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1喜欢:1
“你现在不理解没关系,累吐血也要给我背下来。听我的一定没错。”记得十年前第一次听到张敬富老师讲《审计》,立即被他尖嘴猴腮的思路吸引。学习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拦路虎,比如最让我感到头疼的反向合并与递延事项。在有限的时间里,众多的知识点拥挤在一起,取舍是死路,只有硬淌过去。不理解的,先搁置不理解,用最不理解的笨方法去把不理解的知识点答对,不丢分。等到以后漫漫去理解,这种状态就像在心里欠了某个知识点“永续债券”。
也许,还存在另外一种不理解。就是当时我们觉得自己理解了,其实多少年之后,我们才认识到,原来我们只是答对了题目,距离理解,差了一点点阅历与运气。等到我们真的理解了,已经跳跃出理解的自身,开始发散恣意与面目全非。
比如张若虚的那篇美誉度极高的诗《春江花月夜》 ,被闻一多先生评价为“诗中的诗”。这首诗是初唐结束的余晖,是盛唐开始的惺忪。承前启后,它像刚睡醒的少女,伸一伸懒腰,因为年轻,慵懒来不及梳洗就很好看。
其中一句“月照花林皆似霰”,当时高中语文老师问我们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大家回答比喻。至于把什么比喻成什么,会认为是金属镁燃烧一样的白色月光像“霰”。霰,是小冰粒,多在雪前雪后出现。一直到今年三月,南京樱花绚烂。樱花夜里偷偷开,并不会像马蹄莲那样傍晚就早早自闭花苞睡眠。凌晨四点钟,海棠花亦未眠。这种意境可以套用在樱花上,它们都属于夜猫子花性。三月的初春,雨水会让樱花来不及盛开就滴落满地,如麟芳甸,甚是可惜。
三月的某个夜晚,我出门倒垃圾,是暴雨之后夜空立即放晴,屋檐的雨水在滴落,砸在玻璃上,迸溅出斑驳的月光。乌云散去,明月丽兵夜空。我在垃圾桶旁边的一排樱花树下,看见掉落一地的樱花瓣,我抬头想检查一下樱花树的“战损”。就在我抬头的一瞬间,明月、樱花、滴落的春雨,我看见树上的樱花不是花,是一朵朵“冰”花。在月光下晶莹剔透,手机拍不出那种意境,必须肉眼凡胎才能一睹其泽。于是我开始重新审视“月照花林皆似霰”,进而发现张若虚如此细腻与热爱生活。
零、白色的花,或者浅色的花,绝不是深颜色
一、花林,必须是观察时花多叶少,必须有林之花阵,单株不行
二、明月,月光一定要特别亮
三、水汽,雨后或者露水很大,不是雾,因为有月
四、诗人失眠
五、花林要比诗人高,诗人整好抬头
……
当同时满足以上条件的时候,画面“月照花林皆似霰”之镜才能完美呈现。于是有:
“诗人失眠,跟随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来到一片开满花的林中,大概是果树,一定不是桃李。想必空气清新,潮湿的雨水或者露水缱绻敷在花朵上。诗人抬起头,月光如银尿在花林中。他看见冰粒一样镶嵌的花朵,晶莹剔透,开在枝头上……”

全部讨论

05-11 20:31

月照花林皆似霰。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