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两位70后副行长,而立浦发“摸着建行”走出中年困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文|时也运也 编|顾柠

著名管理学者彼得·杜拉克曾言道:“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用人之长。”

建行老将张为忠调任浦发银行董事长后,该行核心管理层再变阵。据金融人事消息,浦发银行副行长再添新人,党委委员丁蔚及资产负债与财务管理部总经理张健,拟任浦发银行副行长,且已完成内部公示。

浦发银行而言,它的2023和2024过得并不消停。恰逢而立之年的浦发似乎提前陷入了中年阵痛。一边是“对公之王”的溃退,一边是零售业务的迟迟不见起色。

而两位副行长的落定,又将为浦发银行的发展带来怎样的生机?值得一提的是,自张为忠上任后,浦发银行大有摸着建行过河之意,早已对人事架构频频操刀,可中年阵痛能否消除,依旧是个未知数...

新添两名副行长,零售老将罕见提拔至高管序列

既新任董事长到位之后,浦发银行副行长也迎来了两位70后浦发老将。但值得一提的是,拟升任副行长的两人均出身自零售条线,其中一人更与与新任董事长张为忠一样,有着丰富的建行经历。

公开资料显示,丁蔚,1971年7月出生,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曾任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龙卡业务处理中心主任助理、副主任,个人银行业务部副总经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个人银行总部银行卡部负责人、总经理,个人银行总部副总经理兼银行卡部总经理,电子银行部(移动金融部)总经理,零售业务部总经理、零售业务工作党委副书记。曾任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党委委员、零售业务总监、零售业务党委副书记、零售业务部总经理。

张健,1975年4月出生,全日制研究生,工学硕士,管理学博士,曾任浦发银行南昌分行行长、郑州分行行长、总行资产负债与财务管理部总经理,拟任浦发银行副行长。

不难发现,新任副行长中丁蔚有着丰富的零售业务经验。无论是个人银行业务还是零售业务,均是零售条线下重要分支所在。此外,丁蔚与张为忠还同有着建行工作的经历。其曾任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龙卡业务处理中心主任助理、副主任,个人银行业务部副总经理,主打的是个人银行业务。

待丁蔚和张健的副行长任职资格经董事会决议且经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核准后,浦发银行除行长之位依旧空缺外,董事长和五位副行长将全员补齐落定:董事长为金融老将张为忠,副行长则分别为刘以研、谢伟、崔炳文、丁蔚和张健。

高管层变阵背后,而立之年阵痛难止

曾几何时,坐落在黄浦江之滨的浦发银行凭借实力与几家头部股份行一同角逐股份行老二之位,然而近年来浦发银行愈发失掉亮色……

截至2023年末,浦发银行已连续三年营收净利双降,为股份行内独一份。

财报显示,2023年末,浦发银行总资产规模为9.01万亿元,实现营收1734亿元,实现净利润374亿元。单论资产规模而言,浦发银行依旧能在12家股份行中位列第四,但其盈利能力却堪称羸弱。10年前,2013年的浦发银行总资产规模仅3.68万亿元,却能于当年实现营收1000亿元,实现净利润412亿元。简单而言,资产规模大幅增长了,营收规模也有提升,可净利怎么反而更次了?

实际上,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浦发银行本在对公方面堪称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然而却在2017年因一起成都分行授信造假案在对公方面一蹶不振。当时的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为掩盖不良贷款,通过违规违法操作向1493个空壳企业授信775亿元。后监管部门判罚浦发银行成都分行4.62亿元,并对高管人员在内的诸多涉案人员给予处罚。该事件之后,浦发银行元气大伤,连年业绩乏善可陈。自2017年后的6年时间内,成都分行所在的西部地区持续亏损,累计亏损超650亿元。2023年西部地区利润终于转正,年末实现净利润13.78亿元,但相较于已经发生的“巨额创伤”无异于杯水车薪。

