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最新《生猪产能调控》文件自己解读,供参考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目的:原文:“为贯彻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精神,更好发挥政策调控的保障作用,稳固基础生产能力,有效防止生猪产能大幅波动”。理解为就是调减总体产能。
背景:原文:“2021年9月《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印发以来,各项调控工作稳步推进,相关调控响应机制逐步建立运行。落实了分级调控责任,守住了4100万头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建立了一大批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并挂牌,守住了规模猪场数量目标。”理解为目前来看供给量太大,需要进一步修订供给保有量目标。
调控要求:原文:“以能繁母猪存栏量为核心调控指标,坚持预警为主、调控兜底、及时介入、精准施策的原则,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分级压实责任,优化“三抓两保”(抓产销大省、养殖大县、养殖大场,保能繁母猪合理存栏量、保规模猪场合理数量)任务,建立不同层级的生猪产能调控基地。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以其2023年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基数,结合生产发展实际确定”理解为总体产能调减框架下也需要保底线,一个底线是能繁总量底线,一个是规模场数量底线。主要针对产销大省市,调控基数以2023年底各省市及各养殖企业的能繁保有量为基准。
分级:原文:“将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划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3个区域,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1. “绿色区域:产能正常波动。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2%—105%区间(含92%和105%两个临界值)。以市场调节为主,不需要启动调控措施。保持监测预警工作常态化,定期发布动态监测信息。”理解这里下限之前是95%,目前下调为92%。也就是进一步适度调减。
2. “黄色区域:产能大幅波动。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85%—92%或105%—110%区间(含85%和110%两个临界值)。启动相应调控措施,与市场调节共同作用,促使能繁母猪存栏量回归到绿色区域。”理解为如果出现向上5%或者向下7%的波动,均需要调节回到正常的绿色水平。
3. “红色区域:产能过度波动。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低于正常保有量的85%或高于正常保有量的110%。强化相应调控措施,促使能繁母猪存栏量逐步回归到绿色区域。”理解为如果出现向上5%以上或者向下7%以上的波动,需要强化调整为回到合理绿色区域水平。注意这里可能针对之前有些企业在未来几年大幅扩产的计划可能面临夭折。也就是之前市场资金选择高产能弹性的逻辑不复存在。
其他监控指标:原文:“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种猪核心群保有量保持在15万头以上,最低保有量不低于12万头。当核心群保有量处于12万至13.5万头(含临界值)时,特别是低于12万头时,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加强政策支持,使核心群存栏量尽快回归到合理水平。农业农村部对全国现有年设计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进行备案,根据2023年末全国养殖场直联直报系统备案的规模猪场数量,设定全国规模猪场保有量稳定在13万个以上的目标。各地应保持规模猪场数量总体稳定,不得违法拆除,确需拆除的,应安排养殖用地支持其异地重建,并给予合理经济补偿。规模猪场自愿退出的,各地可根据减少的能繁母猪产能情况,新建或扩建对应产能的规模猪场,确保生猪产能总体稳定”理解加强核心育种的支持,保证规模场保有量,不能随便新增或者减少。
分级调控:原文:“各省份应结合实际修订本级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并将能繁母猪及规模猪场保有量等指标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在保证本省份生猪产能目标的基础上,可适当放宽下级行政区域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合理波动区间范围。”根据总的调控目标框架分配各省的保有量,各省根据各自分配保有量目标进行省内的调控指标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