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1喜欢:2
我是 @angle-王妙妙,我刚刚撰写了 #2021投资总结#,欢迎点击网页链接,分享你的2021投资总结。

1.2021年我的投资收益为 0.18%。
2.在 $陕西煤业(SH601225)$ 上赚的最多,在 $中国平安(SH601318)$ 上亏的最大,现在我最看好$红利ETF(SH510880)$
3.今年,我最想感谢的球友是 @ETF拯救世界@大苹果的飞飞@拼命三郎的投资进阶

今年我的投资操作和感悟是:
查漏补缺、固本培元
投资中的“道”——2021年终总结
2020年股市和18年有点类似,经过前两年核心资产股价持续升高,本年度指数在10%横盘波动,最后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全年分别上涨4.8%、2.67%、12%。

沪深300:-5.20%
中证500:15.58%
账户净值:0.18%
近五年:年化收益21%
今年经历很多,股市横盘在±200点内波动。经过15年熔断、18年贸易战,心理承受能力明显提高,心理没有慌过;工作中,也接受了一项新任务,认识新朋友、融入新集体,完成工作任务;读书所获是今年最大的收获,并不是由于数量多、质量高,而是有几本书,引起共鸣。把之前的经历与书中的一些体会融会贯通,第一次体会到芒格说的格栅理论。通过阅读,使我进一步明确投资策略。所以我把今年的主题定为“查漏补缺、固本培元”。
一、投资:
根据之前经验(猜测):1.经过前两年核心资产大涨,指数连续两年小涨,今年年初预期已经放低;年初也根据估值(跳大神),将高估的茅台部分换成低估的神华(感觉上操作)。年中互联网遇到国家监管,大跌时,将手中的兴业银行都换成了腾讯,年中分红也分别买入中国平安万科A陕西煤业。其余都是小打小闹,目前看来,今年的操作都没亏。

回撤较大的股票:格力万科双汇、中国平安,这几个我认为是作为核心资产涨高了,今年又回到大烂臭赛道。好未来:90刀→3.4刀,暴跌96%。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风险。黑天鹅是你更本没有想到的风险,那么可以规避或者预防吗?我认为很难防范黑天鹅,我们能做的是在黑天鹅发生时,最大可能的保存实力。通过什么方式?分散持仓、资产配置。
通过观察猪股、中远海控、煤炭以及持有7年的长安b,深入体验周期股。周期股最关键的其实不是算利润什么时候有多少。而是要关注供需关系,供应少于需求时,股价就会爆发。等真正供应量满足需求,利润大幅增长时,就会发现由于价格下降,供过于求,导致股价的下跌。把握供需才是关键点,这个如果没有考虑,单纯计算利润,只会陷入呆会计境地。
2.15、16、18账户净值回撤均触及到25%~30%,今年也回撤到这个区间。
以上两点基本符合熊市底部预期。

今年股市对于夹头来说,并不是一个特别舒服的年份,我通过被动心理按摩,暂时可以保持平静,1、因为经历过大跌及阴跌的市场;2、持仓均比较了解(自以为);3、年初预测基本相似,早早的在年初已做好心理按摩;4、加入两个夹头群,一个定投群,均是资深老油条,群里完全没有恐慌气息。故面对波动,我也比较舒适。这就引出了两个话题,1、预测有用吗?2、乌合之众。
大部分价投理论都是自下而上研究,很少提到预测市场。我认为这种预测与技术分析的预测不同。不是通过画图,而是根据既往金融市场历史,股市、企业周期、估值进行的大方向预测(粗略)。并不影响对公司的研究及持仓,仅仅是做个心理按摩,稳定心态。就像摩天大楼里的阻尼器,不在地震带的摩天大楼需要阻尼器吗?当然需要,也希望永远不会用到。可是能没有吗?如果不安装,只能祈祷不会发生地震。这也是“冗余”在股市心理方面的应用。

