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2

$泛亚微透(SH688386)$ 

泛亚微透 2021 11.28未来的目标5年的目标作为戈尔公司(W. L. Gore & Associates)的追随者,用于新能源车、军工等领域。前几年的营业收入增速20%左右,利润增速40%左右。正常情况下,收入和利润会保持平稳的态势增长。商业模式——利基市场公司是利基市场,满足客户的单一需求,导致客户粘性很高,行业内的玩家也不多,大企业不想做,小企业也玩不来。持续增长的话,是开拓新的利基市场,公司目前是靠这个盈利模式。科创板的阿拉丁、泰坦科技,他们也是类似的商业模式,海外的上市公司也是这个模式,公司是个研发型的平台公司,客户端从设计开始,有一些新客户。公司商业模式的形成?当时切入汽车行业的时候,跟星宇车灯,给他们供应密封件等传统产品,他们拿了透气膜给公司,公司分析是PEFE,公司12年突破了PTFE产品的,但是赶上家用轿车的高速发展阶段,客户在膜上面有特殊的需求,然后公司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出来。有些产品直接面向主机厂的,有些产品是面向灯厂的。公司下游的情况?新能源车、传统的车,汽车的自动化越来越高,他会增加一些传感模块,大量用到微结构产品,雨刮器、后视镜、摇窗、防水、防层、微电机等。汽车智能化推进的话,这个市场会越来越高。产品价格的趋势?基本上是连续降价的趋势,特殊产品公司还是比较强势的。公司传统产品的客户?密封件:通用、大众。公司欧美系做的多一些,日系做的少一些。德系和美系合作,日系和德系多一些。汽车微透产品都哪些分类?主要是膜结构多一些。单件价值量最大的是哪些?汽车是CDM泄压阀。装在整个电池包的,结合了防爆阀和CMD的功能。宁德和孚能都用这个产品,公司是在19年切入这个产品的。宁德单车用了6个,孚能单车用了2个。公司的定价模式?美国歌尔有订单的话,比他们便宜一些。另外就是成本加成的方法。公司简介和发展历史公司从最初的传统汽车装配材料业务,延伸到ePTFE膜相关产品,逐步对美国戈尔、日本电工等国外产品进行替代。目前在研项目多,涉及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航空航天、5G通信、自动驾驶等高精尖领域。对于自主研发的爆款,公司善于通过完备的专利体系形成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技术路径。2002年通过承接星宇车灯的密封件订单以及其他主机厂的挡水膜订单,密封件与挡水膜业务进入汽车相关领域,2003年开始研发聚四氟乙烯(PTFE)相关业务,2011年成功开发出ePTFE透气膜,成为少数掌握高端ePTFE膜生产技术的厂家。2013年左右,引入常州赛富成为股东,而后陆续成功进入了华域视觉、法雷奥、马瑞利、海拉车灯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的供应商体系。2017年将ePTFE膜与SiO2气凝胶复合成具有高隔热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可应用于新能源动力电池、军工、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2018年公司通过并购源富新材进入干燥剂、吸雾剂等气体管理产品业务领域,结合ePTFE开发出了CMD产品。高速增长业务包括了消费电子微透产品、气体管理产品和CMD稳定发展业务包括了汽车微透产品、包装微透产品、密封件、挡水膜、吸隔声产品和机械设备。ePTFE膜的拉伸工艺是制备ePTFE膜的主流方法。首先,将PTFE树脂与液体助剂按比例均匀混合,然后在较低的压力下将糊状物料压制成初坯,将初坯推挤成预成型品后压延成片状,通过加热除去助推剂;然后,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单向或多向拉伸;最后,在熔融温度以上进行热定型,待冷却至室温后得到ePTFE膜。在拉伸时,一部分树脂被拉伸成纤维,另一部分形成结点,纤维由结点发散,交叉形成空隙,构成多孔网状结构的ePTFE膜。膜材料ePTFE膜的拉伸制作工艺是整个产业链中最难的部分,目前被美国戈尔、日东电工、唐纳森等为数不多的厂家所掌握,市场被前述几家跨国供应商长期垄断。透气栓和透气膜根据测算,2019年中国透气栓和透气膜市场规模达到1.86 亿元,全球市场规模达到6.5 亿元。公司2019年透气栓和透气膜市场国内占有率达到25.42%,逐渐对日东电工和美国戈尔形成进口替代车灯的透气膜?公司的市占率大概25%左右,美国歌尔、日东电工,传统的是透气膜、透气栓等。公司在大的车灯厂,透气膜的占比到了多少?主流的车灯厂,都是公司的客户,这个领域玩家不多,公司相较于日东和歌尔有优势,公司的服务响应能力更及时。