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检测细分领域王者——安车检测

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6喜欢:11

有人提问,为什么我分析的企业门类很杂,大多泛泛而谈,我先讲讲这个事儿。分析什么公司其实不是随便选的,主要是有这么几点吧,①是该公司目前相对低估,也可能写完文章立马就飙升了(为什么低估靠自己判断)②公司的财务数据看起来不错,上市时间至少3年以上③业务并不复杂,提供的服务或产品还是比价简单的,像平安这样的纯粹是看大趋势,你让我分析,我也没辙,靠实是搞不懂④牛掰公司或者很热门的我一般先不看,这类公司被众多投资者,各大机构拿着放大镜搞,比如茅台或者海天,我分析也整不出个花儿来啊,紧跟大神们看看就行⑤我得有时间,这一点最重要,如果加班疯狂起来,根本忙不过来,也没时间搞投资。

最后,公司分析主要是抛砖引玉,如果分析完成之后发现公司真的很好,那就会持续的进行跟踪,深入进行分析,那就是下一步工作了,如果初步分析之后发现该公司财务数据不好,或者很多地方存疑,那就停下吧,毕竟时间宝贵,精力有限,切勿带有情怀的做投资,投资的目的是挣钱,而不是用货币倾述自己的情怀。

闲话少叙,今天的话题是安车检测(SZ300572)。这家公司是国内机动车检测领域和机动车驾驶人考试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的主要提供商,是国内少数能同时提供机动车检测系统全面解决方案、智能驾驶员考试与培训系统解决方案、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解决方案与机动车行业联网监管系统解决方案的企业,能够全面满足客户在产品与系统方案的设计、安装集成、运营维护以及行业监管等各方面的需求(摘自2019年财报)。

首先明确了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安车检测提供的是一种特殊的产品服务。这种被需要的服务还是国家强制要求的。在进行招股书与财报的详细阅读之前,先列出2019年的基本数据,然后再提几个问题,后面逐一来回答,看看这家公司如何,表内单位均为亿元。

从这张表大致可以初略得到这么几点:

公司有息负债为0,说明没有靠借钱过日子,货币资金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3%,属于健康状态;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比也比较大,后面看看具体是不是短期套利的目的;应付与预收占比都不小,说明占据上下游的资金,行业地位相对比较强势;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较少,初步判断,公司不是重资产业务;

目前主要业务如下:

主要业务还是靠制造、安装机动车检测的仪器仪表为主,看起来居然像一制造业企业,机动车检测系统里面最大的开支是外购成品,接近70%,但是没找到它这个外购成品是什么东西。

招股书提到是因为部分设备自产外,大量需要外购获得,就算是自己生产,发现公司的大部分的零配件也是采购回来组装的,这一行的发展模式应该是这样的,毕竟生产分析设备是很难的,高端设备几乎都被国外厂商比如安捷伦之类的垄断了。

我提出几个问题,以待解决:

①国家是否会修改现行的机动车检测标准或者规则,比如更多类型的车辆在一定时间内免检?②行业竞争对手的状态或者是新进入者的情况如何,会否影响到目前公司的发展?③机动车数量增加,二手车检测业务是否能维持预期,为公司业务的增量提供保障?④目前检测费用是政府指导定价,公司并无定价权,有点类似电价,存在数年不变的情况,随着各项运营成本的提升,如果依然无法提价,那么毛利率等势必下降,风险几何,能否靠吃掉对手的份额继续提升,定价方面有无改变迹象?⑤未来与车辆相关的其他检测,比如遥感测试等甚至是否能达成预期?

带着问题看财报与招股书实在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感觉有点探案的感觉,就这样开始吧。

国家是否会修改现行的机动车检测标准或者规则,比如更多类型的

车辆在更长时间内免检?

