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对不同行业的看法

发布于: 雪球转发:21回复:6喜欢:160

公共事业

我对这个领域思考过很多,毕竟这是一个可以投很多钱的行业。我甚至想过要把整个行业都收入囊中。但是我对这个行业究竟要怎么玩还是不太清楚,不了解在管制放松的情况下这个行业会如何发展。我觉得,一旦备有了垄断领域的保护,该行业公司的价值很容易被高成本生产商摧毁。


我不确定这个行业里谁能获益,或是能获益多少。很显然的是,有低成本能源的公司或者是成本低到2美分一度电的混合动力源的公司有巨大的优势。但是我不清楚公司能把这个优势保存多久的,以及它们能否把这个优势延展到自己的自然资源之外,所以我无法看清在10年之后这类公司能发展成什么样子。但是我会一直关注这个行业,一旦有想法就会去付出行动。因为我觉得我能够理解这类行业的吸引点。确定的用户需求,相对便宜的股价,这些都是能够理解吸引点。但是我无法理解的是这个行业里的哪个企业能够在未来十年里赚钱。这个原因让我退避三舍。

在《2009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曾这样解释他对公用事业投资的看法,“早期的日子,查理和我避开资金密集型行业,例如公用事业。确实,至今对投资者来说最好的行业仍然是那些高回报,并且不怎么需要增加投资的行业。很幸运我们有许多这样的业务,我们也愿意购买更多。但是,估计伯克希尔会产生越来越多金钱的同时,今天的我们非常愿意投入那些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行业。我们只期望在我们增加投资的这些行业会有合理的体面的回报。如果我们的期望是对的(我相信会的),伯克希尔将如虎添翼,在未来几十年中虽不能取得巨额收益,但是应该可以超过平均水平。

巴菲特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在该领域大手笔布局,以17亿美元收购电力公司——中美能源; 2009年再次出手,以260亿美元收购伯灵顿北方圣达菲铁路(BNSF),创下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历史上第二大交易。 通过一系列的并购和持续的固定资产投资,目前中美能源(已更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缩写为BHE)和伯灵顿北方圣达菲铁路均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非保险公司的“六大发动机”之一,每年为伯克希尔贡献稳定的巨额利润。

为什么巴菲特要去思考哪些企业未来十年能够赚钱?这个问题与行业格局以及行业格局的龙头有密切的联系。

纺织业

长年以来,我们一再面临投入大量的资本支出以降低变动成本的抉择,每次提出的企划案看起来都稳赚不赔,以标准的投资报酬率来看,甚至比起我们高获利的糖果与新闻事业还好的许多,但这预期的报酬最后都证实只是一种幻象,因为我们许多竞争者,不管是国内或者是国外,全都勇于投入相同的资本支出,使得降低的成本被迫全数反应在售价之上,在个别公司看来,每家公司的资本支出计划看起来都再合理不过,在若整体观之,其效益完全被抵销掉而变得很不合理,就好比每个去看游行队伍的观众,以为自己只要蹎一蹎脚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一样,每多投入一回合,所有的竞争者投注的金额就越高,但投资报酬却一点也不见起色。

结果是我们面对一个悲惨的抉择,大笔的资本支出虽然可以令我们的纺织事业得以存活,但其相对的投资报酬却是少得可怜,每次投入一笔资金,依然还是要面对国外低成本的强力竞争,若不再继续投资,将使我们更不具竞争力,即使是与国内同业相比,我总觉得自己就好象伍迪爱伦在他某一部电影中所形容的: “比起历史上的任何一刻,此时人类面临抉择的路口,一条通往绝望的深渊,而另一条则通往毁灭,请大家一起祈祷让我们有足够的智能去作正确的决定”。

大宗商品

拥有强大品牌、专利等独一无二的资源而具有提价能力的企业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企业生产的是替代性很强的普通商品,行业竞争激烈,只能接受市场定价。

