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长荣股份要改名!它早已不是一家简单的“印刷设备”公司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10

$长荣股份(SZ300195)$ 

最近,三好同学有点儿小忙,有几天没关注资本圈。未曾想,三好一打盹,圈内的几家上市公司就开始搞大事。

比如,以凹印机起家的上市公司智慧松德宣布,以2.79亿元的价格向大股东控制的企业,出售全资子公司中山松德印刷机械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以完成印刷机业务的剥离,专注3C智能装备产业。

啥叫3C智能装备?三好同学闹不懂,三好更关心的是:智慧松德为什么要剥离赖以起家的印刷机业务。

相关公告给出的理由简单、直接:由于印刷机业务处于亏损状况,且未来行业景气度未有好转迹象,剥离以后能提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

想想也对,肯定是不赚钱呐。要是利润哗哗的,捧在手里都怕化了,哪里还舍得剥离呢?

再比如,6月9日,界龙实业突然公告表示,中止对商业票据印刷大佬上海伊诺尔的收购,这场一度引发业内广泛关注的收购案无果而终。

三好同学理了理,与2016年上市印刷企业掀起的投资、并购小高潮相比,今年要逊色得多:一方面是大手笔少了,另一方面是并购中止的案例多了。比如,界龙与伊诺尔,吉宏与易点天下。

当然了,好消息也不是没有。比如,香港知名财团,堪与李嘉诚旗下长和系媲美的怡和集团,通过子公司JSH Venture以14.8亿港元的代价,收购纷美包装22.15%的股权,从而成为这家无菌包装印刷企业的第一大股东。

一家牛X的财团,拿出一大笔银子,收购一家包装印刷企业的股权,说明人家对这个行当是相当看好。

再比如,盛通股份在教育圈频频出手,在短短十几天时间里,借全资子公司行知教育之手,接连投资了两家教育培训公司:以1421.05万元的价格获得创业项目编程猫5%的股权,涉足少儿编程培训;以1500万元的价格获得小橙堡文化3%的股权,涉足儿童剧制作及演出领域。

自从2016年4月宣布拟以4.3亿元的对价收购机器人培训公司乐博教育后,盛通在教育领域的跨界拓展之路,就越走越坚定,越走步子越大。从最近的两桩收购案来看,其投资风格已经接近风险投资,而不再是通盘收购。

盛通要收乐博教育的时候,三好同学便说:估计它很快就要改名了。未曾想,盛通的改名没有来,另外一家圈内大佬却捷足先登。这家公司就是:长荣股份。

长荣为什么要改名?

长荣在圈内大名鼎鼎,活跃异常,可各位老板知道它的全称是什么吗?不瞒您说,要是不问度娘,三好同学也不敢保证100%能说对: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当然了,即使说对了意思也不大。因为长荣靠印刷设备起家,却早已不是一家纯粹的印刷设备制造商。2016年4月,三好同学便写过一篇《为什么说长荣股份更像印刷厂?及长荣健豪的业绩出炉了!︱快报》。后来,有老板说:三好能调侃,说长荣像印刷厂。

其实,这事儿还真就不是调侃。三好同学之所以这么说,是有依据的:在长荣2015年的营收中,印刷制品的占比达到了49.44%,印刷设备的占比则只有45.89%。各位老板说说:这样的营收结构是不是更像印刷厂?

既然连三好同学都能感觉到,“印刷设备”已经不足以涵盖长荣的主营业务了,人家自家的老板就更不用说了。所以,长荣改名是早晚的事,不意外。

说了这么多,长荣到底要改成什么名字呢?说来是这样的:天津长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看上去不像原来那样指向明确,却立马有了点“高大上”的感觉。据说“科技”两个字不是谁想用就能用的,一定要能给出点说法才行。

关于改名的原因,长荣在公告中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大意是这样的:在成立之初,长荣主要从事印刷包装设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2011年上市后,长荣加快产业投资步伐,进行产业整合,形成了智能印刷装备、高端印刷包装、云印刷、 产业金融和投资四大板块,延伸了产业链,现有名称已不能与公司整体业务布局及发展战略相匹配。

总之,一句话,原有的名字已经不足以涵盖长荣丰富的业务内涵。因此,为了使公司名称完整、正确地体现公司的业务结构和发展规划,并突出公司集团化管理模式,长荣想到了要改名。

长荣的业务变化有多大?

