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9喜欢:6

格力新能源跨界之路:钛酸锂+光储直柔

$格力电器(SZ000651)$

日前,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出席上海SNEC展,谈及当下光伏行业的竞争格局时表示,格力电器从空调做起,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全品类的家电企业,期间也曾面临过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市场不相信眼泪,只有两个字——斗争,跟自己斗争。

董明珠还进一步表示,以格力进军光伏为例,失败是必然的,但是经历了不断地失败才能最终获得成功。格力引入“光储直柔”技术,历时一年半最终成功研发出光伏空调。
格力电器目前业务版图主要划分为空调、生活电器、工业制品、智能装备、绿色能源五大领域,其中绿色能源2023年营收71.06亿元,同比增长51.16%,占比为3.48%。绿色能源业务分为新能源、光伏(储)空调两个板块,格力钛、国创联能则是分别对应的两家核心公司,格力钛主攻钛酸锂电池研发及生产,国创联能则是“光储直柔”空调系统集成商。格力钛新能源格力钛新能源,目前是一家集钛酸锂电池核心材料、电池、充电设备、智能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动力电池回收为一体的综合性新能源产业集团。格力钛产品在上海SNEC展

格力钛电池主要走钛酸锂路线,因其安全度高、耐宽温、寿命长、体积大等的特点,比较适合大型客车,比如公交车、特种车辆等。

钛酸锂电池的优势是:高安全(钛酸锂与电解液之间的反应活性较低,几乎不生成SEI膜,稳定性和安全性优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快充放(最快6分钟极速充放电);耐宽温(负极尖晶石结构具有三维锂离子扩散通道,-50℃~60℃超宽温运行,适配极寒、恶劣气候);长寿命(30年寿命,超25000次循环充放电次数)。

钛酸锂电池的劣势则是:密度较低(80-100Wh/kg),体积大,相对成本高(磷酸铁锂电池成本3倍以上)。

格力钛的前身是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自2008年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通过控股美国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掌握了钛酸锂材料的生产技术,又通过收购珠海广通汽车、石家庄中博汽车等车企拿到整车制造资质,靠收购蓝海科技掌握电机、电控等技术。

格力钛目前两大股东分别为格力电器持股30.4710%、董明珠持股17.4627%,两大股东合计持股47.9337%。格力钛控股公司18家,除广通汽车、区域子公司外,还有多家合资公司,如珠海横琴格力华钛能源是与珠海格力能源环境技术(51%)、华泰慧能(25%)面向能源设备制造的合资公司,黔之星新能源则是与万帮星星充电(56%)、南网贵州电动汽车(29%)面向电动汽车充电领域的合资公司。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是格力钛两大主营业务,同时涵盖电池材料、电池、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等多个系列产品。在新能源汽车板块,格力钛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商用车、专用车)已在全国230多个城市运营。锂电池业务方面,格力钛以钛酸锂电池技术为基础,搭配电池管理系统(BMS)及热管理系统,拥有电池模组、集装箱式储能系统、机架式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系统等储能产品,涵盖大型储能、工业调峰、通信基站、轨道交通、家庭绿电等多种应用场景,并致力于高海拔、超低温地区储能系统研发。格力钛锂电池及储能产品阵列据公开数据,格力钛2023年大容量155Ah钛酸锂电池批量生产,并已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超级混动领域;目前电池储能产品已在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投入使用,装机总量超3GWh,高效运行12年零事故。从近年公开招标项目来看,格力钛在储能系统的中标量超1.2GWh,这个量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钛酸锂电池仅不到20MW业主涵盖三峡集团、国家电投、龙源电力、陕煤集团、中石油、中国铁塔、中国电建、东方电气等集团及下属单位。

尽管格力钛电池已有一定的出货量及应用案例,然而其经营数据,仍一直不太理想。

格力电器2023年报,截至2022年12月31日,格力钛资产总额250.24亿,负债247.86亿,应收账款23.73亿,所有者权益合计2.38亿。2022年度,格力钛营收25.87亿,营业利润-19.69亿,净利润-19.05亿。

