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六大行金融版图“局中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文|时也运也 编|顾柠


根据最新披露的一季度业绩报告来看,国有六大行的“江湖排名”基本尘埃落定。

在2023年三季度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行”)总资产首度超越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建行”)后,两家大行的规模差距不断拉大。截止到2024年三月末,农行的总资产规模已经超过42万亿元,而建行的规模则还未站上40万亿。

不过,在规模排名已经没有悬念的同时,建行的盈利能力在六大行中始终牢牢占据第二名。《行长速览》发现,总规模落后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行”)足足将近8万亿的情况下,今年一季度建行实现净利润为868.17亿元,仅落后工行8.36亿元,可见“最会赚钱的大行”并非徒有虚名。

另外交通银行(以下简称“交行”)与最年轻国有大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的角逐也在早些时候便已见分晓。依靠自身分布城乡的近4万个网点,以及邮政系统“自营+代理”模式的天然禀赋,邮储银行在规模、营收、净利润等方面均已稳居第五大行。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交行近来颇具发展韧性,该行在经历了几年改善资产质量攻坚战的同时在2024年一季度是六大行当中唯一净利正增长的一家银行。

随着农行建行交行与邮储之间的角逐逐步稳定,六大行的排位顺序或也将如此固定一段时间。

工农建中邮交排名已定

主动放缓规模扩张、平均涨幅4.65%

2024年一季度,六大行资产和贷款规模均实现了稳定增长,且增速较为合理。据《行长速览》不完全统计,截至一季度末,六大国有行总资产合计193.72万亿元,较上一年末增长4.65%;报告期内六大行贷款总额共计113.86万亿元,吸收存款合计142.89万亿元。

具体来看,工行依旧“稳坐龙头”,资产规模同比增长6.49%至47.60万亿元。农行建行中国银行(以下简称“中行”)、邮储银行交行总资产则分别为42.16万亿元、39.73万亿元、33.66万亿元、16.33万亿元、14.24万亿元,增速分别为5.73%、3.66%、3.78%、3.85%、1.26%,相较于去年规模增速有所放缓。

贷款总额方面,依旧是工行建行农行三家巨头领先,各行相较于年初变动幅度不大,基本在4.5%上下浮动1.5个百分点,截至3月底,工行、建行、农行、中行、邮储、交行贷款总额分别为27.37万亿元、25.03 万亿元、23.86万亿元、20.88万亿元、8.52万亿元、8.20万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4.92%、4.90%、5.52%、4.61%、4.58%、3.09%,六大行贷款齐头并进,其中同比增幅最大的农行增速接近交行一倍。

存款吸收方面,各国有行间差异幅度最大,较年初增幅最高和增幅最低的增长率间相差约6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工行吸收存款达35.0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52%;中行吸收存款为24.1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23%;农行吸收存款31.0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48%;建行吸收存款29.3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19%,邮储吸收存款13.9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82%,交行8.6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

业内专业分析人士认为,六大国有行此次主动放缓规模增速,有部分原因是为了在“量、价、险”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保持自身资产质量的稳定性。

工行建行营收破两千亿

邮储银行唯一正增长

《行长速览》查阅各大行一季报发现,盈利方面,六大国有行营收和净利方面均呈现“一升五降”局面,营收方面,除邮储外,其余五大行营业收入均出现同比下降,净利则是只有交行同比上升,其中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一季度营收净利更是“双降”。

具体来看,营业收入方面,报告期内,工行建行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大关,分别实现2198.43亿元、2009.28亿元,同比下降3.41%、2.97%,而农行、中行、邮储、交行则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860.21亿元、1608.18亿元和670.59亿元,同比下降1.76%、3.01%和0.03%,仅邮储实现营业收入894.30亿元,同比正增长1.44%。

净利润方面,工行利润仍稳坐头把交椅,一季度末,工行实现净利润876.53亿元,尽管同比下降2.78%,但依旧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建行农行、中行、邮储、交行,报告期内分别实现净利润868.17亿元、703.86亿元、559.89亿元、259.26亿元和249.88 亿元。

