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笑的“原油宝”,无人“在乎”的油期货。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WTI原油期货暴跌负价,中行“原油宝”投资者穿仓事件还尘埃未落,中行是操作失误还是产品设计问题,穿仓损失由谁承担?,具体结果如何暂且不论,中行将高风险的期货产品以理财产品的名义进行的不合理宣传,以及绝大部分“原油宝”投资者在不了解产品的情况下盲目相信宣传,这两点是导致大量不具备相关投资知识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民众进入市场的无可争辩的原因。

我们相信经过这次的风波,银行产品宣传合规的监管和处理会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进步,但成熟的资本市场除了更健全完善的环境外,所有的市场参与者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对于风险控制的认识,并选择自身了解的投资工具。当然,在另一方面,对于对投资有更多兴趣和期望的参与者而言,了解更多的投资产品,拓展自己的投资范围,是分散风险、提高收益,理解投资市场的重要手段。

有鉴于此,今天,书院就与大家分享一本帮助大家认识理解商品期货的好书,《一本书读懂商品期货》。

你既可以把它当一本金融科普读物,从它开始,认识商品期货这一历史悠久的金融工具以及它对人类历史和发展做出的贡献绝非投机而已。

于此同时,它也是一本真正的投资指导书籍,为每一位交易新手提供了实用、通俗易懂的最新交易指南,介绍市场上主流的商品期货交易品种和交易策略,带你进入商品期货交易这一交易者的游乐场,并寻找高额的潜在收益。

不过在今天分享的全书第一章中,对于期货起源以及主要知识概念的介绍才是重点。期货市场为何会出现?有何现实意义?商品期货与金融期货有什么区别?期货价差、交割、展期意味这什么?

看过今天的内容,真正理解为什么WTI期货不是抄底原油的好工具。

以下内容源自《一本书读懂商品期货》,欲知本书更多内容,现在就戳购买链接

媒体人赞誉

本书令人耳目一新—一个有着丰富交易实战经验的经纪人拉近了场内交易与客户服务之间的距离,真是一件让人喜闻乐见的事情。卡莉没有滥用专业术语,而是尽力让文字变得通俗易懂,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唐·布莱特(Don Bright),布莱特交易有限责任公司董事

本书的名字起得非常棒,内容翔实,为初学者提供了必需的信息。强力推荐!

—格伦·拉尔森(Glen Larson),创世纪金融技术公司总裁

作为一名35岁的CME/CBOT交易大厅的“老兵”,我可以告诉你……如果有人认为,不需要了解卡莉在本书中所介绍的那些鲜有人讨论的话题就可以进行商品期货交易的话,那他就大错特错了。任何使用自家账户交易或是正打算这么做的人都应该阅读本书。

—丹尼·赖利(Danng Riley),MrTopStep.com公司

作者简介

卡莉·嘉纳(Carley Garner)是DeCarley Trading公司的资深市场策略分析师,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商品期货经纪人。DeCarley Trading公司是赞恩集团的一家分支机构,该集团位于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卡莉·嘉纳是股票与商品期货(Stocks & Commodities)杂志的专栏作家,也是《商品期权》(Commodity Options)以及《外汇与期货市场中的货币交易》(Currency Trading in the FOREX and Futures Markets)等书的作者。

译 者 序

卡莉·嘉纳是一位期货市场高级策略分析师,她对期货市场交易的各个领域了如指掌。这是一本期货市场的基本入门简介,为初学者介绍了商品期货交易所需的背景知识。

对那些商品期货的交易菜鸟来说,市面上可供选择的相关书籍并不多。大多数相关书籍均将大量的笔墨耗费在专业术语解释以及交易技术分析上,要么是内容枯燥乏味,技术性过强,只适合那些经验丰富的交易者阅读;要么是过于简单,缺乏深度。本书则试图在这两种极端中保持一种平衡。

本书的一大亮点是其可读性,作者在全书的组织结构上下了很大功夫,让本书变得通俗易懂。纵观全书,作者向那些商品期货交易新手提供了如下知识:商品期货基本常识、商品期货交易体系的运作方式,商品期货市场自身存在的问题,交易者应从经纪人那里获得哪些帮助,交易者在交易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等。

本书并非一本劝人通过商品期货发家致富的书籍,而是客观地介绍了商品期货交易的内在风险,作者的写作风格客观、不虚夸。除了介绍商品交易基础知识之外,书中还提供了一些特色内容。我认为,本书中最有趣的一章当属第11章“唯一一种交易魔力—情绪稳定性”。作者向我们分析了交易者在商品交易中易犯的三种主要情绪:恐惧、贪婪及挫败感。我建议大家首先阅读这一令人眼界大开的章节。

尽管本书以美国商品期货市场及相关衍生产品交易为背景,但书中所介绍的这些知识对中国的期货证券交易市场同样意义重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作为价格发现机制的重要实施主体,期货市场正迎来难得的发展契机。

时至2015年,中国期货市场正处于关键的发展节点上:商品期货期权的试点渐行渐近,商品指数期货、商品期货ETF等加快推出,场外商品衍生品市场发展获得持续推动。这一切均以业已成熟的商品期货市场为基础。对期货经营机构的从业人员而言,在创新业务迎来契机的现如今,对商品期货领域的深入发掘适逢其时。而期货领域的交易者,也应乘着这一东风,最大化地获取政策红利。

