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网瘾中年对游戏新规的看法,未来决策,以及闲聊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3回复:116喜欢:94

本文语音版

周五情绪有些激动一鼓作气写了本文,但是周五发了交易通知,周六我家法定休息,一直没机会发出来,今天就把这篇文章当做周总结吧。

周五中午11点多出了一个消息。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随后腾讯开始大幅下跌,其中有几条是引发下跌的原因

(1)网络游戏不得设置每日登录、首次充值、连续充值等诱导性奖励;

(2)须设置用户充值限额,并在其服务规则中予以公示,对用户非理性消费行为,应进行弹窗警示提醒;

(3)不得以炒作、拍卖等形式提供或纵容虚拟道具高价交易行为;

(4)禁止强制对战:网络游戏出版经营单位不得在网络游戏中设置强制对战。

(5)在提供随机抽取服务时,应对抽取次数、概率作出合理设置,提供其他获得相同性能服务的方式

这里面我认为,不得设置每日登录、首次充值、连续充值等诱导性奖励;有影响但是能尽量弥补,不会对优质游戏有太大改变。

他有影响是因为,网游界有一句话,免费玩家也是付费玩家的游戏体验之一。

这话虽然不太好听,但也算一种现状。是什么让土豪使劲往里充钱的,就是充钱后的优越感,如果一个服务器没什么人,他显然不会花那么多钱。

而每日登录、连续签到、首次充值主要影响的是零消费和极低消费的用户,可能减少他们对游戏的热情。

但是这事不难解决,比如现在很多游戏的签到本来就在app上,另外同样也可以改成每日做个小任务给玩家一定的奖励。

只要你游戏好玩,依然会有人玩,他不会从本质上改变游戏的盈利模式。

但有两条我认为是有较大影响的。

第一条:网络游戏须设置用户充值限额,并在其服务规则中予以公示。

这个如果实行且限额不高的话,影响是不小的,大部分游戏的主要收入之一都来自部分头部玩家。

第二条是:在提供随机抽取服务时,应对抽取次数、概率作出合理设置,提供其他获得相同性能服务的方式。

如果说是抽某个道具,这个道具也要有售卖方式,那对不少游戏影响都不小。

比如原神以及米哈游的其他游戏,角色大多是抽的,有时候上头了可能花费几千才能抽到喜欢的角色和武器之类的,如果能抽的也能卖,大概率不可能一个角色定价几千,会大幅降低获得门槛。

又比如网易的永劫无间、腾讯的王者,也都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

还有一些可能是误读。

比如第二十五条【游戏币发放及交易企业规范】同一企业不得同时经营网络游戏币发放和网络游戏币交易服务。

很多人解读是游戏里的拍卖行不能有,这个应该也是误读,他这个规定的应该是,人民币换游戏币,我认为这一条是防止劣质开发商自己刷金币去卖玩家,而不是禁止游戏里基于玩法的游戏币拍卖行。

这个可能有影响的事网易的藏宝阁,但是要看具体细节,梦幻能常青这么多年,很大程度上和他的装备能人民币交易有关系。

昨天关注的一个梦幻工作室博主说,午睡一起来天都塌了,很多人都在联系他卖号。

还有一些可能对国内游戏是比较有利的,比如:

第二十四条【游戏币交易规范】从事网络游戏币交易服务,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不得为未经审批的网络游戏提供交易服务;

这个对国内游戏厂家显然是好的,因为国内审批慢的问题,现在很多国内玩家都在玩外服。这条如果最终执行了,主要交易平台上大概率看不到卖海外游戏币甚至装备和账号的了。

当然这事不是第一次发生,有很多游戏都被禁止过,玩家也都开发出了对应的暗号如,大菠萝、猛男捡树枝、世家大作、三人一狗等。

但是整体来说他会增加外服相关交易的难度。

总体来说这份征求意见稿,大部分确实是规范行业,小部分甚至利好国内,但也有一部分不太合理,我们第三段讲。

2

理解行业规范,但不太理解发布时机

政策有人反对有人支持,这个咱就不争论了。

但是有一点我觉得大家看法是比较统一的,周五11点多我看到这个消息第一个想法是,怎么会这时候发布。

新闻刚出来的时候我发了一条消息。

当下本身就是个资本信心崩溃的阶段,这事也不是要命天大必须马上做的。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你人都奄奄一息了,非要马上拉个双眼皮,会引起担心和恐慌,但做的又不是特别紧迫的事。

