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涅槃重生,还是苟且偷生?

发布于: 雪球转发:15回复:29喜欢:39

本文语音版

虽然文章是晚上发的,我相信大家白天也不是很着急,在昨天纳斯达克下跌1.25%,今天港股和A股也下跌的情况下,腾讯还是比较稳的,截止收盘上涨了3%。

至于为什么业绩看着一般,股价表现尚可,主要是因为半年报不好基本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一件事大家已经都知道,受不了的自然也就早早卖出了,不会等到财报当天采取反应。

腾讯是我持仓最重的企业,虽然之前650左右开始也做过少量减持,但却是大部分仓位做了一波过山车。

当下腾讯还能不能持有,或者说能不能买入,今天就结合半年报聊聊我的看法。

先把近期和腾讯相关的几个文章贴一下,之前写过重复的内容就不赘述了:

文章1:《对于腾讯,逆流而行是获得超额收益的基础》

文章2:对于中概从美股退市的看法

文章3:腾讯云的两篇转载:

腾讯在命运的棋盘上砸下一颗钉子(上)

腾讯在命运的棋盘上砸下一颗钉子(下)

01

对当下互联网的看法

先简单说一下业绩:2022年二季度,腾讯营业收入1340亿同比下降3%,环比下降1%。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186亿,同比下降56%,环比下降20%。

非国际会计准则下净利润281亿同比下降17%,环比增长10%。

微信及WeChat用户12.9亿,同比增长2.8%。

QQ用户5.68亿,同比下降3.5%。

收费增值服务注册账户数2.34亿,同比增长2.3%

先说说我对互联网行业的看法,我认为当下大部分业务已经进入了存量竞争的时代:

什么时候企业最好赚钱呢?

就是他的需求不断增长的时候,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就是用户的使用时长和功能替代井喷的那些年。

我们可以把互联网发展大致总结为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网吧开始普及,这时第一批网民诞生了,工作之余以及周末去网吧上网。

第二个阶段,家庭逐步普及了电脑,这个时候用户群体和上网时间进一步增加。

一两个小时要是去网吧有点麻烦,但是在家里还是挺长的娱乐时间,只要打开电脑马上就能上网。

这个期间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以及网速及电脑配置的提升,用户群体和使用时间也在不断扩大。

第三个阶段,智能手机时代到来,进一步提升了我们每天接触互联网的时间,以及上网人群,

群体上:比如我父母这个岁数的很多人电脑上网是不太会的,但是手机上几个常用软件玩的还是非常娴熟的。

时长上:以前你至少要在电脑上网,现在哪怕是上厕所几分钟也能刷刷抖音,看看新闻。

这个时代除了上网时长和人群的增加,也是功能应用爆发的时期,除了网购、我们可以打车,要外卖等等。

而到了当下,

市场上:大部分人可提升的网络使用时长潜力已经不大,我们想一想现在从睁眼到睡觉,闲暇时间基本都已经被电脑和手机占据,甚至很多年轻人是以透支睡眠熬夜来提升互联网的使用时长的。

功能上:网购、打车、外卖等等便利的服务也都有了对应的软件,能开发出的现象级应用也越来越少。

有限的时间几乎被占用完,大部分功能也都已经被实现,当下基本进入了存量博弈时代,你今天多刷了会抖音,就会少玩一会游戏,从抖音直播间买了点东西,意味着上淘宝消费的东西就少一点。

比如大家都用抖音、微博、小红书的时候,曾经很火的贴吧以及各种新闻客户端就慢慢陨落了。

未来不是说不能增长,比如消费能力肯定是上升的,你收入提升了,同样的时间玩游戏或者购物,你能花更多的钱。

但存量竞争下,难度肯定更大。靠群体增加带来增长,肯定是比靠消费能力增加带来增长更快。

这种情况下腾讯还值得投资吗?

02

腾讯二季度变化,非核心业务收缩

在第二季度,腾讯员工数量再次大幅下降,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有110715名员工,三月底为116213名员工,3个月员工减少5498名。

公司的解释是,主动退出非核心业务,收紧营销开支,削减运营费用,使我们在收入承压的情况下实现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环比增长。

主要的举措有:

关闭了在线教育、电子商务和游戏直播等非核心业务合理化表现不佳的业务

云服务:缩减亏损业务,并将重点从定制和分包转移至内部开发产品,特别是PaaS和SaaS,以推动利润率提升。

支付方式:管理资金渠道以降低单位交易成本;将开发和运营重点放在高价值服务上,如公司特定案例,以提高单位利润。 

长视频:严格内容支出,注重投资回报率;减少对腾讯视频订阅的折扣,以提升ARPU。 

视频号:随着边际效益降低,减少内容采购;优化带宽和服务器利用率以降低视频观看成本。

并且管理层认为,后面几个季度,成本降低效果会更明显,电话会议原内容如下:

