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富有、更睿智、更快乐》陪读4 不求极致,反而容易做到极致

发布于: 雪球转发:10回复:7喜欢:32

本文语音版

最近股市比较平稳,当下保持平静心态,忽略短期波动,多阅读,多思考,让我们得到一份收获的前提,一定是我们的认知配得上它。

在10月底有人拼命的告诉大家未来会好,有人看到了别人的建议理性思考后认为未来会好,他们都选择了在最悲观的时候坚持。

也有人恐慌卖在了最便宜的地方。

之所以面对同样的世界,得出了很多不同的决策,是因为人在不同认知下会看到不同的世界。

今天继续给大家陪读《更富有、更睿智、更快乐:世界顶尖投资者是如何在市场和生活中实现双赢的》一书。

看读书文章可能没有看投资机会那么兴奋,但实际上我们也并不需要那么多机会,两三年甚至三五年能陪一批企业成长,看着市场对他们的态度从悲观到乐观,就足以为我们带来不错的收益。

而能让我们做到陪伴企业不断成长的,是我们有平静的心态,对持仓足够的了解,以及对未来正确的看法。

往期推荐

《更富有、更睿智、更快乐》陪读1 他们优秀的原因

《更富有、更睿智、更快乐》陪读2 最有效的方法

《更富有、更睿智、更快乐》陪读3 投资成功源于接受孤独

今天来聊聊汤姆·盖纳(Tom Gayner)对投资的建议。

汤姆·盖纳这个名字我们可能比较少听到,但他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投资人,甚至被很多人誉为巴菲特的接班人。

汤姆·盖纳1961年出生,1983年从弗吉尼亚大学麦金太尔商学院获得商学学士学位。随后成为一名注册会计师,并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工作。

1990年28岁的盖纳开始为弗吉尼亚州里士满的一家保险公司——马克尔公司管理投资组合的工作。

马克尔公司,1986年上市时,期初还是一家默默无闻的保险公司,市值约为4000万美元。

而在汤姆·盖纳管理了公司的投资组合后,马克尔公司的价值变开始了不断飙升。

1987年马克尔公司,当时的总资产为5730万美元,截至2019年底,在盖纳的管理下其总资产已飙升至了374亿美元。

马克尔公司的市值也已增长至140亿美元左右。在2020年的《财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335位。

在IPO时,马克尔公司的股价为8.33美元/股,截至2019年底,其股价已攀升至1143美元/股,这意味着137倍的增益。

那么这位优秀的投资人,又给了我们什么建议呢?

1

不求极致,反而容易做到极致

盖纳认为,从长期来看,你不需要做到极致就能获得超乎寻常的结果。

相反他认为,总想做到极致反而会让人陷入麻烦。

他追求的是一条温和的道路,历史上最睿智的思想家也赞同这一做法,如孔子、亚里士多德、佛陀和迈蒙尼提斯。

读到这里黑白非常有共鸣。

投资中,不求极致,才能做的更好,这也是我近些年最大的感悟之一。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也多次分享过这一看法,如《(周总结132)22年5月15日 》所说:

在投资中,无法坚持实行一种投资理念,没办法耐心持有优秀的企业,盲目且频繁的试错耗费本金。说到底都是因为我们太想时刻做最好的,稍有负面区间,就盲目的想去找更好的选择,最后反而适得其反。

盖纳同样建议,面对风险,在胆怯和鲁莽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极端之间找到平衡点。

如果你太过胆怯,那么你在股价最便宜的时候不会敢于买入,在稍有收益后就不敢再持有。

如果你太过鲁莽,随意的一个想法就能让你用真金白银去交易,不听劝阻的去使用杠杆以及很多自身能力外的工具,那么早晚会亏光离场。

对任何事情都无坚定立场的人是懦夫,无所畏惧地去迎接一切危险的人是莽夫、这都不可行。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疏导而不是一味的围堵。

就像一条河,你想堵着它,总有一天会迎来溃堤。

要注意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如果一件事需要你长期做,靠忍耐,那你一定做不久。我们要找到他的平衡点。

约24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卓越和持久的幸福取决于我们践行“中庸之道”的能力——就食物、酒和性等生理享受而言,我们应该在过度放纵和禁欲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不求极致,这是盖纳的核心理念,他的一切选择都基于此。

2

不求极致,才能长久

一开始就给自己订一个长期且巨大的目标,既给了自己逃避的空间,也很容易让自己被巨大的目标吓到。

书中盖纳分享了他养成跑步习惯的方法。

他曾经是非常讨厌跑步的人,直到有一次看到了一篇跑步相关的文章。

这篇文章列出了一个为期28天的计划,计划设计得非常巧妙,很吸引人,因此他决定尝试一下。

在第一周,他按要求每天最多跑5分钟;

在第二周,他每天跑10分钟;

第三周,他每天跑15分钟;

