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割肉那么难?而盈利的却只赚一点点就心慌急着出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有句话说,股市中唯一能够预测的就是它的不可预测;唯一的理性分析就是投资者的非理性。

事实也的确如此,你是否也经历过持有股票时股票亏了,却不舍得止损离场。或者下跌中反复补仓,期待绝地反弹。亦或是股票涨了却不知应该何时落袋为安?另一方面,不持有股票时你是否有过看着股票节节攀升却不敢上车,心里想着等回调,等回调,最终却越等越高?或者刚卖出的股票就开始上涨,气得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包括老怪自己。最可怕的是,以上多数情况下,也许我们自己都找不到自己错在哪了,或者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有什么问题。最后只能撂下一句:是自己运气不好或者是市场不够理性。

以上这些困惑不仅困扰着我们,也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专业投资者和学者们。因为正统金融学概念都是基于投资者和市场都是理性的这个假设下建立的,所以往往越是懂金融知识的人越不能理解市场的一些诡异表现。比如,特斯拉今年在7月13日没有任何征兆的日内浮动超过20%,或者中国的一家美股上市公司WIMI两天内暴涨了8倍又迅速崩盘跌超50%。

传统金融学很难解释这些诡异的现象,只能归咎于投资者的不理智。直到近些年兴起的另一门金融类学科:行为金融学的诞生,才逐渐填补了传统金融学的空白。同时也给我们普通投资者指出了一条明路:那就是想要靠投资股票赚钱,你就得先了解住在你心里的那只小恶魔,还得懂得如何和这只小恶魔正面硬刚!

行为金融学是包括了投资者心理学、行为科学、认知心理学和金融学的一门交叉学科。内容包括宏观和微观两大类,其中微观的部分和我们普通投资者息息相关。因为其主要讨论的是我们普通投资者的一些无意识的行为和认知偏差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投资决策的。这些非理性的行为和认知偏差又可以分为两大类:直觉类错误和情感类的偏差。前者有点类似于我们做数学题时的粗心大意,是因为数据收集或加工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这里错误没什么好说的,相对容易定位,也更容易改正。比较有趣的是后一类:情感类偏差,这类偏差是由于人们的直觉或者情感干扰产生了偏见,从而做出偏离最优的投资决策。这类偏差则难以察觉,更不要说改正了。也就是说,往往使我们投资滑铁卢的并不是我们的理性分析,而可能是受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的一些直觉和情感的干扰导致我们做出了错误的投资决策。既然科学家们都说了难以察觉,那今天老怪就帮大家察觉察觉。

这篇文章就给大家介绍一类最典型的情感类偏差。看看咱们老投资者们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新手投资者是否能够提前避免类似的错误呢?

这一类情感偏差名为:损失趋避偏差。说的是投资者更偏爱避免损失而非追求获利。有大量研究表明,当人们面对等量的损失和收益时,损失带来的威力更大。举个例子,就是人们损失50%的本金的痛苦感往往大于赚取50%收益的喜悦感。那么在实践中,这种情感的偏差会发酵出怎样的效果呢?

给大家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假设在一家赌场内有两张赌桌。

第一种情况:赌桌一你有百分之百的机会赚到5000块钱;赌桌二你有50%的机会赚1万块钱,另外50%的机会一分不挣。如果你必须选一张赌桌,你会选哪张?

第二种情况:赌桌一你有百分之百的概率会亏5000块钱;赌桌二你有50%的概率可以一分不亏,另外50%的概率会亏1万块钱。如果你必须选一张赌桌,你会选哪张?

大家可以暂停往下看,思考一下……

我相信,第一种情况下多数人会选择赌桌一而第二种情况下多数人会选择赌桌二。其实每一种情况的两张赌桌赚钱和亏钱的期望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是否存在风险?

