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战新凶猛,青岛这家区国资局连控7家上市公司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0

最新版本

5月1日,西安瑞联新材(SH:688550)公告,公司控制权拟发生变化,青岛开发区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开投)将以股份转让和表决权委托方式获得公司的控制权。交易完成后,青岛西海岸新区国资局将成为公司新实控人。

这也是近4年来,青岛国资实控企业开展的第14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收购。为达目标,3月份青岛海信甚至不惜对上市公司科林电气发起“野蛮收购”,引发控制权争夺战。

青岛国资并购凶猛,尤以西海岸新区国资局为甚。青岛市辖有7区和3县10个行政区,14家控股收购中,西海岸新区国资局一家就干了7宗,占比达50%。7宗交易中,一个标的已经破产重整并刚退市,两家业绩和市值全面改善,两家部分改善,一家刚刚收购。

这家国资局成立至今才10年,局长55岁,他们的管委会书记/主任也才56岁不到,正当大有作为的年龄。与他们一样年轻的还有,刚刚10岁的青岛西海岸新区,4年连续7宗并购,透露了后发地区通过并购实施外延式、跨越式成长的渴望。

目 录

I.青岛开投收购瑞联新材控制权

III.青岛国资并购凶猛:4年14宗

III.青岛西海岸新区国资并购更凶猛:4年7宗

IV.青岛西海岸新区并购班子

I.青岛开投收购瑞联新材控制权

1.交易安排:协议转让+表决权委托+定向增发

此次大股东控制权出让,交易时间很巧。由于资本市场低迷,再融资和减持从2023年8月开始收紧,而瑞联科技的首发前股东解禁在9月初到期,好不尴尬。2024年3月15日,证监会新规,破净、破发、分红不达标,大股东和董监高都在减持限制和禁止之列,但并购交易都不在限制之列。

此次控制权交易,是这样安排的:

(1)公司大股东福清卓世合伙(19.75%)、国富永钰(11.35%)和刘晓春(6.54%)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股东青岛开投转让其所持公司部分股份。

两家机构大股东都是自然人合伙的有限合伙。福清卓世合伙为自然人李佳凝持有63.49%,为瑞联新材实际控制人。国富永钰为自然人陈海峰100%持有,陈海峰从四川国际信托投资经理起家。公司董事长、法人代表刘晓春,从2001年开始出任公司董事长,但并不是大股东。

(2)前述股份转让完成后,卓世合伙拟将其持有的剩余公司股份的表决权委托给青岛开投行使,也就是实际控制权转移;

(3)若公司未来筹划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青岛开投拟全部认购,即青岛开投有进一步巩固和增加控制权的计划。

上述事项最终全部达成,公司第一大股东及控制权将发生变更,青岛开投上位。

2.瑞联新材:战略新兴和国产替代

瑞联新材的前身为1999年4月成立的西安高华近代电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属于精细化工行业。2020年9月2日在科创板上市。公司主营为半导体显示材料、医药CDMO、电子化学材料业务,主要产品包括单体液晶、OLED材料、创新药中间体,用于OLED终端材料、混合液晶、原料药的生产,产品的终端应用领域包括OLED显示、TFT-LCD显示和医药制剂,并正在通过投资拓展新能源化学材料行业。

半导体显示领域,瑞联新材研发生产液晶显示材料已有20余年,生产的液晶材料以单体液晶为主。2023年,显示材料业务板块销售收入10.31亿元,占公司营收比85%。

医药CDMO领域,业务包括创新药中间体CDMO和原料药CDMO,目前瑞联新材生产的医药中间体产品主要为小分子化学药中间体,且以创新药中间体为主。2023年,医药CDMO业务板块销售收入1.36亿元,占公司营收比11%。

电子化学材料领域,瑞联新材从 2015 年开始研发半导体光刻胶单体和膜材料中间体等光刻胶材料,以高端光刻胶材料为重点方向,并以实现国产化替代为重要目标。2023年,电子化学(光刻胶)及其它材料,销售收入4091万元,占营收比为3%。

上市以来,公司资产规模迅速扩大。

目前公司毛利润率相对稳定、经营管理也相对稳定,但上市以来,财务费用率大幅降低、管理费用率有所降低,经营持续改善。

不过,利润增长尚跟不上资产规模的扩张,尚待进一步释放。

3.或有增发继续收购

根据上述投资协议,青岛开投接盘后,可能会通过瑞联新材会发行新股,进一步注入资产,实现以瑞联新材为产业和资本平台,进行新能源化学材料、电子化学材料、创新药化学材料的产业组织、发展和资本运作。这也可能是青岛开投即将对瑞联新材进行的一次市值管理。未来拟注入的资产,料将也在新能源电子化学材料、半导体显示材料或者医药CDMO领域。青岛开投可能已经标的在手,也可能欢迎继续推荐优质标的。