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将会受益更多,目前仍在继续实施额外的措施,在业务层面上实现盈利复苏

当然站在公司的层面肯定会说自己的举措对企业发展是有意义的,今年大厂裁员都比较厉害,基本都是在收缩非主线业务

站在外人的角度上,目前这个是一个有分歧的地方

第一个观点是:收缩后意味着以后可能赚钱的项目变少了,是个隐忧,增长潜力下降

第二个观点:在防止资本扩张的前提下,收缩非核心业务聚焦主业,能够巩固自己的竞争力。

之前转过雪球用户蝴蝶结错了对此的一段描述,我个人是比较认可的,她有几个观点:

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就是互联网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政策防止了新晋玩家加入,

小的资本互联网监管严了,更难靠擦边做大,大的资本对无序扩张担忧,不愿意去做自己擅长以外的事情。

这让互联网巨头们安心回撤到核心板块,再也不用以攻代守用八爪鱼一样的触手去进攻竞争对手的胸腹来变相保护自己。

这也是上半年互联网厂商纷纷进入毕业季的主要原因。

各家先后砍掉了各自的八爪鱼触手。因为现在就算中门大开也无惧无畏,因为政策已经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了。不那么担心其他龙头来抢自己的生意,只要做好自己的核心业务。

所以腾讯的智慧产业事业群和平台与内容事业群是裁员重灾区。阿里的生活服务、盒马、淘菜菜是裁员重灾区。字节的游戏是裁员重灾区。然后各巨头的战投部门不约而同都是重灾区。大家都把自己不那么擅长,单纯为了防止对手而养的部门进行了大幅缩减。

因为这些部门本来就不是为了贡献营收利润,就是巨头们养来进攻竞争对手的。

现在好了,政策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了,大家默契地纷纷砍掉不挣钱的触手,一门心思搞好主业就行。

除了她的观点外,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美股上市融资变难,意味着去投一些短期很难赚钱单纯是打开想象力的业务失去了一定的意义。

大家都收缩了战略投资以及非核心业务,也就意味着,我们未来大概很难见到第二家美团,第二家腾讯了,行业竞争格局基本固化。

这对消费者其实不是好事,但对互联网巨头们算是好事。

我个人比较认可这个观点,聚焦主业不一定是坏事,腾讯认真做好,广告、游戏、金融服务、和云业务,足以取得不错的成绩,很多确定性不足投入较高的事情,行业高增长收入高的时候做做未尝不可,在行业进入存量博弈阶段的时候,活下来的根本不是你业务多,而是你有那么几个业务别人无法替代。

当然这可能是我屁股决定脑袋,还是需要各位独立思考。

思考点1:你认为腾讯的战略收缩,有益于长期发展,还是苟且偷生,只是为了当下的业绩好看,放弃了未来发展的可能。

03

游戏业务

二季度,本土市场游戏收入同比下降1% 至人民币318 亿元。

游戏方面《王者荣耀》、《天涯明月刀手游》及《英雄联盟》收入下滑,而《英雄联盟手游》、《重返帝国》及《金铲铲之战》等最近推出的游戏收入增加。

国际市场方面,游戏收入同比下降1% 至人民币107 亿元,

Riot Games 开发的《VALORANT》月活跃账户数和季度流水创新高。

腾讯旗下欧洲开发商Miniclip 收购了SYBO,SYBO 是跑酷游戏《地铁跑酷》的开发商,其所研发的这款游戏为过去十年全球累计下载量最高的手游 。

同时腾讯瑞典工作室Stunlock 开发的一款生存开放世界建造类游戏《夜族崛起》,在其抢先体验阶段的首月销量达200 万份

游戏我个人的看法,二季度海外和国内大部分游戏厂商业绩压力都比较大,国内主要是因为经济较差,大家的消费意愿下降,你玩游戏的时间可能不变,但是花费会减少。海外全面开放后,可选的娱乐项目增多,自然会侵占一些玩游戏的时间。