第一种情况下,赌桌二你需要承担的是少赚5000块钱的风险去获取额外5000块钱的收益。而第二种情况中的赌桌二是你需要承担多亏5000块的风险去换取少亏5000块的可能。

可以看到,人们更愿意为了减少损失而去承担风险,而不是去为了增加收益去承担风险。

这背后的原理便是上文提到的损失趋避偏差。由于人性中固有的情感偏差,因而在投资中我们经常会做出一些不理性的操作而不自知。比如说,人们往往更难卖出在账面上亏损的股票,即便它的上涨潜力已经很低了。而对于账面上盈利的股票,一点小波动就可能导致投资者卖出股票。因为人们更愿意选择落袋为安,而不愿意去承担损失已有盈利的风险,去夺取潜在的收益。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交易越频繁的人往往亏钱的越多。

因为从情感上来讲,频繁的交易更可能是由于你放弃了太多的账面上盈利的股票,从而限制了股票上涨的潜力;而选择留下了太多的账面上亏损的股票,最终导致了整体的亏损或者盈利不足。你可以看看自己的股票账户,是否留下的都是账面亏损的股票呢?要是是则说明你很可能被损失趋避偏差安排了还不自知。所以市场上有这么一种传说,就是老奶奶买股票买完忘了,十年后翻出来一看,赚得比基金经理还多。这便是因为老奶奶完全规避了情感偏差。都忘干净了,自然也不存在情感,从而充分实现了股票的上涨潜力。当然这只是玩笑话,光靠“忘”是不可能在股市中赚钱的。

那么,投资者该如何克服损失趋避这种情感偏差,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定呢?首先必须要说,存在情感类偏差并不是投资者的过错,而是人性本来如此。我们要做的并不是从情感上去纠正这个偏差,因为这几乎无法实现。就像如果让你去平衡爱妈妈和爱媳妇的情感,这点几乎很难做到。但你能够做到的是调整应付妈妈和应付媳妇的手段。在股票投资中也是如此,我们要做的是找到正确的应对损失和盈利的手段。

应对损失最重要的抵抗损失趋避情感偏差的手段,个人认为就是设置止损点,没有之一!对于止损点的用法,我会另外写一篇文章详细讲讲。设置止损点是我长期投资实践中养成的一个习惯,对于我来说,这就是一条没有情感的铁律,到了就必须卖!毫不犹豫!卖对了,成功控制亏损,卖错了股票反弹我也能保有“我做的是正确的投资决定”的心态。因此,设置止损点能有效帮我控制损失趋避情感偏差。

至于应对盈利抵抗损失趋势情感偏差的手段就相对没那么容易了。老怪给大家的建议是,是留还是卖,都是基于未来的判断,和过去的得失无关。做决策时需要剔除沉没成本的影响。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我个人认为是对于公司基本面的判断。股价的波动会更容易导致情感偏差,从而让人做出背离最优的投资决策。而基本面分析则相对更理性,虽然也存在基本面分析中的情感偏差。但总体来讲,根据基本面做投资决策会比根据股价做投资决策更能抵抗损失趋避情感偏差。

举个例子,特斯拉总裁马斯克在今年5月1日发了个推特说他认为自己公司特斯拉股价太高了,结果直接导致特斯拉当天股价大跌10%。如果根据股价做决策,持有特斯拉股票的投资者很可能受情感偏差的影响,选择落袋为安。然而,如果根据基本面做决策,你就会发现马斯克的一个推特其实并不会改变特斯拉的基本面。至少,这样的消息不至于让你提前卖出特斯拉股票,从而放弃潜在的上涨潜力。而事实上,特斯拉的股价从那天起到现在也已经增长了超过100%。所以你看基本面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控制损失趋避情感偏差。

当然,以上这些仅是老怪自己的应对方法,如果各位朋友有其他有效的应对损失趋避情感偏差的方式,也欢迎评论区留言,咱们共同进步。

关于行为金融学,有趣且实用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锚定效应、确认偏差、禀赋效应、安于现状偏差、过度自信效应等等等等。

很多投资中的情感偏差都是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表现出来,最终导致我们做出偏离最优的投资决策的。其实在股票投资中,了解自己和了解公司同等重要。

如果你想看到更多关于行为金融学的案例,就请受累点个赞支持一下,顺便转发一个哦,谢谢!

本人深耕股市多年,难得凭借多年经验,终能在今年的震荡猴市中仍能保持利润。突发奇想尝试与大家分享在我大A市场的赚钱心得!
大多数焦虑和危机,都是因为钱赚太少了。手滑点赞后,就不要取消啦。顺便点个关注,交个朋友吧,再留下观点交流一下。说不定观点碰撞着,钱也慢慢积累起来了!赚钱能治愈一切矫情! #今日话题#   #配置深度价值基金的时候到了吗#   #2022ETF投教之旅#   $长春高新(SZ000661)$   $奈飞(NFLX)$   $九安医疗(SZ00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