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之殇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6喜欢:1

A股有云南白药、片仔癀、同仁堂等一批优秀的中医药上市公司,叔对中医药也推崇备至,但却并不十分看好中医药行业未来的发展,也没敢重仓中医药股票,只少量持有片仔癀。

叔推崇中医药跟自己的亲身经历有关。少年时期身体比较弱,经常流鼻血,有一次两个鼻孔同时流血不止,把父母吓得不轻,赶紧送到医院,医生说是毛细血管破裂,用纱布条把叔两个鼻孔里面塞得满满当当,只能张着嘴喘气,吃饭的时候简直痛苦不堪。流鼻血能得到根治源于叔从书上看到的一个中医方子:取大蒜捣成蒜泥,敷在脚掌的涌泉穴上。叔照着一试,结果敷的时间太长,皮肤被“灼”伤,起个大水泡,但久治不愈的流鼻血真的就好了。

当年一部《少林寺》火遍神州大地,想练就一身绝世神功行侠仗义的大有人在,叔也跟小伙伴整天踢踢打打,弄得手脚青一块紫一块。一次去农村的舅舅家,他们拿跌打药酒涂抹叔的瘀伤,很快就散瘀消肿,效果出奇的好,临走时还带走一瓶,叔用了好多年。

儿子降生令叔一家人喜笑颜开,但孩子3个月的时候生了场病,刚吃点奶过一会儿就裹着痰又呕吐出来,去妇幼保健院治疗,医生让输液,看着针头从孩子的两边太阳穴扎进去,感觉比扎在自己心头还要疼。然而连续输了半个月却一点儿不见好转,全家上下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后来决定找中医看看,刚开始吃了些中药也没有什么效果,最后那位老中医说了个方子:把煮熟的鸡蛋黄和少许大米一起放进铁锅里炒至“焦胡”,再加清水烧开,滤除残渣后喂服,居然一剂见效!

叔生活工作在西藏东部的一座小县城,虽然县辖面积广阔,但海拔高、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尤其是医疗条件非常落后,医生能力有限,医院时不时会爆出看错病拿错药治死人的新闻,所以但凡自己能治能挺住的病叔绝不去“麻烦”医院。1992年去农牧区下乡开展工作,为期4个月,工作组一共5人组成,其中一位是乡村医生。工作组走村入户,这位乡村医生最受欢迎,他手握几根银针在病人身体上扎几下,开几粒非常便宜的药丸就解除了群众的病痛。银针的神奇功效给叔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40岁左右那几年叔的身体开始出现各种病痛,比较严重的是痔疮、痛风、足跟痛。每年的十月、十一月间痔疮就会发作,坐立不安,然后去内地大医院治疗,医生建议做手术切割,叔心里发毛,就先打电话咨询一位以前做过痔疮手术的朋友,他说做完手术有一些效果,但是没断病根,还会复发。叔也觉得做手术未必能彻底解决问题,而且会伤及“元气”,于是决定进行保守治疗。之后叔坚持做了三件事:一是艾灸或按摩孔最穴、合谷穴;二是有空就保持气定神闲做“提肛”动作;三是注意患处卫生,减少吃刺激性食物。这样坚持了两年多,叔的痔疮一直没有再发作过。

按照西医的解释,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叔的父亲就患有严重的痛风,受到家族遗传影响叔也在中年时发作,西药服用秋水仙碱、别嘌醇、消炎痛之类的药物,抑制降低尿酸,缓解疼痛,却无法根治。而且服药后副作用明显,肠胃肝肾都有不适感,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叔的母亲年近六旬时患直肠癌去世,悲痛之余深感日常健身养身的重要性,就开始接触学习相关的知识,特别是对太极拳、经络穴位、按摩艾灸这些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了解到痛风跟肝肾功能减弱有关,叔就从补肾护肝着手,一方面经常艾灸按摩肾经肝经重要穴位,同时吃一些补益肝肾的食物药材,观察哪些食物容易诱发痛风发作(叔不能喝啤酒和肉汤),就坚决不碰,对肝肾有伤害的事尽量节制,比如久坐伤肾,久视伤肝,醉酒、熬夜肝受伤。这样坚持不懈,叔的痛风最初几个月发作一次,后来一年一两次,到现在一两年一次,已经大为好转。

有位认识的藏族驾驶员,他的风湿非常严重,几乎瘫痪在床,家人四处寻医问药,后来通过一位藏医的治疗使他重新站立起来。叔见识过这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准备一个大大的盆子,烧几桶开水,把藏药放进盆里,倒入开水,盆子里放把凳子,患者赤身露体,披着只露出头部的大斗篷坐在凳子上,斗篷罩住盆子,让水蒸汽熏蒸身体,期间不断加入开水保持蒸汽,熏蒸一两个小时结束。最初每天蒸一次,好转以后几个月蒸一次,这位驾驶员一直正常工作到退休。

西方医学未传入中国并盛行之前,并没有“中医”这个称谓,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医疗实践中逐步积累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展形成的医学理论体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相较于现代西医药学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中医药学却在原地踏步,药效慢、治疗周期长、服用口感差、携带不方便等短板也饱受诟病,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格格不入。叔承认西医已经非常强大,但并不能就此否定中医的独到之处。

本来想吐槽一下中医药学,却先杂七杂八说了一堆叔跟中医药的往事。与现代西医药相比,中医药无论是研发创新、生产制造、销售推广等各个方面都处于下风。西医研发投入大,设备先进,人才济济,体系完备,合作范围广,创新药和器械层出不穷,销售网络健全,患者认知度高。中医药却始终是“吃祖宗老本”的状态,生态圈封闭,行业标准混乱,各立山头各自为战,人才匮乏后继无人,研发生产设备陈旧,商业模式落后,市场扩张举步维艰。面对缺乏创新,市场萎缩的局面,中医药企业开始不务正业,打着金字招牌去开发牙膏、洗发水、化妆品等衍生品来维系市场。

这就是为什么中医药博大精深,叔对中医药的未来却很悲观!

吃鱼会有被鱼刺卡住的时候,叔总是取两段葱白插进鼻孔里“装象”,鱼刺很快就“消失”了。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纯属个人实践和观点,决非就医、投资意见和建议,请客观谨慎对待,切勿照搬照抄!

$云南白药(SZ000538)$ $片仔癀(SH600436)$ $同仁堂(SH600085)$

其他帖子:

1.收获满满的2018

2.股市是江湖 叔不肯认输

3.时间作伴 与熊共舞

4.叔和A股那点事儿

5.叔理想的股市

全部讨论

2021-04-11 11:54

把煮熟的鸡蛋黄和少许大米一起放进铁锅里炒至“焦胡”,再加清水烧开,滤除残渣后喂服,居然一剂见效!

真的么? 我试试呢

2020-05-23 21:20

赞成,和我的认知一样

2018-11-27 18:03

那茅台也是这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