2004 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机动车应当从注册登记之日起,按照下列期限进行安全技术检验:“营运载客汽车 5 年以内每年检验 1 次,超过 5年的,每 6 个月检验 1 次;载货汽车和大型、中型非营运载客汽车 10 年以内每年检验 1 次,超过 10 年的,每 6 个月检验 1 次;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 6年以内每 2 年检验 1 次,超过 6 年的,每年检验 1 次,超过 15 年的,每 6 个月检验 1 次;摩托车 4 年以内每 2 年检验 1 次,超过 4 年的,每年检验 1 次;拖拉机和其他机动车每年检验 1 次”

2009 年环保部发布《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规定》,“除摩托车、轻便摩托车、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为 1 年,其余机动车的环保检测与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频率要求相一致”

2014 年 5 月,公安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

验工作的意见》,“自 2014 年 9 月 1 日起,试行 6 年以内的非营运轿车和其他小型、微型载客汽车(面包车、 7 座及 7 座以上车辆除外)免检制度。对注册登记 6 年以内的非营运轿车和其他小型、微型载客汽车(面包车、 7 座及 7 座以上车辆除外),每 2 年需要定期检验时,机动车所有人提供交通事故强制责任保险凭证、车船税纳税或者免征证明后,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领取检验标志,无需到检验机构进行安全技术检验。申请前, 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将涉及该车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处理完毕。 但车辆如果发生过造成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的,仍应按原规定的周期进行检验。上述车辆注册登记超过 6 年(含6 年)的,仍按规定每年检验 1 次;超过 15 年(含 15 年)的,仍按规定每年检验 2 次。” 自 2014 年 9 月 1 日起,对根据规定, 6 年内免检车辆同时免予环保检验。

根据具体要求,也就是说,在2010年之前注册的,符合上述要求的车辆依然需要强制检验,但是这个年份距今已经10年了,现在新注册的每一辆上述车辆(6 年以内的非营运轿车和其他小型、微型载客汽车(面包车、 7 座及 7 座以上车辆除外)都会在6年内实行免检制度。

最近的是,2020年10月22日,公安部要求,“一是扩大私家车免检范围。在实行6年以内的非营运6座以下小微型客车免检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免检范围,将6年以内的7-9座非营运小微型客车(面包车除外)纳入免检范围。同时,优化检验周期。对超过6年不满10年的非营运小微型客车(面包车除外),检验周期由每年检验1次放宽至每两年检验1次,即私家车10年内仅需上线检测2次,分别是第6年、第8年。对10年以上的私家车,仍然按照原规定的检验周期执行,即10-15年的,每年检验一次,15年以上的,每半年检验一次”

这其实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目前无法判断进一步的政策会如何变化,照我自己的理解,随着技术的进步,环保新形式下排放标准会更加严格,未来免检的程度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而环保会趋严,也就是说也有可能排放的要求,指标会更细化,更多样,但是这一部分也可以要求车辆制造商在汽车整车制造的时候优化完成,后续省掉检验的麻烦。

我的看法是,我看不清楚,也不知道未来这一块政策的方向,所以,只能放在这里了,边走边看吧。

行业竞争对手的状态或者是新进入者的情况如何,会否影响到目前公司的发展?

目前市场内主要以南华仪器为主要竞争对手,截止2019年,安车检测的市场占有率大致在18%的样子,处于很强势的地位。

作为对比,我们将已经上市的机动车检验公司进行对比:

相对竞争对手,其实,暂时没有看到绝对的碾压实力,综合来看,还是安车检测的波动较小,相对值稳定,总体ROE值与净利率都较好,勉勉强强吧。

受限于政策面的影响,目前其他厂商大规模进入的概率其实也不大,现在市场上还是以小检测站为主,目前还有1万家以上,因为这个行业的门槛其实不高,要说很赚钱,也谈不上,虽然执行的是国家的统一标准,但是依然存在小、散、乱的格局。目前规模较大的就是上述提到的几家公司。小公司不利于管理,也存在违法违规的事情,有的地方对环保认识还不足,政策执行不见得到位,未来行业整合应该是大趋势,目前安车检测正在大规模的并购与募集资金。预计将来的并购与扩张会提速,直到一个均衡的态势。 

我的判断是,其他公司进入的概率不大,这一块头部公司大概有十来家,未来可能会复制其他行业的趋势,强者俞强,马太效应明显,小的,不规范的检测站或者公司会逐步被收购,被淘汰,这既符合行业发展的规律,也符合国家对于机动车检测的要求。

机动车数量增加,二手车检测的需求是否能维持预期,为公司业务的增量业务提供保障?

