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夏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6喜欢:10
有两种可能,第一,同时做了很多个不同的策略,只挑出来最好的那个做路演用;第二,量化公司的策略有效性和盈利能力是有排序的,一般会把最赚钱的策略(通常有容量限制)留给自营盘,剩下的差一些的策略才去发产品,你可能看了他们自营盘的业绩曲线。

热门回复

你说的这两个解释
和这些机构对外解释口径差不多
在我看来
这些只是“解释”
洗脱不了
这些所谓量化基金“做”核心业绩产品的嫌疑
在我听了一些量化机构的介绍后
我的感觉
很多是“挂羊头卖狗肉”
干的还是游资的事
只是披上了“量化”的皮
换汤不换药

挂羊头卖狗肉都算好的了。
恐怕很多是挂羊头卖耗子肉。

真正的量化投资,应该是机器负责做决策和执行,人工只是在前期研发策略的时候才介入。我调研过一些量化机构,大体分为三类:一是有真材实料的,确实能持续做出超额收益,团队的策略模型稳定可靠且有持续迭代能力;二是募资能力强的,这种一般是随便找一些计算机人才制定一些不温不火的策略比如指增这种也能攒出来不小的管理规模;三是会讲故事的,比如创始人是前two sigma员工,或者清北哈佛毕业,人工智能技术等等。市面上真正有赚钱能力的量化机构还是有一批的,比如某机构这一轮微盘股股灾自营盘损失了几十亿,这时候大家才发现几个小伙子成立十年自有资金已经赚了这么多,当然了因为不懂金融心理学(纯计算机专业背景),对微盘策略没有敬畏,这次一夜回到解放前。

还有一个 私募可以选择性公布收益好的产品 不好的不公布

业绩做工整的直线不太容易

是的,更多是筛选出来最好的一两个,用来发产品和转自营。策略的容量和时限性都是有局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