从增速来看,一季度末,六家国有大行的净利润增速普遍放缓,一“正”五“负”。其中,交行排名居首,也是唯一个实现净利正增长的国有大行,其他国有行均同比下降,工行建行农行、中行、邮储分别为-2.78%、-2.17%、-1.63%、-2.90%、-1.35%。

邮储息差1.9%居首,交行仅降1BP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受较大影响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利息净收入是其最主要的营收来源之一,但受经济环境和政策影响,我国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呈下行态势,“报行合一”监管的从严实施,更加剧了银行营收降低。

净息差持续收窄主要源自两点,一方面,受存款利率下调等因素影响,银行资产端收益率下降;另一方面,存款成本上升导致银行负债端成本不断上升,国有六大行净息差持续承压。在今年一季度集中重定价等压力下,不少银行单季净息差降幅更是有所扩大,相较去年末,一季度期间,农行、中行净息差分别下滑16基点、15基点,工行建行均下行13基点,邮储、交行降幅相对较小,分别为9基点、1基点。

净息差的收窄将直接导致利息净收入降低,由于利息净收入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营收来源之一,进而将促使营收下降。在六大行净息差全部下滑的背景下,今年一季度,除交行和邮储外,其余四家银行利息净收入均出现了下滑的情况,工行的利息净收入更是下降了4.16%,达到了1614.01亿元,农行、中行、建行的利息净收入分别同比下降0.74%、3.94%、2.19%。

兴业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林舒认为,受LPR下调影响,2024年净息差仍处于下行通道,后续不排除LPR仍有进一步下行空间。交行则表示,净利息收益率下降,主要是资产端,受存量贷款重定价、房贷利率调整、5年期以上LPR再次下调等因素影响,生息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较多。同时负债端,人民币存款延续“定期化”趋势,叠加外币存款成本上升影响,负债结构刚性加强,计息负债成本率同比有所上升。

此外,“手续费和佣金”在银行营收构成的要素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金融监管对“报行合一”政策的从严落实,各大行手续费和佣金收入也均已大幅下降,银行业正共同面临着较大的降费压力。

交行在一季报中提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银保手续费“报行合一”及权益类基金产品尾佣率下调等,代理保险及代销基金业务收入同比下降;同时,跨行结算业务量波动使跨行手续费收入减少,信用卡违约率同比下降使违约金收入有所减少,银行卡业务整体收入同比下降。

建行财务会计部总经理刘方根表示“从短期来看,这些费率的下降确实对我们中间业务的增长、手续费的增长造成压力。当然从中长期来看,这些代理费率的下降,也有利于我们商业银行代理业务实现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

“稳”字当头

六大行平均不良率1.24%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国有六大行面临着来自多个方面的挑战,包括息差持续承压、资产端收益率下降、负债端成本上升等,但六大行也在积极调整负债结构,提升资产质量,保持业务的稳健增长,中央反复强调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正在银行业不断得到落实。

具体来看,截至一季度末,工行、建行、农行、交行、中行、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6%、1.36%、1.32%、1.32%、1.24%、0.84%。其中,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低,为0.84%。

从变动情况来看,六大行中的4家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呈“四降一平一升“布局,只有工行与年初持平,邮储小幅上升0.01%。其中,建行、农行、交行的不良贷款率较去年末下降了0.01%,中行的不良贷款率较去年末下降了0.03%。六大行拨备覆盖率“三升三降”,其中拨备覆盖率最高的邮储一季度降幅超过20个百分点,其他国有大行拨备覆盖率变动幅度则均在10%以内。

根据商业银行监管部门出台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可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不应高于5%,拨备覆盖率不得低于150%,结合国有六大行整体情况来看,国有行不良贷款率的整体下滑、低不良贷款率的不断维持以及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的良好准备无一不在说明各国有大行在延续企业维稳优化的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断提升资产质量,实现稳健发展的同时,国有大行正酝酿实施中期分红。六大行一季报悉数披露当日,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发布的董事会决议公告中均披露,已审议通过2024年度中期利润分配相关安排,将合理考虑当期业绩情况,在2024半年度具有可供分配利润的条件下,实施2024年度中期分红派息,股息总额占集团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不高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