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伊利对外投资分析

伊利股份拟在新西兰新建年产47000吨婴儿配方奶粉项目,项目投资金额为人民币110,345万元。

伊利本次投资通过生产高端产品,扩充产品层次,提高公司一线城市的竞争力。到时就生产出来的奶粉名正言顺是洋奶粉,然后创立一个全新的高端子品牌,产品的档次随即提升,届时再也不是当前只能在三四线城市婴幼儿奶粉强势的伊利了。

投资该奶粉项目,也是为了迎合国内消费者崇洋消费心态,国人认为洋奶粉就是好的,就不会出现质量问题,对国内奶粉完全没有信心。以致今年11月份,现代牧业董事长上波士堂节目时,从节目开始到结束一直都被嘉宾追问食品安全问题和怎么恢复消费者对国内奶粉信心问题。

目前一二线城市由外资品牌美赞臣、多美滋等强势品牌占据绝对竞争优势,占据国内40%婴幼儿奶粉市场。伊利超过一半的奶粉在三四线市场进行销售,这些市场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信息灵通程度、购买力相对于一二线市场弱。同时,美赞臣等外资品牌短时间内又难往三四线市场下沉,所以伊利在该区域具备绝对竞争优势。在巩固了三四线城市及农村的龙头地位后,伊利自然会把目光盯向一线城市,抢夺外资品牌奶粉的份额。

在产品升级方面,伊利和蒙牛并不缺乏经验。2005年前,国内液体奶只有纯牛奶,当时媒体不断用牛奶比水便宜的字眼来形容牛奶价格的低廉。蒙牛推出特仑苏,伊利推出金典和营养舒化奶后,牛奶的档次随即提升,完全能迎合高端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巩固了液态奶的市场垄断地位。

目前奶粉和当时液体奶所处的环境完全不一样,当时液体奶已经完全有伊利和蒙牛双寡头垄断,他们进行产品升级还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而目前奶粉市场,品牌力上外资品牌美赞臣、多美滋等很强,在三聚氰胺事件还没有完全被人们遗忘之前,本土品牌要做消费者心中提升美誉度,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在不易改变国人奶粉消费心态的时候,伊利通过在新西兰建厂用当地奶源生产高端奶粉,从而取得国内消费者信任,侵夺外资品牌的份额,这应该是可行的。

市场对伊利本次投资项目有疑问是正常的,本次新西兰项目投资额稍大且披露回收期较长、年投资回报率也稍低。查阅伊利股份历史公告发现每年投资都不少,例如2011年的河南济源项目、广东惠州项目、宁夏吴忠项目,但上述投资额都在10亿元以内且披露的投资回收期较短、年投资回报率较高。本次是公司长远战略投资,性质不一样。

最近对本土奶粉产生影响的消息还有:部分进口婴幼儿奶粉的关税税率从20%降到5%。调低进口奶粉税,表面上对国内奶粉是有负面冲击,但实际洋奶粉并没有因此而降价,而是价格节节攀升,对国内奶粉影响不大。如果伊利在新西兰奶粉项目建成投产,生产出来的奶粉绝大部分销回中国,那么伊利也变成了关税下调的受益者。

全部讨论

2012-12-21 17:57

两天的打压应该说比较理想了,本来海外就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在世界经济这么不景气的环境下,用最低的利润来衡量项目回报率应该是比较稳妥的办法,毕竟达产之后离当初预计的低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国企风格的企业还是保守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