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研究企业的供应链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在固定资产投资的方面中国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由于长期的快速增长,整体产能投资激进,致使增速放缓时产能利用率不足
2、管理粗放、运营效率低

重资产原因

1、技术创新不足,品牌溢价能力不足,没用足够的盈利空间来外包重资产业务
2、管理能力低下,无法有效的选好、管好供应商

企业整合的不同模式

重资产
(垂直整合)

好处:可以更好的选择和管理外包的供应商

坏处:学习过程长,代价高,管理能力弱,对待供应商非黑即白,能力不足,需求单一,竞争不充分

既重又轻

1、支持新产品开发,等设计定型、验收确定后,再外包

2、帮助企业保留一定的生产工艺知识,以便更好管理供应商

3、作为和供应商议价的筹码

4、保护知识产权、应对紧急情况

轻资产

企业成熟,管理能力强,在供应商管理上能采取差异化的做法

企业与供应商关系

协作关系

需求的不确定性很大,很难通过合同描述,合同的约束力度有限,供应商的行为需要更多的需要写作医院、长期关系来约束

1、长期关系,供应商的短期损失可以再长期得到回报

2、供应商数量有限

3、共同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问题转移给供应商

竞合关系

双方面临不确定性相当大,不能清晰的通过合同来约束,双方互信不够,也不能完全基于关系约束

代工关系

双方合作界面清楚,不确定性有,但低,双方主要通过合同关系约束,供应商需要按照企业的要求定制

如何应对垂直整合的高成本

1、看能否转移,通过产品的差异化优势将高成本转移给客户,由客户买单,差异化的优势,要么来自于产品技术,比如高科技行业,要么来自于品牌效应,比如奢侈品

2、不能转移,看能否改善,通过自我效率的提升,内部消化(精益生产、厂中厂)

3、两者都不行,就外包,依赖更专业的供应商

外包分类

订单外包

资源和能力互补

1、资源互补:找富余产能的同行业公司帮忙;需要尽量增加确定性;
2、能力互补:把不擅长的领域外包给同行公司;需要有清晰的战略;

产品外包

自制还是外购

1、产品是否符合制造战略;
2、自制成本是否有竞争力;
3、自制是否有足够产能;
4、有没有合适的代工厂;
5、代工是否会导致知识产权风险;
6、是否必须制造这个产品;

结构性外包

工厂是持有还是剥离

1、红花:战略价值高,绩效表现好,是企业制造网格的核心构成,也是竞争优势明显、增长速度快的平台。
2、绿叶:要么战略价值高,但运营绩效差;妖媚运营绩效差,但战略价值高,需要“红花”配套存在;
3、鸡肋:要么战略价值太低,要么绩效太差,对于前者,除非企业战略改变了,对于后者,除非绩效得到实质性体改,否则就成为关停并转和外包的对象;
4、敝履:战略价值低,绩效也差,需要尽快处理掉,释放资源投入到汇报更高的领域;

资产剥离方式

转让

前提是能找到接盘者

停产

停产期间会产生成本费用,而且短痛可能会变成长痛,但对于周期性较强行业,停产一段时间等待下一个行业高峰来,也是一种选择

转产

转产往往意味者设备改造,需要投入更多的重资产,需要慎重

关厂

无法拆分、转让、停产、转产,那就关厂

外包供应商的管理

外包供应商管理:
外包战略带来的固定资产灵活性不是免费的,它以可能失去对质量、交付、灵活性等控制为代价

有选择,有管理

对众多供应商进行分类评估和选择,从技术和商务角度选择合适的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或框架协议,督促双方投入资源来解决问题

谁选择,谁管理

如采购选择供应商,就得为供应商的整体绩效负责,比如交付、质量和服务,趋使采购部门兼顾多方利益,做出更均衡的决策、争取全局最优;

避免代工企业变成竞争对手

1、只外包老产品、成熟的产品,而新产品自己做。降低产权泄露的风险:
2、模块化,让多个供应商分别制造,有代工企业来组装,分而治之,削弱代工企业地位;
3、加强与客户端的联系,比如提高分销商、刻骨的忠诚度,来阻止代工企业成为竞争对手;
4、品牌商通过持续创新提高毛利,让代工企业有利可图,减少其成为竞争对手的动力;
5、签订非竞争条款,保护自己利益,通过专利保护知识产权;
6、如果知识产权的风险太高,就垂直整合自制;
7、如果竞争态势已经形成。授权代工企业,然后收取一定的专利费和授权费;

如何增加渠道忠诚度

1、培训渠道人员,让他们更好熟悉产品,更好服务客户;
2、与渠道一起宣传,把渠道和产品品牌联系起来,以影响最终客户;
3、给渠道独占权;

采购职能的转型:
选择和管理供应商

1、自动化,通过电子商务来应对订单层面的大部分事务

2、两层分离,设置专门职位应对

3、长期协议,避免频繁招投标和一标一译等重复性操作

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培养

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条件

1、延展性:为企业带来长期收益

2、有用性:给企业带来显著贡献

3、独特性:难以被模仿,要有门槛

核心竞争力的误区

1、核心竞争力表面上看是重资产,但实际上是管理整合重资产的能力

2、要提防“得不到就是好的”的心理

3、唯有重资产才是壁垒,才是护城河,这也不全面

核心竞争力是暂时的

核心竞争力是动态变化的

真正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是与现实别核心竞争力的能力,把资源聚焦到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上,外包非核心竞争力

持久的核心竞争力是工业时代的产物,行业进化速度越快核心竞争力的持有期越短

从重资产角度看,行业变化节奏越快,重资产的风险就越大

没有核心竞争力怎么办

1、用排除法,剥离该放弃的,聚焦剩余的;

2、聚焦研发,走差异化路线

3、把产品做便宜,走代工路线

如何创建核心竞争力

1、内部资源聚焦到企业核心领域

2、形成壁垒,竞争对手难以超越

3、最大限度利用供应商投资、创新和专业能力,在技术和市场化的快速变化下,显著降低企业风险

4、设计、品牌这样的无形资产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制造、仓储等有形资产外包

推动产品的模块化,支持外包

模块化的驱动因素

1、多元化需求;
2、生产效率;
3、财务压力,外包要求模块化;
4、技术因素,依赖专业供应商开发新技术,再整合到产品中

模块化对供应链的影响

1、模块化推断延迟战略,让大规模定制成为可能,给推拉结合更多、更好的可能

2、模块化降低企业入行门槛,显著改变供应链力量对比

3、模块化深化了标准化,有助于降低整体成本

模块化设计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1、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冲突

自上而下推导,再公司层面协调职能与职能之间、项目与总部之间的诉求冲突;确定哪些必须模块化、标准化;哪些可以定制;设置边界,确定统一的界面标准、设计原则;

2、对产品的设计能力要求更高

需要企业层面的推动和资源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