对那些有兴趣投身于商品期货交易领域,但又对这一领域知之甚少的交易者来说,我强烈推荐他们阅读本书。

译者

2015年3月

第1章

商品期货速成

这一切怎样开始

考虑到芝加哥的城市属性,我们通常忘记它位于美国中西部农业区中心这一事实。19世纪40年代中期,芝加哥成长为周边各州农业市场的核心,也成为那些为农作物寻找买家的农民以及求购农产品的谷物加工场主的集会中心。然而,尽管芝加哥位于中心地带,但时间与物流等方面的因素制约了相关业务的开展,并使商品价格上涨。

在那时,拥有升降机设备的谷仓还比较少见,因此,缺乏储存条件成为农民在芝加哥年会上出售产品时至关重要的制约因素。即使农民有办法储存农作物,他们也会面临冰冻的河流与道路,这使得产品在冬季运至芝加哥成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样,春季的山路通常变得非常泥泞,货车难于通行。因此,由于运输与储存条件的缺乏,在农作物的收割期间,粮食严重供过于求,农民经常将未能售出的谷物倾倒在密歇根湖中。

可想而知,随着时间的流逝,粮食的供应开始逐渐减少并形成短缺。这种年复一年的极度供应过剩与随后的供应不足让市场的价格发生功能失效,给生产者与消费者都造成了严重损失。这种时好时坏的周期性循环构建出这样一种氛围,当供应严重过剩时,农民被迫以大幅的折扣出售农产品,而消费者又会在供应严重不足时支付高额的溢价。幸运的是,一些谷物交易商集思广益,汇聚资源,开发出一种解决方案:他们成立了一个有组织的交易所,现在被称为芝加哥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CBOT),或者更准确地说,现在是芝加哥商品交易集团的芝加哥交易所分部。

芝加哥交易所

芝加哥交易所是由几个谷物交易专家成立的,目的是为农产品的买家与卖家构建一个交易中心。这家规范化的交易场所及其运营方式吸引了有钱的投资者修建了粮食储备仓库,以便利谷物在年末的供应,因此也有助于保持价格的稳定性。

在过去的15年中,芝加哥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大的期货交易所之一,也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CME)的直接竞争对手,2007年7月12日,芝加哥交易所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正式合并为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从而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衍生市场。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的芝加哥交易所分部是谷物、大豆及小麦等农产品的交易中心。然而,这家交易所在过去几年中也增加了一些交易品种,其中包括长期国债、短期国债以及道琼斯工业指数等。自1930年以来,位于芝加哥市中心的西杰克逊大道141号,也就是芝加哥交易所所在的大楼。现在已被定为国家历史地标。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芝加哥交易所的成功让资金开始流向那些便利交易谷物期货之外品种的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就是这一趋势的副产品。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成立于1874年,一开始叫作芝加哥农产品交易所(Chicago Produce Exchange),在最终确定现用名之前,它还曾叫作芝加哥黄油与鸡蛋交易所(Chicago Butter and Egg Board)。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声名鹊起的期货合约当属冷冻猪肚期货,许多业内人士也将该期货简称为“猪肚”。在好莱坞与媒体对期货业的描述中,猪肚期货通常是他们的关注焦点。有谁会忘记电影《颠倒乾坤》(Trading Places)中那臭名昭著的场景—比利·雷·瓦伦丁(Billy Ray Valentine)在猪肚期货上进行的投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在2011年7月将猪肚期货退市,原因是这一品种“交易量长期不足”。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的一个分支机构,该交易所交易大量的合约品种,这些品种包括牛、猪、股指期货、外汇期货以及短期利率期货等。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还提供一些选择性的交易工具,如天气及房地产衍生产品等。在作者写作本书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持有的未平仓期权与期货合约的数量是全球各大期货交易所中最多的。

纽约商品交易所

尽管期货与期权业诞生于芝加哥,但纽约很快就参与进来了。在19世纪80年代初,许多曼哈顿岛上的牛奶商在创建了纽约黄油与奶酪交易所,这个交易所随后改为黄油、奶酪与鸡蛋交易所,最后变为纽约商品交易所(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NYMEX)。

芝加哥纽约商品交易所集团的NYMEX分部目前主要交易能源类商品。在纽约商品交易所上市的期货合约品种有原油、汽油及天然气等。在1994年与邻近的商品交易所(Commodity Exchange,COMEX)进行的一次合并,让纽约商品交易所进入贵金属(黄金及白银等)期货合约交易领域,纽约商品交易所又被称为COMEX分部,其原因也正在于此。

2008年3月,纽约商品交易所接受了来自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现金加股票的报价,与芝加哥交易所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一起成为该集团的成员。2008年8月18日,纽约商品交易所的会员席位拥有者及股东接受了收购提议,剩下的事情我们都很清楚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的NYMEX分部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及芝加哥交易所完全合并,尽管其位置与芝加哥市中心相距数百英里。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由上面提到的三个分部组成:芝加哥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纽约商品交易所,这三家交易所彼此之间显然是相互独立的。相应的,芝加哥交易所是全世界最大的衍生产品交易所。如前所述,2007年7月12日,芝加哥交易所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合并为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而纽约商品交易所合并于2008年,从而创建出一个强大的创新实体。

目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为全世界的客户提供投机与风险管理方面的服务。坐拥这三个分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几乎可以提供任意一类你能想象出来的衍生产品。

合并后,芝加哥交易所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将所有的场内交易业务统一为一处:位于芝加哥市中心的西杰克逊大道141号。这项工作历时三个多星期,具体细节无从得知。合并后的交易大厅占地60 000平方英尺。