还有一个客观原因是,腾讯上半年确实没有什么太强的游戏推出,比如网易上半年的游戏收入是不错的。

三季度腾讯暗区突围,英雄联盟电竞经理上线,但是目前看数据并不是特别喜人。

不过对于游戏,我个人的观点会有波动但是不用太过于担心,未来主要有两个增长方向,群体增加,消费能力增加。

人群上:当下45岁以上人群玩游戏是比较少的,因为他们容易接触新鲜事物的年级没接触到游戏,因此已经培养了其他打牌,喝酒,之类的娱乐选项。

而我们这代80后,哪怕到了40岁,50岁大概率大部分人还是会玩游戏,因为已经养成了游戏是一种消遣的生活习惯。

消费能力上: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游戏消费长期看肯定也是逐步提高的。

腾讯的流量加持,以及在游戏产业的广泛布局,我认为是足够分到一定的市场份额的。

哪怕是腾讯做不出特别好的游戏,至少在国内有着巨大流量的腾讯也可以通过代理分到一杯羹,当然海外就相对难一些,在海外腾讯就少了流量加持。

这也是一个腾讯能否投资的思考点,毕竟游戏流量扶持有一定的作用,但游戏好玩才是关键。

思考点2:腾讯的流量优势,以及全球化的游戏产业布局,是否足以保证腾讯在游戏产业的龙头地位。

04

广告业务

网络广告业务二零二二年第二季的收入同比下降18% 至人民币186 亿元

这个是当下影响最大的,当然这也是全行业的问题,这个就不详聊了,我认为腾讯的流量地位并没有太大变化,甚至视频号逐步起来之后,未来还增加了一个投放领域。

我个人的看法你相信经济总会好起来,这部分业务恢复增长是没什么问题的。

思考点3,当下的广告收入下滑是否是经济的影响,腾讯的流量地位是否被撼动。

05

视频号

三季度视频号,已经开始逐步商业化,

7 月中旬推出了合约广告,8 月底推出竞价广告,首批投放品牌包括宝马、阿玛尼美妆、伊利

视频号从最初的大家觉得没啥希望,到现在也有了一定的规模,逐步有了盈利能力。我觉得这是一个转折点,盈利才能持续投入,持续投入才会越来越好。

根据官方数据,视频号总用户使用时长超过了朋友圈总用户使用时长的80%。

视频号总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超过200%,基于人工智能推荐的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超过400%,日活跃创作者数和日均视频上传量同比增长超过100%。 

当然精准数据我们个人投资者也接触不到没办法完全判断准确性。

因为视频号点赞是会显示给朋友的,我个人的感受是,微信好友中使用视频号的人是有明显增加的。

视频号我个人还是当做意外之喜,不过从电话会议中感觉管理层信心还是挺足的,还专门举了个例子:

当年朋友圈花了5个季度才达到100亿人民币的季度广告收入,管理层希望视频号能更快超越这一水平

个人愚见无论是小程序,还是视频号,不仅是对微信生态圈的完善,还有一个潜在作用就是增加微信的黏贴度,增加你打开微信的次数。

06

云服务

云业务尚未开始公布详细的业绩,但从海外的数据看,云服务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对于企业上云,互联网企业就不说了,金融行业的银行、保险、证券,市政服务的水费、电费、燃气费、以及办理各种市政业务,除此之外还有文化餐饮、零售、医疗、新能源汽车等等。

工业领域也是如此,数字化带来的产业协同,资源分配,产能分配,通过云服务建立关键参数监控模型,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通过过往数据的整合协调生产资源,对工业领域的降本增效是很明显的。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为啥网络在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高,不仅是因为面对客户多,而且各种数据,哪个商品,别人停留了几秒,哪 个商品转化率高,转化率高的产品都有啥特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大数据都是非常重要。

制造业上也一样,云计算可以帮助制造业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调整生产结构,优化产品的制造、运输等各个环节;也可以将生产和销售结合起来,打通产品的产销供应链,这些都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企业上云的需求空间是很大的。

我国的企业上云率还非常低,根据亿欧智库数据,最高的是零售业,也只是达到了30%,实体经济上云平均渗透率为18.9%。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民企比国企比例高,因为民企更注重效率,国企更注重稳定。

第二个特征是,一线城市远远高于三四线城市,具体来看,北京市和广东省的企业上云率最高,均为9.4%,上海市紧随其后,上云率也达到8.6%;

