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租公寓上演“冰与火之歌”,乱象丛生背后引发哪些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18年长租公寓行业负面消息频出,像自如甲醛超标,杭州鼎家、上海寓见、昊园恒业等长租公寓接连被曝资金链断裂,都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曾经被不少媒体吹嘘为“独角兽的行业”,如今为何会陷入“成长的烦恼”?在这些乱象背后又有哪些思考?

租赁市场供需不对等

据克而瑞与链家的联合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如果将租赁市场按月租金划分,在超过6000元这一档,租赁住房的供应是需求的一倍多,明显供大于求;而在3000—6000元这一档,供应是需求的70%;在3000元以下这一档,供应只能满足不到一半的需求。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房租居高不下,并有不断上涨的趋势,所以这也加剧了供需不对等的局面。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各省份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063元。是的,你没看错,全国人均上半年只有14000元的可支配收入,相当于一个月只有2300元。并且,能够月均超过这个数字的,全国只有9个省市,即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苏、广东、福建、辽宁和山东。房租的过高,对于低收入的住房需求来说,无疑是个棘手的问题。

另外,人民日报还撰文指出,长租机构对租赁市场更大的影响,在于对中低收入者租赁需求的“挤出”。像自如、蛋壳等分散式长租公寓并不增加租赁供给,只是将存量租赁房集中起来、统一装修后再次出租,通过集中房源提升了供应效率,通过装修、提供增值服务优化了住房品质,拉高了租金。换句话说,就是将低档住宅租赁产品提升为了中高档。所以在存量市场中,中高档公寓数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低价位公寓数量的减少。

恶意竞争加剧行业乱象

当前全国TOP30的房企中已有三成涉足长租公寓领域。除此之外,酒店集团像华住、如家等也都纷纷布局场租公寓行业。加上此前资本的助推,就导致长租公寓行业涌入了大批的创业者。由于各个进入公寓行业的主体怀揣的动机不同,所以也给市场的乱象悄然埋下隐患。

此前,华菁证券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周雅婷也曾撰文称,长租行业虽然进入门槛不高,但是要做大且持续盈利,以致持续高利润率地盈利却是有难度的。“55%的拿房成本占比和百间65%的入住率是盈利的临界点,这样的利润结构意味着长租公寓领域并不是一个盈利空间很丰厚的行业,对于已经进场和试图进场的玩家这依然是个有门槛的行业。”

目前,长租公寓盈的利点主要有:一是租金差,即长租机构在收房和租房之间的价差;二是增值服务所得,即提供家政、购物等增值服务的收益;三是空置期差,长租公寓与业主约定空置期长,实际的空置期短,空置期差内就可以净赚房租。四是金融市场所得,比如风投资金以及租房贷收益。

此外,市场中存在的一些“投机者”,一入局就采取的带有恶意的竞争方式,也在给行业的正常发展造成破坏。此前就有媒体报道称,南京市建邺区拉德芳斯精装3房的市场价为5500元,有品牌公寓在拿毛坯房时就把价格定在了6000元,并签3年照收。装修配置成本起码要2年才能回本,每月几百的利润甚至根本不够支付员工工资。

这种恶性竞争带来的影响也极为严重,不仅推高了业主的假性心理预期,而且还造成了房荒的假象,致使那些小规模的公寓公司不断被驱逐出市场。并且,这种恶意浪费投资人资金的行为,对于融资环境来说,也是一种恶意伤害。

急功近利快速扩张加剧了行业乱象的发生,随着一批批长租公寓创业公司的黯然离场,市场的悲观情绪也在被放大。在“冰与火之歌”交织的长租公寓市场,重新洗牌似乎已经不远。

转自:旅游圈

-END-

『旅游地产观察』

微信:lydcgc2017

Email:huchaofan@d-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