第四周,他每天跑20分钟。这时候,“他已经养成了一种全新的习惯”。

现在很多年过去了,他仍然每周跑步5次,当你习惯了一件事,就不会再觉得做他很难。

其实很多事情都一样,先养成习惯,再逐步增加效果,是更好的选择。

比如很多人的读书目标。

年初给自己列一个今年读20本书目标。

一月的时候觉得还早,过完春节就好好读书。

过完春节觉得刚回到工作有点忙,忙完这段就去读书。

等繁忙的工作过去了,又想休息几天犒劳一下自己。

转眼一看半年过去了,再看看还有20本书要读,在巨大的目标下,我们就会选择逃避。

我们先养成习惯,哪怕从每天3页开始,3页书10分钟内就能非常认真的读完。这就减少了你去做这件事的心理负担。

当你把每天拿起书读一读变成一种习惯,然后逐步把这个习惯的时长扩大,他就成了一件伴随你终身的事情。

心血来潮用一个周读了一本书,一定不如你养成习惯长期每天读5~10页书。

巴菲特说:人们在到达一定年龄前会低估习惯的重要性,他们也会低估在45岁或50岁时改变习惯的难度,以及年轻时养成正确习惯的重要性。

总想着一步到位,大多时候都成了半途而废。

做每件事时都力求“适度”。

要一下做出极端的改变,这样的改变将是不可持续的。

但适度的、渐进性的改变是可持续的。

3

不求极致,懂得微小积累的重要性

我们经常放大了一些大举措带来变化的可能,同时也忽略了很多小细节对结果的根本改变

当本书作者威廉.格林试图确认推动盖纳取得辉煌成就的诸多因素时,

他想起了尼克·斯利普提到的一个理念(the aggregation of marginal gains)积微成著。

积微成著,这句话出自传奇的教练大卫·布雷斯福德爵士之口。

在他的带领下,英国自行车队在北京和伦敦奥运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斩获了多枚金牌。

取得这些成绩并非因为重大的创新,而是众多微小的改进,这些改进逐渐累积,最终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

例如,为增强自行车轮子的抓地力,布雷斯福德的队员用酒精擦拭车轮;为保持肌肉的温度,他们穿电热短裤;

为降低患病风险,他们研究了外科医生如何洗手;为了睡好觉,他们甚至在旅行中自带枕头。

这其中的每一个举措看起来都不会有太大影响,但一个个你觉得没必要的0.01,加起来就成了1%,10%。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你看一本书和不看书的人,不会有太大差别,你学习,别人玩,一两天,甚至一两个月也不会有什么区别,但这些微小的优势按年去积攒,最后就会成为巨大的差异。

我们应该从小处着眼,奉行积微成著、持续改善的哲学。忘记完美,专注于进步,点滴积累,积少成多

它既适用于投资,也适用于生活,巨大的胜利往往是持续的小进步和提高长期累积的结果。

盖纳说,“成功的秘诀就是,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做得好一些,”

“你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但事情就是这样……不断进步才是关键。”行动是改变结果的唯一方式。

4

不求极致,以普通人定位自己

在和盖纳接触了一段时间后,威廉.格林认为盖纳是非常聪明的人,当然以他的优秀投资成绩也足以证明这一点。

但他真正的优势体现在行为而不是智力上。

盖纳总是强调自己是普通人,他经常说:与一些最聪明的同行相比,我以更严格的自律、更平稳的心态和更努力的坚持来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威廉.格林认为盖纳的实力是被低估的,他看上去总是快乐的,而且喜欢自嘲,缺乏众人期待的那种金融界大佬的自尊和魅力。

而盖纳认为,这就是成功的奥秘,以常识和精心培养的习惯为基础,而不靠深奥的技能或大胆的冒险。

这也是黑白非常认可的理念。

如果你是很聪明的人,但你认为自己是普通人,不会妨碍你成功

但如果你是普通人,却总想做一些天才才能做到的事,结果一定很悲剧。

总是相信一些奇奇怪怪的致富路,总相信一些一年十倍,十万入市变十亿的事情,并以此去做一些小概率的事。

是因为没办法以普通人定位自己,总认为自己会是下个新闻报道的奇迹。

只有我们把自己定位为普通人,才会脚踏实地的去做一些大概率可行的事情。

5

不求极致,以善良的心态面对世界

这个世界肯定不是完美的,但你也无法要求他极致的完美你才去做些什么。

你的身边也不一定都是善良的人,但你也无法要求每一个人都善良,你才去善良。

在采访盖纳之前,威廉.格林就对他有所了解,盖纳在投资界的人缘极好,在威廉.格对其他人的采访中,经常能听到别人对他的赞许。

盖纳获得许多重量级投资者的信任绝非偶然。

“我是个好人,这是我的一大优点,”盖纳说,

“我尽力帮助别人,我尽力做正确的事,因此,我有很多朋友、同学和同事,他们总是支持我,而不是反对我。我也得到了他们的很多帮助。”

我们有时会以为,人必须做到冷酷无情才能登上高位,但盖纳的经历说明,待人友好、行为正派,积极乐观是有回报的。

威廉.格林把这种被低估的优势称为“好人效应”(Mensch Effect)。

蓝宝石基金的负责人盖伊·斯皮尔同样是以为乐观善良愿意帮助他人的人,同样他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斯皮尔称这种现象为“善意引发善意”。