洲际交易所

洲际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ICE)是美国期货交易市场中最新的玩家。与芝加哥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及纽约商品交易所的最初模式完全不同,洲际交易所主要服务于能源及商品期货合约的场外市场。这就意味着洲际交易所没有一个中心地点,几乎所有的交易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然而,洲际交易所在某些期权市场中仍然提供场内交易业务。此外,芝加哥交易所集团也开始跟随洲际交易所的脚步,将大部分期货合约都转为通过电子交易方式执行,交易的完成不再通过实体的交易场所进行。在第3章,“公开报价带来的有组织混乱与电子交易的出现”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执行方式。

洲际交易所成立于2000年5月,该交易所成立的目的在于改造场外交易。洲际交易所在2001年收购了一家欧洲能源期货交易所,但这一举动尚未触及美国期货业的核心领域,直到洲际交易所在2007年再度收购纽约期货交易所(New York Board of Trade,NYBOT),这起并购让洲际交易所进入了软商品期货(softs complex)交易领域。“软商品”通常指该产品的生产方式为种植而非开采,在洲际交易所交易的软商品期货合约品种目录包括糖、可可、咖啡以及棉花。最近又增加了一些金融类交易品种,如罗素2000指数与美元指数等。

远期合约向期货合约的演化过程

从历史上看,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那些期货市场与交易工具起源于商品买卖协议,而这种协议是生产者与使用者的一种私下协商。通过私下协商形成的合约就是所谓的远期合约(forward contracts)。幸运的是,那些头脑敏捷的企业家发现,与私下协商形成的合约相比,标准化的协议更有利于合约的流通转让。就这样,期货合约应运而生了。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远期合约的产生及其最终转变为期货合约的演化过程。

远期合约

农业贸易中的交易创新从不止步,诞生于19世纪的有组织的粮食交易中心只不过是刚刚开始。尽管这种创新通过熨平农产品种植与收获周期中的过度余缺来稳定价格,但其他因素同样会影响到农产品的定价效率。作为价格风险的一种转移方式,农民与商人开始交易远期合约。

远期合约是一种私下协商形成、规定了在未来某一特定日期交割商品价格的合约。比如,一位种植玉米的农民预计将于10月收割玉米并将其出售,他可能在寻找一位愿意在10月份购买玉米的买家。在这个时候,双方可能会签署一份合约,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日期,以某个特定价格,在某个特定地点进行交易。这种合约锁定了商品买卖双方支付的价格,因此也消除了合约签订双方在未签署远期合约时所面临的价格波动风险。

与粮食交易中心一样,远期合约是维持价格稳定的另一大助力,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只有双方当事人在合约到期前信守承诺,远期合约才能够降低价格风险。换言之,远期合约缺乏违约保护机制。正如你所想象的那样,如果一位在春天通过远期合约锁定农产品卖出价格的农民随后发现他可以在自由市场将其以更高的价格出售,他或许会拒不执行这份远期合约。

我们很容易发现,远期合约的当事双方均缺乏完成交易的动机。如果可以让自己的家庭过上更好的生活,即便是最诚实的人也有可能违约。

为解决商人与农民远期合约违约的问题,交易所开始要求合约的当事双方向无关的第三方缴存信用存款,或保证金。如果合约的当事人违约,受损的一方将获得这部分保证金,以补偿其所遭遇的不便,并至少让其所遭遇的财务损失得到部分补偿。

期货合约

在交易所交易的远期合约非常有助于降低商人与农民通常所遭遇的价格风险。此外,交易所交易的远期合约与信用保证金的出现消除了大多数的违约风险。然而,由于远期合约是在两个个体之间的私下谈判,买卖双方很难在交易的数量、时间等各种条款上具有完全一致的需求。而且,在遇到旱情等无法控制的情况时,远期合约的履行也会遇到困难。比方说,在远期合约中,农民有义务按照约定的价格交付既定数量的玉米,但他或许因糟糕的天气而无力履约,这会让交易对手方陷入困境。

对远期合约所导致的这个问题,交易所的解决方案是采用标准化的期货合约。按最简单的形式来讲,期货合约是一份标准化的远期合约,合约的规模、交割商品的等级、交割期与交割地点都是标准化了的。与个体间私下谈判形成的远期合约相比,每份合约彼此间都是相同的这一事实,让期货交易变得更为便利。标准化的理念让期货市场高速发展为现在这种繁荣景象。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对期货合约的正式定义如下:

“期货合约是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定了交易双方在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换言之,期货合约的卖者同意按照规定的交割期交付规定的商品。期货合约的卖者同意按照规定的交割期接受规定的商品。期货合约中唯一可变的因素是合约的成交价格,它由合约的买卖双方在市场中共同决定。

尽管期货合约的买卖代表了一种接受或交付的义务,但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的统计,大约97%的期货合约从未进行标的商品的实物交割。实际上,期货合约的交易者只不过是在到期日之前将所持期货合约头寸抵消掉。我们将在本章稍后对此进行详细讲解。

在远期合约向期货合约转化的过程中,通过向交易双方提供担保,交易所还消除了期货合约买卖双方的违约风险。因此,不同于远期合约(也不同于期货合约的早期版本,交易双方均需依靠对方来完成合约的履行),现代化的期货合约受到交易所的保护。交易所提供的保护覆盖了期货合约标的资产的全部价值,而不仅限于交易者提供的保证金。

由于每份合约都是标准化的,合约的买卖也随之变得更方便,而且违约风险更小,期货合约吸引了价格投机者的参与。期货合约的交易范围不再限于标的商品的所有者或未来的可能所有者,而是扩展到那些无关的第三方,他们可以很容易地进入这一市场,希望通过准确预测价格并由此从合约的价格波动中获利。