医院做个手术,医生也知道先补几天营养,身体状况好了再开刀。

这个新规晚半年执行他不会有啥影响,但是这个时候各种a4风波后,资本本就像惊弓之鸟,你没必要老吓他。

而且这个问题咱们自己不是没意识到,去年今年发过几次类似的文件。

胡锡进可能有很多人不太喜欢,但是我觉得有一句话他说的是没错的:接下来谁再放冷枪,惊吓企业,就是大逆不道。别说你是朝天放枪,打的不是鸟们,把企业和企业家们都搞成惊弓之鸟,同样是对经济的破坏。

这事让我最难受的不是腾讯下跌,而是整个资本市场刚恢复一点信心又来这么一下。

这几天股市感觉强一点了,眼看信心有些转机,上来又是一巴掌。

周五早晨3500家企业上涨中午消息一出,下午4000家企业下跌。

我11点还在奋笔疾书写企业分析,11点20出了个新闻,前面2000字都白写。

太打击写作激情,写不出了。

换到企业的视角呢,可能投入大量准备大干一场,建设到一半政策变了,前面的投入都白费。即使这次不是你的行业,你也会担心下次是你的行业。

那么经济怎么可能会好,自然大家都苟着,没人投入就没人赚钱,没人赚钱,就没人消费。

这几天不少人都发表了类似的观点

信心这事,积累靠十年毁灭一瞬间,遭受了打击再恢复,又需要较长的时间。

李杰老师的这句,就这样吧,真的累了,可能是很多人当下的感受。

人不怕摔一跤,就怕你知道那是吭,还总往那跳。

同样这个新闻,要求不高,哪怕收盘了发,给大家一个周末理性思考的时间,我觉得总是可以的。

很多人当时的感觉,来不及细想,先卖了再说,其实晚上美股跌幅反而都要小一些。

而且港股有做空机制,很多人也有杠杆。

可能也意识到时机不对,下午又发了40个进口游戏版号,想往回找补一下,但基本上也没太大的反应。

3

一些政策,我认为值得商榷

周五中午看完全文,我发了一条消息:主要在这个信心不足的阶段,这事做的有点多此一举。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一些我觉得过度监管了,而有一些其实很难执行。

比如首冲优惠,楼下新开个早餐店办新卡送50,首冲也会有优惠,或者下载了网购app他也会发你优惠券,如果这都定义为诱导消费是否有些过于严格了。

还有一条限制消费额,在我看来既多此一举,又很难执行。

黑白平时也玩游戏加了一些玩家群,周五有人转发充值限额这条的时候,大多数讨论都默认是对未成年人的,当有人说是针对成年人时,群里大部分人都人不太理解。

有个老哥开玩笑说,赶紧办两张洗脚卡,以后怕洗脚也限额了。

而且这个规则怎么执行?

如果游戏充值限额,这个限额是多少?期限怎么选?

如果按每天限制显然不符合常理,因为大部分人充值都是波动的,可能有一天因为有喜欢的皮肤,可能有提升的需求会花钱,但是大多数日子又没有消费需求,他没办法平均计算,按天限额,那么大部分日子额度没有用,想消费的时候额度不够用。

如果是按季度,或按年,多少合适?

太少几百元,那所有游戏都倒闭。

多点2、3万?那么毫无意义。

本身低消费的人没任何好处,收入高高消费的人,又不让他消费,反向刺激经济?

