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李彦宏讲述中国AI故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日,百度CEO李彦宏受邀出席欧洲最大科技大会VivaTech(欧洲科技创新展览会),并在主论坛发言。距离上次李彦宏受邀参加VivaTech已过去8年,如今他正在带领中国AI走出拥抱全球的第一步。

“我很⾼兴⻅到许多⽼朋友,我期待着有机会结交⼀些新朋友”,在这样一个科技盛会上,李彦宏既与Meta 首席AI科学家杨立昆老友重逢,也为崛起之中的中国AI结交更多“新朋友”。

在生成式AI步入深度竞争的阶段,两位AI领袖的再遇难能一见。与会者用图像记录下了这历史性的一刻,杨立昆亦于社交媒体回复:“阔别11年!”

视域自国际转回国内,短短一周时间,国内的基础版大模型调用经历了从“元”到“厘”再到“免费”的跨越,推理成本下降、模型蒸馏剪枝、云计算规模化等技术降本的红利正在释放。

但更需要留意的是,价格战也意味着赛道竞争已经到了亟需突破需求天花板的阶段。

正如去年的一个业内共识,中国大模型的确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内追上GPT3.5,这甚至一定程度上让AI大模型进入同质化竞争——而今的GPT3.5已不再具备里程碑的意义,而主流大模型之间的能力代差也难以通过通用模型感知。

当基础技术不再稀缺,AI的核心价值的展现便在于如何进入更多场景并迭代。无论是寻找落地场景,还是冲破同质化竞争的囹圄,都需要中国的AI势力走出自己的一方天地,进入更广阔的全球市场。而不是自困于学术与竞争语境中,相互比拼刷榜和论文的水花。

因循该逻辑,如果我们希望在生成式AI,这条自诞生起便天然全球化的赛道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将视域拓宽至全球,打造属于我们中国市场的AI名片。这意味着中国大模型走出“追赶者”的阴影,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企业一般,把握属于自己的话语权乃至叙事权。

中国AI需要一个向全球传达声音的“代言人”,更需要一个发声的舞台。

AI春晚的中国声音

5月22日,VivaTech 在法国巴黎凡尔赛门展览中心如期举办。

VivaTech 全称 Viva Technology , 由 Publicis Groupe(阳狮集团)与 Les chos(法国回声报业集团)于2016年创办,自诞生之日起,其便是是欧洲最大的致力于创业公司成长、数字转型和创新的展会。在生成式AI代表未来的共识下,全球顶尖的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相互碰撞,盛况空前。

早在AI大模型于国内崭露头角的2023年,第七届VivaTech便收获了参观人数的新纪录,吸引了来自174个构架的15万名参观者、1.14万家初创企业和2800家参展商,同时还有40.5万人通过网络在线观展,9亿多社交媒体用户关注。

值此盛会之下,李彦宏作为唯一受邀发言的中国企业家,其观点与经验将与亚马逊 CTO Werner Vogels、Mistral AI首席执行官 Arthur Mensch、Anthropic CEO Dario Amodei、Meta 首席AI科学家杨立昆、Salesforce AI首席执行官史宗玮等,汇聚成为当下生成式AI的最新思潮。

无须讳言,带领百度从2013年开始就投入到AI领域的李彦宏一直是中国创新的重要名片,“李彦宏”与“百度”可以说是共同构建了海外创业者对中国AI与创新者的认知图景。

早在2018年1月,李彦宏便作为封面人物登上了《时代》周刊亚洲版,彼时恰是百度基于百度大脑、深度学习等底层技术的支撑,开始进军更上层的应用平台并形成AI整体战略的时候。《时代》周刊将李彦宏定义为“The Innovator (创新者),以“帮助中国赢下21世纪”的赞誉形容其带领百度自移动互联网迈进AI的全新周期的创举。

百度开始投资AI时,移动互联网还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而百度宣布ALL IN AI时,移动互联网风头正盛。恰是李彦宏对AI的信仰与前瞻性预判,让百度以10年近1700亿的研发强度,最早拿下了进入大模型时代的船票。2023年3月,百度发布全国首个大模型产品“文心一言”,并定义了迄今为止的国内大模型主要技术落地方向:MaaS 模型即服务、 行业模型精调与应用开发。

由此,李彦宏再度与《时代》周刊结缘,成为中国唯一入选其评选的“全球百大AI人物”,与特斯拉CEO Elon·Mask、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Open AI CEO Sam·Altman等被视作全球AI发展的领袖。在他的带领下,百度亦入选《财富》评选的“人工智能创新者50强” ,其评语高度认可了百度在搜索引擎与人工智能的优势地位。

正如本次大会主办方Viva Technology 形容的一般,李彦宏是“长期的AI支持者”和“中国AI的头号玩家”。借由这个全球瞩目的“AI春晚”,李彦宏与百度可以向世界介绍中国AI的技术进展、应用落地。

