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后台关于同仁堂科技的提问:大户出品,必属精品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34

问:1)据股份公司的介绍,他们一起拿了很多中药材,比如100多公斤的牛黄,全行业去年都在囤牛黄,他们之前买不到这么多。但价格如果大跌,对今年的业绩有很大影响,对提价也有一定限制。

答:购入天然牛黄很中性,企业必然需求。多少钱都得购入。总体而言,原材料涨价不是好事。比较完美的预期是企业在牛黄高价时候顺理成章完成安宫提价、片仔癀都提价了。且安宫牛黄丸除了退烧,四季保健等作用外还有急救这一大功效,多少钱都得备,市场对安宫牛黄丸尤其是好安宫的价格敏感度肯定低于片仔癀。

目前收政策影响,天然牛黄大部分都是商贩走私到国内然后市场流转载入各大企业。如果开放进口政策,天然牛黄价格有望缓解,毕竟去掉了中间商差价,何况还是走私犯的差价,一定利润不菲。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安宫牛黄丸对同仁堂的业绩增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这几年销量都是徘徊的,从股份几年披露年报来看心脑血管净利润增速个位数远低于同仁堂整体净利润增速。

只是靠提价支撑,反着思考,其实安宫销量基数已经很低,后期如果提价叠加老龄化进程,有望从新为同仁堂提供增速动能。

总之,同仁堂是既有大单品又可以不依赖大单品的超级平台型公司,过度关注安宫情况是容易一叶障目的,同仁堂更是中药平台孵化型企业,他的平台基因是非常大的,未来大到难以想象。

问2)还是计划重点打造阿胶系列,但也承认品牌力不及龙头,销售遇到瓶颈,在开发阿胶类口服液类产品。这个市场明显有压力,继续大力推进感觉有些鸡肋。

答:阿胶2019年之前可是同仁堂集团强前五营业收入的品种,得益于那时候全民阿胶的趋势和好时代,以至于同仁堂科技总经理大会上感慨,阿胶的钱太好赚了。最近几年随着大行业有所转暖,但是也仅仅是转暖,包括东阿阿胶,他的营业额还不足巅峰期的一半。之前同仁堂阿胶的盛况更多得益于阿胶行业发展,毕竟同仁堂科技可打造的品种太多了,又是国企。前面还有东阿阿胶,福牌,宏济堂等竞争。

其实同仁堂阿胶历史背景是最强的,现在同仁堂永盛合阿胶原名福字阿胶,是宫廷供胶,只不过同仁堂宣传上不够open,东阿阿胶都能搞个九朝贡胶,而真正的供胶却变成了不知名的永盛合。

最近我看管理层也推出了精品黑驴皮阿胶,不过包装比较朴素。

同仁堂阿胶块和阿胶糕线下和网络差价比较大。

总体来说:中规中矩的同仁堂阿胶,同仁堂阿胶吃的是行业饭,目前行业只是回暖但是先重回2018那种万人熬胶的场面很难了。

问3)金匮肾气丸现在也遇到一定市场问题,销售下滑,且xx给出原因是市场和季节性原因。。。反正除了安牛,其他产品还看不到突破。

答:金贵肾气丸同仁堂前五品种,同仁堂市场份额最大。应用比较广泛,但是处方药,非OTC不好广告推广。但是未来也是比较大可能处方转OTC的产品。

同仁堂股份的五子衍宗丸,左右归丸,硕阳固精等最近几年力度较大,分流了科技补益市场,但同时也是对同仁堂补益矩阵的补充,同仁堂集团几大子集团基本上各自有分工自己的独立产品,但又有小部分交叉竞争产品,形成矩阵共同霸占市场。不必这么计较,应该有更包容开放的心态,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大哥交叉20%小弟产品,小弟在从别的产品交叉大哥20%,80%还是独立的,互补更多大于内部竞争。

我从来不觉得同仁堂内部有什么竞争,我感觉更多的是独立分工,部分协作发展。同样说同仁堂股权复杂的我也为之一笑,其实股权也很简单,很清晰,只是功夫没到位。

地黄丸系列不得不说的就是同仁堂把精品国药放在了同仁堂科技厂生产。一盒几十块钱的地黄丸同仁堂出200块钱一盒的精品药,这个正在铺货,对未来提生科技毛利率也有大贡献,目前国药精品系列有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金贵肾气丸,健肾壮腰丸,西黄丸,养血荣筋丸,十全大补丸等,未来还会推出更多品种加入同仁堂精品国药。

比如我就是这样的消费群体,有200一盒的精品药,我就不吃十几元一盒的。

这就是普通的突破,别只盯着安宫,安宫这三四年其实处于滞销期,对同仁堂业绩都是拖后腿的,看看曾经几十元的普药吧,都在做几百元的精品药升级!

