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简单总结一下吧,今年一年的心路历程其实在平时的发文中记述,现作一小结,算是留给自己的留言或者寄语吧。

今年总体投资收益还剩28.8%,有点出乎意料,方正证券自动结算的收益为22%,但是精确计算后确实是28.8%,做为股票投资来说,这个收益还是不错的,但是自己却感觉不太满意,因为在雪球上见证了太多的牛人,自己关注的人里面就有好多大幅超越我的,而且我是在七月份收益就达到27%,8月份最高时收益是33.5%,当时意气风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年底50%,正是因为这种心态,频频犯错,到年底收益不仅没达标,反而还下降了,深刻体验了一把欲速则不达,这是今年最大的教训。今年年初的疫情造成的3月大跌,这次机会被我抓住了,当时调仓40%到港股,可以说抄了一个大底,港股随后的猛涨让我的收益节节高升,西部水泥几个月涨了80%多,腾讯控股涨60%,还有其他港股都非常给力,但是初涉港股通的我不久就感受到了它的残酷,涨的快,跌起来更快,没有及时减仓,港股的阴跌逐渐让我失去耐心,在接近最底部的时候,认为港股市场将被美废除,国际金融中心不保,流动性丧失,所以清仓了港股,最后大概只保留了6%收益,而港股接着就扭头向上,错失不少利润。之后一心放在a股上,而此时重仓股长春高新因一则访谈外泄引发大跌,一段时间风声鹤唳,可长高是我赚钱最多的票,认真分析了那则访谈,觉得那不能算利空,而应该是利好,所以没有减仓而是利用大跌不断做T,并且逐步加仓,最后在长春高新股价回到400多的时候,我的持仓利润已经超越了它股价500时的利润,是今年操作最成功的股票。今年下半年最吃亏的票就是地产和水泥了,一直阴跌不止,仓位逐渐加重,现在这两个行业已达一半仓位,做为一个自认保守的投资者,现在觉得这个比例太高了,但是又不想减,非常矛盾的心态,总觉得地产在年报出来的时候应该会恢复估值,近期的万科其实走的比较独立,其他财务稳健的地方公司也应该能活的更好,当然只要地产每年能提供15%做收益就可以了,而且还是比较安全的。年底持仓看,几年来一直重仓消费医药的组合今年因为涨的离谱已经抛的只剩长春高新了,21年有机会还是要低吸一些消费医药,还有腾讯也要耐心等低点买点。至于昨天银行的两道红线政策出台,短期对地产是利空,但是就现在万科保利的价格,已经充分地体现了这些政策的预期,还能跌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