过去一直处于OpenAI与谷歌两大AI“寡头”与众多估值百亿AI的独角兽的光环下的中国AI,终于能让世界听到它的声音。

生态是百度迈进广阔场景的底气

VivaTech 主论坛上,其联合总裁 Maurice Lévy 发起“炉边对话”,与李彦宏谈及中国与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高速发展。

自2013年建立起自己的第一家深度学习研究所,到成为全球为数不多、进行全栈布局的人工智能公司并规模化投入实际应用,百度在过去十年时间里的变化折射出中国对人工智能自“懵懂”到“熟悉”的转变。

“中国AI与西方的最大区别是应用”,在李彦宏的观点里,应用驱动了中国AI的快速发展。在美国、欧洲,大家专注于推出最尖端的基础模型。但是在中国,尽管也有数百个基础模型,但人们越来越多地在讨论什么是AI时代的超级应用。

从市场表现来看,中国市场对AIGC报以极大热情,基于大模型打造的移动产品需求处于飞速增长的阶段。据 QuestMobile 数据显示:2024年1月,TOP10 AIGC APP聚合活跃用户规模达5376万,同比增长3725%。

李彦宏认为,“应用的进步,可以推动基础模型的创新,也有助于加快从互联网时代向人工智能时代的转变。”他以百度搜索、直播电商数字人等应用举例说,应用端获取真实的用户需求和问题后,可以持续反馈模型,并由此推进基础模型的技术迭代。

而作为一家技术公司,百度的角色定位就是尽可能地为大家提供先进的生产力工具,不断提升整个社会的创造力,让更多的人能参与到AI时代,释放出生成式AI的潜力。

文心大模型系列就是百度提供的基础设施之一。经过多轮迭代和优化,文心大模型的推理成本已经降至原来的1%;日前,百度更是免费开放旗下轻量模型的API调用,以更低的门槛推动生成式AI应用进入大爆发周期。如今,文心大模型API每天的调⽤次数达到2亿次,较上季度环比增加了300%。

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选择文心大模型。继2024年初,百度与中国三星、荣耀合作后,24年Q1季度,小米、OPPO、vivo等手机厂商均接入文心大模型API。文心大模型的落地场景还开始从手机向PC和电动汽车领域拓展,百度已与蔚来汽车达成合作,基于文心大模型打造蔚来座舱AI伙伴,首批上线蔚来NT 2.0/2.2平台所有车型,目前已推送近20万台车。

更重要的是,百度于Create 2024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3款AI开发工具,包括智能体开发工具AgentBuilder、AI原生应用开发工具AppBuilder、模型定制工具ModerBuilder,形成了Finetune、App与智能体三位一体的体系。闭环之内,用户、开发者与企业侧三种角色都能共享生态内的计算资源与模型能力来进行高效开发。

与OpenAI直接指向AGI的技术顶峰不同,百度选择在底层技术和它在实际场景中的应⽤⽅式之间取得平衡,通过场景转动AI飞轮。在通往AGI的道路上,百度向世界交出了独特的中国答卷。

中国AI引领创新

百度的AGI道路,亦折射出中国AI走向AGI的航道,应用在其中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但需要理清的是,关注应用并非忽视基础模型的发展,与之相反,AI应用与基础大模型的发展相辅相成。

比较典型的是前文提到的文心大模型推理成本在短短一年多内便降低至原先的1%,较低的推理成本肯定会导致模型调⽤的增加,从而促进AI原生应用生态的繁荣。从百度重构其搜索业务的进展看,现已有11%的搜索结果由生成式AI生成,从⽽对⽤户复杂的搜索查询做出更⾼效、更直接、更准确的响应。

无论是对更高门槛技术革新的捕捉,对中国独特市场的认知还是对人工智能长期价值的研判,我们能自百度上看到中国AI正在摆脱既往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引导下的发展路径,从而快速适应大模型时代的创新节奏。直观体现便是,摆脱了“追赶者”的身份,中国AI不再时刻盯着OpenAI,而是通过应用层面的创新走出属于自己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OpenAI与谷歌发布的大模型也取得了飞跃式的进展,尤其是较低延迟的实时推理,这将为⼈⼯智能解锁新的场景和应⽤。

OpenAI发布旗舰模型GPT-4o,其最快能够在232毫秒内响应语音输入,平均响应时长约320毫秒,通过将响应时间从秒级加快到毫秒级,将AI陪伴提升到了全新高度。而微软则发布了“Copilot+PC”专用端侧模型与Windows 11 AI PC,旨在重塑人类与硬件之间的交互。

在不同的技术路径上,中美两个Key players给出了不同的落地方式。生成式AI的第三幕甚至第四幕即将拉开,百度与中国AI也为即将到来的颠覆性创新做好了准备。透过VivaTech这个窗口,中国AI做好了拥抱全球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