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4》陪读在焦虑的年代获得成长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4喜欢:13

本文语音版

这两天股市比较平稳,今天咱就聊本书,虽然读书的文章,看的人相对少,但是有效却少有人做的事,就是我们和别人拉开差距的关键。

一周坚持读一本书,一年就是54本,哪怕是速读,这也足以让你超过大多数人。

人总是生活在矛盾之中。

当下是应该选择离开股市,还是坚定持有。

交易策略上到底应该长持,还是要频繁交易。

真的离开股市,上涨的那天可能会焦虑,感觉自己错过了机遇。

留在股市,下跌的那天可能会懊悔,明明自己有过离场的看法又白白增加了损失。

选择耐心持有,不到高估不卖出,看着收益波动,会有些惋惜。

选择频繁交易,连错四五次,可能就失去30%甚至更多的本金,就永远失去了机会。

小时候觉的大人自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长大后憧憬孩童的时光,无忧无虑,没有压力。

我们应该不断向上,还是享受当下。应该更爱别人,还是更爱自己。

我们常常深陷矛盾和纠结之中,因此焦虑就产生了。

“焦虑”,已经是当代最热门也是最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对我们当代人来说,似乎不焦虑就没资格谈人生。

适度地焦虑,可以让我们思虑周全,推动我们的行动;但焦虑要是过度了,就会让我们杞人忧天,忧郁成疾。

在《庄子•渔父》中记录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个人非常害怕自己的影子,厌恶自己的脚印。为了摆脱它们,他想到通过快步奔跑,来甩掉自己的影子和脚印。可是他发现跑得越快,脚印越多,影子追得也越紧。他认为是自己跑得太慢了,于是更加拼命地奔跑。最后的结果是,这个人精疲力竭累死了。

听到这个故事或许你也会嘲笑他的愚蠢。

但是很多问题就像你的影子,如果你不解决它,只是一味的逃避,最后只能让自己精疲力竭。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焦虑呢?

今天我们来分享《少有人走的路》,本书一共有8册,之前我们分享过第一册《少有人走的路》。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下比较有代表性的第四册,《少有人走的路4:在焦虑的年代获得成长》。

本书的作者斯科特•派克用60年的生命经历告诉我们:焦虑不会从生活中消失,只会消失在生活中,我们唯有改变和成长,才能摆脱焦虑。

文中有一个超市老板的经历,她用最朴实的方法告诉了我们该如何面对问题。

1

草率的假装思考更可怕

生活就是一场对抗复杂的战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面对的事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

工作、生活、家人都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维持,很多看起来简单的事情,一旦数量增加了,就会变的非常复杂。

假如我们将复杂的生活分为好的、坏的和介于好坏之间的中间地带三类。

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大部分时候是生活在不确定的中间地带。

比如文首的那些例子,很多时候你不能以单纯的好坏来区分他们。

我们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越是深入,就越能够感觉到他们的矛盾,我们想要一个完美选项,但又很少有完美选项。

在矛盾中我们左右为难,无所适从,常常会产生强烈的不确定感,进而陷入焦虑之中。

为了缓解这些焦虑,大脑会倾向于给他们快速归因。会选择隐藏矛盾中那些我们不愿意面对的问题,只思考那些浮于表面的问题。久而久之,这样草率的思考会导致我们的思维变的僵化、固执、充满偏见。

而我们往往又基于这种草率的错误思考,去行动,必然越做越错。

曾经和一个朋友的对话。

朋友问:如何才能选到超额收益的企业。

我说:极度便宜的时候买优质的企业,之后市场情绪转变,才有可能赚到估值提升和业绩提升的钱。

朋友回道:废话,但什么时候才极度便宜,我看好的企业都不便宜呀?

我说:你想一下自己是不是一直处于一个循环?

股价跌的时候别人骂你也骂,股价涨了别人夸你也夸,然后说自己看好的企业都涨了。

其实是你弄反了,不是看好的都涨了,是涨了你才看好。

涨了什么消息都会被解读成好消息,越看这个企业越优秀,跌了什么消息都会被解读成坏消息,越看这个企业越生气。

所以你永远都不可能遇见低估又优秀的好企业,因为低估是因为一段时间不理智的下跌,但所有下跌的企业你都不会认为他是好企业。

其实这种错误不止我朋友有,很多人都有自己看好的企业没机会的感觉,其实是忽略了,自己是大涨的企业才觉的好,在这样的选股逻辑下,就不可能遇见便宜又优秀的企业。

虽然嘴上有无数的说法,但内心很多人对优秀的定义就是大幅上涨后,但大幅上涨过的企业又很难便宜。

又比如昨天文章分享的,短线的想长持,长持的想短线,都觉的换条路就能赚钱。

其实都是一样的,出现问题,草率归因,认为就能解决问题。

盲目归因看似是在思考,但这种草率的思考,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把我们指向错误的道路。