其他区域的企业上云率相对较低,均不足5%,其中云南、青海、西藏、新疆等西部地区的企业上云率不足1%。

越发达的地方对新生产工具的接受速度越快,相反越落后的地方改革升级越慢,这基本是规律。

在未来的发展空间上,国内阿里云算是领先的,即便如此,阿里云的云收入和亚马逊云比,只有亚马逊的20%。

云服务是一个增长潜力巨大的市场,我相信大家争议并不大,重要的是腾讯能否分一杯羹。

今年上半年腾讯云业务最大的一个改变是,腾讯的业务已经全面上了自家云,这不仅是降低运营成本,其实也是一个招牌,能承受腾讯这么庞大且复杂业务的云服务,技术和服务能力肯定是有保障的。

07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

二零二二年第二季的收入同比增长1% 至人民币422 亿元。

增速放缓主要是因为,二季度4.5月份新冠疫情爆发,短暂抑制了商业支付活动,这个我个人也没啥特别的看法。

08

投资部分

前天突传腾讯要清仓美团,吓的美团一度暴跌,其实我个人觉得真减持或者如京东分红了也未尝不可。

腾讯联营的公司有不少,如B站、小红书,美团、滴滴、唯品会、暴雪、富途蔚来等等,截止半年报约为人民币4700亿元。

而这加起来几千亿市值的企业,记录在报表上是二季度带来了亏损人民币45 亿元。

所以我个人的观点,不分当做生态布局,一些和主业不太相关的,分了也未尝不可。毕竟目前腾讯的战略方针已经从之前的遍地撒网,变成了重点培养。

今年上半年,腾讯对联营公司作出额外投资共约人民币69.88 亿元。主要是围绕自己的主业,游戏开发、金融科技、高科技制造、漫画创作及其他互联网相关业务。

除了联营合营部分外,投资部分还有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2191亿。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1435亿。

对于投资部分,如果能像以往投资京东等企业一样,以流量优势用低成本入股其他企业,然后流量扶持其增长,在成熟时退出自然更好。这显然是一个可以靠流量不断重复的获利方法,也是腾讯流量更有价值变现的一种途径。

即使不可以,目前持有的这些资产也是一个巨大的隐藏宝藏。

09

关于腾讯我的看法

腾讯能不能买,其实也不是很复杂,当下的估值是足够低了,这笔投资能赚钱的关键是,未来业绩还能够恢复增长,从而让你享受到一部分估值提升,以及业绩提升带来的收益。而不是因为业绩持续下降让看似的低估变成未来的高估。

腾讯目前最主要的四个业务是,游戏、广告、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

问题进一步简化,你认为腾讯这几个优势未来还有增长的空间吗?就是能否买入的关键,上文我也对这些业务都做了对应的介绍。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认知做出判断。

除了以上业务,很多朋友还担心一个地方,发不出来省略了[笑哭]

你有疑虑的企业,是很难从他身上赚到钱的。

投资就是基于当下判断未来,承担了一些风险换取了潜在的更高收益,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这句话我觉得特别适合投资。

买入了就每天上涨的企业,有,但是很少,大部分企业给你带来超额收益的前提,都是因为你陪她走过了不被认可的岁月。

而陪一家企业从不被认可,到企业逐步用业绩证明自己,往往都是以年记的时长,不是真的相信,确实很难坚持。

还是昨天文中的那句话,判断趋势是一种能力,耐心充足也是一种能力,我们只能做我们自己擅长的。

投资上,明白自己的优势所在,想通投资的逻辑,然后坚持做自己,才有可能成功。

写了这么长的文章,不是想改变谁的看法,而是想给大家的判断多提供一种思考思路。本文就到这里,我们明天见。

#2022年中投资炼金季#   @投资炼金季   @今日话题  $腾讯控股(00700)$ 

全部讨论

2022-08-19 13:34

sofa

2022-08-19 21:56

总结的很全面,作者辛苦了

2022-08-19 14:01

😀😀

2023-05-03 15:23

主要是各项业务未来十年增长率有多少

2022-09-27 11:20

通过今天,对比昨天,看清明天。腾讯应该是国内互联网企业少有的具有市场韧性的企业,港股的弱势是系统性的,但企业层面的风险应该基本已经被释放了,坚守,相信会有收获

2022-08-24 12:57

每个人都在强化自己的观点,不断的给自己打气,好可怜。不管你做什么的,所谓的波段,价值,短线,长线,大盘,小盘,日内,隔夜。如果你不懂择时,那可以确定的讲,在交易这个市场你不会有大成就,最好的结果就是和通胀差不多。因为择时的本质是洞悉人的情绪波动周期,也是交易市场的本质。

2022-08-21 10:06

作者用心了,点个赞!

2022-08-21 06:10

非常全面。

2022-08-20 12:01

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就是互联网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政策防止了新晋玩家加入。相当于签署互不侵犯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