正如巴菲特所说:“如果成本和价格根据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来决定,产品往往就会供过于求,顾客又不在乎产品生产厂商或销售渠道有什么不同,那么这个行业里面的公司日子肯定不会好过。”

如果行业非常景气,所有的企业都产销两旺,但往往产能扩张的速度大大超过市场需求的增长,一旦市场需求下滑,产能却不会马上下降,这时所有企业只能降价促销。当市场价格降到其成本线以下,那些成本高的企业就面临倒闭,成本越高,死的越早。

在这种高度竞争的行业里,最后活下来,而且能够长期存活下来的唯一办法就是,降低成本。


银行业

银行业并不是我们的最爱,因为这个行业的特性是资产约为股权的20倍,这代表只要资产发生一点问题就有可能把股东权益亏光光,而偏偏大银行出问题早已变成是常态而非特例,(在中国好像不是这样)许多情况是管理当局的疏失,就像是去年度我们曾提到的系统规范-也就是经营主管会不自主的模仿其它同业的做法,不管这些行为有多愚蠢,在从事放款业务时,许多银行业者也都有旅鼠那种追随领导者的行为倾向,所以现在他们也必须承担像旅鼠一样的命运。因为20比1的比率,使得所有的优势与缺点所造成的影响对会被放大,我们对于用便宜的价格买下经营不善的银行一点兴趣都没有,相反地我们希望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买进一些经营良好的银行。在Wells Fargo,我想我们找到银行界最好的经理人Carl Reichardt与Paul Hazen

另一个对银行业的看法。

银行业是个很好的行业 – 很多银行都有很高的有形资产回报率。

查理和我都对银行的高收益感到惊讶,从这点来看银行业有点像零售行业。

我们低估了银行客户的粘性,也低估他们对银行收费无意识的程度。

如果你的有一家经营良好的银行,那么这家银行是不是龙头老大无所谓。

银行的ROA(资产回报率)跟体量没有多大关系

要买下一家银行你可能得支付三倍有形资产的价格

银行存在的唯一问题是它们有时候会发展得特别疯狂,做出一下傻事。

如果银行不在资产上做出傻事,它就稳打稳赚钱。

我们一直对银行能经营得这么好感到惊奇,有的银行甚至在多年内维持了20%或以上的有形资产收益率,虽然其中有些得益于杠杆的增加。

如果银行不跟随潮流,也不放坏账,那它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困境之外的银行其ROE(净资产收益率)一直很好。 一些运营良好的大型银行ROE高达20%。 令我惊讶的是,银行业的利润并没有被挤掉。

令人诧异的是,这些没有真正竞争优势的银行互相竞争,却也还能拥有高回报率。部分原因是因为贷款比率比过去几年提高了。有的银行因为放坏账而陷入困境,但是这种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金融类公司比其它类别的公司都要难研究。他们可以随便报一个自定的营收数字—这个游戏对他们来说很简单。对于银行来说,营收取决于贷款和存款准备金。而操控存款准备金的数额是很容易的。

像WD-40(石油制剂品牌公司)或者制砖厂这些公司的财务报表就很容易分析。但是分析金融企业就很难,尤其是还要考虑金融衍生品的时候。

有很多担任ZF企业(比如房利美和房地美)董事会成员的人,他们有资深的财务知识,也很尽职尽责,但是对这些人来说要检查假账也是很难的。

我和查理之前是Salomon公司的董事会成员,查理在审计会员会任职,我们也觉得去评估成千上万的交易几乎是不可能的。你必须的承认这点,保险行业、银行、还有其它的金融公司比其它的公司研究起来要“危险”得多。

[查理芒格:一旦你有疑虑,本质上你面临的是欺骗和失误。对于金融类公司更是这样,即便是那些由ZF经营的也是如此,如果你想要找到上市公司精准无误的财报数字,那么你来错地方了。

[问题-在买小的地方性银行之前,您会考虑哪些方面?]