II.青岛国资收购凶猛:4年14宗

除了青岛西海岸区国资并购凶猛、4年连控7家上市公司外,整个青岛国资都在上市公司市场围猎战略规划产业的优质标的,近4年实控了14家上市公司。

青岛国资在近四年来,已经通过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入主或参股的方式收购14家上市公司的股权,分别是百洋股份(SZ:002696)天晟新材(SZ:300169)、胜华新材(SH:603026)、海联金汇(SZ:002537)、万马股份(SZ:002276)、博天环境(SH:603603)、北京文化(SZ:000802)、三宝科技(HK:01708)、融发核电(SZ:002366)、诚志股份(SZ:000990)、凯撒旅业(SZ:000796)、天目药业(SH:600671)、科林电气(SH:603050)、瑞联新材(SH:688550)。

其中有一宗即海联金汇的收购未能在标的的股东大会上获得多数通,最近刚刚为字节跳动收购,还有一宗科林电气的收购还处于控制权的争夺中、还有一宗就是刚刚公告的瑞联新材控制权收购。

青岛国资并购凶猛。

III.青岛西海岸新区国资并购更凶猛:4年7宗

青岛开投全称青岛开发区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最终的实控人都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国有资产管理局。从2020年来,西海岸新区国资局已经连续在资本市场收购控制了7家上市公司。

1.7家上市公司收购交易概要

2020年6月,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股权转让和表决权委托收购了博天环境(SH:603603)的控制权,然随后的2022年沦落到破产重整,2024年4月25日退市。

2020年7月,青岛西海岸控股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司法拍卖和一致行动人协议,拿到北京文化7.55%的股权和表决权,西海岸新区国资局成为实际控制人。

2021年5月到2023年2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国资局旗下青岛中石大控股收购磷酸铁锂龙头企业胜华新材(SH:603026),主营电解液溶剂锂电材料溶剂碳酸二甲酯系列、基叔丁基醚系列产品。2021年5月9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将所持有的石大控股100%的股权,无偿划转给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经控集团),石大控股持有上市公司胜华新材23.31%股权,当时市值36.77亿元。2023年2月石大控股与郭天明达成一致行动协议,石大控股由此掌握了半数以上董事成员的选任,成为实控人,表决权24.28%。

2021年12月,青岛海控集团金融控股有限公司56.36亿元收购科融控股有限公司所持江西上市公司诚志股份(000990.SZ)29.90%股权。诚志股份业务以清洁能源为核心主体,以半导体显示材料和生命医疗为“两翼”,其中子公司石家庄诚志永华为全球最大的TN/STN混合液晶材料供应商、大中华地区最大的混合液晶材料供应商及OLED材料新锐供应商。

2020年,海控集团收购了浙江上市公司万马股份(002276.SZ)的控股权,目前持有万马股份25.01%的股份,当时对价23.76亿元。万马股份主营电力电缆、电缆绝缘材料、新能源充电桩。

2022年,11月25日,青岛军民融合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计16.42亿元以重整投资人角色收购了*ST海核(台海核电)27%,达到控股,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国有资产管理局。ST海核主营业务为核电专用设备、是国内小型制冷压缩机主导生产厂家之一。

2024年5月1日,西安瑞联新材(SH:688550)公告,公司控制权拟发生变化,青岛开发区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开投)将以股份转让和表决权委托方式获得了公司的控制权,交易完成后,青岛西海岸区国资局将成为公司新实控人。转让股份比例与对价、表决权委托份额等都将在5.1节后披露,预计对价在10亿元上下,合计表决权将在29%上下,股权转让在15%上下。

2.投后运营效果

观察投后整合效果,得要3-5年时间才合适。不过有的标的已经有了结果。(绿色为财务结果全面改善、蓝色为部分改善、红色为恶化)

青岛西海岸新区国资局的7宗收购中,2020年最早收购的博天环境已经在2022年落到破产重整,重整后虽有所起色,但股价自从2024年1月31日后就低于1元、已经超过了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的退市标准,市值已经只有3.78亿元,低于退市新规要求的不低于5亿元,已经于2024年4月25日退市。

北京文化,2020年收购,2023年营收只有5.891亿元,较收购前2019年8.553亿元下降31%,但净利亏损大幅收窄至亏损2.801亿元,收窄了88%,市值下滑近24%。