名字都要改了,这些年长荣的业务结构变化到底有多大呢?为了搞清这一问题,三好同学扒了扒长荣上市以来的年报。不扒不要紧,扒起来信息量还是蛮大的。

年报显示,在长荣上市头三年,其营业收入变化不大:2011-2013年分别为5.51亿元、5.75亿元、6.16亿元。在此期间,其绝大多数收入都来自印刷设备业务,少量其他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014年,长荣的营收上了一个台阶,达到9.57亿元,同比增长55.40%。这主要是因为:长荣在2014年完成了对烟包印刷企业深圳力群印务85%股权的收购,正式开启业务多元化之路。年报显示,2014年力群印务为长荣贡献的营收为3.68亿元。

由于力群印务的加入,2014年长荣的营收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印刷设备的占比下降到56.15%,印刷制品则一举达到38.47%,其他产品为5.38%。这时候的长荣已然成为一家印刷设备与印刷制品并重的上市公司。

2015年,在长荣总计11.11亿元的营收中,印刷制品后来居上,贡献5.49亿元,占比49.44%;印刷设备退居其次,贡献5.10亿元,占比45.89%。所以,三好同学才会说,此时的长荣更像印刷厂。

到了2016年,情况又有所变化。随着烟包市场的走低,印刷制品对长荣营收的贡献有所减少,降至4.87亿元,在全年11.51亿元的总营收中占比42.31%;印刷设备实现营收5.59亿元,占比48.56%。此时的长荣又更像是一家设备制造商了。

无论如何,2016年的长荣与上市之初的长荣比,业务结构的确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而且,从下图不难发现,上市以来,长荣来自印刷设备板块的营收增长并不明显,其扩张的主要推动力来自印刷制品板块。

2011-2016年长荣营收结构的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长荣利润构成的变化同样能说明问题。年报显示,上市以来,长荣历年净利润水平波动不大。上市之初的2011年,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8亿元,此后两年略有下滑。2014年达到区间高点,为1.75亿元。其中,力群印务自购买日至2014年底为长荣贡献的净利润为1.07亿元。简单推算后,不难得出这样的判断:2014年,长荣印刷设备板块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2015年、2016年,长荣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65亿元、1.36亿元,力群印务实现的净利润则分别为1.63亿元、1.21亿元。扣除少数股东享有的15%的权益,力群印务两个年度为长荣贡献的净利润约为1.39亿元、1.03亿元。这表明,利群印务在长荣的净利润中已经占据了大头。

2011-2016年长荣净利润的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当然了,由此并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印刷设备板块每年为长荣贡献的净利润,已经低至两三千万元。因为长荣的部分新兴业务仍在培育过程中,有一定的亏损,拉低了其净利润总额。

长荣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财务数据讲完了。有老板可能要说了:干巴巴的数据太没劲,作为业内标杆企业,长荣到底是如何由一家纯粹的印刷设备制造商,变成一家多元化的集团公司的?

在更名公告中,长荣给出了其现有的四大业务板块:智能印刷装备、高端印刷包装、云印刷、产业金融和投资。三好同学理了理,上市近6年以来,长荣至少干了以下这些事,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为什么是“至少”?因为有些事儿,即便勤奋如三好也不一定扒得到。

在长荣赖以起家的印刷装备板块,其主要目标自然是巩固既有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在三好同学目力所及范围内,长荣干了这样几件大事:一是与海德堡合作。过去几年,长荣先后收购了海德堡的模切机、糊盒机业务,德国印后包装研发中心和斯洛伐克公司,这三桩收购合计交易额约为2000万欧元。此外,长荣还借助海德堡强大的营销渠道拓展海外市场。二是以623.45万元的价格,收购上海伯奈尔亚华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51%的股权;三是与赛鲁迪签订永久性技术许可协议,生产型号为R983的凹印机产品。

高端印刷包装应该主要是指烟包印刷。在这一领域,长荣最大的手笔是2014年以9.38亿元的价格收购深圳力群印务85%的股权。对力群印务的收购,使长荣由纯粹的印刷设备制造商,变为印刷设备与印刷制品兼营的多元化企业。