有业内人士曾对此事表示道,“浦发银行曾是股份制银行中的佼佼者,但是近年来资产规模和营收不断被其他同业赶超。”资深金融政策监管专家周毅钦表示,“从2017年成都分行造假案曝光之后,浦发银行近年来一直在不断消减事件对经营的影响,但取得的效果一般,这也是董事长和行长两人一起‘被换’的因素之一。”

此外,浦发银行的零售发展可谓犹豫不决。该行自2004年起便有发展零售之意,试图打造中国的“花旗银行”,或许是对公业务快速发展给予的信心,又或是还沉浸在伊甸园的美梦之中,该行于1992年以来虽历经数任行长,却大多并不重视零售板块,醉心于对公业务,直至2015年刘信义掌舵,才把零售纳入发展目标之中,可自首家银行零售转型的发生已过去了10年有余,已是为时略晚。

但令人不解的是,明明终于开始在零售赛道动刀动枪,高管却依旧以对公为主,直至张为忠掌舵之后,提任零售老将至高管层级,方显彻底转型之决心。

摸着建行过河,刀刃向内啃硬骨头

事实上,新任董事长张为忠的上任已经让浦发银行从业绩连年双降的阴霾中看到了一丝曙光,在对公零售赛道上同步求变,摸着建行的经验过河,直指“实干”,而同样有着建行经验的副行长,或能在零售赛道帮其啃下发展的硬骨头。

张为忠对于浦发银行的发展难题有着深刻思考,他曾表示,浦发银行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自己的特色。以普惠金融产品为例,张为忠说:“现在的情形好比‘三明治’,不过,我们被夹在中间。”他介绍,一方面国有大行普惠业务下沉充分,另一方面小银行以属地化经营巩固客群,精耕细作专业、特色业务。“作为股份制银行,我们在思考浦发如何准确定位,打造自身的模式。”

2024年一季报是张为忠上任后交出的首份答卷,而财报数据也终于显出些许暖意,数据显示,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收453.28亿元,同比下滑5.72%;实现归母净利润174.21亿元,同比增长10.21%。时隔四年,浦发终于回归净利润两位数增长。

这位以对公著称的建行深耕28年之久的金融老将自上台以来,已频频对浦发银行操刀,其中诸多动作都有着建行的影子。在其带领下,浦发银行总行动刀组织架构,并及时作出人员调整——新设浦发银行研究院、数据管理部;总行信息科技部变成“科技发展部”;私人银行部改为“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资产负债部与财务会计部合并为“资产负债与财务管理部”;资产管理部和特殊资产管理部合并为“特殊资产经营管理部”;交易银行部改为“供应链创新部”;专门设计乡村振兴部、对普惠金融部门职能重新定位;跨境金融部则重新整合了跨境离岸业务,随之而来的还有诸多中层人事变动。

此外,他提出“5-5-5-4-3”战略体系,聚焦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五大赛道”。而该战略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对建行经验的应用。在任建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时,张为忠曾带领团队将普惠金融业务做到行业第一,而建行金融科技又是建行长期纵深新金融行动的“三大战略”之一,此前有“对公之王”支撑的浦发银行供应链金融条线必然也将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目前来看,浦发银行在摸着建行过河的路上已越走越远,并初见成效。截至一季度末,科技金融方面,浦发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超6万户,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超5300亿元;普惠金融方面,全新打造“轻接入+快复制+全覆盖”普惠金融新模式,从数字产品、数字生态、数字基建等三方面重构普惠金融生态,截至一季度末,浦发银行普惠两增口径贷款余额439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5亿元;供应链金融方面,至一季度末已为282个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累计服务供应链核心客户2023户,上下游供应链客户2.22万户,对公贷款业务规模同比提升2408.02亿元,规模占比同比提升2.13个百分点至64.33%。

企业的发展核心归其根本还是在于“人”,此番两位副行长的提任势必会为浦发银行的发展注入动力活水,只是,这股新意能否带领浦发冲出困境,解决“而立”中年难题,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