这就是突破!去同仁堂大药房走走,满柜台显眼摆着金砖都是同仁堂科技的灵兰秘授版本,这就是突破。

问4)存货同比增加了15亿,而牛黄也就多出近2亿,那也说明业务的效率的下降和原材料的压力提升。产业链一体化本身是同仁堂的优势,那现在也有了一定弱化。这个你怎么看?

2012-2019年毛利率平均在49%波动。

2020-2023毛利率降低到42%,扔在继续。

这也对应中药材价格指数:

2014-2019中药材价格指数在1000-1200波动。

2020-2024中药材价格指数在1200-2400波动。

中药材价格上涨降低了同仁堂这种全品种中药企业毛利率。

另外安宫原材料从2019年提价后的40万一公斤长到2024年160万一公斤,且安宫牛黄丸仍未提价。

目前同仁堂科技的现状就是:经营成本历史之最。

中药材原材料成本历史上最高,压力最大。

目前的股价包含这极低的情趣,估值历史最低。

目前的股价也包含在目前极低的净利润和历史最大的成本压力。

这就是双悲催。

估值最低,业绩最差,利润最差,经营成本最高,压力最大。

但反而是投资的好时候。

因为物极必反。

同仁堂将迎来利润释放周期。

几个方面说明为什么!太多投资同仁堂的需要我。

他们都说投资中药,我的文章还是要看看的。

①提价预期:因为成本压力过大叠加中成药本来就是通胀提价的惯例。

同仁堂已经在陆续对中成药提价,包括重磅产品安宫牛黄丸仍未兑现提价。

②中药材成本端降价。未来中药材一定是降价的。因为目前中药材端是暴利,和前几年养猪一样,药农和囤货贸易商都赚发了,都在积极扩种,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部分中药材需要2-3年产新,目前中药材已经高位运行2021-2024四年时间,离价格崩盘越来越近。

价格涨跌轮回是宇宙规律,有暴利后面必然有烂市,就像有大牛市后面必然有大熊市,中药材历史上最惊人的涨幅和最持久的高位横盘必然极大刺激中药材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扩种,未来的烂市价格和周期必然是旷世奇有的,就像前几年历史最高的猪价后面引发最长的烂市猪周期,和2013年三七暴利的价格引发后面十多年的烂市,包括到现在还一蹶不振。

这就是竖有多高横有多长!

未来1-3年,同仁堂中成药的陆续提价完毕和原材料价格的必然崩盘,会给同仁堂注入前所未有的双从利润。

别急,还有第三重利润,这就是每年老龄化自然的用药增量,婴儿潮这波老人量特大叠加中青年身体亚健康提前保健也给同仁堂带来增量

问5)国药把突破瓶颈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新严品研发上,这个是一个速度慢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路径。。。

同仁堂基本盘还是传统中成药。那几个国药的保龄产品外包装就是很另类,我压根不看。

与其看这些不重要的不如看同仁牛黄清心丸,2023断货一两年,现在又重新上了,而且只是国药代理股份的卖,现在完全是同仁堂国药自己注册生产,从股份财报看牛清心是同仁堂第二大品种了,潜力巨大,心脑预防,护肝解救,头晕三高调节等功效市场想象空间巨大,且同仁牛黄清心为同仁堂独家产品,相对局更加适合养生。

另外香港方面,同仁堂的市占率相对较低,去香港看看就知道,同仁堂的地位和产品远不如内地,还有很高的渗透空间。

另外股东大会上国药管理层说香港可以全球采购天然牛黄,按理说具备极大的牛黄成本优势,不知道这块为什么没有体现。

最后说说香港物价房价工资基本上是内地3倍,但是同仁堂药品价格和内地差不多,是不是意味着香港的同仁堂产品有更大的提价空间?

问6)公司在积极压缩费用,提高净利率。去年的原材料压力主要来自下半年,所以今年上半年的毛利压力大一些(预计上半年估计38%左右)。去年4季度留有一定存量,以帮助开门红。眼看着毛利率越走越低,你怎么看这个趋势?