格力钛持续处于亏损状态,董明珠在2023年一次股东大会上也曾坦言,“格力钛的大坑需要时间慢慢填”。

国创联能在上海SNEC展上,光储直柔系列产品是格力另一个比较亮眼的展区,该系列产品的运营公司是国创联能。国创联能,是广东省工信厅授牌的广东省能源互联网创新中心的运营实体,2019年由格力电器(75%)、中车时代电气(8%)、中睿智能(5%)、格力钛(5%)、三花智控(5%)、皓智控股(5%)合资成立,致力于新能源直流电器及近用户侧能源互联网关系关键技术研究,目前也是格力“光储直柔空调”的系统集成商。光储直柔,是建筑领域中光伏、储能、直流配电和柔性交互四项技术集成应用的建筑能源模式。在以分布式光伏、储能以及电动汽车大比例接入建筑的趋势背景下,直流配电系统可通过减少交直流变换环节降低能量损失,以实现可再生能源本地消纳的形式减少电网供电压力。也因此,光储直柔,既可提升能源系统能量使用和管控效率,也可提高建筑微电网的供电安全性与可靠性。“光储直柔”也被写入多个国家政策。《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动智能微电网、“光储直柔”、负荷灵活调节、虚拟电厂等技术应用,优先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主动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2013年,格力将光伏与空调进行跨界融合,“光伏直驱变频空调系统”横空出世;2018年,在光伏直驱的基础上拓展储能接口,研发出“光储直流空调系统”;2021年,扩展直流负载及系统,同时延伸空调、系统及自然冷源等的柔度特性,升级推出“零碳源空调系统”。光伏直驱控制技术,就是将变流器与空调集成化设计,光伏与空调共母线交互,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光储直柔空调系统,则是以空调为能源和信息中心,集光伏发电、储能调电、空调节电及智能管电于一体的"源网荷储"系统。

光储直柔空调系统示意图

图源:国创联能

目前国创联能已形成水机、轻商、家用、冷链、商用、户储等多个系列的光储直柔空调系统产品,涵盖光储直柔离心机、螺杆机、多联机、分体机、制冷机等10余个品类,应用场景覆盖工商业、学校、城市乡村台区等。

目前落地应用案例包括雄安中交未来科创城、深圳甘泉路近零碳排放示范社区、沙特Marsha工厂、巴西ESCOLA办公楼等。

上海交通大学的格力光储能直柔能源站

从太阳能资源利用角度来看,“光储直柔”适用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从建筑类型和建筑规模来看,“光储直柔”系统正逐步从新建建筑扩展到既有建筑,从城市办公建筑推广至商业、校园、产业园区及农村住宅建筑,从中小型的单体建筑向校园、产业园区规模化应用发展。从负载直流化的成熟度来看,建筑中的照明、空调、IT类办公设备、家用电器、充电桩可以率先直流化。

看起来很美,但“光储直柔”系统在建筑领域进行集成应用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大规模推广应用面临产业聚集度不高、建成案例少、跨系统技术研究待突破、激励补贴措施及商业模式尚不够成熟、相关标准体系不够健全等难点。

从本质来看,“光储直柔”的最终目的是协助电网消纳风光等新能源,但目前也尚未有可操作的与电网协调互动的机制以及具体的设计运行方法。

无论是格力钛的钛酸锂,还是国创联能的光储直柔,离商业化之路仍道阻且长。格力的新能源跨界之路,长风破浪会在何时呢?

全部讨论

06-18 17:16

文章说:“钛酸锂电池的劣势则是:密度较低(80-100Wh/kg),体积大,相对成本高(磷酸铁锂电池成本3倍以上)”
就以上两点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1,钛酸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一直在不断提高,在研的新型钛酸锂电池,能量密度有望达到200Wh/kg。
2,关于钛酸锂电池的成本高的问题,5年前银隆的技术人员詹世英说过,他不认为这是一个大问题,因为钛酸锂的上游材料就是TiO2俗称钛白粉,贵吗?贵是因为过去制备工艺复杂造成的,现在工艺得到了优化,成本高越来越不是问题啦。

06-18 16:38

技术我不懂,问一下,如果四五年后固态电池成熟了,对钛酸电池会不会形成降维打击?

06-18 21:02

格力估值低主要是受到格力太的影响吧

06-18 16:40