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灵思(XLNX)2021 Q2 财报会议解读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4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 $赛灵思(XLNX)$  公布了2021财年第二季度财报。第二季度主要数据如下:营收7.665亿美元(这个结果超出了预计营收范围的中点,环比增5%,同比降8%);GAAP净利润1.938亿美元(同比2.27亿美元,同比降15%)。第三季度预期:营收7.5~8亿美元(环比增1%,同比增3.7%~10.6%)。整体来看,Q2表现一般,但个别产品线有亮点(见下面),对Q3的预期还不错,盘后股价上升了1.9%。

代表XLNX参加财报会议的有CEO Victor Peng, CFO Brice Hill, 投资者关系的SVP+总会计 Matt Poirier。XLNX的这位Poirier先生开场,第一时间就声明分析师们不允许提并购(M&A)类别的问题,然后整场他就闭嘴再没有说过话了。

Victor Peng开场后,重点讲了数据中心事业部DCG,季度营收首次超过1亿美金(环比22%,同比30%)。DCG重点销售了AI计算集群产品和智能网卡产品,而客户是超级云服务商(Hyperscaler)。他特别强调,智能网卡是击败了一线的对手而赢下美国一线的Hyperscaler, 这个客户预计到2024财年每年可以贡献超过1亿美金的收入(我猜这家公司是微软云Azure)。关于DCG的业务有一个不那么令人高兴的消息:CFO强调了业绩突出是由于为了满足贸易限制政策,需求被提前(pull-in)了。如果没有贸易限制这个原因,Q2的DCG收入将和Q1持平。我想大家知道很多厂商为华为提前发货的事情。CFO预告第三季度DCG收入会有降低。

XLNX的产品线比较宽,我们重点解读与数据中心(计算、网络、存储)有关的问题和回答,其他和华为有关的也会点评一下。

问题:来自德银。DCG的收入剧增是由于贸易限制政策造成的提前订货,希望能够具体澄清。

答:Victor Peng。提前订货(Pull-In)是一个季度的规模,对Xlinix不是件大事情。

问题:来自BMO。1亿美金收入在计算、网络、存储之间是什么比例?

答:Victor Peng。计算是大头、然后是网络、然后是存储。今后也会是这个顺序。虽然有的时候由于某个大单会让网络显得很大,但总的来说计算是最大的份额。

评:一般在数据中心成本中,网络占10~15%左右,老大地位肯定要让位于计算。

问题:来自Truist证券。数据中心业务Victor说过从2020到2024每年增长36%,但看到有时达不到,有时超过,Xilinx现在对这个目标增长还有信心吗?

答:Victor Peng。这个业务两年前还是0,现在看发展非常好。这个目标应该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关注12月的分析师大会,到时还会有更细节的消息。

评:12月的分析师大会讨论DCG业务的增长目标。那就是说Victor Peng现在的计划还是按照没有发生和AMD的M&A,按时讨论DCG的发展目标。

问题:还是来自Truist证券。关于智能网卡SmartNIC,你的竞争对手把产品叫DPU(指的是 $英伟达(NVDA)$  把收购的Mellanox的智能网卡重新包装的产品),而且至少有两家其他公司也在提供类似的产品(应该是指 $英特尔(INTC)$   和Marvell)。产品定位相同吗?

答:Victor Peng。 强调了数据中心智能网卡需求的特殊性,和Xilinx的独特解决之道。Xilinx有独特的强大而灵活的硬件(FPGA),Solarflare软件,还有有经验的开发工程师、技术积累。可以横扫对手,包括DPU。

评:网络需要编程,所以才有软件定义网络的流行。对处于网络边缘的网卡来说,由于计算虚拟化带来的网络编程确实产生了巨大的网络编程需求。依赖各种CPU(包括操作系统的x86 和网卡上的ARM)的软件编程解决方案难以和针对FPGA的硬件+软件编程解决方案匹敌。硬件转发能力是80%的诉求,软件灵活调整是20%的诉求。CPU转发解决不了80%的问题,只能解决那次要的20%的问题。

问:来自Cowen。你们整体上赢Intel Altera的情况如何?

答:Brice Hill。我们很有信心赢得我们相对他们(Intel Altera)的份额。实际上,我们赢单的时候,他们都不一定出现在客户选择的短名单上![俏皮]

评:打过去老对手的脸啪啪的,太残酷。

问:来自Needham。英伟达做AI推测环节很强,你们怎么样?

答:Victor Peng。AI推测主要发生在边缘计算甚至是边缘设备上,我们做的非常好(很多边缘设备上的推测环节硬件是FPGA搭的)。在数据中心里面,我们不做AI训练设备,但数据中心中AI训练也不是主要负荷,我们加速的是各种计算负荷,不止是AI。

评:符合实际。AI训练产生模型是开发者考虑的事情,真正用户只会接触到推测环节,而推测环节用可编程的硬件(能效高)更为合理。个人认为在推测环节FPGA计算会优于GPU计算。

问:来自SMBC。很多公司类似Marvell英伟达都在谈DU,但SmartNIC已经存在很久了,你觉得这个DU话题热点的动力来自哪里?

答:有些人说数据中心即计算机Datacenter is the Computer, 本人的签名档[大笑])。现在数据中心里面计算资源可以变现(云计算),但数据中心内的数据搬运基本无法计费变现,但数据搬运消耗了计算资源(指占用CPU),所以必须找到高效低成本的办法。

评:完全同意。

问:还是来自SMBC的Srini Pajjrui。英伟达并购ARM,说明加速器+CPU是个趋势。你们在CPU上采取更激进的策略会不会很有道理(按:聪明的印度人还是把话题向 Xilinx和AMD的方向引)

答:关于M&A并购的噪音问题一律不回答。Xilinx有独特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发明的FPGA方面,我们也有ARM的积累,即所谓ARM SoC的能力,但总的来说我们的战略聚焦在自己擅长的方面。我们有面向未来的异构计算、高性能异构计算的所有能力。

评:不回答和评价AMD。强调自己有能力完成异构计算,不一定依靠一个专做CPU的公司。

个人观点:Xilinx在计算市场(包括末端的网卡)具有独特的护城河和技术优势,所以可以保持很高的毛利率(~70%)。在整个计算生态的竞争中,Intel英伟达的产品矩阵很全,而AMD有明显缺失,无法独立提供整套解决方案,特别是在加速计算的软件工具和开发者环节。Xilinx可以待价而沽,AMD不做收购补齐短板的机会成本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