巴菲特:很难给地方性银行做出类别划分,这主要取决于银行的角色是什么,有可能跟CEO个人的特质有关。银行也有各种各样的。它可能是采取了各种疯狂举动的银行,比如联邦银行。也可能是一家经营十分平稳的银行,比如我们曾经持有过的在伊利诺伊州的Rockford银行,由Dean Aback经营。

你应该要了解管理层和企业的文化,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买。我们持有富国银行和M&T银行,但是这并不代表它们就有免疫功能。只不过这两家公司不会做出一般机构会做的蠢事儿。曾经有个聪明人说了这样一句话:世界上的银行比银行家要多。如果你仔细想想这句话,你就能理解到我的意思。$招商银行(SH600036)$ 

保险业

无论是保险业还是银行业,在巴菲特看来它们不仅没有独特的经济特质,而且都有很高的经验风险。基于此,公司的品质并非源于产业的品质,而是全靠公司自身是否有一流的管理

发电行业

发电行业是庞大的产业,所以毫无疑问我们会在这个领域重仓投资。

1935年诞生的《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案》(PUCA)对公用事业的母公司的行为做出了大量规定。它的诞生是为了监控当时存在的违规行为,在当时看是合理的。但是我认为,时至今日,再限制伯克希尔哈撒韦收购公用事业公司跟社会道德准则是毫不相关的。由于PUCA法案,我们在过去几年本来要完成的一两项收购案也并没有完成。

(关于加利福尼亚电力公司危机)随着管制放松,对发电公司的激励变化导致他们希望供应紧张,而不是充足的供应,这最终导致价格提高。

你不能消灭掉那些成本花费只有X倍的公司,然后替换成成本花费有3X的供应商,然后期待价格会降低

[查理芒格:旧的体质面临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问题。如果让不遵从逻辑、从自我出发的人来做决定,我们肯定会遇到麻烦。炼油厂这个行业现在可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饮料板块

毫无疑问,这个市场肯定还是能够多容纳一家公司的。我觉得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每年都会有大幅度增长。虽然我们现在说的是十分之一,但是十分之一也很重要。

美国市场是100亿的大蛋糕,1%就是1亿。很有趣的一点是区域口味差异很大,在德克萨斯州,Dr. Pepper的市场份额比在明尼苏达州要多得多。即便一家公司不是行业老大,也是能够从它身上投资赚钱的。当然从一个有垄断优势的企业身上确实能赚得很多,但并不是只能一家独大。这不像那种在10万-20万的小镇上的报社,这种情况才会形成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

航空业

累积成本不是主要问题,跟竞争对手对比成本才是”, 巴菲特回忆起美国空军在与西南航空公司的竞争中遇到的困难,并总结说:“如果成本远超预算,企业最终就会垮掉

[芒格:“航空飞行员工会都十分难搞。很难想象那些跟飞行员拿着同样报酬的人会组织一个如此难搞定的工会。没有哪条航线能够受得起长期停运的。”]

如果你在一个无法经受长期罢工停业的行业里,你可能就像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样。很讽刺的是如果处于弱势,你其实会有更强大的谈判地位。


博彩行业

我没有什么推荐的股票,但是如果单指那些合法的博彩公司的话,我觉得它们还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的。人们想去赌博的渴望很高,包括股票这个领域。股票日交易跟赌博很相似。人们喜欢赌博,如果现在有一场球赛,尤其是那种很无聊的球赛,你要是投了一点赌注肯定会看得更尽兴。人们倾向赌博的心是很强的。

以前只有内华达州赌博合法,所以人们要违法去到很远的地方赌博,但是现在ZF已经把赌博合法化了。赌博越容易,人们就越愿意去赌。

人们总是愿意去赌博的。我不是说赌博不好,但是赌博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对无知之人征收税务的一种行为。你把赌博的盒子放在那儿,很多像我一样的人不会去“交税”-对于不赌博的人来说这减轻了税务。我觉得ZF让公民牺牲在赌博上,而不是去为公民服务这个行为让人反感。