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

目前,商品交易发生在两个独立而又有联系的市场中: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现货市场指的是交易实物商品的市场。在现货交易中,商品价格的确定与交易发生在当下。与之相反,期货市场处理的不是实物商品,而是商品在未来交割义务的买卖。

储存成本

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价格存在差异,其直接原因在于标的商品交割时间的不一致。毕竟,如果某种商品在未来某个时间交割,在此期间,该商品必须储存并投保。实物商品在规定交割期之前的持仓成本被称为储存成本(costs to carry)。

显然,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由于商品在交割前会产生储存成本,现货价格要低于期货价格。同样的,下个月到期的期货合约价格通常低于更远月份到期的期货合约价格。这种渐进式定价通常也称为正常的持有成本市场(carrying charge market)(见图1-1)。有时我们也会用期货溢价(contango)这一术语来描述这种情况。

正常的持有成本市场只有在货源或存货充足的时候才会出现。如果近期内出现商品短缺,现货市场价格就会上涨,以反映市场的供求基本面。供给短缺会降低期货溢价,在供给极度短缺时,如果现货价格(也可能是最近的期货价格)超过较远月份到期的期货合约价格的话,期货溢价甚至有可能完全逆转,如图1-2所示。

还有一点很重要,期货溢价不应当超过商品的实际储存成本。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生产者与消费者就有机会通过套利获取“无风险”收益。

套利

套利是联合商品市场的黏合剂。没有套利,期货市场中的价格就无法与现货市场中的价格保持一致—正如我在第2章“对冲与投机”中将要探讨的那样,套利为对冲者与投机者创造了有效的市场价格。尤其是,如果投机者注意到某种商品的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间的差额超过了储存成本,他们就会买入价值低估的商品(现货市场商品),卖出价格高估的商品(以现货市场商品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这一过程将会一直持续到两个市场间的价格差异与储存成本相等为止。

套利的真正定义是一种无风险收益。这听起来很棒,是吧?不幸的是,真正的套利机会非常少见,即便出现这样的机会,也只是转瞬即逝。或许,对市场中出现的大多数套利机会来说,你我并不具备足够的交易速度、交易技能与资源来正确识别并做出反应。

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更好地说明这一点,这一套利机会与现货市场价格无关,在这一案例中,一份标准普尔指数电子迷你期货的交易价格为1 380.5点,而一份标准的指数期货合约的价格为1 380.7美元。从理论上讲,如果你及时注意到这一价格差异,你就可以买入5份电子迷你指数期货并卖出一份标准的指数期货合约。这种电子迷你指数期货的价值只有标准的指数期货的1/5大小,并且可以相互替代,这意味着交易5份电子迷你指数期货合约等于交易1份标准指数期货合约。相应的,某个交易者可以根据规定价格执行每份期货合约,从而抵消每份期货合约,并锁定20美分的利润(或者说,扣除成本前的50美元)。这笔利润看似不大,但如果这一套利机会确实存在,50美元的无风险利润看起来相当不错。

合约的有效期

从定义上看,期货合约的有效期在合约买卖双方相互交换标的实物商品后终止。为避开处理实物标的资产,大多数市场参与者都选择在期货合约到期日之前的某个时间(在某些情况下,在第一通知日之前)了结相应义务,从而无须处理标的资产。在本章稍后的内容中,我将介绍相抵持仓(offsetting positions)的过程。

第一通知日

第一通知日(First notice day)先于相应的期货合约到期日之前出现。对第一到期日的官方定义是如下:期货交易所向期货合约的买者发出通知,要求其买入标的商品的日期。在第一通知日这一天,交易所将估算预期交割商品(期货合约空单)的交易者数量,并根据先进先出法向期货合约多头发送交割通知。简言之,期货合约多头在第一通知日这一天面临着交割风险,但不一定真正交割,这取决于期货合约的开仓时间。比如,和某个在第一通知日前一天建仓的交易者相比,某个持仓数周的期货合约多头交易者会更遭受到交割通知。注意,只有那些期货合约多头才会面临着收到交割通知的危险。期货合约空头在到期日之前都无须担心交割问题—但交易者应该尽早在到期日之前退出市场,因为市场的交易量与流动性会在第一通知日前后迅速枯竭。

在接到交易所发送的交割通知后,交易者没有必须接受的义务,因此也无须恐慌。相反,交易者可以通知自己的经纪公司对该通知进行“再投标”,这意味着交易者可以将这一通知在公开市场上出售给某个感兴趣的交易者。尽管交易者无须被迫寻找一间可以储存5 000蒲式耳玉米(或是其他商品)的仓库,他还是有可能面临着巨额的处置费用。所有的期货投机者都应避免陷入实际交割的麻烦中去。

不是所有的期货合约都有第一通知日,有些期货合约规定可以用现金交割代替标的商品的交割。现金交割的意思就是使用现金进行交割,接下来我们将对此加以介绍。

期货合约的到期日

期货合约的到期日(Expiration),也就是在期货合约的某个特定的交割月份停止交易并最终确定结算价格的日期。期货合约的到期日也意味着实际交割过程的开始,在某个实体期货交易所内进行。与之相反的是,一部分有选择的期货合约使用现金方式交割。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将合约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者可以允许交易所为即将到期的期货合约确定一个最终价值,并对单个交易账户的价值进行相应调整。以我的观点来看,将期货合约持有至到期并采用现金交割方式通常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这个做法使投资者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者的盈亏取决于交易所衍生的某种期货合约价值,而这一价值相对比较主观。同样,除非你愿意接受(或交付)某种标的商品,否则你不可以将某一可交割商品合约一直持仓至到期日。

