLM-3Turbo模型产品的调用价格从5元/百万tokens降低至1元/百万tokens。

仅仅几天之后的5月14日,OpenAI宣布将GPT4的价格下调50%,为每1千Token 4毛2分钱,而这其实已是OpenAI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第4次进行降价调整。

5月15日,字节跳动也加入了这场硝烟弥漫的价格战。字节跳动宣布,豆包主力模型(小于等于32K)在企业市场的定价为0.0008元/千Tokens;128k的豆包通用模型定价为0.005元/千Tokens。

随后,越来越多的玩家祭出降价大招。5月21日,阿里云宣布通义千问GPT-4级主力模型Qwen-Long,API输入价格从0.02元/千tokens降至0.0005元/千tokens,直降97%。

阿里云放出降价方案的同日,百度智能云也宣布,百度文心大模型的两款主力模型ENIRE Speed、ENIRE Lite全面免费,立即生效。

面对对手的强势出击,科大讯飞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到了这场声势浩大的价格战。5月22日,科大讯飞宣布,讯飞星火Lite API永久免费开放,讯飞星火Pro/Max API低至0.21元/万tokens。

科大讯飞介绍,在讯飞星火,1token相当于1.5个中文汉字,这意味着仅需2.1元就足够调用“讯飞星火3.5 Max”生成一部余华《活着》的内容量。

而对于此次公布的价格调整方案,科大讯飞表示,新的价格体系将帮助开发者降低调用成本,驱动产品创新验证,解决真实世界的刚需。

有分析指出,大模型厂商们争相加入的价格战,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大模型的使用门槛,从而起到推动大模型普及和应用的作用。随着价格战吸引到的用户越来越多,厂商们也可以获得更多用户的真实使用数据,从而进行训练迭代。与此同时,不断壮大的用户规模,也可以进一步摊平厂商的运营成本,实现规模经济。

不过,大模型价格战愈发白热化的同时,也有大佬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在零一万物CEO李开复看来,未来整个行业的推理成本每年降低10倍是可以期待的,而且这个趋势是必然的。

但李开复也坦言,“我觉得大模型公司不会这么不理智。因为技术还是最重要的,如果是技术不行,然后就纯粹靠贴钱、赔钱去做生意,我们绝对不会跟这样的一个定价来做对标。”

“很长时间以来,智谱的价格一直都是行业内较低的,技术能够把成本的空间释放出来,使得企业ROI(投资回报率)大于1”,在日前举行的2024年智源大会上,智谱AI CEO张鹏谈到大模型价格战的话题时如是说道。但张鹏也表示,过分关注成本削减和低价策略,可能对商业可持续性构成挑战。

在这场战局还不是十分明朗的人工智能战役中,科大讯飞未来将取得怎样的成绩?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今日话题 @徒步三万里 $科大讯飞(SZ00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