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资案例:桑伯恩地图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市面上谈巴菲特的投资案例的书和文章很多,我们这里重点谈谈巴菲特的买入逻辑。

买入逻辑:桑伯恩地图的业务主要是出版和修订美国所有城市的精细地图,垄断经营。客户主要是保险公司,公用事业机关等。但30年代开始,现金流充裕的桑伯恩地图开始创建并积累自己的投资组合,买入了几十只债券和股票,投资组合非常好。

1. 75年来处于垄断地位,投入少,盈利稳定,现金流非常好

2. 新技术的出现,管理层跟不上技术进步步伐,也没有意愿改进,沦为夕阳产业,盈利能力变差

3. 隐形资产:这家公司有一个投资信托,里面包含三四十只质地良好的股票。买了这家公司,就相当于买了几十只质地良好的股票

4. 主营收益:地图资产年收入200万美元,盈利不到10万美元,但没有任何财务负担。8年里削减了5次股息。

5. 折价情况:现价远远低于公司拥有的股票市值加主营业务保守估值。按当时的股价,投资组合中的真金白银打七折,还能赚钱的地图业务白送。投资组合市值接近 700 万美元,而且可以快速变现。但巴菲特买入时桑伯恩市值为472.5万美元。地图业务的营业收入是每年 200 万美元,利润不到10万美元,但重置成本需要上千万美元。

桑伯恩地图基本情况:


6. 股东情况: 大股东创始人之子与管理层矛盾较大,愿意将股份转让给巴菲特。

7. 管理层情况:现有董事会成员大部分为保险公司派来,考虑的是他们保险公司的利益,不是桑伯恩股东的利益,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买入时间仓位

1958年,卖出联邦信托时开始在公开市场买入,到1958年底,接手创始人遗孀的15000股,到了1960年累计买入24000股,占桑伯恩25%的股份,成为桑伯恩第一大股东。占合伙基金35%的仓位,绝对重仓股。

买入价格:每股35美元。每股股价对比如下表:

处理方式:低估类买成控制类。巴菲特是拥有绝对控股权的第一大股东,约25%的股权,另外还有两个大股东和巴菲特意见一致,这三大股东占45%的股份。然后对公司业务进行重整。重整计划计划:将桑伯恩地图两部分业务拆分,实现投资组合的公允价值,恢复地图业务的盈利能力。有72%的股份以获得投资组合的证券公允价值的方式退出,不但让所有退出的股东都获利,也避免了100多万的资本利得税。巴菲特不但获取证券组合的价值收益,还能获取地图业务改善后的收益。

卖出逻辑:控制类的投资,买入后对业务进行拆分重组获利。当时桑伯恩地图投资组合中的股票价格高估了,而且已经贵到不能再拖延的地步。

卖出价格与盈利:1960年卖出,76美元左右。累计投入100多万美元,盈利50%以上.耗时2年

心得感受:巴菲特本来可以发动委托书争夺战,把保险公司的人从董事会赶走,出一口气,但是他没这么干。另外,巴菲特觉得桑伯恩投资组合里的蓝筹股太贵了,不想拖延,他担心投资组合的价值会下跌(其中肯定有高估的股票),所以他做了很务实的选择。他做成了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他自己也可以快速兑现这笔投资的利润。显然,从这笔投资中,巴菲特本来可以赚到更多钱(他在骨头上留了点肉),但退出时没有选择吃干抹净,让留下的股东也得到了好处。

可见巴菲特的处事原则是尽量与人为善,利益再大也不会吃干抹净。卖出原则是股票组合价格高估(是股票组合而不是单只股票),尽快卖出。

感谢@RanRan 对巴菲特致合伙人的信的无私分享。 :网页链接 提取码: 1khg


$长江电力(SH600900)$ $格力电器(SZ000651)$ $贵州茅台(SH6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