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ARM:性能「短板」补齐,抓住移动、云和AI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去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披露的文件就显示,微软内部正在考虑下一个世代的Xbox主机将采用ARM架构的CPU。现在,一直与微软Xbox相爱相杀的索尼PlayStaton也打算从x86过渡到ARM架构。

情况是这样的,索尼近期正在招聘熟悉「目前主流CPU架构」的系统软件开发,同时还指明了职务内容是:

「开发一个系统,使为我们的娱乐游戏机开发的程序能够在具有不同架构的游戏机上运行。具体来说,它将使得为PlayStaton开发的大量游戏能在具有新架构的系统上运行。」

可以说,这份招聘广告在很大程度上暗示了,索尼计划基于ARM架构CPU构建新的PlayStation主机。再考虑到任天堂的Switch早就开始采用ARM架构CPU,这意味着游戏主机最快在下个世代就会经历从x86到ARM架构的全面迁移。


图/任天堂

但对于ARM与x86之间发生的芯片架构世纪之战来说,游戏主机还只是这条漫长战线中的其中一环。

如果你比较关注ARM架构芯片的话,可能还会发现ARM阵营最近两年的发力越来越明显,不只是在移动设备上,就连x86架构过去一直牢牢掌控的PC、服务器和数据中心市场也都在掀起新一轮的ARM化运动。

这种变化已经在逐渐「开花结果」,或许将在未来几年给x86一记致命重拳。

多线并进,打响关键战役

事实上,任天堂微软、索尼「御三家」纷纷尝试从x86转向ARM架构,与其说是ARM阵营的一次成功打击,不如说是游戏主机厂商的集体「叛逃」。ARM阵营自身其实没有做多少推动,更多是厂商们都看到了如今ARM的绝对优势:

也是ARM架构性能提升、生态完善后的一种水到渠成。

相比之下,ARM架构在服务器和云计算市场的成功就显得艰难多了。

早期ARM也就想过进军服务器市场,挑战x86,结果是铩羽而归。但直到2019年前后,ARM芯片再次大规模杀回服务器市场,随着Ampere、亚马逊、华为、飞腾等公司相继推出了惊艳市场的 ARM 芯片,第一次成功打破了x86在服务器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

尤其是随着云计算巨头的入场,ARM接下来的发展更是一发不可收拾。2022年阿里发布基于ARM架构的倚天710 CPU,2023年微软发布基于ARM架构的Cobalt 100 CPU,2024年谷歌发布基于ARM架构的Axion CPU,都在加速改变服务器芯片市场的局面。

图/谷歌

更何况,芯片巨头英伟达也认为ARM CPU与大规模AI训练更配。包括英伟达的GH200以及最新包含Black B200 GPU的BG200,都采用了基于ARM架构的CPU。

不过,就算是英伟达现在遥遥领先的AI芯片市场,也在ARM的目标之中。

《日本经济新闻》一周前就报道指出,日本软银旗下的ARM公司也要亲自下场造芯,计划在2025年推出基于ARM架构的自研AI芯片;而谷歌自研的Axion不只是一款基于ARM架构的CPU,同时也是一款AI芯片。

此外,ARM公司还在去年年底推出了面向IoT设备的低功耗AI加速芯片——Cortex-M52,IoT设备不再需要结合CPU、NPU和DSP三种计算单元。

图/ARM

另一方面,PC市场的竞争很可能将成为未来几年ARM与x86之间最值得期待的战役。

首先必须承认,在苹果M系列MacBook之外,ARM在Windows PC市场几乎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果。但变化很可能从今年年中开始。

高通此前发布的骁龙X Elite将从6月起席卷整个笔记本电脑市场,基本上你能叫得出的PC品牌,都将推出搭载骁龙X Elite芯片的笔记本电脑,既包括联想、戴尔、惠普、华硕、宏碁等巨头,也包括微软小米、荣耀、三星等二三线知名品牌。

图/雷科技

另外也别忘了,英伟达AMD和联发科也都被披露正在开发基于ARM架构的PC芯片,届时还将进一步增强ARM PC的市场认知和产品竞争力。可以说,除了推出x86架构的英特尔,整个PC行业几乎都不想错过ARM PC的未来。

ARM变强了,世界也变了

正如前面提到ARM在PC以及服务器市场的挫败,在很长的时间内,外界其实也在质疑ARM在智能手机、IoT设备之外的潜力。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些质疑当然都落空了。但为什么落空?

对于任何事物来说,都不仅存在着内部矛盾,还存在着外部矛盾。解决矛盾的关键同样如此。如果说ARM在性能上的大幅提升是解决了ARM发展的内部矛盾,那云计算、移动计算以及AI计算可以说了彻底改变了外部的大环境和矛盾。

首先,在超级计算机Fugaku、苹果M系列MacBook证明ARM也能高性能之后,ARM芯片的成本优势,或者说性价比优势变得越来越明显。

实际对于服务器厂商、PC还有游戏主机厂商,芯片毫无疑问都是影响成本的关键之一,ARM不仅芯片成本上有优势,而且低功耗对于坐拥数据中心的云计算厂商来说,还有耗电和散热成本上的优势,能够节省巨额成本。

数据中心,图/谷歌

此外,低功耗、低发热的优势也在不同领域都有优势,比如笔记本电脑的续航、温度和噪音控制等。

其次,ARM的生态体系已经成熟。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ARM在移动生态上早就已经天下无敌。而在服务器市场攻城略地的同时,今天数据中心的软件几乎都可以在ARM上运行,不管是虚拟化工具如Docker、VMware、KVM,还是编程语言如CUDA、Java和Python都支持ARM架构芯片。

当然在PC生态上,ARM还有很多不足,但随着头部软件厂商的适配和PC厂商的集体出货,或许将在不久后开始更大规模的软件迁移。

再有,开放生态天然更容易积聚力量。

英特尔的主导下,x86始终是一个更为封闭的生态,全球不过几家芯片厂商可以设计制造自己的x86产品。ARM开放授权,在性能、生态两大制约因素基本解决之后,低功耗的优势凸显,同时也为市场的所有厂商提供更多、更自主的选择。

除了以上的变化,还有一个关键是整个世界也在发生改变。随着移动计算、云计算的普及,对于高性能和低功耗的需求一直在变高、变多。而且云计算厂商也在重构云端的计算架构,自研芯片,然而这些都是传统的X86架构难以满足的要求。

阿里自研 ARM CPU,图/阿里

新一轮AI技术浪潮还在加剧这种趋势。众所周知,AI训练、推理都需要大量的算力支持,在云端意味着数据中心面临更高的芯片成本、耗电和散热成本,在设备端也意味着对于发热、续航的巨大考验。正如高通CEO安蒙所言:

高性能低功耗计算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而这,既是ARM过去在夹缝中生存、引领智能手机爆发的根本,也会是ARM继续「掏空」x86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