这个要执行了,一定会催生一个行业,游戏黄牛,比如我用我的限额买个皮肤送你,你多付了30元。

其实现在大部分国内主流游戏也已经不卖属性了,只是卖外观。

有人愿意花钱买外观,就像有人愿意买贵的衣服,咱不能说为了让大家心里都平衡,或者怕卖衣服的忽悠你,以后就必须所有人穿一样的衣服。

监管我觉得很有必要,但是找到一个适当的度也很重要。

其实很多规定,不玩游戏的人看着很完美,实际情况中会漏洞百出,

比如昨天有投资前辈建议,以后每个游戏多少钱,一次性收费。或者都改成包月。

对于前者一次性付费,这个机制对于单机可以,但本身就不适合网游,因为网游是个需要长期维护的游戏类型。

所以即便是买断制的网络游戏,他也有其他的一些收费。

如果单纯一次性买断,这种情况下大公司可以每年出一个新版本赚钱。但是因为没后续收益,也自然会出现很多小工作室上来卖一波游戏,然后拿钱注销破产不提供后续服务。

steam上这样的游戏经常有。而且steam上大多是单机后续成本没那么大。网游的后续维护成本要大很多。

对于包月这个在一些游戏上比较合理,很多MMORPG也是月卡加一些不加属性的外观道具。

但是有些游戏类型上也值得商榷,比如王者、英雄联盟,改成按月收费,可能是增加了大多人的成本。

本来我闲了玩一两局,不用花钱,可能偶尔有自己喜欢的皮肤买一两个。但是改成强制包月,很多人的游玩频率没那么高,最后可能变成让有钱的人减少了消费,让没钱的人增加了消费。

所以我个人期望多少还是要听一点业内的意见,毕竟游戏也是一个较大的产业,出海也有近千亿收入。

相比之前取消行业,这次目的是不同的,期望的事游戏行业更规范,但是我认为也要结合实际情况。

可能你是为了花开的好多浇水,目的是好的,但浇水太多花烂根了死了,那结果上和本就要害死他的人没区别。

4

我的决策

我的决策大家应该也看到了,周五交易完十分钟内专门发了文章。

腾讯274港币的时候,我换了50万中概过来。

下午开盘中概下跌了5%左右,当时腾讯已经下跌14%左右。

换仓的原因是,我觉得有些反应过激了。

至于过激的原因有几条。

1、这个是对行业整体的规范,不是针对某家企业。

虽然有些条款值得商榷,但整体是为了更规范,首先这个对劣质游戏影响更大

大家同样加大难度,行业大概率会集中。

举个例子如果行业降温了,腾讯穿的是羽绒服,很多小企业穿的是薄衬衫,腾讯觉得有点冷,那很多小企业必然就被冻死了,行业大概率反而会向头部集中。

2、腾讯的玩法受影响小

玩家界普遍有个说法,腾讯可以让一万个人充一块,网易让一个人充一万快。

这倒不是说腾讯更良心,而是因为腾讯的游戏竞技类的偏多,比如王者、英雄联盟、和平精英、金铲铲等都偏竞技类,这类游戏氪金不产生属性,也没装备能互相交易,所以重氪的玩家就少。

我觉得对腾讯有一定影响的其实是这条:

小程序小游戏,最近一年多非常火,但是也有一些粗制滥造的,大概率未来也会加强监管。不过小程序游戏,腾讯主要是卖流量和分成,只要还有有创意的小游戏,这钱还是能赚。

3、很多政策看着吓人在游戏里落实很简单。

比如禁止强制对战:网络游戏出版经营单位不得在网络游戏中设置强制对战。这一条。

这个其实大部份游戏早已经实现了,给你角色界面一个选项是否打开PVP模式,爱打架的和不爱打架的互不影响。

对于SLG游戏他在你注册的时候加一个选项是否接受PVP即可,已经选择SLG的本身就是要对战的,几乎不会劝退玩家。

比如,在提供随机抽取服务时,应对抽取次数、概率作出合理设置,提供其他获得相同性能服务的方式,这一条。

这个很多游戏现在是,比如抽十次一定会出一次金色,但金色归金色,不一定是你想要的那个武器或角色,其实对抽奖没啥实际影响

未来可以改成抽奖得到的是不同种类的箱子,而商城也单价卖箱子。箱子里面才是装备。

4、在我看来如果最终稿完全不修改,对游戏行业的收入影响肯定有,但游戏这么大一个产业完全消失也不可能。

2023年截止12月,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3029.64亿元,海外收入超1000亿元,他也创造着无数就业和税收。

2022年初我说过一段话:

去年下半年开始各个大厂降本增效毕业季,今年的就业现状大家也看到了。

游戏这个生意模式很多人不喜欢我能理解,但是他总归是一个行业,是很多国家的重要产业之一。而且现在游戏出海也不错,创造了千亿级别的收入。甚至原神带来了一定的文化传播。

我们以前花很多钱拍很多正规的宣传片,海外没人看。

相反动漫、游戏反而是文化传播最好的方式之一。

在欧洲的足球赛场,经常会有日本动漫的角色巨幅海报出现,甚至因为动漫很多我们的文化和建筑也被海外误认为是日本的。

人都是不能互相理解的,有人理解不了动漫、游戏的魅力。

有人理解不了为啥有人能喝茶、盘串一天。

也有人理解不了为啥54张纸牌反反复复的能带来乐趣。

我认为站在理性的角度,管理层没有消灭这个行业的动机,而且这也是个很难完成的事。

退一万步哪怕互联网都给断了,爱玩游戏的人依然会想方设法的去玩游戏,就像禁酒令不可能禁酒,只能催生一个新的利益群体一样。

前段日子收了套游戏,花了两千多,其中有几部比很多新游戏都贵,为啥贵,因为国内没正规销售渠道。

爱喝酒的人不会因为禁酒不喝酒,爱玩游戏的人也很难因为禁游戏而不玩游戏。

长期看各种限制下,小游戏公司更难,因为他们往往不是靠品质,而是靠各种诱导,比如是兄弟就来砍我的传奇之类的。

越来越规范,会进一步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大部分人是因为爱玩游戏所以玩游戏,不会因为这些政策就不玩了。

之所以周五买,我认为反应过激了,对于腾讯肯定是有影响,如果真的最终稿也这样,至少短期大概率会有些措手不及,但更长的周期看也会减少很多竞争对手。

腾讯的本土游戏占营业收入差不多20%多一点,最差情况最终稿毫无修改,短期这部分收入下降个10%~20%很多了,但是我认为不致命,长期玩法修改完成加上小企业退出份额增加,大概率还能重回增长。

而且虽然我们意见稿往往是最终版,但我认为这次规定大概率后续会修改,因为这个版本很多规定实际情况下根本无法执行。

腾讯的仓位比较高,所以未来恐慌过去随着上涨我可能还会把这部分换到其他持仓上,具体换什么到时候择机看。

最后嘱咐一句,我也不一定对,我告诉大家交易和持仓,是作为朋友的互相尊重,这三年因为重仓互联网,我也是被锤的头破血流。

而且就游戏这件事,也有大把老股民和有影响力的人认为这个行业就该取消,也许他们是对的。

5

人生的缓冲垫

周五其实我也是有点情绪的,每次觉得要有些转机了,总是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比如这件事完全可以做的更好,有些规则完全可以讨论一下合理性再向外征求意见,至少可以等到收盘再去发布。

人不怕一时难,怕的事失去希望。

这篇文章我是周五写的,当时确实有些情绪,言辞有些激烈,周天的时候感觉情绪好多了,今天录音前,最后一次效验错误时,又把很多措辞改了改。

让万物穿过》一文中我聊过,我们家一直有个习惯,每周六下午铁定休息娱乐,一家三口看看电视,打打游戏,或者出去看看电影。

无论大人或是孩子,我们都需要每段时间有个释放压力的过程。

人的疲劳、情绪都需要有个缓冲区,任由其不断积累,最后一定是失去理智。

人是不可能靠献身长期做一件事的。能让我们长期认真做的事,一定不能有太大负担。

在投资上同理,也要给自己一定的缓冲区,别总为了大胜而孤注一掷,平稳的一步步走才最踏实。

周五腾讯下跌后,有个雪球用户发了爆仓截图,他朋友因为买了腾讯牛证一下亏光了690万元。

接近700万可能对于大部分人已经是终极目标了,但依然有人为了得到更多去冒险,这就是人性。

我们往往认为到达了某个目标就会快乐,但实际上人一旦完成了一个目标,很快就会形成下一个目标。

所以别着急,以得到带来快乐的人,大多时间都会因为着急得到而不快乐。

生活是主线,其他都是选择,这条路你想不想走,时间都在推着你前行。

人生真正的成就来自于你如何面对生活,先把当下的生活理顺了,你才不会期望跑的更远去寻找快乐,才不会因为想去更远而着急。

很多艺术家,很多成功的人,作品卓越,人生惨淡。

而很多普通人把生活经营的非常好,生活的艺术家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本文发文前,又出了条新闻,因为本文基本是周五成型的,就补充在文末吧。

