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本质-效率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3喜欢:6

坚定不移的加仓中概互联网。今天加仓了点腾讯伊利。主要还是因为比较便宜了。建议定投式加仓,别all in。如果腾讯出现暴跌的投机性机会,倒是可以更大的加大力度。

伊利更多的是防守性定投。$腾讯控股(00700)$ $伊利股份(SH600887)$ $中芯国际(SH688981)$ 

我之前就说过了,腾讯这波大股东减持对股价的抑制太大。失去了1年以内的时间成本,没有太大的业绩超预期的情况下,难以突破400。

这种情绪下,如果再出现其他的利空,股价会更加的脆弱,因为上涨预期受限导致买房的力量偏弱。每日优选对应的社团团购有崩盘的风险,入场的都要挨打,美团也会首当其冲,带领整个版块受到影响。这个导火索导致了互联网巨头们的下跌,

且不排除再来个10%左右的跌幅。

但是,那句说烂了的话,该恐惧时就要思考是否贪婪。我还是比较看重它长期的建仓位置。目前的估值的确够便宜,值得不断的定投式加仓。

最近在看资本论和西方的一些著作,多读历史,历史总是惊人的相识,以下是一个比较宏观的看法,先上结论。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建议慢慢的看。

结论:更长远的从生产资料上来看,芯片-互联网的钢筋水泥,也就是最基础的生产资料之一、互联网平台将是生产资料的占有者。

由于劳动的生产率不同,同量劳动会生产出较多或较少的产品或使用价值。这种差额,在商品生产条件下会形成级差收入。

正是因为这种差级收入。形成了如今的世界经济格局。

其实最核心的就是两个字,效率。

从农业国家到工业国家,由于科技的进步,劳动的生产率产生了指数级别的差距。所以,以英国为主导的工业国家对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形成了这一种差级收入,从而完成了国家级别的资本积累。

当劳动的自然生产率,大幅提升,就需要更多的市场来消化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从而,拉开了殖民经济的序幕。

如果仅仅是英国保有远高于世界的劳动生产率,那么也许英国能一直繁荣直到殖民世界。

但是,我们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各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均衡。以德国为首的工业后起之秀的国家,由于自身工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顶峰,需要资本的对外扩张。

以德国为首的这一批国家,见证了英国的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由于工业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复制和学习并不困难,所以,有珠玉在前的情况下,以德国为首的国家展开了更迅速,更大规模的工业化,使得德国的劳动力生产率,从国家层面超过英国所带领的老牌工业强国。从而,德国的商品需要更多的市场,与以英国为首的国家产生了直接的利益冲突。

其实从这里可以讲一个道理,第一个做出创新的,如果不能持续性的保持技术领先,那能笑到最后的,将是第二个。第二能够充分的借鉴第一所遇到的困难,从而避过第一所踩过的坑,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很多的更简单的例子。为什么英雄联盟能够超越dota?为什么共享单车,摩拜和小黄车都被拍死在沙滩上?而又是为什么特斯拉能够一直在新能源方面保持优势,而又在宁德时代等后起之秀追赶下逐渐的被拉小距离?

这里衍生一下。为什么会有专利权?为什么要禁止盗版?

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正是这种专利权,能够让欧美等发达国家保持长期的技术优势,从而实现长期的劳动力生产率的领先优势。

当兔子在技术上如果实现全面领先,你觉得美国还会提什么专利权吗?它恨不得全部都对它免费开放。回顾一下当年美国崛起之前,怎么偷学英国技术的。当年美国说在英国注册的专利全部不认,都可以重新在美国注册,谁注册就是谁的专利权。

继续顺着时间线说。

二战之后,随着需求的全面提升。二战积累的技术优势,在民有市场有了广泛的利用空间。制造业在欧美迎来了空前的繁荣,吸引着数以千万的农业生产者投入工业生产中,正是这种需求的导向,引导了二战结束到1973年的经济腾飞。

需求的恢复、人口的增长、商品的不断丰富,欧美国家的生活水平能够明显的感受到在飞速的提升。美、英、德、意、等国家无一不称赞这一段时期取得的经济成果。

但是,至此,发达国家的需求再次开始放缓,经济陷入困境。由于需求的放缓,导致大宗商品等需求热潮下降,大宗商品市场迎来了空前的熊市。但是,工人的工资还在上升,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却是居高不下。

为了在经济周期中力挽狂澜扭转衰退的局势,当时的美联储主席,采用宽松货币政策来降低失业率,却无力抑制美元贬值带来的通货膨胀,并且还影响波及其他世界各主要经济体。

飙升的通货膨胀率成为了20世纪70年代最为突出的经济问题。最终,到了1973年初,通货膨胀开始失控,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导致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走向了崩溃。(有没有感觉货币政策的宽松、高通胀、高石油价格跟现在的情况异常的似曾相识?)

