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公衣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0喜欢:0
大王蛇吃了是不是现在的大王[呲牙]话说,90年代用王家卫的光影调性还不是太合适[滴汗]

热门回复

很适合,就是那个色调,当然90年代是一个复杂是年代,对很多下岗家庭的孩子而言,那时的上海是灰色,但是对我而言90年代是色彩斑斓靓丽光鲜的,那时的淮海路已经有了伊势丹百货,卖30块一个冰淇淋,黄河路上的餐馆已经可以做出很美味的食物了,晚上可以去最早的live house 听歌,我记得在延安路,钱柜KTV那时已经金碧辉煌,音响也是顶级的。总而言之90年代的上海已经非常繁华了,王家卫的色调就是我记忆中的色彩完全没错

90年代的上海很复杂,整体贫穷,但是如果你看到当时上海街头外来农民工衣衫褴褛的形象你就知道上海市民的整体贫困在当时而言还算可以,当然确实有很多下岗的悲伤故事。
但是当时也有了先富起来的人口,我周围就不少,市场经济开始就是类似宝总那种小老板,野蛮生长,只要赚钱什么都做,当时上海也有了富人开始购买商品房。

你说的情况是80年代到90年代初,90年代中开始情况就发生变化了。日本开始衰退,上海经济开始起飞,去日本打工的吸引力断崖式下跌

那时钱柜已经老了,你想象一下1995年那会儿吧,其实90年代的上海经济已经起飞了,90年代末我的同学们收入已经是每年翻翻,已经有月入两万多高级金领了,所以很多人说繁花不是那时的上海只能说他们根本不知道那个年代上海富裕人群的生活,以及那个年代上海的繁华,这么说吧,到了晚上霓虹灯下的上海连日本人都会感慨的繁华,那个时代的上海对中国其他地方的优势甚于现在。
所以我一直认为中国只有一座一线城市,那就是上海。

1992年前,上海副市长倪天增家里还在烧煤球炉子,粮票还没退市。。。真的合适么[笑哭]

2023-12-29 13:56

2001年来上海,走进钱柜,吃自助餐,大受冲击。别说见过,从没想过卡啦OK有这么牛逼的

说的是。抛开八十年代童年早期的记忆不谈,我对上海的印象最深的起自以下三次——
1992年小学六年级春游锦江乐园;
1996年初三春游外滩,福州路书城;
1999~2003年读书。
对于一位小镇青年来说,上海的繁华世面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2000年前后,我还一度认为上海的发展已经到了很高的水平,应该是一个历史的天花板吧。可是谁又能想到之后的近20年,上海乃至全中国继续发生着更加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已经远远超出了哪怕是一个对中国最乐观的人的预期。

看来完全不了解九十年代的上海,还以为都是上海人在东京里面一样,为了留在东京,不惜一切

没什么不合适,故事的设定就上海最早富起来那批人。当然觉得自己贫困的记忆太深刻可以不看

我们也是这样的体验,当年的下岗潮我们完全无感,当年那些下岗工人过着灰色日子的时候,我爸爸的事业如日中天,我们家在我成年1998年之前都是一路顺风顺水,我记得十五岁之后(1995年)出门很少坐公交车,都是打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