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3回复:1喜欢:6
以下是2022年中报李振国的交流,结合来看,$隆基绿能(SH601012)$ 上TOPCON电池的原因一是新电池技术还没有打磨好,而电池产能与组件产能不匹配,在沉寂了两年后,面对客户的关系维护和粘性以及资本市场的压力被迫作出的选择。

Q2提问人:如何看待很多友商进行topcon的扩产,后续公司对新电池路线是如何看待的。

A2:前段时间我也在公开场合做过相关的报告,单结晶硅电池理论效率在29.4%,实验室极限效率在28%,量产效率在26-27%,过去隆基一直在寻找低成本到达电池26%-27%的路径,目前的情况都在正常推进中。

Topcon我们认为是一个过渡性的路线,因为最高效率距离26-27%,还有1个点左右的差距,HPBC未来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有良好的外观及比较高的转化效率,西咸原本是15GW的规划(西咸原本规划15,后来变成了29,加上泰州的4,可能还有银川的5,HPBC总产能规划超过40GW),通过一定的产能提升,会达到接近30GW,四季度会进行投产,鄂尔多斯主要是针对地面的技术,研发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明年2季度末会进行设备安装,现在还没完全确定鄂尔多斯究竟走哪条技术路线,一切皆有可能,目的是给客户带来最大的价值。

Q12提问人国金证券:公司在硅片业务高速成长和组件业务的开括中,很好的证明了自己,在电池技术的研发中心也会遇到一些调整,想问李总在面对这些新的挑战时,是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的。

A12: 公司一直对研发非常重视,高层对研发也给与了很大的重视,但公司的研发没有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中央研究院的成立,就是帮助公司补足这一块高效的研发管理体系,(隆基内部是三个研发团队在赛马,每个团队独立运行,互相竞争,提高研发效率,但带来的问题就是不同团队之间容易产生壁垒,中央研究院就是公司统一调配资源,基础研究不重复,独特技术由公司出面协调资源进行倾斜,类似软件行业的中台研究策略)隆基的研发资源和能力,能够保证公司不走错路,几个技术路线同时走,也会激发出一些融合性技术,大家一起碰撞,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

谁都想最快的找到26-27的低成本量产路线,但在没有找到前,尤其是涉及巨额投资的情况下,早半年或者晚半年,甚至晚一年,公司不是太在意,只要产品真的有竞争力,哪怕晚一年推出,市场还是能拿到的,当然基础的客户维护,客户黏性还是会非常看重,不会放松,市场的压力太大的时候,我们可能也会上一些过度路线。

Q22提问人:我们的新电池和其他同行的新电池,

A22:隆基做了这么久的准备工作,对这一代的产品,虽然还没达到我们心中的目标26-27%的效率,但确实准备了这么久了,一定是出来有个好的结果,HPBC,未来在分布式里会替换一部分PERC的产品,有些市场还是,或者说偏低端的市场,PERC产品还是会有一定的量,HPBC地面电站也可以用,但本身分布式用都还不够,所以HPBC还是主要针对分布式市场,绝大多数,但本身还是不够,无法完全满足分布式市场。

全部讨论

2023-02-03 08:34

当然基础的客户维护,客户黏性还是会非常看重,不会放松,市场的压力太大的时候,我们可能也会上一些过度路线。$$隆基绿能(SH6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