过去几年的市占率水平?后面提升不会太多,公司在推广现在的CMD产品。1辆车的用量?大概在20多元/辆。CMDCMD科普CMD是公司利用自身ePTFE膜及干燥剂的技术优势,开发出的一款解决密闭空间凝露问题的产品。2019年CMD潜在的全球市场规模约为34.53亿元,其中国内的市场规模约为9.77亿元。CMD产品与公司的汽车车灯用透气栓、透气膜产品拥有相同的目标客户,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但该产品的销售单价较高,每辆车的平均用量一般为2个,每个CMD产品单价约为19元。1辆车大概在40元左右。公司与歌尔的CMD的差别?公司的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具备优势。这个推广情况?由车厂来订这个产品。也有灯厂来推广这产品。目前专利?目前授权了20多项专利了。CMD未来推广的进度情况?2022年会有大幅的增长,好多车型都会用这个产品。1辆车大概40元左右。CMD泄压阀CMD不仅可以应用于汽车车灯行业,还可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用作电池包CMD泄压阀产品。公司CMD泄压阀已经获得宁德时代的订单,未来将应用于戴姆勒的新能源车型。泄压阀的价值量和壁垒?假设每辆新能源汽车使用1个泄压阀,每个泄压阀单价13元,则2019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泄压阀市场空间约为1,614.6万元。ePTFE膜复合吸音棉—高性能吸隔声产品公司吸隔声产品主要供应主机厂和汽车内饰厂,装置在中控台、车门、手套箱、地板等部位起到降低噪音的作用。公司的ePTFE膜复合吸音棉产品是由ePTFE膜与基础吸音棉复合而成,公司通过对ePTFE膜进行改性,使其具备隔音、防水功能。设每辆汽车平均使用6平方米的吸音棉产品,平均单价15元/平方米,以中汽协公布的2019年国内汽车产量数据作为依据进行测算,国内吸音棉预计市场规模约为23.15亿元,公司吸音棉产品市场占有率约为1.64%。该产品主要客户为上汽大众,目前已在朗逸、途观、帕萨特、途昂等车型上使用,未来将推广至奥迪高端车型系列。目前的应用进展?吸音棉是普通的纤维,上半年是1400万销售,2020年大概3000-5000万的销售额。汽车密封件根据行业经验,假设每辆汽车使用EPDM类、发泡类、PU类等橡胶密封件价值约300元,以中汽协公布的2019年国内汽车产量数据作为依据进行测算,国内汽车密封件预计市场规模约为77.16亿元,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约为0.59%,市场占有率不高。公司汽车密封件客户主要包括星宇车灯、上汽大众、上汽集团、华域视觉等汽车主机厂以及车灯厂,客户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汽车密封件是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有没有集中度提升的逻辑?上市前,对于科创板有要求,核心技术产品占比超过50%,上市完毕之后,公司适当降低下毛利率,产品性能对包龙头来做的,跟国内厂家来比,有没有价格优势,适当降低毛利率,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公司汽车密封件的未来发展情况?前两年开始,公司开始切入到家电行业,这部分持续增长。挡水膜业务2019年全球挡水膜市场27.3亿元,国内市场7.72 亿元。假设75%的主机厂使用挡水膜产品,挡水膜单价10元/片,以中汽协公布的2019年国内汽车产量数据作为依据进行测算,国内挡水膜预计市场规模约为7.72亿元,公司挡水膜市场占有率约为6.35%。公司挡水膜产品的设计能力受到通用汽车的认可。公司能够根据通用汽车提供的门板周边数据定制化设计并生产相应的挡水膜产品,然后将自主设计的挡水膜产品数据模型上传至通用汽车的全球系统中,供全球其他地区通用汽车厂商生产使用。气体管理产品:干燥剂、吸雾剂。公司的气体管理产品属于公司的高速增长业务,主要分为干燥剂和吸雾剂两种干燥剂2019年全球汽车干燥剂市场规模为6.54 亿元,国内市场规模为1.86 亿元。根据行业经验,每年大约有40-50%的汽车使用干燥剂解决车灯结雾问题,假设按照45%测算,其中汽车每个前大灯通常使用1包10g干燥剂、1包5g干燥剂,每个尾灯通常使用1包5g干燥剂,按10g干燥剂4元/包,5g干燥剂2元/包计算。在国内车灯干燥剂市场,日本OZO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公司干燥剂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约为7.34%,初步实现了对日本OZO同类产品的进口替代。