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怒呛马云:“五新理论”除新技术以外都是胡说八道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宗庆后,马云。同为浙江人,都做过中国首富,这一老一少却始终不对付。

在日前央视财经频道播出的《对话》栏目中,娃集团董事长宗庆后、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就中国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节目中,谈到马云今年在云栖大会上提出的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的“五新理论”,宗庆后很直接地说:“除了新技术之外,其他的都是胡说八道。”

前两年宗庆后在一节目中就称马云“很会忽悠”,还表示不看好网购,如今又来了这么一出,看来这“老首富”和“新首富”之间的代沟真的是不浅。而在此次宗庆后怒呛马云后,阿里巴巴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在一场峰会中隔空回应,称宗庆后的言论是“不可思议的逻辑”。

三位大佬坚定为实体经济站台

首先,我们回忆一下马云的“五新理论”到底说的是什么。

第一个新:新零售。马云认为,未来10年、20年,新零售将取代电子商务这一概念,这是线上线下与现代物流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新的零售业,这个模式将会对纯电商和纯线下带来冲击。

第二个新:新制造。未来的制造业用的不是电,而是数据。个性化、定制化将成为主流,IOT的变革将变为按需定制,人工智能是大趋势。

第三个新:新金融。金融业过去是二八理论,未来是八二理论,如何支持80%的中小企业和年轻人将成为重点。互联网金融会使金融业变的更加透明,更加公平。基于数据的互联网金融才能做到真正的普惠金融。

第四个新:新技术。移动互联网之后,所有基于PC的技术都将被移动化,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诞生创造了无数想象。

第五个新:新能源,即数据。数据是人类第一次创造了资源,与衣服不同,数据是越用越值钱的东西。

在节目中,主持人谈到了马云的“五新理论”和“五新”所构筑的“新世界”,之后向宗庆后、李东生、董明珠三位嘉宾请教看法。宗庆后首先发言,说:“我认为除了新技术以外,其他都是胡说八道。新制造,他本身就不是实体经济,他制造什么东西。如果是新技术,我倒是认为我们对实体经济确实是要去追求新的技术,来提高我们这个制造业,从低端制造业走向高端制造业。”

在宗庆后发言之后,董明珠和李东生随即打了个圆场,但二者观点也都与宗庆后的言论暗合。董明珠称感受到了宗庆后的激动,但是也承认宗庆后讲的是实话。“刚才讲的新技术,因为我们技术不断地要去创新,请你把新字拿掉,因为都是以前原有的,都是存在的。只是我们讲进步是一个时代的表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重要性。”董明珠说。

李东生则说得比较委婉:“实际上,除了新技术我很认同,其他那几个新,我看不太明白。我不敢像宗总这样说他胡说八道,因为他这几种新,更多的好像是按照他的那种商业模式来量身订做的,他希望以后的营商环境是这样的。但是对实业,对实体经济来讲,这种是不是最合适的,确实还不能简单地这样用那么多的新,认为新的一定是好的。”

之后在电商对实体业影响的话题中,宗庆后表示:“电商对我们零售业有冲击,但我这个行业电商最后是做不了的,电商搞了半天对我们也没有太大威胁,只是有点影响而已,并不能取代。电商还是要跟线下结合,因为没人给它送货,送货成本太高,无非是现在电商没有人给你收税。实际上电商的成本,比线下成本都高了,所以现在电商也在萎缩,实体的零售业现在开始反弹了,经销商信心也开始增加。”

宗、董不理解“五新”是历史印记使然

宗庆后是1945年生人,他的世界观形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那个年代的教育中,只有工厂工人的劳动才被认可创造了真正的价值,哪怕是国有银行的员工,国有商店的售货员,都被视为依附于商业资本的剥削。所以,宗庆后认为,只有直接参与生产的技术,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并不奇怪。

董明珠比宗庆后小一些,生于1954年,世界观同样形成于火红岁月。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一直处于一种高度的组织化状态,组织起来进行生产,甚至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经济权利的放松带给了人更大的自由度,很多人脱离单位,或者生产队的束缚。但社会观念上仍然可以发现过去的遗迹,没有单位的人,仍被视为游手好闲。

