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12喜欢:0

$复星医药(SH600196)$ 2011年之前公司的商誉余额仅为个位数,但到了2011年末,复星医药在收购了奥鸿药业之后,商誉余额同比增长368%至15.85亿元,2012年则增至16.62亿元,随后便增至2016年的34.73亿元。

然而,被并购的奥鸿药业经过多年的经营,公司业绩不增反减,到了2019年还被调出医保目录,从而也为复星医药埋下商誉的第一颗“雷”。

第二个激增节点则是2017年,彼时,复星医药的商誉从2016年的34.74亿元猛增到84.64亿元,同比增长144%。原因则是其收购Gland Pharma 74%的股权。奥鸿药业和Gland Pharma给复星医药带来的商誉额分别为9.46亿元和39.76亿元,合计49.22亿元,占商誉总额的54%。

查看复星医药的商誉形成,我们发现从2009年的0.51亿元增至2020年一季度的90.94亿元,增长了178倍。

在今年一季度财报中,复星医药发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其中计提商誉减值准备7500万元、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2.98亿元,合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3.73亿元。

问题是,复星医药可是头顶着近百亿级别的商誉,未来是否会有更多的资产减值准备被计提,这是投资者们不容忽视的风险问题。

要知道,商誉减值与未来收入关系重大,而由今年年初新冠疫情导致经济恶化的效应还在持续,这很可能会成为复星医药面临的最大挑战。

倘若疫情继续影响复星医药余下季度收入情况,再考虑到行业整体风险,其商誉减值的风险显著增加,近90多亿元的商誉若再发生大幅减值,导致复星医药盈利发生改变,那将对其经营与企业形象造成重创。

毕竟复星医药旗下有五十多家控股或参股公司,倘若这些公司大面积出现业绩爆雷和商誉减值,复星医药将如何应对?

复星医药的战略扩张,向来都是以投资、收购为主要途径,时常被市场调侃为一家“投资公司”,而非典型医药公司。最近几年,复星医药的股价曾一度因被打上“新冠疫苗概念股”标签火爆资本市场,但股价的涨跌也从此也新冠的发展状况紧密相连。

一边是复星医药代理引入的复必泰新冠疫苗在海外表现亮眼却迟迟未能在国内上市,一边是复星医药不断的投资并购来扩大战略版图,一边随着新冠疫苗的在我国渐渐“全民化”的普及与资本市场对复星医药疯狂开展资本运作的不解,复星医药已面临负债累累的窘境与巨额【商誉减值】重重打压,A股股价惨遭“腰斩”,究竟复星医药还要“不务正业”多久才能走上正途?

全部讨论

2023-07-08 22:20

查看复星医药的商誉形成,我们发现从2009年的0.51亿元增至2020年一季度的90.94亿元,增长了178倍。这吊毛这样算倍数的,那我从0算起是不是10亿倍?

2023-07-08 22:15

资产减值意味着现时资产预计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比原来入账时所预计的要低,当发生资产减值时,需要对商誉的价值进行再确认。
所以,资产减值或者商誉减值是否发生,要看投资标的的盈利能力。
复星医药这些年投资的公司,整体上是资产非常优良的,比如对国药的投资,与直观和吉利德的合资,对sisram的投资等等,不是商誉减不减值,而是要考虑增值多少的问题。$复星医药(SH600196)$

2023-07-09 08:14

如果没套牢你看空何意?如果套牢了你看空何意?如果没买你看空何意?如果买了你看空又何意?总结要么就是纯坏要么就是另有所图

2023-07-08 22:18

你怎么不看看复星投资国药控股,成本8亿,现在一年的投资收益二十几亿,股权价值最起码一二百亿有吧$复星医药(SH600196)$

2023-07-09 10:55

说的好像复星明天就要破产退市一样,全部都是自己在哪里臆想,没一点数据支撑

2023-07-09 07:39

楼主逻辑有问题,商誉=减值?

2023-07-09 06:31

分析很好,用心用情,至真之理,结论引人深思,商誉终有一天会要减值的,就如同人终有天会死一样,等待吧,接受吧,煎熬吧,那个制热的时刻。复星医药总有天会破产,会退市,等吧,就如同股市也总有天会退出历史。

2023-07-08 23:21

看空的人不会看到好的方面.而且不会真正好好研究该公司.那请问你挨个研究了被投资公司咋样了吗?只会凭感觉凭经验来分析问题.这样对被分析的公司公平么?

2023-07-08 22:50

人啊人,真不同。悲观者看到的都是黑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