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价比无线充体验:能给三台设备同时充电,居然只卖200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作为一家主打消费级市场的品牌,苹果通常只会发布比较成熟的产品,不会轻易公布尚在研发阶段的新品的信息。但AirPower是个例外,iPhone十周年的发布会上,苹果首次推出支持无线充的手机,它们是iPhone X、iPhone 8和iPhone 8 Plus。

同时,苹果画了个饼,公布了无线充电板AirPower的信息。相较于市面上的常规无线充,AirPower最大的卖点是可同时为最多三台设备充电。然而,AirPower 2018年并未如期发布,2019年更是被苹果官方正式取消。

尽管如此,能同时给三台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美好愿景,还是打动了不少人,也让其他厂商嗅探到了其中的商机。2021年的小米11 Ultra发布会上,One More Thing环节中,一款名为小米多线圈无线快充板的产品匆匆而过。599元的定价、能同时给三台设备充电,它看起来就像是AirPower的完美替代者。

(图源:小米

当时间来到2024年,小雷在一次电商大促活动中意外看到了小米多线圈无线快充板的身影,200元左右的优惠价格、外加赠送大功率快充的诱惑,让小雷忍不住下单了。那么,它能带来让人满意的充电体验吗?

(图源:某电商平台截图)

可能是性价比最高的多设备无线充

首先还是简单介绍下外观,由于是多设备无线充,小米多线圈无线快充板的体积比一般无线充要大很多,整体形状是圆角矩形设计,看起来会比较长。这款无线充的表面覆盖了一层硅胶材质,触摸起来有种亲肤手感,同时做了颗粒感设计,应该是为了防滑。美中不足的是,纯白色材质相对不太耐脏,用了一段时间后,就出现了不太清理的尘埃。

(图源:雷科技摄制)

小米多线圈无线快充板为了能同时给三台设备充电,内部塞进了19个线圈。这款无线充划分出了三个充电区域,每一个充电区域可以放一台设备充电。如果细分区域放两台或多台设备,那么是无法正常充电的。

(图源:小米

这样看来,小米多线圈无线快充板似乎是简单粗暴的把三个普通无线充拼在了一起。但实际情况也不完全是这样,因为即便是细分的充电区域,也因为配置了多个线圈,把设备放上去充电时,其实不用特意对准,只要角度不是特别离谱,都能正常充上电。

(图源:雷科技摄制)

接下来,就要聊到更关键的参数了——功率。小米多线圈无线快充板的最大总输出功率是60W,三个充电区域的单独最大功率为20W。也就是无论是一台、两台还是三台设备同时充电,每一台设备的理论最大充电功率都是20W。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给这款无线快充板配备了一个120W的快充头,可以说是非常大方了。这款充电头和小米10至尊纪念版标配的是同一个,支持小米120W私有快充,同时支持65W的PD快充。

(图源:雷科技摄制)

美中不足的是,充电头是A口而非C口,不过小米做了A转C魔改,配合一并赠送的6A快充线,可以兼容PD协议。也就是说,这个充电不仅能给小米多线圈无线快充板用,拿去给MacBook或者其他支持C口充电的笔记本用,都是能满足需求的。

(图源:雷科技摄制)

200块,就能买到最高输出功率60W的多设备无线充以及120W的大功率快充头,这波性价比真的拉满了。

实际使用能让人满意吗?

在购买小米多线圈无线快充板前,小雷设想过它的实际使用场景:插好电放在办公桌上,然后就可以一股脑把手机、耳机一股脑扔上去了。即便无线充功率比有线充低,充电比较慢,但好在无线充不用找数据线插入、充满也不用拔数据线,省了几道步骤,要充电时随手一放,不充时随时拿下即可,主打一个自如方便。

不过,实际使用了几天后,小雷发现情况和想象的有点出入。首先,还是充电速度的问题。前面已经说过,这款无线充单设备的最高输出功率为20W,这其实就比市面上绝大部分有线快充要低了。而且,20W只是理论数据,实际输出肯定会有折损。如果要把这20W功率榨干,手机的无线充功率也得跟得上。

