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时,我顿悟到的5个真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一、悟出的一些人生道理

1、坚持按内部记分卡行事

巴菲特是坚持按内部记分卡行事的人,他不会重视外部的世界如何看待他、评价他,以获得高的外部记分;他只重视自己如何行事才能盈利有收益或者损失最少,他善于应用而且坚持不懈的使用内部记分卡。

作者反思了自己在D.H.布莱尔投行的工作经历。

这家公司是一家“声名狼籍”的公司,被夏威夷监管部门认为“使用欺骗和欺诈性的交易手段”,但作者当时傲慢自负,不去高盛、摩根这样的公司,而是亲信了该公司ceo的话以及给予的副总裁的头衔。

尽管后来发现自己的选择错了(事实上,后来这家公司和监管部门发生冲突,停业解散并被指控173项证券欺诈罪),但依然不离职,坚定的要做成一笔交易,宣布成功后再离职。

这里,作者反思了自己当时错误的根源,在于激励自己的是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也就是外部计分卡),而不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内部计分卡)。

作者进而反思这种错误想法的根源,在于自己接受的教育---填鸭式教育。一些老师非常出色,但大多数老师的目标,不是广义上教育我们。

相反,他们只是分析怎样在中考、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应试教育)。

这种学术环境,本身设计就是倾向于用外部计分卡衡量人物。作者把以上教育称为牛津模式。后来作者在哈佛商学院接受的课程与其完全不同,焦点是对实际发生的事情进行讨论。 巴菲特午餐时,和作者说,“如果你的正确行为不依惯例,人们总是会阻止你“。

”坚持做正确的事,关键要坚持自己内心认可的价值,而不是受迫于同伴压力之类的外界力量来回动摇“。

人们在判断自己的不当或者错误行为时,总是过多地说别人也在这样做,以此来安慰自己。 书中又举例,巴菲特的约会备忘录,几乎完全是空白的,而比尔盖茨的日程表充满了精确的时间,比如“6:47冲澡”“6:57刮胡子”。

这两种时间系统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巴菲特不过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系统,能够给他平静思考的空间,不受那些试图主导华尔街的噪音打扰。

不做巴菲特第二,而要成为更真实的自己。

2、选择并创造正确的环境。

这里的环境包括两方面:一是通俗意义上的周边环境、工作生活环境等等;二是交往的人。

由于投资中,任何人都难免存在非理性因素,而做好投资就是最大化的客服非理性影响。作者一方面观察并效仿巴菲特等投资大师从生活环境到工作环境布置的细节,另一方面从心理学分析为什么这样做。

关于工作环境,作者做出了深思熟虑,从城市选择到办公室布置,无一不体现要帮助自己克制非理性的投资。

心理学家罗伊波美斯曾说明,克制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所以我们必须小心谨慎,不要让它枯竭。

为了避免股价波动对自己的影响,巴菲特房间根本就没有可以查看股价的终端。

作者猜想巴菲特办公室走廊的某间房间肯定有,这只是巴老的刻意为之。

而自己完全不看股价、不看彭博资讯是做不到的,所以把终端布置到房间离自己办公室较远的一段,而且不放座椅,就是为了避免自己长时间看终端。

再比如,自己选择把公司办公地点设在哪个城市,也是经过了一番思索。

在纽约这种大城市不可避免的受到周边投资圈“精英人士”的影响,作者分析了很多投资大师都在一个小城市,最后自己选择了苏伊士。

关于家与单位的理想通勤时间,作者专门做了研究,认为应该在十到二十分钟。

这样距离很近,能够提升生活质量,但又足够远,可以把工作和家庭有效分割开。

3、与优秀的人为伍,建立自己的价值朋友圈。

莫尼卡说,生命太短,不值得浪费时间去结交那些不能真诚、坦率做自己的人。

巴菲特,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少数拿得准的人身上,把其他人都放在一边。和更优秀的人在一起,你就不知不觉地进步。

所以,作者说理想情况下,我们应该严格选择比我们更优秀的人交往。因为,我们可能想,去改变我们的环境,但实际上,环境改变了我们。

作者说,我们复制最好的思想,并把它们变成自己的思想。通过观察比我们更好的人怎么做,模仿他们的行为,然后亲身实践为什么他们的做法明智有效。

书中回忆了很多次面对问题,作者是如何向优秀的人学习的。

比如,作者应对压力的一个办法就是学习英雄榜样,看他们如何成功化解逆境,然后想象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会怎么做,这样就能效仿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比如,作者如何从失败中站起来。

