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直聘:疾驰中的五年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文丨阑夕

几乎是去年同一时间,人们还沉浸在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赛事狂欢中。

前中期赛程接连爆冷让许多强队相继折戟沉沙,球迷们无处发泄的怒火转移到了中场休息时以极高频率霸屏的广告身上,这些平日里毫无干系的产品,它们的广告在此刻却罕见地拥有相同特质:创意匮乏、台词简洁、内容单一。

的确,在这个寸土寸金的时间段,广告主的首要考量因素当然是「能让人记住」,这就是为什么蒙牛不惜斥巨资请来球星梅西为其代言,虽然阿根廷的失利让梅西躺在绿茵场上的镜头一度被P成表情包,但无可否认的是,这同样为蒙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品牌曝光。

说到「洗脑式广告」,许多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投放同一内容的「脑白金」,当广告内容在用户圈层逐渐形成一种文化和梗,它就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时也没人会在意创意是否过于单薄了。

在这些重复到已经让人产生些许反感的广告中,BOSS直聘也赫然在列,意图用「升职、加薪,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短短十几个字简单直接地击中用户要害。

这像是BOSS直聘一直擅长做的事。这款产品于2014年7月首度提测上线,彼时正处于移动互联网浪潮下招聘行业的需求井喷期,从海外LinkedIn以「领英中国」的名号进驻中文互联网,到国内以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为代表的老牌网站向移动端迁移,再到猎聘等打法迥异的新兴势力出现,想要在这番百舸争流的景象下争得一席之地并非易事。

市场需求的日渐膨胀让招聘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相应的问题也接踵而至,出现在市面上的产品拥有千篇一律的模式,不仅求职者对日复一日的面试赶场感到厌倦,企业端也开始陷入无法单纯从简历精准、高效地筛选面试目标的困境。

这是传统招聘模式长期以来无从解决的痛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平台担任着将企业与求职者连接起来的角色,塑造了出业内的标准化流程,但只做到「有职可求」的地步仍然不够,它离让招聘这件事变得「高效」尚且还有一定的距离。

于是便有了类似猎聘等差异化打法产品的生长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它的确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做到平衡供给端需求,但高昂的成本注定了这种模式更适合资源主导下的招聘市场,它很难聚合拥有灵活特性的中小型企业,这意味着庞大的需求仍然需要通过匹配效率低下、但已经趋于工业化的传统方式来解决。

此时的BOSS直聘,用一句看似波澜不惊的「试试用聊天的方式找工作」广告语入局,在气氛已经开始有些焦躁的竞争环境下,BOSS直聘的这句话甚至带有一种恬静而格格不入的气质,这才为行业注入了另一些变数。

与之相反的,是BOSS直聘不仅在这场竞争中存活了下来,而且历经了一轮轮野蛮增长,直至如今俨然已经成为行业的头部产品。

如果说早期「试试用聊天的方式找工作」的表达还显得有一些晦涩,那近两年「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则简明扼要地体现出了BOSS直聘的产品理念。

眼下走过第五个年头,BOSS直聘自始至终的做法都是让天平向求职者一端倾斜,在线上交互代替传统面试,省去中间不必要的诸多繁琐步骤从而达到供给两端相对高效的匹配,缓解行业内多年来的尴尬处境。

BOSS直聘「MDD」(Mobile+Data+Direcruit)的模式中,代表着移动端为主的Mobile早已在市场的验证下盖棺定论,打破传统招聘形式的Direcruit(Direct+Recruit 直聘)正是BOSS直聘多年来践行的做法,想要实现「直接跟老板谈」的愿景,关键在于决定着能否精准撮合供给两端的Data,也就是用户数据。

这意味着BOSS直聘想要进一步提升匹配效率的话,成为一个以数据为导向的技术驱动公司会是必然结果。

CEO赵鹏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曾不止一次对外强调BOSS直聘与传统招聘平台的本质区别,在他的眼里看来,传统的职位搜索方式仍然无法改善匹配效率,而猎头的熟人打法虽然能依靠资源建立自身的行业壁垒,但模式却受到了人脉圈层的限制。

所以在决定了用构建用户画像的方式来做推荐器的技术选型后,早期的BOSS直聘甚至没有求职者端的搜索入口,这在彼时对于一个招聘产品而言,显得既大胆又新颖。

对技术的重视自然会衍生至岗位上,成熟的算法机制是今日头条得以崛起的必要前提,作为一个招聘产品,只要稍加留意便会发现头条在技术岗位不惜付出的高昂人力成本。据说如今BOSS直聘的总部员工有一半是技术岗,不断被优化的薪资结构同样在向技术岗位靠拢,这番景象的背后是BOSS直聘对于企业驱动力的深刻理解。

在今年即将举行的ACM SIGKDD(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的世界顶级会议)上,BOSS直聘发布了招聘平台领域在这个会议上的首篇论文便是技术驱动战略下的成效初显。

这些都属于前文所提及的「BOSS直聘一直擅长做的事」,从市场营销到产品理念再到技术选型,BOSS直聘所作的任何举措都建立在「让匹配更精准、高效」这一目标之上,心无旁骛的状态给予了过往数年来让BOSS直聘能够在赛道上疾驰的动力。

每当在谈及产品的商业模式时,赵鹏总是会在回答完后刻意强调BOSS直聘不会去做的事,一个体量足够庞大的招聘平台显然拥有许多能在短期内变现的机会,但只要它与最终导向的结果无关,那自然就不会被纳入考虑范围。

走过了五年,BOSS直聘已经从为行业带来变数的新生代成长至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老江湖,人们难免猜测它是否会像传统招聘一样,在体量日渐庞大的同时会遇到无从下手的瓶颈。

答案不得而知,但未来如果有一股力量能够继续带领它走下去,那一定是一如既然的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