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花钱也买不来的十条香港上市必知经验,让你少走弯路!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公众号:资势

$HK:01810$小米集团-W(01810)$ 

本文是作者三个月前在另一个媒体平台发表的原创文章,当时时值港交所发布多个文件,放宽IPO条件,鼓励内地创新企业赴港上市。
弹指之间,在这不足百天的时间里,小米已经快速完成从启动IPO到昨日正式敲钟上市的全过程。作为港股第一家“同股不同权”的创新试点(“同股不同权”是很多互联网公司设置的股权和投票权不一致的制度,来确保公司在多次股权融资后,即使创始人团队股权不多,也能保持对公司的绝对控制。),小米一波三折的经历也将为国内谋求IPO的企业带来启示和思考。2018年持续到2019年,将是近十年香港上市的一个高峰期!这是年初我们的一个预测,目前来看,确实出现了扎堆排队的现象,仅2018年上半年,提出申请的独角兽公司就有小米,美团点评,猎聘,51信用卡,映客,拼多多,平安好医生等。本文梳理了十个香港上市的秘诀,从上市条件、优势分析、上市时间到中介选择、费用支出、上市节奏,都提出了最中肯的意见。老文新读,温故知新。

导语

香港交易所透露,今年将进行上市制度改革,也就是从多个方面放宽IPO(首次公开募股)政策。

港交所2.23日发表《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文件,就3类公司上市资格咨询市场意见,包括尚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拥有不同投票权架构(“同股不同权”)的高增长创新产业公司以及寻求在港交所第二上市的合资格发行人。港交所筹划4年之久、号称香港上市制度20年来最大的变革进入实施倒计时。

2018年可能会掀起内地新经济和独角兽企业赴港上市的浪潮,如何把握时机、如何少走弯路?下面的内容值得你仔细读读。

一、对于内地企业来说,

香港上市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路径

在过去的20年间,有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选择赴港上市。

2017年,香港市场首发上市的企业有161家,其中就有50家为内地企业,占总数的31%;其中,阅文集团、普天通信集团等35家内地企业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申酉控股、合宝丰年等15家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

可以说内地企业很快要占据港股的“半壁江山”。通过20余年的摸索,既培养了市场上一批专业的机构人才也对赴港上市的政策原则把控更为精准。

赴港上市不再是不可触及高深莫测的另类之路,而是一条优质企业都可尝试的康庄大道。


二、2018年持续到2019年,

很可能是近十年香港上市的一个高峰期

自2017年来,又开启了一波中国科技公司上市热潮,美股不再独领风骚,港股成为新宠,有后来居上之势。

尤其在港交所又迎一系列改革,向内地新经济企业、生物科技类企业、独角兽企业伸出橄榄枝,即使未盈利也可在港上市,堪称联交所近二十年来最大改革。

小米、快手、陆金所、平安好医生、猎聘、猫眼、映客等互联网公司也是接连不断的传出要赴港上市的消息。

也有不少业内人士预言:2018年可能是近十年香港上市的一个高峰期。

三、香港上市条件较A股相对宽松

香港资本市场主力是主板。

创业板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平台,但投资者关注度不高,融资也很吃力。只要有机会,企业还是会转主板。

四、香港上市时间短,可控性高

在香港上市,正常的审批流程应该是在一年之内就能结束,较多集中于6-12个月。

这主要受益于香港上市有一套明确规范的程序,加之监管机构独立透明、廉洁高效,专业机构质素高,这也意味着企业可以更好的把握企业上市时间,做到心中有数。

主要的时间会花在前期的准备。审计、上市文件的准备,大概要4个月左右;正式提交上市申请表后,回答问题的阶段要经历3个月左右(准备充分的现在估计2个月即可);最后进行路演接受投资者订单1至1.5个月。

五、香港首发上市市盈率略低于A股

联交所平均市盈率在15倍左右,但香港市场对内地金融、新能源、消费品行业的接受程度较高,估值基本接近,甚至出现很多香港估值高于内地A股估值的案例,主要集中在银行、保险、新能源等行业板块。

但是不能单一维度的看待两个市场的市盈率问题,因为港股和a股两个市场的投资逻辑天然是有区别的,香港是一个看重利润的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投资思路更为专业。对于没有利润的公司,概念说的再动听,大部分投资者也会不为所动。

但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香港的首发市盈率有逐步攀升的趋势。

六、香港联交所的市场化程度更高,

本身也是一家上市公司

自2009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相关企业最大的IPO交易中,大部分在美国完成。2017全年香港增加161只新股,总融资额为1282亿港元。新股数量比2016年的120只增加了34%,总融资额却比2016年的1953亿港元下滑了34%,最主要原因是缺少超大型的IPO来撑场面。

因为联交所本身就是一家上市公司,他要为自己的经营业绩负责,就要用自己的商业手段去吸引更多优质的企业去香港上市。

所以2.23日联交所推出最新改革政策,吸引3类企业赴港上市: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鼓励同股不同权的创新产业公司,便利和接纳大中华及海外公司赴港作第二上市。

政策出台的一个预期也是为了吸引独角兽企业,从而吸引更多专业的投资机构来到香港市场进行交易。

七、香港上市的服务机构

数目多于国内投资机构,至少要有6家:一家主办券商,一家审计机构,四家律师事务所。当然一些企业还需要聘请评估机构、行业顾问机构以及公关公司等服务机构。

就律师而言:通常上市过程中须聘任4—5家律师行,一个香港律师行作为拟上市公司的香港法律顾问,另一个香港律师行作为保荐人及承销商的香港法律顾问,一个中国律师事务所作为拟上市公司的中国法律顾问,并委托另一个中国律师事务所作为保荐人的中国法律顾问;

假若拟上市公司于海外(如开曼群岛)注册成立,须额外委任一间于该注册地(如开曼群岛)开业的律师行。

八、香港上市费用问题

在香港上市成本包括支付给保荐人、法律顾问、会计师等中介的费用,总费用根据首次发行规模的大小会有很大差异,企业应准备将5%~30%的募集资金作为发行成本。其中,标准的承销费用为募集资金的1.5%-4.0%。

中国律师收费在100万到180万之间。香港律师,较低地在400万左右,贵一些的可达100万美元。审计收费300万左右,保荐费大概在500万上下。

根据企业的规模特点,及与中介机构的谈判情况,成本差异很大。

当然还有一些隐形成本不能忽略,包括:财务关系、投资者关系、公关费用、市场费用等。企业在做筹划也不能忽略。

九、可能面临的风险

去香港IPO,审批这一关相对于国内A股要相对容易。只要你符合那些条条框框的标准,香港证监会和交易所不会多加阻拦。

但是多了发行的一关。在股票的机构配售和零售上,一旦销售不足额,则发行失败。所以企业要想办法吸引足够多的投资者进行交易。

如果企业的上市工作失败,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威胁与挑战,一方面前期花费的大量成本费用付之一炬,其次由于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公司的基本经营情况也被公开,不利于市长竞争;还有一个深层面的影响是对公司品牌和员工士气的打击。

十、分步骤启动,降低决策风险

建议企业在启动这个海外上市之前,或者说在所有中介机构进场之前,先让审计机构进场。

因为香港联交所包括中国证监会也同样,在整个审核过程中最核心的就是对财务信息的审核,包括财务报表、财务数据和信息披露里涉及的财务相关资料。

所以建议企业在花大笔钱启动海外上市前,可以先对接审计机构,按照香港上市的标准,对你的财务状况先进行一个“健康检查”。如果没有问题,再启动其他工作。

这样分步骤地启动,也是成本最低风险最低的一个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