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应该积极拥抱,而非离资本市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1年3月9日,A股盘中出现了恐慌,全市场的个股几乎无差别下跌,宽基指数在盘中出现了5%以上的回调,这是典型的恐慌情绪所致。春节过后,A股的盘面一直比较弱,这里面既有地缘政治等外部因素,也有投资者对国内稳增长的担忧。政府在两会上提出了2022年5.5%的增长目标,超出之前的市场预期,但股市并不领情。

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我给出的建议是:积极拥抱,而非远离资本市场。A股又进入了一个比较难得的战略性配置窗口期。下面是我的个人观点,请大家拍砖。

        一、A股的整体估值处于什么位置?

如果我们把股市比做一根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的弹簧相当于股市的估值中枢;当股市处于泡沫期时,弹簧就处于被拉伸的状态;当股市被低估时,弹簧就处于被压缩的状态。现在的股市就相当于被压缩的弹簧,即便它还有被进一步压缩的可能,但是它终究会回到自然状态,甚至再次被拉伸的状态。

下面是我对股市这根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的实证数据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A股的绝对估值水平,它在历史上处于中低水平;绝对估值越低,股市有投资吸引力。截至3月9日收盘,万德全A的动态市盈率不到18倍,其中上证50动态市盈率在10倍左右,沪深300动态市盈率在12倍左右,在中证500动态市盈率大概17倍多一点,中证1000动态市盈率在30倍左右的位置;创业板的动态市盈率50倍左右。2015年股灾的时候,A股的整体估值大概在50倍左右的水平,创业板的动态市盈率则是超过了120倍。现在股市的调整,和2015年6月股市的调整,在估值上有天壤之别。一个是在估值低位的调整,一个是在估值高位的调整。

另外从股票和债券的性价比来看,现在的估值水平也是处于被低估的状态。我们有一个指标来衡量股票相对于债券的投资吸引力,它叫股债利差,股债利差等于市盈率的倒数减去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举个例子,现在万德全A的市盈率为17.42倍,它的倒数就是1/17.42(等于5.74%),现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85%,5.74%减去2.85%就等于2.89%。这个值越高,就说明股市相对于债券越有吸引力。过去10年万德全A的股债利差平均值为2.49%。也就是说当前的A股在过去10年的交易时间内,属于比较低估的状态。无论是万德全A、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还是中证1000,它们的股债利差都在过去10年的均值以上。也是说,都处于比较低估的状态。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10年国债收益率会逐步下降,一些国家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几乎是零利率、甚至是负利率。未来10年,我们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将走一个波浪式下行的趋势。高善文博士在他的宏观分析文章中论证了这么一个基本结论,大家有空可以去读一读。这是有利于提升股债利差,利好股市的。

这就是我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A股整体处于中性偏低估的状态。

       二、对2022年增长目标(5.5%)担忧的解读

政府在今年的两会报告上提出了2022年增长5.5%的经济目标。说实话,这个目标超出了经济学家的一致预期。之前大家预测,可能会把目标定在5%左右是比较合适的。5.5%的目标,展示了政府稳增长的决心。但是市场却并不领情,指数却一路下跌,尤其是地产股跌得更猛。

我认为,这主要是市场对地产的复苏缺乏信心。地产及其相关产业链,对GDP的影响非常大。1-2月,TOP100开发商的新房销售额累计同比负增长40%左右。现在个人杠杆率已经超过60%(2014年末只有36%),加杠杆的空间不大。而且很多大型开发商的流行性很紧张,拿地很谨慎。这是市场比较担心的地方。

最近,郑州作为中心省会城市出台了19条新政,特别是对拥有一套住房且贷款已经结清的家庭,为改善居住再次申请贷款购买普通住房,银行执行首套贷款政策。这是因城施策,符合中央去年12月份政治局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房地产精神。郑州的政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未来很多二线、三线城市会效仿。为此,我找到郑州的地产中介和朋友们做了电话调研,从2017年的高点到现在,郑州四环以内的房价平均下跌了20%左右,四环以外的房价下跌了25-30%左右。我有一个朋友在2017年高点的房子,160万买的,去年122万卖掉了,赔了38万,相当于价格下跌了23.75%。

