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iRemi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36喜欢:0
是的 白药百亿入股看上的是啥?

热门回复

当然对上海国资系下的公司的投资,还是要本着价值投资的原则,就是对投资的公司的业务要理解,一定要理解他的业务,比如说陆家嘴、金桥、外高桥这样的公司,他们的业务是不愁的,他们能够有一定的经营盈利的能力,也比如说这个上海医药,从这么多年来看,他的经营的业绩还是过得去,虽然说股价不是走一条直线的上涨,但是这个也是这么多年来这个医药行业的共性吧,都是大幅的波动。

看的就是稳定吧,百亿资产如果年化5-8%也很可观了。它增发价比现价还低,很划算。

华润的优秀可能还是在一种对这个医药投资的他的视野比较宽阔,然后他的进取也比较大,然后他对细分行业的布局的眼光还不错,确实是华润医药的这个管理层的整体实力还不错。
就是华润系,感觉就是他们对于他们的资本的投资的内部一个绩效的考核评价的指标,应该是比较市场化的,比较规范和科学的。因为他们在市场上成立了这么多下面的公司,在这个运作方面机制上面都留下了还是非常好的口碑,但是医药这个行业里面太细分、太杂了,还是有时候担心,这个华润医药里面他们怎么去理算上市公司之间如何去沟通这些,避免这些内部的竞争,一些内部的消耗。

国药控股的规模更大啊,然后它有一个很大的一个弱点,就是它太杂了,他的控股权这些太多了,业务很杂,关联交易很多,少数股东权益占比也相当高,相当于占了1/3以上的水平,这个东西确实是不好拆分的。
而上海医药,他的少数权益要少一点是100多亿,他占比较低一点,然后这样他的资产啊,他的业务要清晰一点。
还有一个国药控股,他没有A股,上海医药是a加H,这种类型的那当然是上海医药,这样的话两边市场的,它的定价,它的估值,它的信息的披露,对于投资者来说它都是要好一兴的,可以相互的比较和借鉴。
对于国药控股来说,还是感觉他还要把他下面的一些资产股权和业务这些,他还是要在再梳理一下,他这个太杂了,下面有太多的上市公司,像那个华润医药它就要清晰一点,当然华润医药也是挺杂的,但是还要好一点,它的几个大块它都上市了,都很清晰,但是国药控股呢,就是它的股权是绕过来绕过去的,挺复杂的。
这三家上市公司他们其实还是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的医药工业和医药流通,他们都是在做的,华润医药的医药商业是他下面100%持股的一个商业公司在做,然后上海医药也是,国药的话它就是分散一些了。
这三个公司它代表了也是三种风格,上海医药代表的是地方的国资,也是老牌的国有企业,然后华润医药是代表着央企的单列的上市公司,国药是正宗的国家招牌,然后这三家这个国企他们代表三种风格来做这个医药的市场,也是国家对于这种行业架构的鼓励。

#缘富读上海医药# 2018年配售1.53亿股H股,得资金31亿港币,其实这笔钱他还是用在了对外收购上,成功收购康德乐中国 100%股权,奠定了医药商业全国第二的地位 。
2018年$上海医药(SH601607)$ 以5.67亿美元购得Cardinal公司股权,当时PB在2之上。
康德乐中国是中国医药流通领域规模领先、特色显著、优势鲜明的优质投资标的,其分销业务规模位居全国第八,在进口产品代理、国际供应链管理、专业药房等领域优势明显。

康德乐中国拥有14个直销公司,17个分销运营中心,其分销商网络覆盖322座城市,服务近11,000家医疗机构等下游客户,同时拥有30家DTP药房。康德乐中国的全国仓储总面积约14.6万平方米,并拥有约7,000平方米的冷藏存储容量。

另外,一个整天想着分点股份靠别人救济(无论是资金还是经营)
对比
另外一个国家支持几乎无限子弹 整天整合别人(成功率还很高)还不扩股

两者都低估的情况下,太容易选择了。。。
华润医药我是能看到一两年内股价翻倍的(不考虑突发利好,炒作),同样条件上海医药我是看不到任何希望

确实,上药的股本扩张多一些

如果说纯粹的医药的投资的话,除了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片子黄,好像就没有直线上涨的公司了,好多医药公司都是大幅的波动,可能这就是医药行业被这个集采政策打压的结果吧。确实是这些公司的业绩也是很波动的,比如说民企中的科伦药业它的股价也是被人诟病,比如说信立泰以前涨得好,但也是大幅的波动。这些东西怎么说呢,也不是由于这个上海医药的管理层他们自身的因素导致这种经营的平庸的状态,也不能怪他们,这个也是行业的阶段,行业的政策的综合的结果吧。

因为在上海,所以说他的资源确实是相当的多,比如说上海电气他有几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上海市他随便卖一片土地,都可以换很多的钱,还有在做对外引资技术引入的时候,他也确实是占了很多的先天的优势,国家对上海的支持,对外开放的形象,确实是支持力度很大的,中央应该是也是想着,让他们放开来做,但是上海市的国资就是传统的体制吧,思想要僵化一些,条件太好了,也不想去做太多冒险的事,去做太多创新的事情,冒太大的风险,这个也是他们的资源条件太好了,所以说他们的惰性要强一点,这个和一个人、一个家庭一样,他安于现状,不想去冒风险是吧,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确实牙膏业务给他的企业的整体的形象确实改变很多,也确实是它的利润的助推器,他在云南的那个地方确实是有很多的重要的资源,他这一块也是不会放弃的,从支持地方经济、三农来说,它也是要大力的发展,但是效益怎么样那就不大清楚了,所以说他在云南那个地方他就想走出去,他通过投资上海医药这种形式,他来走出去,把自己的资金拿出去,还有一个是就是他的产品当地的资源,他也想通过上海医药或者这个沿海的这个平台他来拿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