期货合约的结构

迄今为止,你已经知道期货合约是标准化合约,并得到交易所的担保。然而,你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在你成为一名成功的期货交易者之前,你还应当充分了解许多基本知识。

期货合约的做多与做空

商品期货交易世界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行话,给人的感觉就好像这一行业自己独创了一门语言。你如果想进入这一领域,就必须熟悉这一行业通用的术语及词汇。从而避免你和经纪人之间的沟通不畅。

在本章稍后,我将介绍几种期货行业常用的词汇及术语,但是,你应该掌握两个最关键的术语:做多(long)与做空(short)。从本质上讲,做多这一术语等同于买入,而做空这一术语等同于卖出。无论我们所讨论的交易工具是期货还是期权,这些术语都是适用的。特别是,如果某个交易者买入一份期货或期权合约,他就是在做多。而如果某个交易者卖出一份期货或期权合约,他就是在做空。

有一点值得注意,你有时会听到业内人士说他们用期权、期货跨期等工具做多市场。尽管严格来讲,做多一词意味着购买了某些东西,但粗略说来,做多市场或许只意味着对市场看涨。这可能意味着做多期货、做多看涨期权,做空看跌期权,做多期权或期货跨期,或是采取其他一些从标的资产价格上涨中获利的投机性行为。因此,你或许会听到某个交易者提到他在做空市场,这或许意味着他在做空期货、做空看涨期权,做多看跌期权,也可能是做空期权或期货跨期。尽管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做多做空选择,然而,交易新手还是应该将做多一词用于买入的语境下,将做空一词用在卖出的语境下。

以任何顺序进行买卖

对商品期货的初学者来说,最难理解的概念之一莫过于期货合约可以按照任何顺序来买卖。一般的想法是你无法卖出某件你并未拥有的东西,即便你可以这么做,你可能也需要先借入你想卖出的资产,并为此支付一些利息。尽管这在股票交易中可能是对的,但这一逻辑并不适用于期货市场。让我们来看一下原因所在。

不同于股票,期货合约不是资产而是负债。买入一份期货合约不代表你拥有了标的资产的所有权,而是代表了你有义务在特定的日期内交割标的商品。同样的,期货合约的卖者也不是卖出了某种资产,他只是同意在合适的时间内交付约定的资产。

由于期货交易不涉及所有权或资产的交换,期货交易者不必拥有标的商品或是准备获得该商品的所有权。因此,期货合约交易的买卖顺序对期货交易者来说完全不成问题。

期货合约的抵消与展期

如前所述,期货市场中的大多数参与者只是想通过价格走势的变动谋利,对持有或交割商品并不感兴趣。而且,为避免烦琐的交割程序,他们有必要在到期日之前(或者,具体而言,在第一通知日之前)相抵持仓。

相抵持仓的概念很简单:要将一笔交易抵消,只需进行一项与初始交易方向相反的交易即可了结这笔交易。为说明这一点,假设你购买了一份12月份到期的玉米期货合约,要抵消这笔交易,你需要卖出一份12月份到期的玉米期货合约。相抵持仓退出市场的行为叫作平仓(flat)。这意味着你没有任何未平仓合约,也无须缴纳保证金与承担价格风险。当然,平仓退出市场并不意味着情绪波动的风险得到了消除。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交易新手经常错误地将错失的机会视为金钱的损失。在第11章“唯一一种交易魔力—情绪稳定性”中,我们将对这种情绪所造成的心理影响进行考察。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更好地解释相抵持仓的概念。2012年9月,12月份到期的玉米期货合约经历了小幅调整并逼近支撑线。某个认为价格将上涨的交易者可以通过买入期货合约获利。此时,这位交易者向期货交易所买入开仓并在平仓前一直持有未平仓合约。由图1-3可知,该交易者以7.34美元的价格买入一份2012年12月份到期的玉米期货合约。在第8章“解读商品期货报价”中,我将对期货合约的报价与计算进行详细介绍。

要平仓退出市场,交易者必须卖出一份2012年12月到期的玉米期货合约,出售的价格越高越好。当然,如果某个交易者可以低买高卖,不管买卖顺序如何,他都可以获利(见图1-4)。这一假设看似简单,但执行起来却很麻烦。实际上,大多数投机者在这场游戏中均以失败告终,原因在于,他们无法找到一个持续低买高卖的方式。

对那些出售12月份到期的玉米期货合约的投资者来说,这一道理同样成立。除了将这一期货合约持有至到期并实际交割标的资产外,做空12月份到期期货的投资者退出市场的唯一方式,就是买入一份12月份到期的期货合约来相抵持仓。

合约展期(rolling,或rolling over)这一术语通常来描述交易者平仓即将到期合约的同时建立较远到期的合约头寸,即用远月合约调换近月合约。合约的展期只不过是将原有的合约相持抵仓并建立新仓。许多交易新手都会犯这样的错误:他们认为将合约展期为新合约无须平掉原有的仓位,只需变更合约月份即可。或许这只是那些不想将未平仓合约的损失锁定的交易者们一厢情愿罢了,不幸的是,如果交易者的目标就是将合约调换至其他月份的话,采用上面的做法将为他们带来灭顶之灾。