所以,宗庆后与董明珠的观念实际上有着深刻的历史印迹,是历史的一种回响。但有趣的是,实际上,互联网导师们并不是这样认为的。比如,马云提到新金融。所谓新金融,顾名思义,就是不同于当下的一种新的金融制度,新的融资方式。其实,如今的股市在200年前也是新金融。

实际上,中国的发展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技术对经济的改变相对来说是更加显而易见的,比如,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新的金融形式,这些都改变了经济,改变了生活。但与此相对的,制度对经济的改变,却往往不容易被察觉。

很多时候,特别是在中国,某种程度上,新制度更加重要,甚至比技术还重要。

比如,技术一直存在,但是缺乏制度的支持与保护,各种新技术一直不能进入中国国门,甚至高速公路,都曾被视为资本主义的东西。直到改革开放,解决了制度问题,新技术才一拥而进,而宗庆后这样的企业家,也是依靠制度,才能生存、发展。

实际上,在当下主流的经济学发展中,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制度经济学(Institutional Economics)是把制度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它研究制度对于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制度的演变。

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始于科斯 (Ronald Coase)《企业之性质》,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德姆塞茨(Harold Demsetz)等人对于这门新兴学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近30年,新制度经济学是蓬勃发展的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衍生出产权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新经济史以及契约经济学等分支。简单从字面理解,这些多多少少与马云所说的“五新”中的后“四新”有相似之处。

开网店的90后与忧心忡忡的董明珠

值得注意的是,在节目中董明珠就90后喜欢开网店的现象进行了评论,称这种情况有隐患。“90后不愿意去实体经济里工作,在家里开个网店就可以赚钱,一个月赚一两千不用受约束,不用打考勤,这一代人对整个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是有隐患的,不仅仅是网店模式给实体经济带来冲击,它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冲击。”董明珠说。

乍听上去,董明珠这话似乎挺在理:国家经济发展当避免“脱实向虚”,实体经济才是其基石,而网店俨然对应着“虚”。在以往实体/互联网“两分法”思维中,实体经济做的是“生产性努力”,互联网经济则是“分配性努力”,二者是此消彼长的。

担忧无可厚非,但夸大其“隐患”,则是过虑:90后涌入网店模式中的,也只是部分人。而人力资源的自发性流动,本来也是市场风向标在起作用,它充其量只能说明,经济结构正多元化,新兴经济跟传统经济正在市场版图重塑中达到某种平衡。

现在很多90后喜欢开网店,本也是就业形势所迫下的“被喜欢”:近几年几乎年年都被称作“史上最难就业季”,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56万,而当下很多企业就业人口接纳面在萎缩,开网店自就业也成了很多毕业生的转圜余地。在家开网店就可赚钱,丰富了就业形式,它创造的海量就业岗位,也为很多人免于失业兜了底。

更何况,如今互联网经济虽然对实体店有替代效应,可无论是网店还是O2O、共享经济模式,都跟实体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那些网店也在反哺线下企业,传统经济和电商也在从割裂到融合再到共赢,也正成为新经济、新业态的典型特征。大而专的传统制造业做大了实体经济,网店则养活了不少小而美的作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也挺好的。

有企业家就预言:未来没有纯粹的“电子商务”,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在一起会诞生“新零售”“新经济实体”。觉得有些90后喜欢开网店会冲击实体经济,依旧是把二者对立起来的“传统思维”。有网友就说了:一个90后的网店里买的货,背后可能是几百个90后在生产。

作为已接过“大炮”衣钵的实业家,董明珠说“90后爱开网店是国家隐患”,不奇怪。但咱们也别着了道,真把网店看成了洪水猛兽,不妨就相信市场,跟90后们说声网店“开吧开吧不是罪”。

提供专业、精准、有价值的原创财经观察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新声财经(ID:xinscj)或附上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