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亮出又一张“王牌”!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国石化手里又多了一个王牌。

01

新工艺上线:又是第一

5月25日,中国石化湖南石化公司年产60万吨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酯化法环己酮装置B线一次开车成功。

该项目新建17套主生产装置均一次开车成功,标志着全球单套产能最大、技术领先的己内酰胺生产研发基地全线开车

该项目与去年12月15日先期建成投产的A线实现双线运行,每天可以生产环己酮1200吨。

据了解,环己酮是重要的基础化学品,广泛应用于纺织、电子、汽车、轨道交通、航天航空等的新材料领域。

目前,全球有99%的己内酰胺由环己酮经肟化、重排的方式生产。

湖南石化则选择另辟蹊径,与石科院联合研发了新的工艺技术——环己烯酯化加氢制环己酮成套技术。

历时10年,湖南石化与石科院完成了中试、工艺包编制、详细设计、工程设计、本质安全研究,又用了3年建设工业生产装置。

该技术具有碳收率高、“三废”排放少、安全清洁高效等显著优势,颠覆了传统的环己烷氧化制环己酮工艺技术路线。

该技术成为中国石化己内酰胺新一代绿色生产成套新技术中的核心技术。

另外,湖南石化的己内酰胺产业链还有更多的优势,比如按照“5G智慧工厂”标准建设、设备国产化率99.9%。这些也都成为湖南石化的锦上添花之笔。

02

王牌亮相

除了己内酰胺产业链,湖南石化还有更大的产业版图。

湖南石化是由巴陵石化和长岭炼化合并组建的公司。一开始,巴陵石化拥有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在200万吨/年,长岭炼化拥有一次加工能力在1150万吨/年。

在中国炼油产业整合的大趋势下,炼化一体化成为发展的新趋势,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低于500万吨/年的炼油企业,无论是主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有可能被整合、关停、淘汰。

2022年,中国石化与湖南省签署岳阳地区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这也为巴陵石化与长岭炼化的合并埋下了伏笔。

两家炼厂合并之后,一方面可以有效弥补巴陵石化炼能较低的缺陷,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融合成为千万吨炼能竞争力,对于巴陵石化和长岭炼化来说,都是一个“双赢”的调整策略。

2023年5月27日,中国石化成立中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筹备组,以推进巴陵石化、长岭石化两厂一体化发展改革。

成立之初,湖南石化就以世界级、一体化为目标,在发挥巴陵石化、长岭炼化自身优势的基础之上,推动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

2024年1月1日,湖南石化正式投入一体化运营。日前,湖南石化又成立了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部。

湖南石化100万吨/年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也成为湖南迄今为止单体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包括100万吨/年乙烯和炼油配套改造两个部分。

另外,湖南石化拥有炼油一次加工能力1500万吨/年,己内酰胺年产能60万吨,热塑性弹性体年产能38万吨,环氧树脂年产能12万吨,环氧丙烷年产能10万吨,主要产品100余种。

合并、改造之后,湖南石化成为了湖南省最大的成品油供应基地和化工材料生产基地。近日,湖南石化又提出自己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SBC(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生产研发企业,自主开发出SBS、SIS、SEBS、SEPS等系列产品,率先在国内实现工业化生产,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接下来,湖南石化将重点推动形成“洁净油品+现代化工+高端化工材料”的产业格局,着力打造中国石化最具特色的乙烯炼化一体化基地,世界最大的己内酰胺、热塑性弹性体生产基地和国内重要的环氧树脂、环氧丙烷生产基地,奋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湖南石化正在成为中国石化的“新”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