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中的魔鬼--Facebook的数字货币Libra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1

最近和几位朋友聊天,有些想法整理如下:

观点:中国仍然拥有世界上生产端最大的规模效应,美国仍然拥有世界上技术端最大的规模效应,大多数问题只是方法论的事情。

展开1:

美国在价值链上游的规模效应,通过全球化过去20年的放大,已是极致,其中的副产品是内部贫富分化加剧。因为全球化带来的社会分工重新协调,中低端的生产转向了中国,全球的高端行业“FANG”大多流向美国,整个过程中,美国中下阶层的收入,无法跟上资产价格不断上涨和精英阶层收入大幅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

美国没有中国内部的转移支付机制,达尔文系统的“弱者淘汰”压力,使得川普上台,要求从中国多分配下游生产环节的利益。不过,无论怎么做,两国的规模效应的有效区域都已形成且稳固,因此无论怎么分蛋糕,都不会解决美国的内部问题,只是暂时缓和。

展开2:

在全球订单的分配机制里,美国大企业和FANG得到大部分订单增长,而不是普通小企业,大企业规模效应增加,更多的利润和更多的现金流都归大企业。类似的情况在(2001年起点至今的中国经济狂奔后的减速阶段)即最近几年的“去杠杆”过程中,也体现在我国的大型国企身上。

可是最关键的差异在于,中国的国企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因此“内部转移支付机制”使得国企又传递了很多资源给周边或下游的民企,类似于一种超大型孵化器,这些民企更多的追求商业价值而非社会价值。在整个过程中,尽管由于公司治理和人人皆知的效率问题,资源损耗极大,并未完全100%全程传递。但终归“肉烂在锅里、人人有份”,社会整体向前发展且内部矛盾较小。

而美国大企业和FANG却反其道行之,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极致,完全忽略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他们将大多数利润都用于回购股票。自2008年之后,美股最大的持续买盘,正是大公司的回购。请大家注意,巴菲特盛赞《商界局外人》是没错的,因为若公司价值被低估,又无处进行资本支出时,回购确是最佳选择,但是反过来,但公司估值不合理,承担社会责任需要进行大额资本支出时,进行回购,只能是一场“再分配的游戏”。

股票回购推高了资产价格,这与穷人无关;大企业的资金,也不向美国中小企业采购产品或服务,十年过去,矛盾激化。如果把美国看作是一家企业整体,那么这家企业的现金流确实大幅增长,主要流过华尔街和硅谷,少部分流过BRK,和普通人毫无关系。

企业的资本支出是他人的收入,没有支出,经济循环就会死亡。

以下摘录自望岳投资小象1号基金2018财年年报:

需要强调的一点:欧美成熟资本市场,更多关注自由现金流(FCF),较少关注经营性现金流(OCF)。核心原理在于,成熟市场的需求稳定基本无增量,大量的资本性支出用于新产能投放是无益的;如果维持性资本支出过大,又说明企业的商业模式或运营能力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在这个背景下FCF更具有实际代表意义。

这一点切不可在中国刻舟求剑!“解决不平衡不充分”仍是我党指出的当前国内主要矛盾,发展性资本支出仍是国家和社会迫切急需的经济推力,是中国整个经济循环的源头,也是我国资本市场最大的存在意义。所以,我们在当下的十年,在现金流的评估方面,更多考虑OCF,同时单独评估资本支出,而不是直接看FCF的结果,没有巨额资本支出的企业,不值得多看一眼。

展开3:

Facebook最近推出了数字货币,不论他们的动机如何,这种全球化工具,对于没有内部修复机制的经济体来说(比如Facebook广告里的非洲国家),大概率将加剧贫富分化。

工具的先进,也要看使用对象和被使用对象的现状。达尔文系统是好东西,但是一个疯狂的达尔文系统,也会很快丧失内部多样性,这对集体进化不利、也未必有利于个体进化。

万物万事都有三容量,不可能无限增强马太效应。N是能长久追求的,g是不能追求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罗马大道青训营。下面的链接里还有我的更多文章。欢迎阅读。

@股市神奇公式 @今日话题 @挖优攻略 @Linear的投资笔记@价值博士 @帅牛2@14君@调研君@专注and创意@安顺 @捕风猎景@夏蟲@king的碎片集@一品布衣$沪深300(CSI000300)$@雪球达人秀@可可老鼠@追风维特

全部讨论

2020-06-14 08:55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