我们通过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某个6月份到期的中期国债期货合约多头在第一通知日临近时或许会选择将该合约展期至9月份,这样既可以避免交割,同时还可以在市场上保留看涨的投机头寸。在这种情况下,合约的展期包括卖出6月合约并买入9月合约。

买卖价差

买卖价差的定义有时会让人迷惑。由于交易新手接触到的专业文献对此看法不一,这一问题尤其明显。有些文章及书籍在解释买卖价差时似乎是从做市商的观点及零售商的角度出发的。但以我的观点来看,即便对这两方的情况有更深的了解也很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困惑,因此,交易者只需掌握基本的买卖价差概念,知道其在交易中的应用原理即可。

要想理解买卖价差,有一种最容易的方法,即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在任何时点上,实际上都有两个市场价格。一个是你买入(ask)期货合约的价格,另一个是你卖出(bid)期货合约的价格。作为一个零售商,赚钱是需要本钱的,如果你想到市场中交易,就必须支付买卖价差。比如,某个玉米期货交易者的买入价格可能为6.21美元,而卖出价格为6.215美元。这半美分的价差就是买卖价差,而这一价差将转化为期货市场交易成本的一部分。

请记住,买卖价差是场内经纪人(或做市商)为你执行交易或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所得到的补偿。这就跟你向零售经纪商支付佣金让其帮你下单一样,执行经纪人或做市商也必须以买卖价差的形式获得相应的偿付。想想看,如果他们也像零售商那样按照卖出价买入,按照买入价卖出的话,即便期货合约的价格保持不变,他们也会变成一个纯粹的输家。买卖价差存在的好处就是执行经纪人或做市商借此为交易提供了流动性。

无论如何,买卖价差便利了市场流动性,投资者不应对此抱怨。毕竟,作为你交易的对手方,执行经纪人必须为此获得相应的风险补偿。一般来说,执行经纪人希望将持仓与风险尽快抵消掉,其目的在于“做市”,并从买卖价差中获利,而不是对价格走势进行投机。在一个流动性极强的市场中通常不存在做市商,但仍然会存在1个点的天然买卖价差。

作为一个交易者,知晓买卖价差的存在及其规模对交易结果的影响非常重要。有两种因素会影响到价差的大小,即市场流动性及波动性。随着市场流动性不断下降,买卖价差的大小随之扩大,市场参与者的成本也随之增加。这是合乎情理的。如果执行经纪人参与的市场缺乏足够的成交量,相抵持仓的难度也随之增大,作为你交易的对手方,他自然会要求更高的补偿。

同样,如果市场的波动性较大,作为你交易的对手方,为相抵持仓,执行经纪人在此期间会面临更高的价格风险。因此,他会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这也会使买卖价差进一步扩大。

我所见过交易新手犯的最严重的错误之一,是对高额买卖价差的影响视而不见。大多数期货合约的交易都具有足够的流动性,买卖价差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然而,买卖价差在期权交易中是一个大问题。有一件事对你来说至关重要:理解买卖价差是生意的一部分并知道如何对交易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

买卖价差会影响到交易者的盈利水平,价差越大,盈利也就越困难。实际上,某些市场中的买卖价差非常高,我认为投资者在这样的市场中根本就没有交易的意愿。投资者的这一行为反映了这样一种理念:过高的买卖价差使投资者不但必须要正确判断市场走势,而且要绝对正确—收益足以弥补高额的交易成本。想象一下铜期权交易吧,其买卖价差经常会超过1美分,折合每份期权250美元。无论期货价格走势如何,交易者在一开始就损失了250美元。如你所见,这让交易变得更加困难,

交易回合与交易成本

在股票交易中,交易成本通常在每笔交易的基础上按开票费(ticket charge)的形式收取,而商品期货的交易成本通常在一个交易回合的基础上收取。然而,随着这一行业从经纪人辅助交易转向网络折扣交易之后,期货经纪人也开始根据每笔交易收取佣金,从而让交易成本看起来比实际成本更便宜。一个交易回合包含了两笔交易—相同期货合约或期权合约的买进与卖出。简言之,进入市场与退出市场。

许多交易新手会错误的假设他们被收取的交易佣金与手续费取决于委托单的数量,而非合约的数量,但情况并非如此。如果某个交易者以91美元的价格买入10份迷你原油期货合约,然后再将这10份合约以92美元的价格系数出售,他进行了10个交易回合,会因此而被收取10次佣金。无论这10份合约的买卖是通过1张委托单执行的,还是通过10张独立的委托单(每张委托单只以91美元买入1份合约,然后再以92美元的价格售出1份合约)执行的,收取的佣金都是一样的。

当然,不是所有的交易者都是日内交易者,更常见的情况是交易者会在某一天建仓,然后持仓至未来的某一天。在这种情况下,某个期货交易者会在建仓时被收取一个交易回合的一半佣金,然后在平仓时再收取另外的一半佣金。请注意,我在这里强调的是期货交易者,期权交易者通常在建仓时就被收取整个交易回合的全部佣金。因此,某个以12美元的价格买入一份大豆期货合约看跌期权的交易者会在建仓时被收取一笔佣金,但他在平仓时就无须再收取佣金了。

请注意,我一直强调的是佣金,即你的经纪公司向你收取的费用。每个交易回合还需要交纳手续费、最低的全国期货协会费用以及结算公司可能收取的交易费用等。交易费用在每笔交易的基础上收取,与交易工具是期权还是期货无关。

