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下炒作周期的话题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这段时间能源电力、AI、华为概念、机器人等各种题材轮番炒,大盘好几天都是电风扇行情,日内题材热点切换飞快,看着持仓票的K线走势就像在看自己的心电图一样,心理多少有点慌,诸如“xx题材这一波是不是要炒完了?”,“xx这支票还能拿吗?”这类问题随处可见,大伙儿的心理焦虑可见一斑。

今天就围绕这个题材炒作周期的话题简单聊聊,希望可以提升下把握市场节奏的敏感度,增强一下持票的底气。

一般来说,一个题材刚出现,也就是题材发酵第一波,往往会率先引发一场基于直觉和情绪的小规模爆发。这里大多数人因为还没有慎入理解题材的潜在价值和预期影响力,基本都是保持质疑观望的态度,可能会有部分眼光毒辣、经验老道的老师能够洞察到它的潜力,并且快速区分出这是”大题材“还是”小题材“。

随着时间推移,当这个题材的头部公司或概念股连续突破预期,持续上涨甚至走出连板节奏,市场情绪再度升温,触发第二轮的爆发增长。但因为头部企业的股价已攀升至高位,后来的投机者往往难以直接参与,于是大家开始转向深度挖掘该大题材下的细分领域;

比如半导体题材里的芯片应用端:汽车芯片概念、手机芯片概念等,上游产业:晶圆加工,CPO技术等。进一步细化,国产芯片概念又延伸出对光刻机的讨论,再由光刻机拓展至光刻机零部件还有光刻胶等加工材料。

但是随着挖掘层次的深入,越往后的题材往往在市场上的持续性和影响力会持续减弱。

直至龙头股达到高位并出现分歧走势,市场开始寻求新的增长点,原先表现较弱的所谓后排股开始接力上涨,部分具备较高弹性的股票也可能在波动中反复活跃。这种现象的背后,反映出大资金仍在其中运作,炒作预期依然很高。

但是随着行情发展至后期,行情走加速,前排大哥开始抱团,资金逐渐聚拢,这时候也只有前排强势股能够维持稳健态势,而那些因市场情绪带动跟风上涨的后排股会很快失去动力,迅速回落。

这个阶段,只有头铁跟大哥或者博小弟补涨,风险极高亏钱效应显著。一个是因为前面跟涨拿后排股的不舍得卖,等到遭遇突然下跌却又不愿离场,直至连续多日下滑才决定割肉。

其次,部分人在行情初期并没有积极参与或持仓较少,当市场热度推至高潮时未能及时察觉,进而着急盲目追高,全仓买入,结果在随后的题材分化中遭受损失。老师常说的炒股需要逆人性,主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体现出来的。

等到龙头股的表现也开始乏力,题材也进入了全面退潮阶段,这个时候就得管住手别猛干了。

回顾去年的人工智能题材,好像也是这样,话说年后这一个月的炒作热点大部分都是去年或者再往前的老题材啊,这么看题材炒作也是一个历史循环。[大笑]

上面概括一下:

1. 新题材初现时,虽有小规模爆发,但是质疑声也不少。

2. 随着龙头大哥的地位确认,市场逐渐建立起对这个题材的信心。

3. 随后开始深入挖掘相关题材,炒作发散。

4. 然后情绪蔓延,炒作白热化。

5. 到后面行情分化,后排股脱节,龙头震荡,出现低位补涨。

6. 板块高位滞涨,炒作资金集中到前排龙头大哥,形成抱团现象。

7. 龙头股大跌,抱团资金四散而去,炒作结束。

再精简下就是:初现-质疑-相信-猛干-发散-分歧-抱团-核按钮。

所以也不要太担心踏空少挣了,机会总会有的,说不定转一圈又到自己熟悉的板块了,关键还是要有自己的交易系统,制定自己的交易纪律,该出手时就出手,其他时候不在自己的节奏不需要硬上,如果不能管住手,即使会再多理论方法,身处人声鼎沸时,贪婪的情绪仍可能使人失去理智。

#题材炒作# #周期# #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