根据公安部的数据,截止2019年,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3.48亿台,其中汽车为2.6亿台,私人汽车免检的达到1.35亿辆,后续可能会开始下降,因为超过6年免检期,需要检测的车辆占比在持续走高,这部分车一时半会儿也不可能报废。

客观来讲,汽车增量其实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比较大,但是肯定不是大家想象的强相关,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汽车承载量是有限的,机动车量的提升比较难,比如一线城市限制牌照措施,其他城市的现有承载量其实还是极大的影响到了汽车的增量。我个人的判断是,随着中产家庭的增加,汽车的产销量会缓慢的上升,直到一个稳定值,这个过程可能还得持续二十年左右。这一部分增量带来的检测服务会成为蛋糕扩大的小部分,机动车保有量假如提升到5亿台,这部分增量还是很可观的。

最大的一块增量大概是来自于二手车市场,到2020年,我国汽车二手车交易量已经增加到接近1500万台,相应的新车销售量是2500万台的样子(见下表)。

数据是不会说谎的,新车销售量基本上在一个稳定区,逐步下降的趋势,而二手车的交易极其频繁,从2015年到2020年,二手车销量从占新车销量的不足四成,逼近六成水平,预计后续还将继续缓慢增加。虽然国情不同,但是欧美国家普遍二手车交易量超过新车交易量也可以作为一种参考。现在不论是XX二手车网络平台还是市场上自由买卖,定价都是以买卖双方的经验为主,并没有一个客观的报告作为定价的核心标准。安车检测之类的公司完全可以在这一块做成行业标准,提供行业内部认可的检验标准,出具的报告为二手车的交易提供指导,这部分费用不高,我相信买卖双方尤其是买房还是非常愿意掏这个钱的,买得放心比什么都好。

目前检测费用是政府指导定价,公司并无定价权,有点类似电价,存在数年不变的情况,随着各项运营成本的提升,如果依然无法提价,那么毛利率等势必下降,风险几何,能否靠吃掉对手的份额继续提升,定价方面有无改变迹象?

目前机动车检测方面的定价完全是靠地方政府进行指导定价:

目前来看,还是正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比如2019年的新规如下:

也就是说,地方政府要逐步放开定价权,由市场自主调节完成价格的调控,这对安车检测这样的头部检测公司来讲显然是一件好事。这一部分就暂且放下,只能等待进一步市场化。后续能否吃掉竞争对手公司的份额其实难度不小,上一节其实也讲到了,现在招兵买马大肆扩张的时候,吞并那些小的检测站还是很轻松的,大方向我认为没问题的,后续主要还是考研管理层的整合与运营能力了。

未来与车辆相关的其他检测,比如遥感测试等甚至是否能达成预期?

2017年7月27日,环保部针对机动车排放超标问题发布《在用柴油车排气污染物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遥感检测法)》,以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改善大

气环境质量。公司在2019年报告中已经着重提到这一部分研发与应用情况(图片来自官网):

另外针对我在第二节提到的,整车下线可能提前进行各方面的检测,做到后续少检测或免检的问题,公司显然是有这方面的思考与布局的,目前有整车的全套服务:

总结:这一篇写下来,其实蛮多感慨的,虽然只是泛泛而谈,但是我也算是初步了解了这个行业,世界很大,我们很渺小,也很无知,很多东西只有自己的查资料,较深入的研究后才知道。

对于这家公司,最后再粗略看一下:优势在于公司在机动车检测等方面有先发优势,目前市场占有率排到第一,技术与服务的协同,与国家环保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如果进一步提升份额,能形成事实上的市场垄断,利润会持续增加。

安车检测风险来自以下几点:①盲目扩张,整合不利带来的风险,尤其是部分新收购的公司常年亏损,能否用自己的标准快速进行整合,扭亏为盈才是正途;②国家政策的风险,如果进一步将免检时间拉长,或者免检车辆的类型增加,带来不利影响;③新车的销量下滑或者二手车交易增量不及预期,可能后续发展不利。

总的来说,作为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安车检测的各方面还是比较优秀的,至于目前是否能买入,那是估值的问题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抛砖而引玉,希望能听到更多不一样的意见,欢迎讨论。

 $安车检测(SZ300572)$  

全部讨论

2021-02-19 08:25

没抓住重点

2021-02-19 08:28

分析比较客观详实,几个优势和风险点现价也是市场共识,所以最近虽然斩了一把,估值也算不上特别低估。公司基本面优秀,长期看好,轻仓跟进观察。
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