之前的其他书籍我们分享过,人的大脑分为系统1、系统2,或者直觉,和深入两个大脑部分。

但是我们往往都只启用了最节能的直觉部分,盲目从众、对于别人的观点不加思索等等。

我们要想避免草率的思考,首先要做到直面真相,勇敢地去接纳事实。

其次,要主动干预。

越深入地思考问题,才能准确地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但是深入思考需要付出艰苦地努力和大量的时间。

而人的默认选项是倾向于节能的,如果你不刻意干预,他就会简单归因,然后让你跳过问题。

最后,真正的思考,我们必须整合复杂世界的多个层面。

成年人的世界,很少有非黑即白,也很少有完美的选项,更多是权衡利弊后的选择。

你认知越高,看到的问题越多,才能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比如很大一部分股民,他对投资失败的思考永远是停留在,我不应该听某某人的建议,都怪某家企业垃圾等等。

他的思考认知还停留在,不承担责任,而不是解决问题。

但是你的认知更高一些,你就会理解,无论你的问题是谁造成的,解决问题的人只能是你。那么你就不会单纯的归因到都怪某人,而是说,我应该如何修正,下次我应该如何选择。

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思考能力的提升取决于我们的学习能力,学习能使我们的意识得到成长,思想慢慢走向独立,提升我们的心智更好地去应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焦虑。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视频我也放到了文中),大致是这样的情况,在一家小卖铺,有几个大人在起哄,有一个小女孩拿着雪糕在哭泣。

之后,老板娘的一系列操作,让网友直呼,老板应该把自己的店名改成“解忧杂货铺”。

那么老板娘到底做了什么呢?

第一步,怒吼几个起哄的大人,不要再说了,让他们出去。

(这一步,斩断了问题根源,不让问题进一步恶化。)

第二步,温柔的和小朋友对话,小朋友不哭了,都是小问题。

(这一步,先让当事人平静下来,不稳定的情绪不可能稳定的解决问题)

第三步,她告诉小朋友,如果这两个雪糕化了,我就给你换两个新的。

(这一步,是黑白常说的下限思维,做任何事我们先把最坏的结果应对方式想好,你就没那么焦虑了。)

第四步,她告诉小朋友,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和眼光,哭是情绪发泄,这可以,但是解决不了问题。你有什么问题,你先告诉我。

(这一步,找到真正的诉求,你才可能解决问题。其实我们大人很多时候也会因为情绪迷失诉求,比如股民来股市的诉求肯定是赚钱,但是最后往往因为情绪,主要精力放在了怼天怼地以及甩锅,这其实和他本身的诉求毫无关系。)

然后小妹妹哭着说,以前用妈妈的支付宝付款不用刷脸的,但是今天需要刷脸无法完成付款。

第五步,老板娘说,今天需要刷脸了对不对,出现了一个新问题,是吧,但是出现了问题是应该哭吗?

出现问题,我们应该怎么样?

解决问题。

之后他问清楚了情况,手机是孩子妈妈的,当下需要刷脸,无法完成支付。

(这一步告诉我们,不要轻易做决策,而是要收集好已知条件。让小女孩不哭,只是暂时逃避问题,并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

第六步,她提供了解决方案,你可以先把付款二维码拍下来,回去付款,或者你先把雪糕拿回去,之后你再拿现金过来。

之后老板娘还给小姑娘做了心里疏导,他问小朋友:问题是不是完美解决了?

我理解你哭是因为那两个大人给你了压力,以后你还会面对很多事情,下次你要告诉自己,我可以解决,这是很小很小的问题,你要对不礼貌的人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最后老板娘还替两个顾客解释,他们都是老顾客只是看着有点凶,但其实人很好。她并没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制造另一个问题,或诋毁他人。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

有人留言“我用了几十年才明白了这几分钟的道理。”

“也有人说这都是很小很小的问题”这句话,我用了二十多年才懂。

还看到一句很温暖的话:你可能会出现在她写的作文里,甚至在她长大后的人生中,苦的时候,会拿出这颗糖反复咀嚼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上次送我咖啡的小哥。

遇见问题先告诉自己,我可以解决,这是很小很小的问题。如果你都放弃了,那么就无法解决任何问题。

之后斩断错误的根源,平复情绪,先处理最坏的结果,不要被别人的眼光影响,找到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方案。这才是一个成年人遇事的态度。

2

真正的职业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当我们能够用积极的心态去处理生命中的一切问题和挑战时,就拥有了让心灵成长的能力。

你首先要明白问题≠错误,一个人做的事情越多,产生的问题就越多,你遇见的问题多,证明你在成长。

有问题的反义词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什么都不做。

要心灵成长,我们就必须学习分辨自我毁灭与自我建设。

分辨何种痛苦是有建设性的,何种痛苦是非建设性的。

建设性的痛苦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是不应该躲避的。

比如:改变的痛苦、重新学习的痛苦、面对打击和挫折的痛苦等。

在这些痛苦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东西。承受这些痛苦,我们的心灵就能获得成长,变得越来越强大;

逃避这些痛苦,则会让我们的心灵退化、人格萎缩。

非建设性痛苦,这些痛苦是我们自己衍生出来的,多余的,没有必要的。是因为它们不仅不会帮助我们的心灵获得成长,反而还会阻碍我们。比如:强迫、焦虑、抑郁等。

而现实中我们往往是因为不愿意承受应该承受的,如学习的痛苦,改变的痛苦,从而承受了不应该承受的、焦虑、抑郁等等。

大多焦虑都是因为逃避应该承担的责任,因此承担了不该承担的情绪。

因为建设性的痛苦,需要我们主动出击,比如学习,你要承受枯燥的痛苦,深入思考的消耗。

比如你以前不爱运动,现在决定运动,需要早起,需要承受跑步的枯燥和疲乏。

但是非建设性的痛苦,只是被迫承受而已。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去做短暂痛苦但有意义的事呢?