今天就聊这么多,我们下期见

@今日话题

$腾讯控股(00700)$ $腾讯控股ADR(TCEHY)$

全部讨论

游戏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需求,玩游戏的一些副作用可以用法律来规范(也应该规范),但“游戏产业”本身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了一个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半导体刚开始兴起的60~70年代,芯片除了卖给军方,最大的客户之一就是游戏机公司,尤其是PC机还没诞生的时候。甚至Unix和C语言,就是贝尔实验室两个哥们为了玩游戏而发明出来的。
乔布斯的第一桶金,就是当时最大的游戏公司雅达利给的。那会儿的雅达利,约等于任天堂+索尼+暴雪+R星,请了乔布斯和沃兹设计电路,省一块芯片给一笔钱,两人省了几十枚,发了一笔小财。
当时用的芯片还不是高密度的集成电路,而是TTL门电路,等到性能强大的通用微处理器出现后,比如Intel的4004/8008、摩托罗拉的6800、Zilog的Z80等,游戏公司也是第一批用的。
核心就是人类爱玩的天性,愿意为更好的画面,更多的关卡、更流畅的操作埋单,玩家们购买游戏的钱,相当一部分转化成了芯片公司的研发经费,形成一个自我加强的正反馈。
当年任天堂索尼世嘉等游戏机公司兴起后,带动了一大批日本芯片公司。92年任天堂游戏机一年销售45亿美元,每年芯片采购就要10亿美元,都流入了理光、日立、夏普等公司的口袋里。
而这两年最有名的案例,当然就是英伟达,没有游戏就没有英伟达,就没有GPU,也就没有支撑AlexNet夺冠的那两块GTX 580,就没有深度学习的春天,也就不会有AGI时代的到来。
一个产业往往是另外几个产业的“桥”。比如中国电动车的智驾做的好,原因就是互联网和手机这两个行业帮你攒了一大堆人才,没有这两个先导行业,国内车厂的智驾和电动化,就只能跟大众丰田一个水平,拿什么去超人家的车?
所以“产品”层面的规范,没有问题。而“产业”层面的动作,则要务必谨慎,尤其全球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游戏产业本身是AGI和元宇宙版图上极为重要的一环,再怎么谨慎也不为过。

2023-12-24 20:26

愚蠢,傲慢并且无耻。为这样的决策机关表示最深切的悲哀。

2023-12-24 19:21

这编文章写的比较客观

2023-12-24 19:29

游戏玩家的看法。腾讯股价的问题不在游戏,游戏这个征求意见只是触发器。还是找不到看多$腾讯控股(00700)$ 理由,腾讯的用户数量不会再增加,微信朋友圈看的人越来越少少,视频号大部分内容来自抖音,经济不景气也影响广告客户。

2023-12-26 08:27

关于征求意见稿,这篇文章分析得极为细致和全面,假如负责执笔的监管者能有如此大局观或者真正着眼于行业长远健康发展而不仅仅是关注自己的KPI,那估计市场信心也不会丧失到如今的地步
$腾讯控股(00700)$ $网易-S(09999)$

2023-12-24 19:06

讲了好多,没认真看,想说,在资本市场中这不是第一刀,也不知现在是第几刀,那些执掌者腹中还有几刀,你知道吗,你知道他们真正的目的吗,资金为啥卖出,人家真的是傻瓜??!!我怎么觉得自己可能会被玩死,也许他们就是这种东东,你在替他们找台阶,可他们砍的是整个市场啊

2023-12-24 20:17

讨论已被 终身黑白 删除

2023-12-24 23:23

同为中年网瘾“患者”、刘备的操纵者、秦始皇的扮演者、西班牙舰队之王、法兰西国王、勃艮第公爵实名点赞。

2023-12-24 22:29

我一直想知道这个做决策的官老爷名字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