分析很多优秀人士,总结到成功人士是那些被人生打倒后,又重新站起来的人。作者反思自己选择布莱尔投行的决定是自己职业生涯最糟糕的一次错误。

但是,谢天谢地,它并没有毁掉自己。引用了《创伤揭示出韧性的根源》书中的话「这个世界会打击每一个人。

但经历过后,一些人会在受伤的地方变得更强壮」。

学习巴菲特,他曾投资过亏损的纺织厂,是一生犯的最大的错误之一,但是他后来把这家纺织厂打造成人生的丰碑,即伯克希尔公司。

4、保持积极、轻松、快乐和幸福的工作、生活态度。

作者说,如果你投资之外的生活出问题了,陷入了混乱,或者受到了抑制,那么你很难进行良好的投资。

寻找更多的生活乐趣,比如旅行、运动、棋牌。

多关注积极方面,作为一股美好的力量,好过让自己卷入不必要的战斗。

巴菲特也将投资业务看作一场游戏,很少拿自己的日常幸福来妥协。

5、培养并维系有价值的人际关系。

1)感恩,关心他人,把小事做好。

书中举了雪佛兰汽车推销员乔.吉拉德的故事。

他创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就是15年卖出13001辆汽车。

他有一个做法是坚持向数以千计的老顾客定期寄节日贺卡。

“我们人人都爱听别人拍马屁”“我们倾向于相信他人的赞美,以及赞美我们的人”。

有些生意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做对了一件大事,但大部分成功是因为他们做对了很多小事:写感谢信、选择一个好地方共进早餐、积极聆听他人的讲话、按照自己理想的方式对待他人。

2)巴菲特说,“等你们到了我这个年纪,你们衡量成功人生的标准,就会变为你想拥有多少人的爱,真正的爱。”

3)改善交际圈。

加入很多组织,接触到很多优秀的人。作者建立了一个“大师思维”的投资家群体圈子,每周见一面,讨论股票。

二、揭露了一些投资界的事实

1、真正的优质公司凤毛麟角,比如拥有核心技术或创新的、不然能成功的公司。

大量公司落入“可能成功”的范畴,投行分析师和投资人员所承担的角色就是用值得怀疑的成功概率渲染一个机会,把它打扮成一只公众想要疯狂买进的股票。

而像作者这种常青藤名校毕业的背景只是一块遮羞布。

2、金融危机时,职业投资家都在大量逃离雷曼,而华尔街调到最高档,把这种垃圾推销给过分信任他们的客户。

(永远不要买华尔街推销的东西,永远)。

巴菲特不再持有房地美,是因为在借贷标准和会计披露上开始超出他们的理想范围,认出了早起预警信号。

3、金融危机用野蛮的方式,有效证明了投资者是多么不理性,特别是在极端环境下的时候。

4、大学学到的经济模型在投资上没什么用。

因为这些模型和理论总是基于一些理想假设,假设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行的,而不是基于我们真正生活的混乱现实。

生物模型可能更好的反映市场实际,这是一个复杂动态系统。

但是,即使知道思维的弱点,这依然是最脆弱的环节,因为我们不可能用大脑逾越大脑。

三、投资原则

1、选股。寻找便宜的公司,寻找有宽广护城河的公司,寻找现金充裕的公司。

2、不负债操作。

举例一代大师克.格林的陨落。

3、耐心。巴菲特说“哪怕你只是个稍微超过一般水平的投资者,只要花的比赚的少,一生时间也足以让你非常富有了-只要你有耐心”。

4、预警。

对于任何高度杠杆化或者需要持续融资的公司来说,信用危机都是非常危险的。(比如,乐视网

5、构建更好的投资流程。

按照正确顺序研究投资信息,先看最客观、最不偏不倚的信息(年报、季报、股东委托书),再看客观性较低的公司文件(收益报告、媒体信息、电话会议记录),券商研报可看可不看。

关注你吸收信息的顺序,芒格说,第一个进入大脑的想法更容易被大脑接受,人类思维像卵子一样。

6、只与没有私心的人讨论你的投资观点。

7、不公开讨论你当前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