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绿色电力,中国第一大气田获得“新资产”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苏里格气田,地下蕴藏的天然气正在通过井筒源源不断地涌向地面,沿着管线输送到天然气处理厂,经处理后送往京津冀等地,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原材料”。

这场看似传统的能源生产背后,离不开绿色电力的支撑。在道达尔能源与中国石油合作开发的苏里格南项目中,生产现场使用的电力正来自光伏发电。

01

油田的“绿色证书”

5月7日,苏里格南合作项目成功从中国国家能源局申领到绿证。这也是长庆油田申领到的首个光伏电力绿证。

绿证,又称“绿色电力证书”,是国家能源局为绿色电力颁发的“电子身份证”。如人的身份证号码一样,每张绿证都有独立的编号,一张绿证对应1000千瓦时的可再生能源电量,也就是说,每一张绿证的产生或交易,就意味着有1000度绿色电力已经发电上网或者被电力用户消费。

换言之,绿证是国家颁发给企业的,用以证明其在绿色低碳领域贡献的“荣誉证书”。

除了环保属性外,绿证还自带经济效益。目前,国内绿证可以在相关平台或交易中心直接进行交易。

据了解,此次获得绿证的苏南项目中,已在城川基地屋顶及四座集气站投运多个分布式光伏发电装置,装机容量达1.5MW。光伏发电装置生产的绿色电力不仅可以满足生产现场及城川基地的用电需求,盈余电量还可以向内蒙古电网出售。

除已投运的分布式光伏外,苏南项目还正在规划新的光伏发电项目,预计到2025年,光伏总装机容量将实现翻倍。

更多绿色电力的落地,为现场气田开发提供了绿色支撑。据悉,新规划的光伏发电项目将为苏南C2集气站压缩机提供绿色能源保障。

苏里格气田,是我国最大的整装致密气田。投产之初,为加快气田开发效果,国家特批苏里格南部区块为天然气对外合作区,道达尔能源成为合作方,与中国石油携手共同开发苏里格南致密气。时至今日,合作项目开发已走过十余个年头。目前气田累计产量已突破275亿方,成为国内油气田对外合作项目的典范。

02

藏在绿证下的“新资产”

绿证申领的背后,实际上是油气企业对绿色电力的追求。

众所周知,油气田开发是一个大型用能现场,抽油机、注水泵、压缩机等设备的使用,往往依赖大量电力做支撑。而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中,这些电力通常来自火电。如果将火电替换成绿色电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油气田开发的碳排放。

目前,油气企业获取绿色电力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自建自发和外部交易

自建自发,就是油气企业利用自身屋顶、土地等闲置资源建设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发电力用于自身生产使用,实现绿色低碳开发,也可以将余电上网交易,获得额外的经济收益。

对于油气企业而言,自建自发的方式可谓“量身定制”。它既能促使企业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土地矿权、工程作业等优势,又能利用自身的用能需求,助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近两年来,国内油田、炼厂、加油站等企业纷纷建设投产光伏电站、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资产,正是自建自发这一方式的体现。

除苏里格南气田外,在自建自发这一方式上,中国石油玉门油田的发展也很有代表性。作为一个已经进入“耄耋之年”的老油田,玉门油田积极探索绿色低碳转型,利用自身资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创造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2022年,玉门油田开发的200兆瓦集中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所生产的绿色电力陆续上网,通过平台进行交易,年度为企业创利超3000万元,成为玉门油田结束18年亏损历史的重要支撑。

除了自建自发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外部交易的方式,向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购买绿色电力。例如渤海油田在2022年与冀北电力交易中心达成绿电采购交易,目前多个海上平台的生产已全部实现绿色电力供应。

在这一方式中,由于绿电既包含电能的基础价值,又具备环境价值,其价格往往会略高于传统电力,但长远来看,做好“环保账”,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经济账”的健康发展。

事实上,随着“双碳”进程的加快,所有高耗能企业都面临着内部和外部减排的双重压力。参与绿电交易,适时布局绿电资产,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双碳”的重要途径。

总之,绿电作为一种集环境价值与经济价值双重属性于一身的产品,已然成为油气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新资产”

03

探寻能源“不可能三角”最优解

在能源转型推进的过程中,能源的安全稳定、清洁低碳与价格可接受被认为是一个“不可能三角”。绿色电力在油田的使用,既能满足油气开发需求,又清洁低碳,再加上余电上网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三得,是能源转型的有效实践。

但实际上,想要真正完成能源转型,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安全性、清洁性、经济性三者缺一不可,一旦某一方面缺失,就可能导致能源转型倒退甚至带来不可预计的灾难。例如此前欧洲爆发的能源危机,就是安全性缺失的表现。

这意味着,作为能源转型的主角之一,能源企业既要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还要在价格低廉的基础上实现低碳清洁

好在,与初期的“运动式”转型相比,如今的能源企业逐渐沉下气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首先,以传统油气业务做基本盘,支撑能源安全底线。

道达尔能源为例,它认为,传统强项油气仍然是企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实际上,道达尔能源从未放弃对优质油气资产的追求。

例如在2023年,道达尔能源在伊拉克落地了一项总价值达270亿美元的天然气开发项目协议。对于在油气领域的新投资,道达尔能源首席技术官司明漾表示,这是为了满足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油气资源的实际需求。这一做法在不少国际石油公司中同样得以实施。

其次,推动低碳业务的规模化和盈利性,逐步靠近“净零”目标。

除油气业务外,道达尔能源的另一支柱业务是包括可再生能源、储能在内的一体化电力业务。

据了解,道达尔能源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电力业务,其中计划到2030年,通过年均40亿美元的投资,实现发电量超过100太瓦时的目标,为欧洲近1000万BtoB和BtoC客户提供电力服务。同时,道达尔能源还强调减碳技术的重要性,将更多资金和资源投向低碳项目。

纵观整个能源行业,新兴绿色低碳业务的探索层出不穷。规模化的绿色低碳业务正在成为能源转型的强力引擎。

最后,在创造更多价格低廉的能源上,道达尔能源采用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广泛的国际合作,降低能源获取成本。而在更高层面的能源价格可接受度上,则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等手段的支持。

总之,随着能源转型进程的加深,愈加可行的转型路径正在被推出,曾经的“能源不可能”三角之间的矛盾逐渐获得最优解,甚至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而这,与道达尔能源在确认其转型战略时所提出的目标不谋而合——致力于生产和提供更加廉价、可靠、清洁和广泛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