问题4已经回答了。毛利率越来越低是好事情,代表着物极必反,未来只能更好只能提升,需要点哲学的抽象思考能力。

坏到极点就是好,好好极点就是坏。

看看哪些套人亏大的股民,其实TM不是买的st,买的都是昔日的大白马,极好的业绩增速叠加极高估值就是悲剧的开始。

反之亦然,极低的业绩增速叠加极低的估值就是戴维斯双击的开始。

以上前提是一眼看出来的好公司,因为差公司我们就不应该浪费时间看。

问7)营销方式和推广能力实在不敢恭维;给来访者做个展厅也很空洞,没有讲重点药品的来历和背后的故事,只讲制药大致的流程和药品展示。。。和零售渠道一样,没有用心去服务客户和展示同仁堂的魅力。

答:一家国企公司没必要过分要求,我感觉目前已经做得很不错了。打工的不可能像股东一样对企业的事情上心。

当然也没必要。

为什么?

作为投资者我们买的其实只是企业的动态转态,如果今天企业状态是平庸的,明天只要上进一点点企业就会更好。

最怕的是买到今天工作状态特好的企业,因为代表着明天很难更好。

比如我从来不看重管理层好坏。

因为没法看,人是很难把控的,包括他天天共枕的老婆都不一定知道他平时是不是在外面吃喝票赌,更何况散户。

另外企业管理层是变动的,三五年就换届了,今天买的时候管理层非常好,那么完蛋了,过几年肯定不好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大企业能做一把手二把手的管理者,肯定都是很优秀的。

起码比你我这样在电脑面前指点江山的键盘侠投资者强百倍。

我们只投资客观存在的企业优势,比如它目前极低的估值状态,强大的品牌和几百年家喻户晓的历史沉淀,以及即将走出高成本泥潭的经营周期和处于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行业趋势。

这些是实实在在客观不变的东西才是我们投资的核心考量点。

至于管理层,我相信他们比我们强一百倍。

只不过小散急迫的心情比他们急躁一百倍,我很喜欢国企的发展节奏,尤其在这样的传统行业,稳扎稳打,不急不躁,细水长流才是根本。

刚猛易折,我在投资同仁堂这几年我就发现这个规律,之前有几个同仁堂的狂热粉,网名大概是国药同仁堂还有股主柔,当时喜欢同仁堂不得 了,每天每刻都泡在同仁堂上,也见不得任何人说同仁堂一句不好,而如今,他们早已在前几个月同仁堂大跌里面清仓,离开同仁堂。

这就是节奏,状态的不对,好比一个女孩子如果是恋爱脑,她对待感情必然是来的快,来的更加上头,但必然持久力无,她们往往很快结束一段感情。而慢热的甚至木讷的人恋爱来的慢,浓度低,一般却往往感情很持久后期很绵密。

做事做企业也一样,如果管理层都和一时狂热的投资者一样,短时期工作热情高涨,可能激进犯错不说,后期必然精疲力尽。

平淡稳扎稳打不急不躁才能细水长流,更何况是同仁堂这种要做千年企业的企业。

最后我再总结下:以上所有提问没有一个涉及到估值!

但是估值才是本次同仁堂科技投资的核心!

同仁堂科技9pe恢复牛市30陪估值就是200%利润,但是企业净利润增速200%可能需要5-10年也不一定。

同仁堂的上升周期产生业绩暴增叠加低级估值的从恐到贪,就可以创造5-10倍股价增幅。

周期状态的戴维斯双击这才是核心,并不是什么企业的成长。上市24年,同仁堂科技历史上三次跌破净资产这是第三次,前面两次发生在2001年后几年时间股价涨幅11倍,2008年后几年股价上涨22倍,这是第三次。

本质都不是同仁堂业绩涨了一二十倍,他们都是估值从死到生叠加业绩增速的双重作用,本次的本质和前面两次都是一样的!

对于2024的今天,小而美的企业不多了,大象很难起舞,但是起舞的大概率都是这样小市值,超大品牌基因的企业,我想同仁堂科技 国药算一家!

芒格说要找傻子做对手的交易,对方越笨越给我们送钱,视乎这个市场是只看企业成长极少看估值,这就是傻子太多,不然科技也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估值。

同仁堂产品和商业模式的理解是我的能力圈,对价值投资的规律理解是我的能力圈,对同仁堂10pe越跌越买是我摆脱动物属性的精神气质。

投资表面是认知博弈,本质是人性博弈。

知行合一 :知是行之始, 行是知之成。

$同仁堂(SH600085)$ $同仁堂科技(01666)$ $同仁堂国药(0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