遗憾的是,小雷目前用的手机是iPhone 11,无线充功率最高只有7.5W,连小米无线充的20W都跑不满。这款手机日常用无线充来补电时,充电效率非常捉急。小雷将剩余电量19%的iPhone 11摆上去,充电半小时后,电量缓慢爬升到了33%。也就是说,如果要把这台手机充满电,那么得耗费大半天的时间。有时候,小雷下班时想起来手机忘记充电了,如果用无线充来补电,那么估计得等到猴年马月。

(图源:雷科技)

这当然不能怪小米这款无线充,只能说iPhone 11的无线充电功率放在今天实在是太落伍了。那么,小米手机用户会更青睐这款产品吗?正好雷科技编辑部有不少小伙伴是小米旗舰机用户,小雷问了一圈后,发现他们都对这款无线充不太感冒。原因很简单,他们都购入了更高功率的小米无线充。以@梵高先生为例,他用的是小米80W的风冷无线充,充电效率比肩有线充,不到半小时就能充到50%,完全充满也就1小时多一点。要他换成20W的无线充,那肯定接受不了。

(图源:小米

另外,小雷自己还有一台安卓主力机,不支持无线充,有线充功率为100W,补电速度非常夸张,基本20来分钟就能完成充满。相比之下,功率不够的无线充的体验的确很难让人满意。

随着使用的深入,小雷还发现,小米这款多设备无线充,无法满足自己多设备一起充电的需求。小雷自己有三款支持无线充的设备,分别是iPhone 11、AirPods Pro和Apple Watch S6,前两款产品支持Qi无线充协议,充电没啥问题,但苹果手表无线充是私有协议,无法兼容这款无充电板。所以,给三台设备同时充电的想法,至此泡汤了。

(图源:雷科技摄制)

只是,小雷遇到的这些问题,并不应该由小米多线圈无线快充板来背锅,主要还是我个人的需求和这款产品的能力不匹配。当一个苹果用户,带着对AirPower的期待,购入小米多线圈无线快充板时,那么就注定会产生失望的情绪。

多设备无线充,提速是关键

在手机行业,无线充其实是一样非常“古老”的技术。智能手机群雄混战的初级阶段,当时的手机品牌Palm就推出支持无线充的手机和“点金石”无线充电器。后来,诺基亚、三星都曾在手机上推广过无线充技术。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用户对无线充技术都不太感冒,原因很简单,充电速度太慢了。

而手机无线充这项功能真正被用户重视,并且逐渐在旗舰机上普及,还得等到国产厂商发力。小米、荣耀等品牌疯狂卷无线充功率,小米MIX4更是一度支持100W无线快充。不过,后续随着监管部门的要求,手机无线充功率限制在了50W。2023年,工信部将移动、便携式无线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功率将放宽至80W,小米14 Ultra的无线充功率就是80W。

相比有线充,无线充有很多优势,除了体验更便捷外,还可以减少设备开孔,因此智能手表、TWS耳机盒等小体积产品,也更加青睐无线充电技术。当用户拥有更多的支持无线充的智能设备时,那么自然就会对多设备无线充产品产生需求。

只是,当前市面上很难找到一款完美的多设备无线充产品,毕竟苹果倾力打造的AirPower最后也无疾而终了。苹果官方商城中,我们能找到一款iPhone、AirPods 和Apple Watch三合一充电器,来自Belkin品牌。不过,iPhone的无线充电功率并不高,最新款的iPhone 15也仅有15W。而且,这款三合一无线充的价格高达1098元,尽管它能满足小雷的多设备无线充需求,但还是很难下得去手。

(图源:苹果

在小雷看来,多设备无线充当前的正确发展方向是不断增加功率和提升充电速度。当然,这还需要硬件厂商的共同努力。现在,小米、荣耀、OV等头部品牌,已经具有推出大功率无线快充的实力。但是,目前大功率无线快充几乎都是以私有协议的方式存在着,缺乏一个大功率的通用标准。

2023年,无线充电组织WPC公布了Qi2规范,计划将充电峰值功率提升至50W。如果通用的50W无线快充能在手机等智能产品上普及,那么未来必然会有大量第三方无线充产品涌现,而且多设备无线充的接受度也会变得更加高。

小雷认为,小米多线圈无线快充板产品本身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实际功能,其实没有什么大问题,降价清仓后性价比优势更是非常显著。但受限于种种因素,这款多设备无线充产品还无法给普通用户带来足够出色的体验。当然,作为在AirPower失败后的又一次大胆尝试,小米多线圈无线快充板仍是一款值得被记住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