作为行业的新进入者,公司生产的干燥剂具有掠夺性吸湿的特点,最大吸湿量可以达到自重的200%以上,吸湿性能已经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在报告期内,公司的干燥剂实现了爆发式增长,2019年创造销售收入1,368.88万元,同比增长109.87%。公司进入车灯干燥剂领域时间较短,虽然目前增长趋势良好,但市场地位与行业龙头OZO相比还具有一定差距。吸雾剂干燥剂和吸雾剂的情况?氯化镁,无机的情况,国内干燥剂的市场是日本和欧洲垄断的。消费电子智能手机假设每部智能手机都采用耐水压透声膜,按每部手机平均使用3 片耐水压透声膜,0.5-1.3元/片的售价区间大致估算,2019年全球智能手机耐水压透声膜的潜在市场容量约为 20.57-53.47亿元。可穿戴设备耐水压透声膜是智能可穿戴设备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假设每个智能可穿戴设备均采用耐水压透声膜,按每个设备平均使用2片耐水压透声膜,0.5-1.3元/片的售价区间大致估算,2019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耐水压透声膜的潜在市场容量约为3.37-8.75亿元。平板电脑假设每台平板电脑都采用耐水压透声膜,按每台平板电脑平均使用2片耐水压透声膜,0.5-1.3元/片的售价区间大致估算,2019年全球平板电脑耐水压透声膜的潜在市场容量约为1.60-4.16亿元。耐水压透声膜产品公司的耐水压透声膜产品刚切入消费电子市场,部分产品性能已经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在全球范围内,耐水压透声膜的主要供应商为美国戈尔、日东电工。公司产品已最终应用于小米、华为、Google等消费电子厂商的产品中。2019年公司耐水压透声膜销售收入约为1,569.29万元,市场占有率约0.24-0.61%。扩张消费电子用高耐水压透声ePTFE改性膜产能消费电子方面,公司的新产品?消费电子业务,小批量供货,主要用于麦克风,另外也在跟三星、苹果等巨头对接,主要用于中高端机型,1台手机对应的价值量在3-4个,1个价值在0.2-0.3元。1个用在手机,一个用在无线耳机。最早对标的华为,华为去美国,开发的供应商,公司给歌尔声学等。麦克风,充电口都是在外面的,防水防尘,胶水要薄,强度要大,现在可以做到30-50米的级别。目前只有美国歌尔和公司有这个产品。气凝胶气凝胶是处于成长期的新材料,新能车应用意义重大。综合估算气凝胶是一个百亿美元空间的新材料赛道。能化领域是目前主要应用市场,油气管道、工业保温为主;建筑建材赛道大,将成为第二大应用场景,中性预计潜在市场空间超20亿美元;新能车应用将成为气凝胶在交通领域的主要增长引擎,气凝胶高温耐受性能有望解决三元电池安全痛点,意义非凡,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车电池用气凝胶空间达百亿人民币规模。气凝胶复合材料作为阻燃材料,相比于传统阻燃材料具有质轻、阻燃性能优异、环保性能好等优点。目前新能源汽车蓄电池芯模组采用隔热阻燃材料主要有两种:1)塑料类PP、ABS、PVC等,其中以ABS工程塑料为主,通常将阻燃剂添加进PP、ABS等塑料制成阻燃塑料;2)玻璃纤维、陶瓷纤维棉等防火类材料制成的防火毡。气凝胶作为一种新兴材料,具有优良的绝热阻燃性能,将气凝胶与工程材料复合而成的气凝胶复合材料具有极为优异的阻燃性能。预计2025年气凝胶复合材料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潜在规模约6.28亿美元。根据Aspen Aerogel 19年年报,气凝胶材料近年平均价格约为30美元/平方米,每辆新能源汽车约需要2-5平方米的气凝胶复合材料,则每辆新能源汽车平均需要价值105美元的气凝胶复合材料。预计2025年气凝胶复合材料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潜在规模约15.75亿美元,2030年达到31.50亿美元。新能源汽车也是全球主流发展方向,根据主流车企的规划目标,对应全球销量在2025年将接近1500万辆,在2030年将达到3000万辆。公司的气凝胶客户情况?主要往能源车、军工等领域。自己募投的产能在25万平米,客户反馈的信息,单个项目会用70-80万平米。公司提供给主机场是哪些产品?三元隔断、盖板等,主要是用于电芯隔热、电池模组、PACK等。电池包的零部件,导入周期多久?导入周期大概1年左右。目前公司的导入情况?目前厂房建设完毕了,没有厂房出来,仅仅满足送样测试交货水平,客户都是在测试对接中。单车的价值量多少?