万马股份,2020年收购,营收增长60%和净利增长154%,市值亦有所提升,增加4.17%,较为成功。

胜华新材,2021年5月收购,如今正好3年,2023年营收增长25.92%、净利却录得亏损6267万元,较收购前下滑81%,市值萎缩45.26%。

诚志股份,2021年底收购,目前还处于增收不增利的阶段,营收微增2%,净利下滑73%,市值上升15.19%。

融发核电,2022年底收购,则很快有了较大改观,2023年营收增长82.41%、净利从亏损8.62亿元到净利2.003亿元,实现大跨度盈利,市值增长15.19%。

按照净利分红10%的水平,今年毛估应至少可以拿到分红3000万元。

3.收购对价与当前市值:收购前面6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合计现金对价支付在140亿元上下,其中石大胜华属于无偿划拨,实际收购对价在100亿朝上,目前所持股份的市值在近100亿,市值萎缩5%左右。

4.产业与平台导入:这五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和产品,主要聚焦在新能源材料、电子化学材料和电力装备领域。青岛西海岸区国资委通过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实现对新能源材料、电子化学材料和电力装备领域的产业进入,进行国资资本投资与运营,为青岛市战新产业的发展积极布局和配置资源,有效地为青岛市战略新兴产业通过引链、补链、强链和延链进行了产业组织工作。

5.资产杠杆效应:4年多来,这百亿收购资金,对应上市公司持股市值100亿多(总市值410亿元),撬动合并总资产585亿、合并净资产增364亿,增信能力那是杠杆级的。这将为地方国资平台公司发债融资提供依托,实现从土地财政走向股权财政,从城投融资模式走向上市公司融资模式。

6.收购方式包括:参与破产重整、无偿划拨、协议转让、表决权委托和定增发行新股等组合方式。

IV.青岛西海岸新区并购班子

青岛市黄岛区区委和区政府与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会合署办公,三套班子一套人马,青岛西海岸新区为海洋经济发展为主体的国家级高新区,成立于2014年6月,中国第9个国家级高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级高新区,如果从设立起开始创业,时间上本土基本上还不太可能自然成长起来上市公司。

2023年青岛西海岸新区GDP达到5003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万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9.2亿元(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后)。

2021年,青岛西海岸新区优选梳理出新一代半导体、高端化工及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船舶海工、智能家电、汽车、海洋冷链、影视文化和新经济九大重点产业链。其中,只有汽车产业链确定了上汽通用五菱为龙头。前述7宗收购:北京文化属于影视文化娱乐传媒全产业链企业;万马股份属于电力电缆,新拓新能源充电桩属于汽车产业链;胜华新材属于锂电新能源上游材料,下游为新能源锂电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诚志股份为清洁能源、半导体显示材料和生命医疗领域;融发核电属于核电设备;瑞联新材属于半导体显示材料、医药CDMO和电子化学材料。本地产业基础与协同赋能,往往是并购后成功整合运营的重要逻辑和资源。这些收购,料将有利于青岛西海岸新区九大产业链的塑造。

截至2023年11月底,青岛西海岸新区区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4605亿元,所有者权益1520亿元,负债3085亿元,营业收入961亿元。区属国有企业主要是三家:

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资产总额为1356亿元;负债总额为928亿元;所有者权益428亿元。

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资产总额为1821亿元;负债总额为1195亿元;所有者权益626亿元。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资产总额为1140亿元;负债总额为774亿元;所有者权益366亿元。

这三家企业也是签署上市公司控股收购的执行主体。除了三家执行主体公司外,这些收购的决策大概还会有下面关键人员参与。

青岛西海岸新区财政局(国资局)局长徐贞敏,1969年8月生。国资和财政合署办公,有利于做大做强国资。

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副书记、区长王清源,1974年生,山东青岛人。

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区委书记孙永红,同时是山东省委常委,1968年生,山东即墨人。

2023年6月13日,每日优鲜退市,成为业界笑话青岛(国资)投资的一个段子。2020年12月9日,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阳光创投、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组成联合投资主体,向每日优鲜战略投资20亿元(约合3亿美元),当时每日优鲜的估值约为30亿美元。

与一些青岛企业初谈并购,一般都会自觉提起每日优鲜的案子,并觉得有点羞涩。有点羞涩是好的,这是一种敬畏,但由此踽步不前则大可不必。一起投资每日优鲜的还有腾讯和高盛等国内外著名市场资本呢,再说投资哪能没有风险,能保证100%成功呢。

这需要勇气,也需要能力,更需要科学精细谋划和各种投后赋能资源充分准备。娶过来是要好好过日子的,要给对方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好让她们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开枝散叶、让青岛西海岸新区产业繁盛的。

全部讨论

05-22 16:12

mark

05-05 19:44

垃圾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