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金首席一周视点:企业盈利仍在探底阶段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首席经济学家 魏凤春 博士

     基金经理 罗水星 博士

5月即将过去,整个5月整个A股市场表现偏弱,截止28日,月内沪深300跌幅创年内月度最大跌幅,沪深300已经连跌4月。此前市场虽然较弱,但是结构性行情相对明显-中特估、TMT和中药表现亮眼,但是5月TMT和中特估冲高回落,只有中药震荡小幅上涨。5月TMT和中特估回落之后,虽然资金有流向其他版块的迹象,但是新能源、医药、消费都没能成为市场新的共识,都反弹几天就回调,市场呈现的是我们5月初明确提出的“均衡且脆弱的乱战”的市场交易特征,结构热点快速轮动,赚钱效应实际上比较差,5月以来基本上整个市场都处在这样一个乱战的局面,缺乏清晰的主线和宏观大逻辑。

5月市场整体走弱、结构均衡且脆弱的特征从宏观趋势来看,与低于预期的基本面数据有关,国内数据低于预期而海外经济韧性好于预期,两相比较,前期对国内的乐观预期被纠正,叠加海外复杂的国际形势,市场预期走弱。从交易来看,中特估、TMT今年以来累积涨幅较大,4月一季报出炉,上市公司整体盈利依然较弱,对股价的支撑一般,市场从强预期回归理性,市场主线熄火,新的主线又没有形成,市场缺乏方向。当前位置,经过持续的回调,市场整体已经逐渐回到年初位置,到了6月,随着新的经济事实逐渐显现,市场对7月的政治局会议新的政策部署可能又会逐渐有期待,不过国内外的经济走势和政策的不确定性依然较高、企业盈利仍在探底阶段,6月或许可以逢低逐渐布局权益市场,尤其是回调较多的TMT,但要保持一些谨慎。

企业加速去库存,盈利依然偏弱

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328.8亿元,同比下降20.6%,前值-21.4%,考虑到去年4月的低基数影响,当前企业盈利仍没有见底迹象。从结构来看,民营企业和制造业的盈利下降压力最大,受益能源成本价格下降的电力公用事业盈利低位反弹。当前工业品价格仍处在下降通道,经济供需两端也相对较弱,企业盈利仍在探底阶段。

企业生产和盈利较弱,需求端也偏弱,当前企业整体仍处在主动去库存阶段,产成品存货同比从上个月的9.1%下降到5.9%,企业去库存逐渐进入了中后段。一个隐忧是工业部门资产负债率的上升,目前工业企业部门资产负债率已经处在2015年供给侧改革以来的最高水平,接近供给侧改革前的水平。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修复需要资产端发力,尤其是内生造血能力的修复,单纯靠货币信贷政策推动加杠杆的空间和效果都很小,核心还是在需求的启动。

火热“日特估”的冷思考

最近突破前期高点、巴菲特加仓的日本股市的关注度快速升温。从全球视角来看,目前海外欧美日主要经济体里面,美国和欧洲都处在货币紧缩阶段,政策利率水平快速上升,对应的融资成本也上升。日本当前央行仍没有收紧货币政策,融资成本仍低,因此日本当前货币政策宽松、利率水平低,对于投资者而言,以极低的融资成本在融资然后买入仍在流动性充裕环境中的日本股市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稀缺的投资机会。此外,日本交易所去年以来本身开启了资本市场改革的新一轮进程,今年以来也对PBR估值低于1的企业也进行了估值提升的要求,所以“日特估”交易如此火爆。

但对于日本而言,很多的外国投资者并不是想作为产业资本进行投资,而只是一个单纯的财务投资者,抱着“赚一波”就走的心态,包括巴菲特主要投资的对象也不是需要融资做投资扩张的行业,而是坐享收割资源贸易垄断利润的公司。对于日本而言,海外投资者用极低的成本在日本融资,然后炒高日本的股市,最后在高位套现立场,给日本留下可能一地鸡毛的股市和经济、金融波动,类似的情景2015年的中国和前几年国内消费价值股也曾经历。作为投资者,全球寻找这样的投资机会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从国家层面而言,外资纯粹基于套利和交易机会的财务投资看上去短期活跃了市场、推动了股指上涨,但实际上被国际资本炒家收割,而基于产业投资机会的外资投资才是更持久的利好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