“底层逻辑”这个词就突然火了。这也是今年思考的一个重点。我在股市中赚钱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或者说为什么亏钱的不是我?
1、史文森在《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中提到,股市有三种赚钱方式:资产配置、公司成长、高抛低吸。由于我天生不太聪明,故排除难度较高的高抛低吸,在股市中,主要考虑公司成长及资产配置。而公司成长,也就是价值投资最常提到的策略。不论是成长或价值,均是基于公司,考虑未来可以获得收益(仅仅是侧重点不同)。如果只能选择一种指标去投资,巴菲特说净资产收益率ROE。查理芒格:“从长期来看,一只股票的回报率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如果一家企业40年来的盈利一直是资本的6%(即ROE6%),那40年后你的年均收益率不会和6%有什么区别”。资产配置还在摸索中,下文会提到;
2、风险与收益无关,风险仅与收益的波动性有关。高风险、高波动,高风险≠高收益。比如A和B两种资产,预期A在-10%~20%波动,B在-50%~50%波动,仅表示B的风险高,而长期收益哪个高,最终还是取决于ROE;
3、长期持有的话,收益逐渐向ROE靠拢(乐趣计算),通过这两个表可以看出,超过30年的话,收益基本贴近ROE;因此我认为挑选未来热门行业公司,首先要考虑公司未来ROE可以稳定在15%以上,如果没有实力达到,长期仍不值得投资。而根据杜邦分析拆解(唐朝详细介绍),公司又可以分为高利润、高周转、高杠杆这三种,我喜欢高利润公司。高周转和高杠杆太容易受到意外事件影响(由于能力圈有限,我还是不太有把握)。



买入价 平均投资回报率 10年投资回报率 30年投资回报率 50年投资回报率
内在价值100 6% 6% 6% 6%
200 -1.1% 4.52% 4.54%
120 4.07% 5.35% 5.61%
80 8.39% 6.79% 6.47%
50 11.6% 8.47% 7.48%
买入价 平均投资回报率 10年投资回报率 30年投资回报率 50年投资回报率
内在价值100 30% 30% 30% 30%
200 21.29% 27% 28.21%
120 27% 29% 29.53%
80 32.9% 30% 30.58%
50 35.45% 33% 31.81%
乐趣的计算(引用于微博)
4、复利,有些人反复说巴菲特之所以成功,就是在很小的时候已经明白一个道理。我觉得是明白复利。巴菲特曾经在年报中举过可口可乐的例子,1919年上市时每股40美元,到了1993年按照复权,每股价格210万美元。年化收益15.8%,74年就可以增长5万倍。如果我们找的年化大于15%的投资标地,现在投入可观的资金,那么几十年后,不可想象!
5、帕累托法则,80%的结果取决于20%的原因。很多投资人喜欢研究公司方方面面,不知道有没有按照权重来衡量。比如有ABCDE5个因素,A是主要因素,已经可以决定80%的结果,那么深入研究后,发现A因素与其他四个是相反的,会不会更加相信4个因素的出的结论呢?在投资中要抓住主因,忽略次要因素;
以上就是我在投资中的底层逻辑,只要底层逻辑正确,预期收益合理,躺平也许是最好的选择,静待复利开花结果。这也就是陆游说对儿子的:工夫在诗外(巴菲特1996年致股东信:我们在打盹的时候,赚的比醒着的时候多)。
重新梳理了持仓股票,总结下我的策略是持有高ROE+高分红这两类公司:1、高ROE、高护城河,暂时仅为茅台、长江电力、腾讯,这类股票护城河强大,ROE稳定,可以预期的时间也比较久。这类股票就是经过深入研究,长期持有(>30年),忽略波动,享受复利,未来的年化收益也就是ROE的收益;2、高分红股票,策略是分散不深研。利用组合,提高分红稳定性,这个组合主要提供流动性。如果分红可以覆盖生活成本,自然就进入财务自由阶段。这也是避免在遇到意外情况,被动卖出高ROE股票,而导致复利中断。3、2018年因为贸易战大跌,还使用杠杆,今年初已经卸的差不多,3年杠杆资金赚了60%。使用杠杆时,心理还是跟随波动而变化,不能做到舒适状态。以后不使用杠杆,也是为了避免出现被动减持,打断复利。
指数基金:买入指数基金两个原因,1、给家人做理财账户,父母、子女不懂股票,指数更加适合;2、跟着ETF拯救世界(长盈)投资,体会E大对于资产配置的操作,学习如何进行配置,目前经验还比较短,仅仅经历熊市,还没完整走完一轮牛熊。
指数投资的特点:1、不受单个公司影响,仅考虑大势、行业;2、不会死,短期主要考虑周期;3、长期投资,收益与ROE相关;4、定投收益也仅为指数平均收益,长期来说,应该贴近ROE,最关键的因素是坚持;5、由于避开公司研究,仅考虑估值、周期、ROE,是研究资产配置的好产品。
这是我今年总结的重点,股市待的时间久了,越来越觉得放弃的重要性。好公司很多,属于能力圈的好公司很少。投资中拿着优质股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优质股可以长期持有(投资中无杠杆,生活中现金流与欲望匹配)