此外,长荣于2015年通过子公司香港长荣以4.78亿元的价格,收购烟包印刷大佬贵联控股15.98%的股权;于2017年2月,通过其控制的产业并购基金,以9063.60万元的价格,收购虎彩印艺6.40%的股权。

据三好同学所知,在国内印刷圈,以一己之力持有3家烟包印刷大佬的股权,长荣很有可能是独一份。

当然了,与对力群印务的并购不同,长荣对贵联、虎彩更像是战略性持股。通过收购股权巩固双方既有的业务联系,并为新的合作打开可能。比如,长荣与贵联就智能化工厂改造展开战略合作,与虎彩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开发3D相关技术产品。

云印刷是长荣巨资打造的另一重点业务板块。2013年,长荣联合如日中天的台湾健豪合资成立天津长荣健豪云印刷有限公司,一时业界瞩目。

目前看来,长荣健豪的发展与预期存在一定差距。据最新年报披露,2016年,长荣健豪实现营收5520.94万元,比2015年增长1000多万元;净利润-3219.64万元,同比增亏400多万元。2016年3月,一度传出台湾健豪撤资的传闻。当然了,这一传闻最后被长荣所否认。

至于产业金融和投资板块,三好同学掌握的信息不多。唯一所见是:2016年底,长荣出资5.94亿元,与天津一投资公司合作发起印刷产业并购基金(长鑫基金)。该基金成立后的第一笔交易,就是收购虎彩6.40%的股权。

去印刷化为什么成为潮流?

进入6月短短半个月,印刷圈屈指可数的两家设备类上市公司,一家剥离了印刷机业务;一家改了名,去掉了名字中的“印刷设备”4个字。

联想到2016年劲嘉股份改名,去掉的也是名字中最具行业指向性的两个字“彩印”;再联想到国产印机的两大龙头上海电气和北人集团,一家处置了大部分印机制造类资产,一家收缩了印机制造业务规模。看上去,无论是搞印刷的,还是搞印机的,去印刷化貌似都成为了一种潮流。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也许并不复杂:市场难做。回首过去近十年,印刷企业压力日增,盈利空间日渐趋紧,进而导致其投资意愿走低,连带将印刷设备市场拖入“寒冬”。

相对而言,面临技术换代与需求疲软双重压力的印机企业,比印刷厂受到的冲击,承受的压力又要更大一些。这一点,在近年来国内外知名印刷设备厂商,频频发生的破产、收缩、重组案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了,对上市公司而言,由于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撑,困难再大,辗转腾挪的空间也要比一般企业大不少。

据三好同学观察,过去几年,长荣算得上是印刷圈最为活跃的上市公司之一。由印刷设备,到烟包印刷,再到云印刷、产业投资,此外,还涉足了纸电池、3D印刷。如果说长荣的扩张有什么主线的话,那就是:以烟包印刷产业链为基础,巩固印刷设备业务,做大印刷包装业务,同时孵化云印刷、纸电池、3D印刷等新的利润增长点。

目前看来,长荣要改的其实只是名字,而不会动摇其在印刷领域的产业基础。不仅不会动摇,还要继续加强。

就在发布更名公告的同一天,长荣的另一公告表示,拟投资2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天津长荣智能包装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设智能印刷、包装材料及生产演示基地。

项目达产后,可年产烟包60万大箱、药包15万大箱、镭射膜400万平方米,年均实现销售收入4.57亿元,净利润2878万元。

所以,三好同学觉得,近几年有些圈内知名企业进行了去印刷化改名,改的主要还是名字,其立足的产业根基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当然了,也不排除有的企业像智慧松德一样彻底转身。

无论如何,三好同学相信,这都是老板们深思熟虑之后的慎重选择。所以,还是祝各位老板好运吧。

全部讨论

2018-05-16 19:54

看来转型不容易啊。

2017-08-05 07:49

本人工作在长荣,对面,基本见不到他家发货,所以一直未入

2017-08-04 10:00

很少见到有人研究长荣如此之深的。这个三好是何方神圣?

2017-08-03 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