查理芒格:我觉得赌场会用一些巧妙的心里技巧诱惑人们去赌博,其中有些是无大害的,但是也造成了很多严重的伤害。在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投资组合中你不会找到太多的博彩公司。

医疗行业

我们看过医疗行业的成本问题,几年前它们的成本非常高。Workman's Comp公司的成本急剧上升,对于我们来说成本很高,每名员工的薪水是6000-8000美金。美国经济这时候在经历通货膨胀,我们和员工都无法控制。

医疗成本会持续攀升,我们也没有应对策略。但是查理经营过一家医院,所以他可能有写看法。

医疗服务的治疗的质量,包括医药行业,都有很大提升。我觉得像美国这样的富裕国家花费15%的GDP在医疗领域不是什么很夸张的事情,即便是涨到了16%-17%都不足为奇。

但是如果其它国家花费GDP的7%-8%,是不是我们会有好的机会呢?

下图为中国卫生总费用以及GDP占比:


制药行业

制药行业现在很不稳定。它的历史投资回报率很高,但是未来的进展和过去的可能不尽相同。我没法在这个问题上给一个确切答案。

查理芒格:很多人通过卖保险赚了很多钱。我在中央城市主席医院看到过。你说的没错,医疗行业有很多不太好的风气。当然也是有好的道德标准的。

总的来说,投资医疗行业对我们来说会被归为“太难”那一类——除非沃伦悄悄藏着一些不告诉我。

是的,我们从来没有投资过医疗行业。

怎么对制药公司正在研发的药品估值?

跟别的行业不一样,我们在投资制药行业时无法对其研发的药品下个结论毕竟五年之后这个药品可能就大不相同了。我们也不知道Pfizer(瑞辉,美国制药公司)或者Merck(默克,美国制药公司)这些公司里面是不是存在更好的机会,还是这些企业会制作出下一个火爆市场的药品。

不过我们能确定是,我们的的确确在合理的价格买入了一组制药公司,它们能够经营良好,并且提供了赚取良好回报的机会。这类公司做的业务都十分重要,我无法告诉你有潜力的药剂是什么。设置投资组合是有意义的,这跟我们对待银行也采取的方法不一样。如果你在合理的倍数下买入了制药公司,5-10年的收益率可能是很不错的。$恒瑞医药(SH600276)$ 

伯克希尔投资了一些保险公司,会投资一些医疗保险公司?

不会。医疗保险跟国家政策相关性太强了,所以这个行业并不好做。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我对这个行业并不感兴趣。我不希望提出贷款损失率很高的的条款。话虽如此,我还是会买入被低估的医疗保险股。

通讯行业

我对如何评估通讯公司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一点想法也没有,我对它们知之甚少。如果你提供给我一些信息,我能提供一些反馈给你,但是就理解通信行业的本质来说我真的不了解。查理,你对通信行业有什么看法?

[查理芒格:我知道还没有你多。]

我知道人们可能在10-20年之后还会喝可口可乐,用吉列的剃须刀,吃士力架,我也大概知道这些能够的获利情况,但是对于通信行业我不太了解。

我不为之困扰。总有些人能在咖啡豆上挣钱,只不过这个人不是我而已。我不担心自己对某些事情的无知——我担心的是对自己知道的东西都确信无疑

[查理芒格:伯克希尔曾经就在自己确信的事情上赌了一把。]

我们可能会在通信行业里买入一些垃圾债券,我们确实也买了一些。虽然我希望收益良好,但我们确实面临着损失,因为这个行业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公司面临着管理问题——不仅仅是Level 3面临这样的问题(美国一家通信公司)。我们预计将来会面临严重损失,虽然目前还没有,但是肯定会的。就好像是为次标准风险承保一样——你会面临着更多的事故,但是可以溢价收费。

那种15%是残骸,85%还过得去的公司,我们是不会投资的。

有很多公司是能够预测出它们的盈利状况的,所以在可行的情况下我们会考虑这些公司。

汽车行业

Rick Waggoner(通用汽车CEO)和Bill Ford(福特汽车CEO)都是从上任管理层那儿接手的公司,并且都是极其难管理的。他们接手的不是自己手把手管理的公司,而是继承了遗留下的成本结构,继承了几十年前签下的合同,对于公司而言很难在当今保持竞争力

