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说一说我对关税的理解。
抖音上看到某著名发言 说:“我要强调的是,美方继续将经贸问题政治化,进一步增加对华关税,是错上加错,只会显著推升进口商品成本,让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更多的损失,令美国消费者付出更大的代价。”他表示,据穆迪公司推算,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加征对华关税92%的成本,美国家庭每年增加开支1300美元。美方的保护主义举措也将对全球产供链的安全稳定造成更大破坏。
如果他的专业涉及经济学,哪我无法不怀疑他是怎么毕业的,如果他的专业与经济学无关,哪只能质疑他的职业水准,实在不应该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大放厥词,因为这个发言是面向全世界的,代表着一国的形象,明明不懂却装懂,是有损……的。
首先,逻辑上不通。善于思考的网友就认为:既然加征关税的后果让美国消费者承担最大的大头,那美国加征关税,岂不是对美国的伤害最大,那我们不是应该庆祝吗?还有网友认为,既然美国消费者受到了这么大损失,那大选在即,这样无能的领导者一定会被选民轰下台,这充分证明领导无能害惨三军,我们应该同情美国人民。
其次,理论上错误。
关税的本质,是一种环节交易税。因为任何税收,只能向生产者征收,美国的进口商是中国出口商的消费者,因此其征税的对象,就是中国的出品商。
举一个简单例子,假设,你从中国运送货品前往美国,货船在海上遇到风浪损失了总货物中27.5%(美国对中国两千亿美元商品征的关税)的货物,那么,这个损失是谁的?是你,和美国买货的人无关!那么,现在风浪过去,你到了美国,你这时想挽回损失,想把这一批货物高价卖给美国的商人和普通百姓,能做到吗?不能。因为商品价格由市场决定,而价格的传导,具有时间性,美国的进口商和消费者只按照市场的价格来进行采购,你的价格过高,他就会优先采购越南墨西哥泰国阿根廷印度意大利等的商品。
有人说,一定会加价卖的,不加价卖,就赚不到钱了。这是对企业经营的无知。一家餐厅开了一个月后,发现房租太高了,收入太低了,月月在亏损,你会怎么办?你只有压缩生产成本,压低人工工资等运营成本,开发高附加值有利润的新品,研究消费者的口味引领消费者的味觉,增加产品粘合度,努力扩充市场占有率,最不济的,你可以选一个房租低的地方、消费者对价格不敏感的地方去开餐厅。
只有垄断的,才会认为,解决亏损,只要提价就可以——这也是他们抵触和䑛毁甚至害怕市场经济的原因。
只有市场经济才是最公平的社会,社会上的“二八效应”——20%的人掌握80%的社会财富,或者某些地方的“一九效应”,这恰恰是市场经济受损或消退导致的,不谋求如何发展市场经济,而寄希望于回到一穷二白但很“公平”的年代,却不知道哪个年代虽然大家都吃不上饭但还是有人能天天吃上红烧肉,虽然每户人家都没有黄金古董但却没人知道“破四旧”时消失的那么多名家字画、珍稀典藉、金玉古董都去哪了——财富没有消失,财富只是转移,当然在转移中必然也会有损耗,0.009的人拥有和决定近乎100%的财富,就是公平吗?
再回到关税。按照经济学的概念,关税这种环节税,其实就是所得税,其承担者,就是商品的出口商。
这也可以理解,虽然有的国家没有象美国一样来提高针对中国的关税,但有多少会真正反对呢——毕竟,对出口商来说,要维护出口商品的利益,再没有比到不受关税针对的国家和地方去转移办厂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效果更好的了。
那么,美国的消费者的利益,有没有受损呢?一样受损。这里也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比如,某地突然出现水灾,所在城市周边几乎所有的菜地都淹了,这时,菜农们是天灾的承受者,因为他们辛苦种的菜没了。但这个地方的消费者,也有损失。因为菜的供给变少了,虽然由于城市蔬菜市场有一些库存,城市二道贩子手里仓库里也有一些积余,但如果外地菜跟不上,菜价就会上升,甚至越升越快。对城里的消费者来说,就得花更多的钱去买菜。
但是,注意这是两个概念:城里消费者们的损失,和菜农的损失。消费者的损失并不是你分担了菜农的损失。那些菜农的菜淹没了,他的损失根本没转移,依旧是损失。城里的消费者哪怕是以天价来买菜,并没有补给那些倒霉的菜农一分钱。
所以,关税对美国消费者的影响,是按价格传导的链条影响的。由于加征27.5%的关税,导致中国很多以出口美国为目的的厂商,在这种成本下,无法盈利,于是他们减产、或者降低利润来生产,甚至导致破产倒闭,从而减少了整个市场的供给。当供给减少,而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价格必然上升,这时候,就该美国的消费者也因此而受到损失。
因此,严格的逻辑是:关税首先让中国的生产者受到伤害,接着再伤害了美国的消费者。加征的关税,不会转嫁到美国的消费者身上。但是美国的消费者很容易受到连带的影响,导致损失。而且,如果中国提供的产品质优价廉附加值越高,市场的别国替代品越少,替代能力越弱,则美国民众受到的损失越大。
所以,虽然我不认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说法——关于这句话的逻辑以后可以说下,但对于现在,对于我们的出口商品,一定要用科学技术的手段,来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增进商品的利润,提高商品的效益。因为,关税最终的损失者,还是出口国的劳动者和土地拥有者,企业效益不佳甚至出现倒闭,会降低对劳动力和土地的需求,使得劳动力和土地持有者的收入下降。
而收入,才是消费的基础。对一个国家一个地方来说,无收入则不消费,无消费,则无生产。生产,是经济之根啊。
我是以逻辑来买卖股票的小散。以上也是我目前空仓的理由。雪球里大家都是喜欢看个股,但逻辑往往只能够指向行业或者板块,而每个人对这个行业或者板块里的个股的选择和审美都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我一般不会说个股的原因——但行业和板块选对了,对个股来说,往往也就是收益的不同。
本周涨得最好的最稳的是房地产板块。但我没做。房地产板块上涨的背后逻辑,是地方出资收购房产。我不做的原因是两个,一个是心里不喜。所谓的“地方出资”这个“资”是谁的?它来自于税收来自于上面的印X来自于地方上的降薪,说白了来自于老百姓自己,我们设想一下,老百姓自己你会去买房吗?另一个是房地产的需求受制于经济和人口两个方面,哪么,这两个方面改善了吗?
当然,涨是硬道理。
也希望他们(他们是谁大家都知道,但不能说,我还是希望这篇文章就别删了)能真正认识到,涨,才是硬道理,涨,才能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