阶段性的技术顶峰到来,技术变革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工作所需的人工数量减少,直接导致了20世纪70年代的高失业率。

现在,芯片行业的逐渐进步,机器对忍的替代性,更加的强烈,而且发展也到了一个顶峰。是不是又强烈的似曾相识?

而打破这一种困境的的唯一方法。提升需求,降低成本。

殖民的本质-资本带来的需求的扩张与低廉的生产资料成本。

所以,兔子这个一穷二白,有着无限需求,又有着低廉的劳动力开支。在提供同等劳动生产率的情况下,更低廉的生产成本,就成了各个国家拉拢的对象。在兔子国内有提升国民生活水平的需求和渴望下,所以,可以看到1973年之后,兔子的外交活动开始增多。在1980年之后,正式破冰,进入高速发展期,国外高昂的商品源源不断的流入进来,兔子国内低廉的矿产资源、人力资源不断的输出。

所以,从80年代之后,虽然欧美各国仍然时不时的陷入经济危机,但是,由于以兔子国为首(亚洲四小龙)的新经济体的高速发展,购买力的不断提升,为他们的产品倾销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市场。他们用在这些国家赚取的剩余价值给国民发福利,从而将欧美国家的生活水平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回到兔子国,自80年代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涨40多年了,堪称世界级的经济奇迹,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取得兔子国这样的增长。

本质在于,底子够弱,需求够多,资源够多。

兔子建国数据:穷的离谱,人均年GDP23美元,人口数量1949的五亿人口,世界第三的土地面积。

从衣不蔽体到丰衣足食。几代人的需求加起来,推动了这四十余年的经济增长。

那么,就兔子国而言,在城镇化率63.89%,房地产已经不再高速增长,国民的衣食住行的需要也达到一定程度,人口的增长开始下滑,需求出现明显的下滑。

在疫情的影响下,国家的减税政策、经济的景气使得地方的财政部门也相当的紧张。

举个例子,我大学同学在某小镇干基层公务员,原定的四万年终奖一分都没有拿到。

镇县级的政府部门的财政来源的大头-卖地收入,在房地产经济已经泡沫化的情况下,大幅缩减,使得地方的财政更加的雪上加霜。

再说一个数据,小县城在前几年房地产繁荣的时候,将大多数的卖地收入投入了市政设施建设,很多小县城修的十分的漂亮,但是,县财政一分钱没有,全靠通过城投的平台型举债发展。

以某县城为例的PPP项目,原定于进入运营期的项目,某国企一分钱都没收到。

小县城修一个草坪的水喷头得几千块,一个路灯几万块的采购数据。仔细想一想,我也不知道其中有没有问题。

兔子国目前面临四大问题,我做了一个汇总。

第一、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导致整体需求的下滑。

第二,63.89%的城镇化率的空间不大了,房地产需求增长的空间有限,高额的房价使得生育率不断下行,从而使得人口老龄化更加的严重,同时高昂的房价也使得居民的消费能力不断下滑。

第三,地方性财政紧张,乡村出现大面积的衰退,很明显的感受到农村已经快空了,且出现村镇级的政府机构开始合并。这种合并从一方面说明,初级的公务岗位其实是在衰减的,整个政府机构也是在做精简。

第四,精英阶层出现集体性避险,一个国家青年的就业方向决定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新一轮的毕业生不断的考研、考公、清北复交的优秀毕业生都以进入国家单位为荣,这个就不好深讲了。

此外,长期繁荣只是历史长河中的偶然事件,均值回归是不变的真理,兔子国在四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已经将国家的潜力激发到了一定程度。

下一个增长点在哪呢?元宇宙吧,更高的效率,使得边际成本无限接近于零。

所以投资芯片、互联网平台将是国家层次的战略投资。

引入一个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概念。

商品的价值=C+V+M

买生产资料而支出的货币额C,另一部分是为购买劳动力而支出的货币额V;剩余价值M。

当商品的价值恒定,同样情况下,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越少,为购买劳动力而支出的货币越少,所产生的剩余价值越大。

以互联网为例,互联网经济所需的生产资料的就只是电脑等硬件基础而已,相比与实体经济,他的生产资料-实体物质所需的货币可以忽略不计,而由于单位商品忽略不计的复制成本,导致资本性支出和人力支出都是是一次性的,当需求量达到一定程度,边际成本趋近于0。所以,产生的剩余价值会比实体经济多非常多。所以,站在资本的角度,互联网平台,所产生的剩余价值率是目前所有经济模式中最高的。(不考虑税收)

所以,更长远的从生产资料上来看,芯片-互联网作为虚拟世界的钢筋水泥,也就是最基础的生产资料之一、互联网平台将是生产资料的占有者。

芯片作为互联网、元宇宙的基石,技术领先将是战略性的地位,这也是美国为什么一定要卡住兔子国的原因。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22-07-30 08:27

这篇文章是昨天写的,结果有敏感词被屏蔽了。又重新发的,且看且珍惜吧。

有道理,写得好

2022-08-14 19:31

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