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没有签下购买大量钢铁的长期合同,但是他们却为员工签下了长期支付年金和医疗费用的合同。这就导致了它们的费用比竞争对手高很多,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通用汽车曾经有50%的市场份额,现在落到了25%。即便现在它们的市场份额还是50%,企业还是深陷困境的。

如果我是通用电气的CEO,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做。这让我想起1965年时,Bill Buckley被问及如果赢了纽约市长的竞选他会怎么做,他曾经说“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重新计数”。我对通用汽车也是一样的。

UAW(美国汽车飞机农业机械工人联合会)说到:“一份合同,一笔交易”。通用汽车留下了900亿美元的年金,还有200亿美元左右的医疗费用,然而它的市值只有140亿美金。这根本持续不下去……它是要做出牺牲的。

如果一家公司需要为每辆车的钢铁材料支付2000美金,那么所有人都会意识到公司存在厄待解决的危机,但是这种情况还没发生过。

问题产生的部分原因是前管理层的管理根本没有考虑到会计结果。回到20世纪60年代,公司不需要根据发生制支付年金费用,医疗费用也是一样,知道80、90年代才如此。但是这些成本真的很高。

铁路运输行业

我觉得铁路行业不是说有多么的性感,但是铁路运输行业的优势地位早在20年前就已经提高了。劳工纠纷问题已经取得进展,火车司机的地位也已经提高。较高的石油价格损害了铁路行业,但是对司机的损害是更大的。30年前那些在严苛管制下经营的糟糕的行业现在已经发展得不错了,以后可能会更好。但是它永远不会成为一个极好的行业——因为它的资本太密集了巴菲特在2016年的至股东信中,这么写道:$大秦铁路(SH601006)$ 


21世纪里哪个行业会是领头羊,您认为支撑点在哪儿?

我们倒是没有过多考虑过这个。如果你回头看看20实际30年代,没人能够预测汽车行业和航空业能改变全世界。当时有2000家汽车公司,但是在美国现在只剩下3家了,并且它们都在垂死挣扎。对于社会来说这个巨大变化,对于投资者而言这简直是噩耗。投资者不仅仅需要去辨识对的公司,还要抓住对的时间。从莱特兄弟之后诞生的航空业,净财富的增长几乎为0。或者看看TV行业,曾经有数不清的电视台,RCA & GE曾经是它们的制造者,但是现在没有几个美国制造商剩下了。

如果你想投资一个伟大的行业,那就选可口可乐吧。可口可乐的产品从未改变过,122年后的现在它们每天卖出15亿8盎司的量。可口可乐还有护城河;如果你自己有一座城堡,你身后肯定有人是想冲进城堡的。

吉列占了剃须刀市场70%的份额,毛利润率是80%,并且这个数字不会改变。男人们每天的生活也是一尘不变的,剃胡子可能是他们做过的最有创造力的事情,像画西斯廷礼拜堂一样。

士力架居于糖果棒第一的位置已经40年了。如果你现在给我10亿美元去击败士力架,我是做不到的。这种行为是对一个好的行业进行公然挑战,你不可能打败可口可乐和吉列剃须刀。Richard Branson是一位市场销售天才,他当时创造了Virgin Cola,我不知道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可能喝了这个可能能让人变成处子之身吧,但是即便这样他也没能打败掉可口可乐。我们寻找的是拥有很宽的护城河的伟大的企业城堡。增长当然很重要,但是我们还是更喜欢本身就很强大的企业


未完待续@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18-05-24 20:15

这是一篇蒙人的文章。
实际上,巴菲特是靠投资保险起家的,挣了大钱后,又投资银行。

2018-05-05 14:01

女怕嫁错郎,股怕投错行

2018-05-05 13:36

2018-05-05 13:29

2018-05-05 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