在和你的经纪公司谈佣金的时候,请确定收取的佣金费率是按照交易回合收取的。你还要弄清楚他们是否还收取其他的额外费用。由于各种产品之间的交易所费用各不相同,大多数经纪公司的佣金费率都是基于交易回合加上手续费报价的。这意味着你需要考虑除佣金外的任何交易所、全国期货协会以及结算公司收取的费用。某些公司(通常是那些深幅折扣的经纪公司)收取的佣金是“打包式”的,这一收费方式也包含了增量费用。许多这类公司有时会根据每笔交易收取佣金费用,因为这种方式听起来更便宜,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营销工具。

价格投机

投资者有按照任意顺序买卖合约的自由,这一点很容易实现,但要坚持低买高卖的整体目标绝非易事。任何一种给定资产(无论是谷物、金属、能源还是国债)的价格受无数种因素影响。即使市场价格发生了大幅变动,要确定市场价值变化的动因及其可持续性几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商品期货的价格不但受供求等基本面因素的影响,而且会受到诸如成交清淡、期权的到期、过多的追加保证金通知等后勤服务问题的影响。历史上,因投机性交易账户上保证金不足所导致的大规模强制平仓,是某些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主要诱因。

此外,看似无穷无尽的跨市场关系也可以作为期货合约价格的借鉴,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比如,美元强势通常不利于期货价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如果美元下跌,期货价格就一定会飙升。另一个例子是,国债与股票之间存在着负相关性。从理论上讲,投资者可以在两种资产类别中进行选择,股票与债券。如果资金流向一类资产,另一类资产很可能会有资金流出。这一信息是有价值的,但过分简化了。尽管这种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内都存在,但在许多情况下,这两个市场总是同时变化,机械的根据历史关系进行交易会招致巨额损失。

上面的讨论不是阻止你对商品期货合约的价格进行投机,也不意味着投机并不可行,你可以进行投机。但是,我希望你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要采用开放性的思维进行分析,并对你所认为的正常变动进行适当调整。

期货价差

从本质上讲,买入一份期货合约并卖出另一份期货合约的行为也被称为价差交易(spread trading)—具体来讲,是期货价差交易(futures spread trading)。期货价差交易的目标是从两份相关期货合约间的价格差异中获利。简言之,一个期货价差交易者不一定会关心标的市场的价格走势。相反的是,该交易者是在所交易的两份期货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差)进行投机。

有两种基本的期货价差:商品内价差与商品间价差。

商品内价差。在提到期货价差时,我们总会赋予其过多的解释或含义。然而,最常用的价差策略是商品内价差(intracommodity spread),这一交易策略通常也称为日历价差(calendar spread)。具体来说,这种价差交易策略涉及持有某种特定商品在某个期货月份的多头头寸,同时持有同一商品在另一个期货月份的空头头寸。

比如,某个谷物期货交易者或许会买入一份7月份玉米期货合约,同时卖出一份12月份期货合约。这一头寸的盈亏同玉米的价格涨跌无关,而是取决于7月份玉米期货合约价格相对于12月份玉米期货合约价格的涨跌幅度。具体而言,该交易者关注的是这一价差是扩大还是缩小。

商品间价差。不要混淆了商品内价差与商品间价差的概念。“内”(intra)这一前缀指的是同一商品之间的价差;而“间”(inter)这一前缀指的是两种不同商品之间的价差。正如你所想象的那样,与商品内价差相比,由于商品间价差的组成部分并不是那么明显,商品间价差的波动性更高,交易者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商品间价差交易策略包括买入一份在指定月份交割的期货合约,同时持有一份同一交割月份的相关商品市场的空头头寸。一种流行的商品间价差交易策略包括裂解价差(crack spread)(原油期货与无铅汽油及燃油期货之间的价差)与挤压价差(crush spread)(大豆期货与豆油与豆粕期货之间的价差)。

正如期权价差可以有自己的报价一样,期货价差也可以有一揽子报价。相应的,价差的交易在一个独立的交易池中进行,该交易池一般靠近原生期货的交易场所,或是通过指定的网络及做市商进行电子化交易。这种交易方式使交易者可以提供价差的价格,并使用单一价格为交易头寸执行双向报价。

比如,如果7月份玉米合约的交易价格为6美元,而12月份的玉米合约价格为7.1美元,这一商品内价差的买卖价差即为1.1美元/1.12美元。因此,某个价差交易者可以按1.12美元的价格买入这一价差,或是按1.1美元的价格卖出该价差,他还可以根据另外一个价格设置限价委托单。此外,某个价差交易者可以选择独立执行每一种价差,而不是合并执行委托单,即执行两份委托单—一份7月份玉米期货合约,一份12月份玉米期货合约。

商品期权简介

与期权交易有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非常繁杂。因此,我们很难在这样一个简短的章节中做到面面俱到。本节的内容旨在对期权进行简要介绍。

交易者可以直接购买期权,也可以购买期货与期权的组合,甚至可以购买不同类型期权的多空组合。期权交易的种类十分丰富。商品期权在风险与收益特征上风格迥异,为期货市场提供了灵活而有效的交易方式。比如,通过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多空组合,投资者可以设计出一种符合其需求及预期的投资策略,这种安排也称为期权价差。

期权价差的方法与策略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个性、风险资本、时间期限、市场情绪和风险规避态度。一般而言,如果你并不是一个对风险高度容忍的激进投资者,那你或许不应使用高风险的投资策略。如果你采用这样的投资策略,就有可能在不恰当的时机被迫进行痛苦的清仓,或是做出其他非理性投资决策。