盖纳确信,如果你的目标是取得可持续的成功,那么举止得体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你被信赖是因为你值得信赖,当你值得信赖时,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帮助你。

他说:“一些人在职场里吹嘘自己、欺凌、恐吓他人,还耍滑头,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类做法的效果不会长久。你会发现,那些长期取得成功的人都是正直诚信的人。”

我们都喜欢哪样的人?阳光乐观、乐于助人,低调谦逊。

所以怎么让别人真的喜欢真的佩服我们?就已经有了答案。

我不喜欢负能量的人,因此自己也不会做一个传递负能量的人。

任何一个环境,都一定有好的一面或坏的一面,

更习惯看好的一面,会让这些励志的事情激励自己前行。

总爱看坏的一面,会一直暗示自己做什么都没有意义。

这个世界有很多客观理由可以找,但只有行动才能让自己变的的更好。

我真正佩服一个人,不会是因为他在朋友圈的炫耀,而是因为他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依然谦逊低调。

我真正佩服一个人,不是因为他总在晒自己多么有能力,而是他总在能力范围内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不要求世界完美到极致,我们才能以善良平和的心面对世界。

一定有比你环境更好更容易成功的人,但也一定有比你环境更差仍在努力的人。

一定有得到了你帮助觉得理所应当的人,也一定有得到了你的帮助心怀感恩的人。

不追求极致,不能要求世界完美再行动,不然你永远都无法行动。

盖纳说:“如果你能一直保持知足常乐和理智的心态,那么一路走来,你会看到有各色各样的人在你前面倒下,你会越来越靠前,到最后,你会对自己的高位次感到讶异。

你无法控制结果,也无法更换环境,你只能控制自己的努力和奉献,而且不管发生什么,都要全力以赴地完成手头的任务。

6

不求极致,才能懂得专注

盖纳认为,专注是投资成功的前提,而许多投资者忽而重视短期盈利,忽而重视长期前景,频繁的更换方法,却始终无法赚钱

首先是因为他们总想赚到极致,当他们发现另外一类企业赚钱的时候,就变的没有耐心。

其次是因为他们无法克服困难,当他们遇见困难的时候,就想换一条路来规避问题。

要做正确的事,并且专注做,不要总想着以换方法来逃避困难,不要好高骛远。

盖纳自己坚持按照4个原则选股,30年来从未改变过。这些原则给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助他远离了“愚蠢行为……它们就像防护栏”。

这四个选股原则分别是。

第一,他寻求的是“资本回报率高、杠杆率低的盈利性企业”;

第二,企业的管理团队必须“德才兼备”;

第三,公司应该有充分的机会将利润进行再投资并获得可观的回报;

也就是说公司不仅要能赚钱,且要有余力不断扩大,而不是所赚到的钱都花在为了维持现状上。

第四,股票价格“合理”。

盖纳说,当没有机会的时候我宁可耐心等待,也不会因为羡慕别人的收益,匆忙的改变方法,相反。一旦找到了符合这4个标准的公司,他就会做好“永远”对它们投资的打算

别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最富有的人是那些找到优质企业并长期持有的人。他们酷爱阅读,感受当下,不断通过微小的优势积累资产。

那些最不快乐、最疯狂、最不成功的人却总是在追逐下一只热门股。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去感受生活,并且最后也很难得到什么。

这一点黑白深以为然,十几年下来我见过最适合普通人赚钱的方式,就是在低估的时候布局那些具有护城河的优秀企业,然后不急不躁保持耐心。

我也看过一些把投资搞的看似很急促的人,每天直播中画着各种各样的K线,一会儿兄弟们,今天杀进去,一会儿,兄弟们听我号令降至三层仓位。

看着专业,刺激且惊心动魄,猜来猜去胜率很难保持在50%,也很难赚到钱。

盖纳认为自己在投资中“非常迟钝”,他总是等企业展现了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后再出手,这样你可能会错过企业前期的高速成长期,但也大大降低了犯错的可能。

即便他已经如此谨慎的选择企业,依然做了充足的风险准备。

当他发现一家企业的时候他会逐步买入,逐步积累持仓,这样,即使他判断有误,也不会造成致命的后果。

如果我判断错了,结果会怎样?这是买入前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

盖纳说:不要犯致命的错误,这是长寿的根本,说到底,企业要成功,首先得长寿。投资也是一样,你有资格呆在市场,才有资格在这里持续赚钱。

可能会有很多选择让结果更好,但能把握住一个才更重要。

今天的陪读就到这里,我们周天见!

@今日话题    $中国平安(SH601318)$ $格力电器(SZ000651)$ $腾讯控股(00700)$ 

全部讨论

2023-01-15 08:07

忽略短期波动,大智慧

2023-01-14 07:29

如果你是很聪明的人,但你认为自己是普通人,不会妨碍你成功
但如果你是普通人,却总想做一些天才才能做到的事,结果一定很悲剧。

2023-01-12 21:34

听完买书了

2023-01-12 21:27

不求极致

2023-01-12 17:45

阅读黑白兄的文章,总能让人很平静

2023-01-12 17:34

感觉黑白老师就是 盖纳

2023-01-12 10:28

写的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