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双赢而不是负和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2喜欢:5

城地转债提议下修,一切尘埃落定。

今年3月底的时候,很多老大难的转债被市场热议,主要是他们溢价超高、规模偏大且面临回售。这其中一些转债甚至是公募重仓,他们目的是博弈回售,不惜违约风险。

在这些转债中,城地转债我比较熟悉,公司也在上海。22年初我曾90多买过一次城地转债,后来它拉升到了118块左右吧,不过那次我并没有卖,后来100+卖的,短期内也挣了仨瓜俩枣。

我翻看城地转债的资料时,发现公司独立董事之一刘华老师,恰恰是上海财经大学的副教授。刘老师主要研究审计理论与实务,我当天就给他发了邮件。刘老师中午就回复了我,表示很乐意与我探讨可转债问题。

兵贵神速,我们约好下午在上财见面。刘老师一见如故,后来得知他也是河南人,有种他乡逢故知的感觉。我表示回售将造成公司和债权人双输,而下修是规避回售最好的方式。刘老师十分赞同我的看法,说最近他们每次开董事会都要讨论这个。

期间,刘老师告诉我公司迟迟不下修的原因是担心下修对股价的冲击。我说从过往数据来看,下修对股价没有显著负效应。他建议我可以整理下相关材料,他可以帮助呈递给董事会。

于是我开启了对下修效应的研究,用的就是很普通的事件研究法、实证分析。在得出下修不会对正股产生显著负效应结论后,我又结合城地面临的环境,以及一些下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总结成为一篇报告发给刘老师。

这些事情做完之后,城地经历了两次“本次不下修”,第一次不下修时我发现公司在公告措辞存在问题,就协助他们完善了一下信息披露。如果你去比较城地转债提议下修前两次不下修公告,是能够发现这一点的。

然后时间就流逝到了这周五晚,城地终于提议下修。因为考虑到避嫌,整个期间我都没有持有城地转债

城地转债下修和信息披露完善过程中,我主要做的就是这两件事,没有推动城地提早下修,很惭愧,只做了一点非常微小的工作。

很多时候我对A股针砭时弊,其实是爱的深切。我从不认为投资者要和上市公司站在对立面,而始终觉的我们与公司要互利共赢。

按照传统士农工商的排序,商业是最不受待见的。不过至今我仍能背出《史记·货殖列传》中对于中国早期企业家的记载——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

早至先秦时期,商业、市场的萌芽已出现在华夏大地,这其中何尝不蕴含着互利共赢的道理呢?投资说到底是人和人打交道,有人认为投资是负和博弈,那是他们把A股当成了赌场。而对于转债,很多时候是可以双赢的。

因为文章过长,我把当时报告的原文放在隔壁“喜资资”那个号里了,如果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价值,就心满意足了。

$城地转债(SH113596)$ $城地香江(SH603887)$

全部讨论

05-23 10:38

麻烦问下 这家公司有钱还债吗

05-19 20:48

不错👍我一直认为热爱投资并选择投资作为自己的职业,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05-23 10:52

请教董事会提议下修后,按规定多久必须开股东大会?
这家公司怎么拖拖拉拉的,多数提议下修就会公告临时股东大会日期?

06-06 17:37

知悉城地转债即将下修,由于市场价格接近回售价,所以预期后续公司会利用回售的规则,通过多次小幅下修的方式躲避回售
对此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1、连续小幅下修虽然符合规则,但是实际上是向整体市场“献丑”的过程。如果不断的向市场推送公司面对债务,已经毫无办法,只能用相对低端的手段来应对。公司每一次的操作都是自扇耳光的方式告诉市场公司不值得投资。一旦市场形成抛弃正股的共识,结果是公司承受不了的。
2、公司到期收益率远超10%,实际上市场已经明确预期公司违约,而公司差不多2年的时间,已经不能用紧迫,而是必须要用危急来形容了。
3、综上所述,公司应该提前修改破净下修的条款。后续是否下修由公司决定,但是公司多了一个权利,也打通了后路。另外可能遇到阻力,上市公司应该更有技巧的和有关部门沟通。
4、公司应该结合历史数据,充分认识,改条款-破净下修-发布利好消息-用主动和被动两种模式促转股才是最优的选择。
5、时间很重要,当前公司的行为就是在浪费最宝贵的时间。

05-29 12:03

开股东会了,但是没有下修议案,垃圾公司,就是想拖着。

回售垃圾,估计不看好

05-22 16:15

所以为了避免回售,会下修到底吧

董事会提议了,没说几时才开股东大会,不修到底,好似也没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