      郑州的这19条新政对住房需求的边际改善肯定是正向的,但是否会止跌,还要看带看量这一领先指标。一般来说,从政策出台,到房价有反应,大概是3-6个月的滞后期。现在郑州老百姓觉得房价已经跌得差不多了,但是担心开发商因为流动性问题交不了房。我认为当前除了要因城施策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交房,让老百姓有稳定的预期。这次的政府报告中提到了要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我个人认为,这个基金将重点处置有流动性问题的房地产项目,保交房,保民生。从过去几个月的实践来看,靠市场手段化解有流动性危机的地产项目,比较慢,效果不太理想。

另外就是今年公布的财政赤字目标为2.8%,比去年要低。但实际的财政支出力度比去年要大,其中有一块是人民银行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的结存利润(超过1万亿)。与欧美、日本等经济大国比,我们政府的杠杆率不高,财政政策的腾挪空间是比较大的。目标既然提出来了,是一定要完成的。从过去多年政府制定的目标来看,当年都超额完成了。2022年,我认为也不会有例外。

三、当下我们该如何进行资产配置?

最后,我们来谈谈当前阶段,该如何做资产配置。在做资产配置前,我们应该先问自己三个问题:一是钱能放多长时间;二是收益率预期是多少;三是能承受多大的回撤。

       一般来说,我们做资产配置都有一定的场景和目标的,比如说孩子的大学教育基金,除了社保外,给自己准备的养老基金等等,这都是固定的时间,相对比较固定的支出。另外还有一些钱,属于随时要用的应急资金,或者没有特殊用途,可以长期放着用来保值增值的资金。不同性质的钱,需要匹配不同的风险资产组合。

一般来说,用于投资股票型基金的钱,需要持有三年,甚至五年以上。中国的股票市场是高度波动,但趋势是长期向上的。时间太短,不一定能赚到钱。我经常跟投资顾问们讲,投资股票型基金,就是8个字:均衡配置、长期定投。定投的好处是通过买入时间的分散,可以有效地熨平市场波动。大道至简!做投资,首先是要定战略,其次再考虑战术的问题。在中国,要实现资产比较有效的保值和增值,就要参与股票市场,而且最好通过基金的形式参与,然后通过长期定投,熨平市场波动。通过买房子,投资收益率超越巴菲特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还了。关于这一点,大家要有清醒而又坚定的认识。我早在2018年就提出这个观点。现在依然坚持这个观点。

最后回到我们的投资实战上,分三种情况,一是股票型基金仓位比较重;二是股票型基金仓位比较轻;三是空仓没有参与的。

对于股票型基金仓位比较重的投资者朋友,我的建议,一是要看看自己的持仓是否均衡,去年2年的行情属于极致分化的行情,到2022年,我们的配置要相对均衡一些;二是要坚守,现在已经是比较低估的阶段了,如果割肉出局,就是实质性的亏损,只要能拿得住,会输掉时间,但不会输掉收益。

对股票型基金仓位比较轻的投资者朋友,如果还有长期不用的闲钱,而且能承受较大的波动,可以逢低加仓。具体操作上,我的建议是重点考虑新发行的基金,因为新基金一般有6个月的建仓期,基金经理可以择机,逢低建仓。如果未来6个月市场继续下行,持有新基金的体验要优于存量基金。另外,就是大额交易式定额,越跌越买,跌的越多,购买的金额越要增加,形成正金字塔式的投资布局。

对于还没有参与进来的朋友,也是先问自己三个问题,如果回答都是Yes,那就不要犹豫。现在又是一个战略性建仓的时机。现在市场的估值水平离2018年贸易战期间的最低点,大概也就20%左右。随着资产新规的出台和未来长期利率的下行趋势,我们不要指望估值再回到2018年的低点。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候的低点,你还不一定敢买。你现在不买,等市场涨起来后,你会犹豫再等等。然后市场情绪继续高涨,看到朋友都赚钱了,你会按耐不住,冲动买入,然后市场到了高点,接着出现回调,你就被套住了。很多投资者朋友,都是这么被套住的。比较理智的做法,就是现在就要参与,先拿1/3或者1/2长期不用的闲钱出来,先买入一部分。如果出现了回撤,按照之前定好的纪律,继续加仓,然后承受短期的波动,最后用时间去等待,静待春暖花开。投资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还是一场心理战。但前提是要掌握它的周期规律,然后要有坚强的心理素质。掌握它的基本规律,属于“投什么,怎么投”的内容,我把简称为“投”。而心理素质的训练,需要有专业人士的陪伴,就像你去高空跳伞一样,有教练和你绑在一起跳,你就没那么害怕了,这就是“顾”的内容。“顾”就是照顾、陪伴的意思。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投顾”(“投资顾问”的简称)的专业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