单车的用量大概在2-5平米左右,单个车是1000元左右。公司气凝胶的优势?技术优势,测试下来,公司气凝胶的性能最好的,电芯的气凝胶是300度,公司目前的耐热温度达到了600-800度,目前市面上很多厂家,不是研发型的,只有个配方来生产,公司在技术上面有绝对的优势。主机厂项目预演的时候,公司已经参与进去了,对着需求做相应的开发,公司更具备优势,公司是直接面对客户的。气凝胶为啥能成为电池隔热的主流?气凝胶的优势在于轻薄、而且是防火的。气凝胶的竞争对手?高澜股份、华昌化工、中国化学;大家服务的领域不太一样,每家有不同的工艺配方,满足的性能也不一样。气凝胶在电芯模组+PACK的用量会不会提升?电芯、模组、PACK,电芯能量密度越来越大,需要增加用量;磷酸铁锂能量密度低,冬季低温的时候,需要隔热,用到气凝胶。气凝胶是否接触了磷酸铁锂的客户?有磷酸铁锂的客户。气凝胶的原料来源?原料来源比较广泛。主要原材料是二氧化硅。气凝胶做了哪些改性?超临界方式把气凝胶吹出来,气凝胶的研发历史?现在已经超过8年了,研发人员大概有10多个人。联合开发的项目情况?目前研发团队50多个人,公司的思路是自己做,解决不了的话,找外援来做。客户的情况和未来的销售?现在授权的有8项专利了。主机厂会多,电芯,PACK。气凝胶的市场,公司的产能和价格?目前国内的产能在18万立方左右,公司是25万平米,1平米有200-300元左右的价格,车企对于气凝胶的要求有没有差异?部位不一样,新能的要求不一样,公司提供的是复合材料。气凝胶业务和膜技术的关联?最早从美国歌尔了解到,他有这个业务,他们有这个技术,汽车客户也有需求,公司来做研发。气凝胶的技术壁垒在哪里?主要是工艺和配方技术。气凝胶的放量节奏?2022年放量,机器和设备正在安装,春节前后可以建成,调试试生产,大概2022年年中企稳,产能爬坡看订单的情况。主要是气凝胶,针对军品的,也有一部分针对民品的,用于保温。建设周期2年左右,能评和环评时间长一些。气凝胶是个募投项目,目前处于建设期。两个规格通过了,剩下的要等等再试,规格是不同的尺寸,都是600度的产品。其他领域戈尔公司(W. L. Gore & Associates)的情况?年销售量达到40亿,公司的销售额2个多亿。公司未来还是做歌尔的跟随者,公司尽量扩大进口替代的份量。质子交换膜的基膜?PTFE基膜,戈尔公司(W. L. Gore & Associates)做到5um,8um可以用,国内在12-15um。国内做的好的是东岳和江苏科润。质子交换膜的生产情况?基膜涂覆全氟磺酸。基膜+涂覆技术+全氟磺酸,东岳有全氟磺酸,他解决涂覆和基膜的问题。公司的基膜自己来做,涂布有技术,全氟磺酸公司可以找到来源。公司未来的情况?公司做基膜,基膜做成质子交换膜。做成一体化的产品来卖。1个燃料电池用多少平米的质子交换膜?1500元/平方米,1个燃料电池。投资周期?大概5年左右的时间可以搞定。公司跟国内的竞争对手的优势?需要多年的试错和积累。公司在膜领域20多年了,设备方面,公司有自己的设备团队,很多是非标的设备,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外购设备。公司后端的复合膜等也是自己来做的。公司如何形成了现在的业务布局?最早的时候,有几个传统的业务,密封条等,积累了汽车的客户,跟着他们的需求来,开发成功了PTFE客户之后,进入了汽车行业。传统业务和高增长业务的战略?传统业务,鼓励大家多多接单,开发客户,核心业务跟随者客户的要求在一起走。研发队伍如何搭建的?对标戈尔公司(W. L. Gore & Associates),公司了解戈尔公司(W. L. Gore & Associates)的产品,董事长自己研发带队,董事长做技术出身的。研发分了4个团队,1个材料开发,1个应用开发。要求不管产品技术如何,把产品的技术储备出来。董事长的发展历程?老板自己学习机械设计,常州复合材料包装厂,从厂里出来,到了银行做信贷,在银行搞了对外投资的业务,94-95年出来的时候,当时的老同事出来,当时手上有钱,成立了泛亚,大家之前在材料行业有经验,从发泡件、密封条、胶带等业务来做,3个股东出去做,张总去了外企做了一段时间,其他几个股东在国企和私企,1999-2000年,张总开始做e-PTFE的研发,后来陆续有其他股东进来,张总提出来需求。走ePTFE的研发需要不断的试错。PTFE膜核心技术,往不同的领域在走,电缆膜也是四氟乙烯的材料。戈尔公司(W. L. Gore & Associates)的发展历程?四氟乙烯变成了膨体四氟乙烯,之后逐步发展的。他的第一大业务是纺织面料,这个难度大,国内替代品多,毛利率很低。公司产品的技术来源?拉膜的技术工艺?

全部讨论

2021-12-06 12:35

好奇这消息来源及靠谱性 引用的数据多半是2019年度的 为什么不是2020年度 又特别说了两大产品2022年的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