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宣布制裁印尼,西方式环保背后的一场阴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作者 | 范智林

来源 | 金融智库(ID:jinrongo2o)

今天下午,欧盟宣布将对印尼进口的生物柴油加征为期5年的反补贴税,反补贴税率暂定为8%至18%,此举一出台将重创印尼的棕榈油和生物柴油产业。

许多人可能会纳闷,欧盟不是一直提倡环保和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吗,为什么印尼使用生物柴油来替代石油会遭到欧盟的制裁呢?

其实这就是欧美人故意在找茬,你烧石油我说你不环保、污染环境,你用棕榈油来做生物柴油,我就说你种棕榈砍伐了热带雨林,导致红猩猩失去家园。

印尼棕榈油产业的原罪

过去几十年里,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起来之后,全世界最油脂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促使东南亚的棕榈油产业迅猛发展。

目前棕榈油已经成为了印尼重要的支柱产业,许多农民都靠着种植棕榈油过日子,但是在棕榈油单产和价格无法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农民要想获得更多收入就只能种植更多的棕榈油。

在世界三大油脂当中,棕榈油的单位产量最高,并且种植成本最低。根据国内期货交易所的最新价格,目前一吨棕榈油、大豆油和菜籽油的价格分别为5900多元、6400多元和7500多元。

所以棕榈油在工业用途方面的大量应用,严重冲击了菜籽油和大豆油的需求,特别是过去10年里印尼棕榈油产量的大幅提高,导致了菜籽油和大豆油的价格没有出现大幅上涨,而这油菜和大豆分别是欧盟和美国的主要经济作物。

另外目前全球油脂需求量增长已经逐渐放缓,而印尼棕榈油的产量增速不仅明显高于全球油脂消费量的增速,而且后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如果印尼棕榈油的产量继续增加,菜籽油和大豆油的价格就涨不上去,届时欧盟和美国的农民甚至可能被挤垮而破产。

正因为如此,印尼棕榈油产业的发展打击到了欧美油菜和大豆产业,触犯了西方国家的利益,所以西方国家是有意限制印尼棕榈油产业的发展。而在当今国际背景下,欧美国家无法直接勒令印尼不许种植棕榈,所以只能借助环保议题来制裁印尼的棕榈油产业。

打不过你就搞制裁

对于印尼这个贫穷大国来说,2.68亿人口里面还有许多挣扎在贫困线上,根据2018年的人均GDP为3800多美元,差不多只有欧盟的十分之一,所以印尼政府也得努力想办法帮助国内的农民增收。

印尼这个国家看似国土辽阔,但是1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大部分被热带雨林所覆盖,热带雨林其实并不是很适合耕种,因为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雨水冲刷强度大,土壤中的养分会被水流冲走,所以比较贫瘠。

这种情况下,印尼想要发展农业,就必须大力发展种植园,种植橡胶、棕榈、水果等经济作物。总体上来说,热带种植园虽然会破坏原始的热带雨林,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要远远小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对于印尼来说,大力发展棕榈油产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经济举措,因为棕榈油虽然在食用油方面用途不是很广泛,只能作为低端的食用油,因为棕榈油吃多了容易血管硬化。但是在工业领域棕榈油则是一种物美价廉的油脂,拿来跟柴油勾兑还可以生产生物柴油,从而减少石油的使用,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而且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虽然减少石油的使用一直是西方国家的一大主张,但是当生物燃油触犯了他们自身的利益时,他们就会换一种角度来反对。前几年欧盟一直利用环保议题来阻碍印尼扩大棕榈油种植园面积,但是起到的效果不明显,于是欧盟官方又亲自上阵,禁止成员国使用产自棕榈油的生物燃料。

你要发展?这不环保!

过去200年间,西方国家通过几次工业革命完成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牢牢掌握住了全球的高端产业,并且通过这些高端产业赚取超额利润,成功收割了全球财富维持他们的高品质生活。

当今世界的一大不公平就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众一天工作6个小时、做五休二,然后有房有车,看病不用钱,每年还能出国旅游几回;而发展中国家的民众一天工作12个小时、全年365天无修,然后却只能住窝棚,吃不起肉、看不起病、上不起学。

实际上,稍微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靠着落后的原始农业是不足以让民众过上高品质生活的,靠天吃饭能够不饿死就已经很不错了。要想改善生活,就必须发展工业,发展工业一般得从低端产业起步,然后逐渐产业升级,而刚开始阶段肯定免不了会破坏生态环境和制造环境污染。

西方国家最无耻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既要用工农业剪刀差收割发展中国家的劳动成果,又要以种种借口阻碍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

近年来,西方国家喜欢利用各种环保议题向发展中国家施压,力图以此来打击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程。例如对中国等工业化国家,西方国家就喜欢用温室气体排放的议题,说你排放了太多二氧化碳,对于印尼和巴西等农业国家,西方国家就喜欢用保护雨林生态多样化的议题,不让你砍伐森林扩大种植园规模。

俗话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只有他们想搞你,就总能找到一个点来抨击你。此前印尼砍伐热带雨林扩大棕榈种植园,西方组织就抨击他们破坏了红猩猩的居住地;前几个月印度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把100万土著居民迁移出森林,结果西方组织就站出来抨击印度侵犯人权。

西方式环保的真实嘴脸

如果西方国家提倡环保的同时,自己也能够身体力行,那么还说得过去。但是他们无耻就无耻在自己一边大吃大喝、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一边又指责发展中国家不环保,意图限制发展中国家排放温室气体。

目前来说,欧美国际由于大量使用汽车、飞机和食用肉类,每年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来说,欧美发达国家每年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10吨以上,而发展中国家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都在10吨以内,像印尼这种农业国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更是不足5吨。

总的来说,欧美国家是温室气体排放是用于享受的,而印尼等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是用于解决温饱问题的。相比之下,哪一方的罪恶更大就很清楚了。

前不久,瑞典的环保少女格蕾塔·通贝里上串下跳,跑到联合国气候活动上愤怒发言,指责世界领导人对气候问题不作为。当时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一番话就戳破了她的无知。

普京说:“生活在非洲和很多亚洲国家的民众想要生活在与瑞典同等财富水平之中,那应该怎么做呢?去向发展中国家解释一下,他们为什么应该继续生活在贫困中,而无法像瑞典一样。”

实际上,瑞典民众看似较为环保的高品质生活正是基于两个基础之上的:

第一个是利用发达的工业体系收割超额财富。例如瑞典人花20多个工时生产一辆小轿车,卖到印尼去要赚走一个农村家庭一整年劳作的成果。

第二个是利用工农业剪刀差赚来的超额财富,大量进口生活用品。例如瑞典人从中国大量进口衣服鞋袜,然后把生产这些生活用品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留在了中国。

其实西方国家的一切行为背后,最害怕的是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因为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之后,自己能够生产高端工业用品,那么就无需从他们那里进口,而他们一旦失去了超额利润,那么他们将失去一切现在拥有的高品质生活。

归根结底,西方式的环保议题,保护的不是地球的生态环境,而是欧美国家的高品质生活。看似大爱无疆背后,其实充满自私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