什么是期权

在理解期权的使用方式之前,知道什么是期权及其工作原理至关重要。期权的买者向期权的卖者支付一笔费用来购买某种权利(而非义务),一种获取标的期货合约的权利(行权)。期权的金融价值可以看作是期权买者的一种资产(尽管其价值在不断缩水),期权卖者的一种负债。期权的类型主要有两种,看涨(call)期权与看跌(put)期权。

看涨期权。这种期权赋予期权买者一种权利(而非义务),让其可以在特定的时期内,以规定的执行价格购买某种标的资产。与之相反的是,如果期权的买者希望执行期权的话,看涨期权的卖者有义务按照执行价格交割标的期货合约的多头头寸。从本质上讲,当期权买者执行期权时,这意味着看涨期权的卖者被迫在市场上做空头。

看跌期权。这种期权赋予期权买者一种权利(而非义务),让其可以在特定的时期内,以规定的执行价格出售某种标的资产。如果看跌期权的买者选择执行期权的话,看跌期权的卖者有义务按照执行价格交割标的期货合约的空头头寸。请记住,看涨期权的卖者交割期货合约的空头头寸其实就等于以执行价格做在市场上多头。

与期货合约类似,每笔期权交易也有双方当事人:期权的买者与卖者。期权的买者通过支付费用获得优先权,而期权的卖者出售的是优先权。有一点非常重要:期权的买者承担的风险仅限于其所支付的期权费用,而期权的卖者承担的风险理论上是无穷大的。相反的是,期权的买者潜在的收益是无穷大的,而期权的买者获得的收益仅限于其所收取的期权费用(见表1-1)。

那些愿意承受高风险的交易者可以通过出售期权获得期权费用,并利用“大多数期权都过期失效”这一众所周知的说法获利。我们可以将期权卖者获取的期权费看成一种义务,这种义务要么通过反向操作(通过买入期权),要么通过过期无效来了结。

期权价差

大多数期权交易新手都喜欢直接交易期权(买入或卖出看涨期权或看跌期权),因为这类期权比较简单。然而,如果你使用期权价差进行交易后,在熟悉了期权价差的风险与收益的灵活性之后,你会发现这一交易工具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期权价差由两种类型(或执行价格)不同但目标一致的期权组成。期权价差(option spread)这一术语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比如,某种期权价差可能涉及买入相同执行价格的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或是买入与卖出两份不同执行价格的期权。期权价差的种类之繁杂,已经严重超出了本书的范围,但是,如果你对学习更多的期权价差知识感兴趣,可以买一本由本人编写的《商品期权》(Commodity Options)一读,该书由金融时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期权价差同样也有自己的买卖价差,这也进一步加深了投资者对商品期货词汇的困惑。正如某种单个的看涨期权或看跌期权都有自己的买入价格或卖出价格一样,某种期权价差整体也有自身的买入价格与卖出价格,这也代表了该期权组合的买入价或卖出价。

幸运的是,在处理期权价差的买卖价差时,许多业内人士通过期权的全称确定其交易价差,并且也使用具体的名称来指代期权价差。比如,如果某个经纪人打电话要求交易大厅为某种期权价差提供报价,她可能会对接线生说这样一番话:“请问您能给我报一下900 / 950看涨期权价差的买卖价差吗?”同样,在通过某个电子交易平台访问某个期权价差的报价时,交易者会输入适当的执行价格并将搜索条件设定为“看涨期权垂直价差”,或是已确认价差结构的其他一些类型。

有一点非常重要:在得到某种期权价差的报价之后,你无须解释你是想买入还是卖出该期权价差。这是因为,经纪人或交易平台会向你提供买入报价与卖出报价。由此确定了买卖价差—你可以按照卖方报价(ask)买入期权价差,按照买方报价(ask)卖出期权价差。

再一次,由于期权价差非常复杂,对其进行详细讨论已经超出了本书的范围。然而,你要认识到这一点,在讨论某个期权价差时,如果价差中看涨期权的价格高于看跌期权的价格,交易者会买入该期权价差。如果交易者在空头头寸上收取的期权费高于其为多头头寸所支付的期权费,交易者会卖出该期权价差。

随着电子交易平台的日渐流行,以及由此产生的日益透明的期权报价,都促使更多的交易者为不同的价差头寸分别下单,而不是以组合的方式通过一张委托单进行交易。比如,交易者可以通过使用一张价差委托单来为某个由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构成的期权价差下单,在这样一份委托单中,多单与空单同时执行。或者,某个交易者可以只下一份委托单,买入心仪的看涨期权,然后再下一份卖出另外一份看涨期权的委托单,从而完成了这笔期权价差交易。

无论是一次性下单还是多次下单,期权价差的保证金都要求是相同的。然而,有些经纪人对于委托单输入风险政策有着严格的规定,他们或许更喜欢交易者通过一份委托单完成期权价差的建仓,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批准及执行委托单前就洞悉交易者的意图。换言之,由于对风险的错误估计及保证金要求所导致的后果,过于积极的风险管理部门或许会拒绝某一特定类型的委托单成为某种期权价差的一部分。

总之,如果交易者在投机活动中忽略了期权交易带来的潜在好处,这对他们是不利的。尽管期权交易看起来非常复杂,但作为一名交易者,你应当熟练掌握所有可用的工具。毕竟,在生活中总走捷径的人通常无法笑到最后,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期权交易中。


以上内容节选自《一本书读懂商品期货》,[美] 卡莉·嘉纳(Carley Garner) 著,马海涌,高闻酉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购买请戳:#购买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