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项目与企业融资: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发布于: 雪球转发:8回复:1喜欢:0

现在的市场风声鹤唳,犹如惊弓之鸟,一则定增融资公告很容易置股价于万丈深渊。一个企业一轮周期还没有收获就要新一轮的投入,持续融资却不产生效益,让我联想到身边的孩子练习羽毛球,动作还没固定好,球鞋和拍子已是迭代数轮,琳琅满目;又有赶趟AI的爱好者,环境还没配好,两张RTX4090已经穿戴整齐,披挂上阵。

这种模式到底是对是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启蒙期依赖资本的力量无可厚非。不论国内外,产业的早期培育、技术从理论模型向商品转化,都需要资源和开销。资本承担了这种职能,这也算金融业最原始的功效,项目和资金互为供需,相互依存,牛逼的项目理应融资。

项目评估的通用指标是NPV净现值,或者内部收益率IRR。在这模型里,最明朗的就是t=0位置的初始投资,基本上能算个八九不离十。所以决定指标高低的就是不可测的未来现金流。正如企业对内对外所描绘的美好蓝图,大多是来自一个假想的、乐观的预期收益。毕竟未来现金流也是毛估估,能被投资人看见的项目多半通过了可行性论证,成为一匹纸上快马,保不保真还不好说。

理论上对投资人来说,有个NPV、IRR就够用了。只要资金投进去就能生钱,岂不快哉?换句话说,我们把项目指标一拉,从高到低排列,然后把资金放进指标最好的项目中,从此过上快意人生,不过尔尔。

考虑二级市场的模式,我们对项目的投资需要借由买公司权益来实现。就好项目本身而言,它基于未来现金流算出来的NPV不一定稳,可能前两年如火如荼形势一片大好,结果“头重脚轻根底浅”,后几年就中道崩殂,增长乏力,这确定性根本不是设想的100%。再就买公司而言,可能好项目像三文鱼的大脂,就那么一小块,其他部分多少有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如果大富大贵时期倒不太在意;只是现在信心不足的环境下,把这么一大条鱼搬回家,这肉大概率还得变质,想到此,也就只好作罢。大家的视角都谨慎起来,鱼价也就便宜了,估值中枢就这样不断循环着下沉。

投资企业主要还是看重明星产品后续所衍生出来的可持续的、更大规模的、更诱人的一百个相似项目,带着企业做大做强直上云霄。但项目往往不可无限倍增,要么是同行发现这项目有搞头,大伙一拥而上卷的都赚不到钱;要么是市场空间不大,扩大产能之后的新产品也没有买家了,想了想还不如不扩。

这些同品类、跨越时间的项目相似性就称为企业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好,护城河深,这项目就能干上十年八年,甚至长坡厚雪的数十年(对商业模式和赛道的要求就更高了),企业由此越来越有能量,终成一方巨擘。我们看海内外跨越时代的巨头,比如段永平总力推的苹果公司,它的新品/新项目的财务模型是极好的,只要推出来就不担心同行会做个类似的,也不担心用户不买账。

对应的,像部分制造业企业,赛道本身没有问题,但产品的审美属性和壁垒没苹果那么强,产能过剩和技术迭代问题就必然会出现,早期的项目回报兑现困难。从数据上关注到,在产业供不应求瓶颈期,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可以完全覆盖高额的资本投入,也就是不依赖外部力量可以自己赚的钱自己花,成为永动一般膨胀的印钞机。这种幻觉过于美好,赛道上所有公司都这么想,大肆扩张,导致产业环境一下子步入到过热阶段,不论强势企业还是弱势企业,当时募投项目的指标预期必然是无法实现的,以至于赚钱能力又弱了下去。

在这个节点看,之前的造血能力好像又消失了,企业和投资人从双赢陷入了对立。企业想保护市占率就得烧钱抢市场,想做领跑者就得烧钱砸研发;可投资人喜欢摇钱树,并不大喜欢吞金兽,回报周期又得往后顺延总会心生恼怒。就有点像花钱给孩子报了个钢琴课,好不容易熬到孩子能上台演出,结果孩子怯场说对手太强了,再准备准备,先不演了。期待落空,情绪来了,一通发泄,“你去让老师少点学费罢!”

《庄子 齐物论》中说,“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这句话意指,某项事物在这里是对的,在那里就是错的了,有点拗口。

我们从资本的角度考虑,资本的属性有很多。比如创投基金看重公司发展成长的胜率和赔率;产业引导基金看重提供就业岗位的能力、和区域经济整体的协同性;有些老板自己的钱投进去是一腔热血,抽出来也是一腔热血;也有邪恶的资金,把公司包装成一个俊俏的千里马,然后高价卖给假伯乐。

为了吸收四面八方的资本帮助自己发展,企业有动力去配合支持自己的资金(包括大股东自己)来实现各自的目标。就像要争取奖学金的学生,总得努力展示优秀来让评选者认同。千人千面,奖学金拿不到不意味着这个学生不行,企业在这个时点不受资本喜欢也不意味着企业就是差。

一家企业的财报里混合着很多的项目周期,既藏着无法启齿的失败之作,又隐含着能让企业鱼跃龙门的史诗级项目,很多时候也别无选择,唯有融资一搏才能摆脱冷气向上走。就单一一个截面是判断不准的,得仔细看看前世今生,指不定兑现之后还得道歉。

融资投入有时会带来振奋的投资热情,有时又会引起市场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实控人意图。似是而非的评价只是因为所处经济周期不同,资金的偏好不同。

天时有变,风控长青。我想避其锋芒的价投们心里都有杆秤:融资型企业活天冤枉也好,原形毕露也罢,总会在接下来的演化中反复验证,具体的项目质量也会在数轮重定价中给与合理估值。市场上四分五裂的资金终会于莲华荫庇处相聚。

#上半年收官,你的收益率如何# #6月销售数据喜人,汽车产业链持续走强# #你觉得人工智能还会是下半年的主角吗# $上证指数(SH000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沪深300ETF(SH510300)$

全部讨论

2023-07-04 11:23

写得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