二、读书
今年由于杂事比较多,读书时间也比较分散,幸亏有读友会监督,看了下面这些书:
心理:《社会性动物》《活出生命的意义》《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系统:《系统之美》《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人类学的邀请》《信息传》
商业 :《坏血》《3g资本帝国》《选择卓越》《沃伦巴菲特的ceo们》《管道的故事》《手把手教你读财报》《一本书读懂财报》《企业生命周期》《长期的力量》
随机:《醉汉的脚步》
熵:《心流》《浓缩睡眠法》《跑步治愈》
行事:《清单革命》《算法之美》《自我边界》
生活:《老子通释》《瓦尔登湖》
今年读书收获很大,最大的收获是对格栅理论的理解。主要在这几个方面:1.熵,《心流》《浓缩睡眠法》《跑步治愈》,外界没有干预的情况下,任何事物都会往混乱(熵增)方向发展。这三本书最后都是指向整理大脑(熵减),只是使用方法不同,《心流》讲的全面一些,工作、爱好都可以达到心流状态,从而达到熵减。另两本是通过深度睡眠和跑步来达到。在投资中是不是也应该利用“熵”,比如自选股越来越多、深研公司后影响因素越来越多、学不同风格的价投大师大V,这些都是“熵”表现形式,熵增造成思维混乱,进一步导致行为混乱;2.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三国演艺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能把握的也只是过程,结果怎么样,不用可以去追求,毕竟影响因素很多。工作、生活、投资中也一样,做对的事,把事做对就好,结果是自然会来的;3.创新与公司成长,《选择卓越》《企业生命周期》《沃伦巴菲特的ceo们》《3g资本帝国》,感想:投资中,公司成长的关键并不是创新,而是基于实事求是的利润增长。创新只是公司发展的一个小门槛,需要解决但并不是最关键,《坏血》就直接提供了一个反面例子;4.方法的重要性,《清单革命》《算法之美》《人类学的邀请》均在讲方法,《清单革命》主要是讲一些显而易见的事情,有时我们却可以忽略(由于太忙而没想到),如果有一份清单,就可以提醒。比如投资中的To do和Not to do。《算法之美》这本书讲算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怎么找另一半、帕累托法则等。《人类学的邀请》其中有部分内容是关于人类学怎么进行研究。使用的方法可以借鉴在其他方面,比如投资中。5.冗余,做任何事情都要留有余地,避免让自己陷入绝境。比如游泳,不能等肺里完全没有氧气时,才想着换气;投资中,不使用杠杆,并留部分现金,在极端行情下,可以避免被动装死;任何事情订计划时,都有两手准备,因为墨菲定律;6.《长期的力量》是我读到的第一本讲如何投资,并建立投资体系。之前读过很多投资的书,都比较零碎,读完这本书后,才更系统的弥补自己的投资体系。

最后做个明年的跳大神,纯属胡说,1.经过今年横盘波动行情,明年可上可下;2.按照7-8年超级牛市规律(07、15),明年大概率是牛市;3、按照上证年线没有连续的三年红,已经连续三年是红的(09、20、21),明年年底大概率是绿;4、结论:最大可能性是先大涨,后大跌,年底变。。。

看了可口可乐凭借年化15%,就可以达到70年5万倍,如果我仅仅拿出10万70年不动,哇,画面太美。
这也是我今年立的flag,首先再活70年。那么怎么就能活那么久呢?今年做的第一件事:建立自己的not to do 清单(芒格:如果我知道会……,那绝不……)。这是一项长期工程,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先从最简单的做起再说。
2021年去北京出差,因为伙食太好,胖了10斤。回来后,开始游泳锻炼,也让我在游泳中体会到“心流”,今年第二件事:多体会心流,从不同的尝试中进入心流。
最后一个就是读书,今年计划偏向于管理与阅读年报,更加细致的了解公司经营。
PS:投资是非常个人的事,不同的环境创造不同的需求,进而导致对于投资策略不同选择。张文宏最近给年轻人的信中提到:走过的路,都是把不确定变成确定的过程。总结也是便于把大师的经验和自己走的路,形成自己的体系,所以这仅仅是写给自己看。大家可以借鉴最好,切不可盲目跟随。

全部讨论

2022-02-20 11:51

好文章,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