答案是,动力大于阻力的时候,我们才能心甘情愿的去做这些事情。

所以作者建议,也许某一刻,你为了生存要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但是你必须有个长期的规划,最终要向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事情上靠拢。

你只有做你喜欢的事,你的动力才足够,才能承受那些必须要要承受的痛苦,甚至当你动力足够的时候,那些就不再是痛苦。

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会简单地认为“职业”就是我们为了赚钱而从事的技能或活动。

但作者在书中指出,“职业”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我们在这件事上很擅长。也就是说我们很喜欢这件事,心甘情愿为这份职业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我们很多人会逃避自己的天赋所在,选择自己不喜欢的职业。原因是我们害怕失败,畏惧改变。

我们要明白职业不仅是我们维持生计的工作,也是我们与这个世界取得深刻联系的方式,更是我们获得存在感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勇敢地去选择自己天赋所在的职业,这样我们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才能激发我们的热情和创造力,活的充实而幸福。

3

前半生追求自我,后半生放下自我

生命的成长必然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焦虑,而我们焦虑的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内心深处的恐惧。

我们之所以感到恐惧,是因为我们拥有意识。

可以说,意识是痛苦之源,没有意识,我们也就感觉不到痛苦了。而自我意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往往是我们的孩童时期,在这个阶段人不知道天高地厚,随心所欲,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当我们开始接触社会屡屡碰壁,有些人会开始逃避和抱怨,一直沉浸在受害者思维,批判环境,批判领导,批判伴侣,然后就停留在了这个阶段

也有的人,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真实感受到自己的局限性,也看到自己的边界。那么他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再之后,随着人的阅历增加,一些人也会进入第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是自我觉察。自我觉察就是从自我中抽离出来,让自己成为一个旁观者去观察自己。这个阶段的我们即是观察者也是被观察的对象。

也就拥有了脱离情绪,站在情绪之上看待自己的能力。

能够理性接受自己的优缺点,能够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想法,进入一种自洽且坦然的状态。

超越的自我就像是一个乐队的指挥,它清楚地知道我们此时的情绪状态,并实际地指挥我们的情绪,避免我们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许多人为了逃避成长中的痛苦,宁愿放弃意识的发展,付出的代价就是,进入成年后,由于观察性自我的缺失,既不了解自己的情绪,也无法面对自己的内心。

更重要的是,缺乏观察性的自我,会让他们丧失与内心的联系,丧失心灵的力量,发挥不出自己的潜能。

《少有人走的路4:在焦虑的年代获得成长》是作者斯科特•派克对自己60年生命的总结。

他告诉我们:各种相互矛盾的力量会充斥在我们的生命之中,给我们的内心造成激烈的摩擦、冲突和碰撞,让我们身心疲惫,思维混乱。

面对这种情形,我们只有克服内心的懒惰和恐惧,勇敢地直面这些矛盾,才能在痛苦中成长,在焦虑中实现精神的超越。

今天就聊这么多,我们下期见。

全部讨论

2023-11-14 07:50

焦虑不会从生活中消失,只会消失在生活中,我们唯有改变和成长,才能摆脱焦虑。
成年人的世界,很少有非黑即白,也很少有完美的选项,更多是权衡利弊后的选择。
思考能力的提升取决于我们的学习能力,学习能使我们的意识得到成长,思想慢慢走向独立,提升我们的心智更好地去应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焦虑。
平复情绪,先处理最坏的结果,不要被别人的眼光影响,找到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方案。这才是一个成年人遇事的态度。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当我们能够用积极的心态去处理生命中的一切问题和挑战时,就拥有了让心灵成长的能力。
拥有了脱离情绪,站在情绪之上看待自己的能力。能够理性接受自己的优缺点,能够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想法,进入一种自洽且坦然的状态。
各种相互矛盾的力量会充斥在我们的生命之中,给我们的内心造成激烈的摩擦、冲突和碰撞,让我们身心疲惫,思维混乱。
面对这种情形,我们只有克服内心的懒惰和恐惧,勇敢地直面这些矛盾,才能在痛苦中成长,在焦虑中实现精神的超越。

2023-11-13 12:58

解决问题,首先找到根本原因

2023-11-13 11:21

1

2023-11-13 10:24

心理建设不但是在股市,在人生中都是重要的主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